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衍射分析非晶二氧化硅结构及其物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国光 水淼 岳林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91-996,共6页
研究用不同水玻璃浓度合成的4个非晶沉淀二氧化硅样品的物化性质、近红外、热重差热行为。并用X射线衍射手段分析了非晶二氧化硅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样品的短程有序范围在5~6个原子距离。最近邻配位数与最近邻原子距离的变化与样品的... 研究用不同水玻璃浓度合成的4个非晶沉淀二氧化硅样品的物化性质、近红外、热重差热行为。并用X射线衍射手段分析了非晶二氧化硅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样品的短程有序范围在5~6个原子距离。最近邻配位数与最近邻原子距离的变化与样品的吸油值相一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样品结构的紧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分析 非晶二氧化硅 结构 非晶结构参数 XRD 热重-差热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非晶态二氧化硅定量分析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国恒 高潇玉 陈常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1-477,共7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全岩矿物X衍射实验图谱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非晶态二氧化硅。现有的三种计算非晶态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化学溶解方法分析周期长、且对其他矿物有一定程度的溶解;X衍射定量...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全岩矿物X衍射实验图谱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非晶态二氧化硅。现有的三种计算非晶态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化学溶解方法分析周期长、且对其他矿物有一定程度的溶解;X衍射定量分析法需要计算非晶态二氧化硅衍射图谱上圆丘散射曲线的积分强度,人为误差较高;增量法标样难以配制,而且误差较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X衍射与微区矿物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计算多相体系中非晶态二氧化硅含量这一问题。该方法避开了前人所提出方法的缺点,分别计算得到了结晶态石英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从而间接计算出非晶态二氧化硅含量,然而超高的实验成本也成为该方法在现阶段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微区矿物定量分析 非晶二氧化硅 X衍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Bi共掺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近红外光谱调控
3
作者 陈若望 汪鹏君 +3 位作者 张晓伟 张跃军 张会红 束俊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3-629,共7页
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选择性光致发光谱测试结果,探讨了Bi离子掺杂非晶二氧化硅薄膜的近红外发光来源。我们认为非晶二氧化硅薄膜中Bi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来源于低价态Bi^+离子从轨道~3P_1层到~3P_0层的辐射复合跃迁和Bi^0从轨道~2D_(... 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选择性光致发光谱测试结果,探讨了Bi离子掺杂非晶二氧化硅薄膜的近红外发光来源。我们认为非晶二氧化硅薄膜中Bi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来源于低价态Bi^+离子从轨道~3P_1层到~3P_0层的辐射复合跃迁和Bi^0从轨道~2D_(3/2)层到~4S_(3/2)层的辐射复合跃迁。此外,本文利用限制性晶化原理,通过在掺Bi二氧化硅薄膜中引入Au离子,实现了Bi离子相关的近红外发光峰位可调,荧光强度增大了300%。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截面图片证实了非晶二氧化硅薄膜厚度约为90 nm以及不同尺寸、数密度Au量子点的形成。变温光致发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部分Au离子可有效降低Bi离子掺杂非晶二氧化硅薄膜中羟基集团等非辐射复合中心密度。Bi离子掺杂非晶二氧化硅薄膜近红外发光来源的探讨以及通过Au量子点调控Bi离子近红外发光性质的讨论将有助于未来掺Bi发光材料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薄膜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相沉积非晶SiO_2薄膜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乐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 ,电子自旋共振 ,表面台阶仪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非晶SiO2 薄膜的特性与膜厚的关系。当膜厚从 0 1 μm递增到 1 1 μm时 ,1 0 60cm- 1 附近的Si—O—Si伸缩振动吸收峰从 1 0 50cm- 1 漂移到... 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 ,电子自旋共振 ,表面台阶仪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非晶SiO2 薄膜的特性与膜厚的关系。当膜厚从 0 1 μm递增到 1 1 μm时 ,1 0 60cm- 1 附近的Si—O—Si伸缩振动吸收峰从 1 0 50cm- 1 漂移到1 0 75cm- 1 ,但是 80 0cm- 1 处的Si—O—Si弯曲振动吸收峰不随膜厚变化而变化。通过比较 ,由于多重反射而引起的Si—O—Si伸缩振动吸收峰漂移的理论计算值 ,认为本研究中的Si—O—Si伸缩振动吸收峰的漂移不仅是由于多重反射效应 ,而且更主要是由于薄膜的物理性能随膜厚增加而发生了变化。Si悬挂键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非晶二氧化硅薄膜 制备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微粉表面的纳米硅烷化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庞爱红 董欣然 +6 位作者 董俊言 沈方韧 谭素玲 贾晨超 董书山 毛青青 吴增凤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缩合反应,在金刚石微粉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为2~10 nm的富含活性氧基团的纳米氧化硅非晶凝胶膜,凝胶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其二氧化硅可由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金刚石微粉在空气中的初始氧化温...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缩合反应,在金刚石微粉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为2~10 nm的富含活性氧基团的纳米氧化硅非晶凝胶膜,凝胶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其二氧化硅可由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金刚石微粉在空气中的初始氧化温度从原料金刚石的500℃提升到其TEOS覆膜改性后的550℃。在TEOS覆膜中添加纳米硅粉改性后,金刚石微粉样品在空气中的初始氧化温度可进一步提升至610℃;且经过800℃的热处理后,样品剩余量比之原料金刚石量大幅度提升,表明TEOS覆膜中添加纳米硅粉后可进一步提升金刚石微粉的高温抗氧化性能。TEOS覆膜中富含的活性氧基团能与树脂/陶瓷结合剂间产生化学反应,有利于提高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可为制备高性能的树脂/陶瓷结合剂金刚石工具提供良好的功能化改性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改性 正硅酸乙酯(TEOS) 非晶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中非晶态硅赋存形态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波 李占兵 +2 位作者 杨晨年 李少鹏 李会泉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粉煤灰作为大型煤电基地的重要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超过6亿t,目前利用率仅为60%左右,大部分粉煤灰以堆存为主,造成严重污染,其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以山西、内蒙古等大型能源基地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为例,通过基础物性分析发现,粉煤灰中主... 粉煤灰作为大型煤电基地的重要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超过6亿t,目前利用率仅为60%左右,大部分粉煤灰以堆存为主,造成严重污染,其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以山西、内蒙古等大型能源基地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为例,通过基础物性分析发现,粉煤灰中主要包括铝、硅、铁、钙等主量元素,主要以莫来石相、非晶相、铁质微珠相三类矿相形式赋存,其中莫来石相结构稳定,非晶相铝硅酸盐反应活性较高,但其配位结构复杂,反应活性不一。目前针对其丰富的铝硅资源,氧化铝提取和铝硅复合材料制备是主要高值化研究方向,其中非晶相硅的深度脱除是关键处理技术。针对非晶相硅的赋存形态及定量分析,首先采用核磁分析结合电子探针手段,明确非晶相中铝硅酸盐赋存结构复杂,其中硅原子主要以Q4(4Al)、Q4(3Al)、Q4(2Al)、Q4(0Al)、Q2(1Al)五种配位结构形式存在,其中Q4(0Al)含量高达56.5%;其次采用酸碱联合法,通过逐步削弱铝氧硅沸石自发反应可能性,选择性分离活性铝,促进活性作用位点大量暴露,从而实现非晶态铝硅酸盐的逐步梯级分离,进一步通过ICP、XRF、XRD、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表征,明确莫来石晶相与铝硅酸盐非晶相之间的高效分离,并开展了2组平行试验,试验结果误差较小。结果表明:非晶相中硅含量为57%~58%,非晶相“鼓包峰”消失,其包裹的莫来石晶粒结构显现,证明非晶相二氧化硅得到高效脱除。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误差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对粉煤灰铝硅资源高值转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赋存状态 定量分析 非晶二氧化硅 深度脱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山低温高压微变质体中SiO_2非晶相的特征和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文俞 刘嵘 +3 位作者 王勤燕 宋京红 赵文俞 张清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8-652,共5页
木兰山低温高压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变质结构和界面特征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表明,该石英脉为同构造重结晶脉,经历过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矿物的形成条件相同。透射电镜亚微米纳米尺度分... 木兰山低温高压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变质结构和界面特征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表明,该石英脉为同构造重结晶脉,经历过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矿物的形成条件相同。透射电镜亚微米纳米尺度分析表明,该石英脉中存在一种已部分转变成α-石英纳米晶的SiO2非晶相,且观察到类似于柯石英假象的胀裂现象。并认为SiO2非晶相的形成及其变化特征可能是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缘蓝片岩的一次俯冲和快速折返过程的超显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高压微变质体 SiO2非晶 α-石英微晶化 减压膨胀 二氧化硅非晶 石英脉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储层SiO_2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国恒 黄志龙 +4 位作者 郭小波 刘再振 高潇玉 陈常超 张成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6-1029,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泥页岩储层纯页岩段黏土矿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体积小。因此,黏土矿物转化释放的二氧化硅缺乏足够的空间,不能生长成自生石英,只能以非晶态存在于黏土矿物之间;而其粉砂质泥岩夹层中常见微米级孔洞。孔洞由长石溶蚀和黏土矿... 鄂尔多斯盆地泥页岩储层纯页岩段黏土矿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体积小。因此,黏土矿物转化释放的二氧化硅缺乏足够的空间,不能生长成自生石英,只能以非晶态存在于黏土矿物之间;而其粉砂质泥岩夹层中常见微米级孔洞。孔洞由长石溶蚀和黏土矿物转化形成,内部则发育晶形完好的自生石英、绿泥石及含铁方解石。此外,粉砂质泥岩的碎屑颗粒间常发育结块状非晶态二氧化硅,碎屑石英颗粒周围则以次生加大边的形式发育粒状和席状(或片状)非晶态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主要来源于黏土矿物转化与石英碎屑颗粒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自生石英 非晶二氧化硅 黏土矿物转化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制备纳米白炭黑的过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雅静 魏蕾 +1 位作者 史忠祥 李娟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883,共5页
由水玻璃(黑山膨润土制得)制备非晶态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考察了乙醇浓度,电解质用量对白炭黑粒度的影响;酸化温度及酸化终点pH值对白炭黑回收率及质地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仪等对产品进行表征。... 由水玻璃(黑山膨润土制得)制备非晶态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考察了乙醇浓度,电解质用量对白炭黑粒度的影响;酸化温度及酸化终点pH值对白炭黑回收率及质地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仪等对产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玻璃的酸化温度为15℃时,产品白度下降,且回收率较低;当酸化温度为60℃时,红外分析显示SiO_2分子中Si-O键和-OH增多,结合XRD图谱分析,SiO_2分子中含有结晶水,呈结晶状,从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可观察到SiO_2粒径很大且不均匀;当酸化温度为30℃时,产品粒径均匀,为非晶态。由此确定水玻璃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4 mol/L,Na Cl用量为0.5 g,在30℃时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和至pH=8.5,烘干后得白炭黑。此时得到的白炭黑回收率高,粒径均匀,达到纳米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非晶二氧化硅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型铝土矿焙烧脱硅热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罗琳 刘永康 何伯泉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针对山西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型高硅低品位铝土矿,应用差热、热重、红外光谱,高温X射线衍射在线分析等多种现代仪器分析研究了其焙烧热力学过程,得出了矿石中铝、硅、钛、铁、钙等主矿物在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规律。首次揭示了非晶... 本文针对山西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型高硅低品位铝土矿,应用差热、热重、红外光谱,高温X射线衍射在线分析等多种现代仪器分析研究了其焙烧热力学过程,得出了矿石中铝、硅、钛、铁、钙等主矿物在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规律。首次揭示了非晶态SiO2及非晶态Al-Si尖晶石的形成是焙烧脱硅工艺的实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型 铝土矿 焙浇脱硅 非晶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材料
11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3期86-87,共2页
O482.31 99032000电致发光加速层二氧化硅的电子高场迁移率=Highfieldelectron transport of amorphous SiO<sub>2</sub> asaccelerating layer in the layered optimizationTFEL[刊,中]/娄志东,徐春祥,于磊,滕枫。
关键词 薄膜电致发光 灯用荧光粉 加速层 物理学报 非晶二氧化硅 电子管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 负阻现象 发光材料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