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蜡原油聚合物共混物高效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宋京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高含蜡原油多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凝点等特点,导致在开采、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都需要克服较高的成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合成了两种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作为降黏剂以提升高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分别以丙烯酸壬酯、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十... 高含蜡原油多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凝点等特点,导致在开采、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都需要克服较高的成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合成了两种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作为降黏剂以提升高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分别以丙烯酸壬酯、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两种共聚物P1和P2,以两种共聚物及其共混物P3作为降凝减阻剂,研究了在不同添加含量下对高含蜡原油黏度、倾点和剪切稳定性指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1、P2和P3均具有显著的降凝减阻性能,其中P3效果最佳,在加量为4%时原油样品的倾点可由28.3℃降低至4.4℃,黏度最大降幅可达75.293%,剪切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3高速剪切后的降凝幅度回升值为2.1℃,降黏率回升值为5.76%,并且在所有浓度下的PVL和PSSI值均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剪切稳定性。在管道运输原油的过程中,P3作为一种高效降凝减阻剂可有效降低高含蜡原油的黏度及输油阻力,减少管道输油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降凝减阻 流动性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灿强 张公正 张莹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1,共5页
分别介绍了评价非晶/非晶聚合物共混物、结晶/非晶聚合物共混物、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对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作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非晶/非晶聚合物共混物 结晶/非晶聚合物 结晶/结晶聚合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聚合物对PVC/CPE共混物的增强与增韧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妤 黄锐 +1 位作者 蔡碧华 范五一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中研究了在硬聚氯乙烯和氯化聚乙烯共混物(PVC/CPE)中加入刚性聚合物如丙烯酸酯类(ACR)、聚苯乙烯(P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混物(MMA/S)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刚性聚合物 改性 氯化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泥混凝土用聚合物共混物的微观形态及其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文俞 陈文怡 +1 位作者 王勤燕 官建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一种水泥混凝土用聚合物共混物的微观形态及其变化机理研究表明 ,聚合物总浓度不超过 2 0 %时 ,等量配比的共混物微观形态随聚合物总浓度的增大而逐渐由致密体结构变成网络状结构 ;聚合物总浓度为 2 0 %时 ,不同配比的共混物微观形态以... 一种水泥混凝土用聚合物共混物的微观形态及其变化机理研究表明 ,聚合物总浓度不超过 2 0 %时 ,等量配比的共混物微观形态随聚合物总浓度的增大而逐渐由致密体结构变成网络状结构 ;聚合物总浓度为 2 0 %时 ,不同配比的共混物微观形态以等量配比的共混物的网络状结构最均匀为特征 ;B聚合物在共混体系中兼起消泡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土 聚合物 微观形态 变化机理 浓度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聚合物共混物的相溶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邹其超 彭顺金 陈胜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中分子间表观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χ′23,并以χ′23为判定依据,研究了共混物的相溶性。初步探讨了共混物的组成、聚合物分子链结构、温度与χ′23的关系以及探针分... 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中分子间表观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χ′23,并以χ′23为判定依据,研究了共混物的相溶性。初步探讨了共混物的组成、聚合物分子链结构、温度与χ′23的关系以及探针分子性质对χ′23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χ′23值能够准确有效地判定PVC与EVA共混物的相溶性,醋酸乙烯质量分数低的EVA与PVC的共混物是热力学不相溶的;而醋酸乙烯质量分数中等的EVA与PVC的共混物则具有部分相溶性。结果与其它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法 相溶性 探针分子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溶液黏度法测定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雪娟 宋文生 +3 位作者 刘翠云 刘红宇 付青存 阎宏永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85-289,共5页
以经典的Huggins方程和特性黏度为理论基础,通过测定聚合物共混物稀溶液黏度来确定共混物相容性。对相容性判据△b、△B、α、μ和k23进行了分析归纳,并用实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聚合物 稀溶液黏度法 特性黏度 相容性判据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物的反应性增容及相形态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吉亚丽 马敬红 梁伯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的反应性增容及相形态控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物反应性增容的几种方法及增容机理,并从热力学、动力学和熔融共混过程中流动参数三方面对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结构的控制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聚合物 反应性增容 相形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混沌混合获得特殊相结构的聚合物共混物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卫兵 井新利 +1 位作者 王杨勇 王恩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21,共6页
综述了三维混沌混合的原理及其在聚合物共混物加工方面的应用。通过三维混沌混合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聚合物多相体系,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
关键词 聚合物 多相体系 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粘度法研究共混聚合物的相溶性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曼君 何肖雄 +1 位作者 蔡陆壹 刘永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47-253,共7页
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含氢键共混体系PS(OH)/PBMA,PS(OH)/PBA和不含氢键的PBMA/PBA在甲苯中25℃的比浓粘度,根据η_(SP)/C~C的线性关系可计算出Huggins参数K_(H)和Chee提出的半经验参数μ。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组共混体系中PS(OH)/PBMA的氢... 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含氢键共混体系PS(OH)/PBMA,PS(OH)/PBA和不含氢键的PBMA/PBA在甲苯中25℃的比浓粘度,根据η_(SP)/C~C的线性关系可计算出Huggins参数K_(H)和Chee提出的半经验参数μ。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组共混体系中PS(OH)/PBMA的氢键结合能力比PS(OH)/PBA强,而PBMA/PBA不存在键段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体系是不相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相溶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聚合物对尼龙1010/聚丙烯共混合金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爱玲 张宝砚 +1 位作者 吴艳英 丁艳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4,共4页
用 DSC研究了液晶聚合物 (LCP)的含量对 PA10 10 /聚丙烯 (PP)共混合金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用 TGA研究了共混合金的热稳定性 ;用拉伸试验检测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PA10 10 / PP共混合金中加入 0 .6%~ 0 .8% (质量 ) LCP... 用 DSC研究了液晶聚合物 (LCP)的含量对 PA10 10 /聚丙烯 (PP)共混合金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用 TGA研究了共混合金的热稳定性 ;用拉伸试验检测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PA10 10 / PP共混合金中加入 0 .6%~ 0 .8% (质量 ) LCP时能起微纤增强和异相成核剂作用 ,提高合金结晶温度和结晶度 ,使结晶完善程度略有增加 ,结晶速率略受影响 ,并且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强 ,但对其热稳定性影响不大。当 LCP含量增加到 5 %时 ,将作为独立组分在共混合金中起作用 ,使 PA10 10和 PP的结晶峰均出现明显分峰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聚丙烯 液晶聚合物 原位复合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流动对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其 李光宪 +2 位作者 姜苏俊 唐萍 雷彩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从热力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 3个主要方面 ,综述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展的剪切流动对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影响的研究情况 ;阐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热力学理论 ;着重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在线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 从热力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 3个主要方面 ,综述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展的剪切流动对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影响的研究情况 ;阐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热力学理论 ;着重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在线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 ;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对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以及组成的依赖关系 ;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了该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剪切流动 相行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体在聚合物共混中的特殊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正福 许东颖 陈用烈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3-53,38,共2页
共混方法是获得新型功能高聚物的常用、有效 ,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文章结合实例介绍了离聚体在聚合物共混过程中的各种特殊作用。
关键词 聚合物 离聚体 相容性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配位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机粒子选择性分布与迁移对聚合物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杰 胡世军 +2 位作者 郭建兵 张敏敏 秦舒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4,共6页
综述了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合金中选择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中分散的重要性,重点从相行为、相形态、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流变行为、结晶和熔融行为以及光学性能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 综述了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合金中选择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中分散的重要性,重点从相行为、相形态、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流变行为、结晶和熔融行为以及光学性能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与迁移对以聚合物共混物为基体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如何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调控纳米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无机粒子 选择性分布 迁移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引起的聚合物共混物梯度相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俞炜 周持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1-324,共4页
研究了两相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在静态退火时 ,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分散相尺寸的空间分布梯度相形态 ,讨论了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两相之间界面张力对梯度形态形成的影响 .应用接触 凝聚模型计算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 ,分散相粒子的粗化过程 .计... 研究了两相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在静态退火时 ,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分散相尺寸的空间分布梯度相形态 ,讨论了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两相之间界面张力对梯度形态形成的影响 .应用接触 凝聚模型计算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 ,分散相粒子的粗化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 ,界面张力越大 ,或者分散相体积分数越大 ,形成的梯度相形态越明显 ;并且在温度梯度存在下 ,分散相粒子粗化的速度加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相形态 温度梯度 聚合物 静态退火 分散相 控制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gin8.0实现聚合物共混物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亚楠 戴亚辉 阎新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朗伯-比耳定律表明:可通过红外光谱中特征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被测混合物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在Origin8.0中实现红外数据定量分析前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透过率光谱到吸光度光谱的转换、红外光谱数据的可视化、峰拟合以及红外光谱... 朗伯-比耳定律表明:可通过红外光谱中特征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被测混合物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在Origin8.0中实现红外数据定量分析前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透过率光谱到吸光度光谱的转换、红外光谱数据的可视化、峰拟合以及红外光谱图的导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 8 0软件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峰拟合 数据处理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场下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相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郁嵩 黄亚江 李光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27,共7页
介绍了流场下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相形态及演变研究进展,并指出这是获得性能优异共混材料的关键。在流场下,不相容共混物分散相尺寸由破碎和凝聚等动力学过程决定。鉴于模型的理想化,早期研究主要针对牛顿流体,且分散相的变形、破碎... 介绍了流场下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相形态及演变研究进展,并指出这是获得性能优异共混材料的关键。在流场下,不相容共混物分散相尺寸由破碎和凝聚等动力学过程决定。鉴于模型的理想化,早期研究主要针对牛顿流体,且分散相的变形、破碎和凝聚等理论均发源于此。对于聚合物共混物,其在本质上与牛顿流体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独特黏弹性质却是影响其相形态的重要因素。最后,对一些预测分散相尺寸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并重点讨论了分散相浓度、聚合物弹性、增容和填料等因素对流场下分散相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流场 不相容 分散相 形态 破碎 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A-6聚合物共混物的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Ⅱ)组成及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宛棣 郭秀生 +1 位作者 于德梅 高乃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用 Haake- 90型双螺杆挤出机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组成比、增容剂含量不同的 PP/PA- 6共混物。用 TR- 10 C型介电损耗测量仪测试了这些材料的介电性能。用 SEM研究了共混物组成与增容剂用量对共混物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上... 用 Haake- 90型双螺杆挤出机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组成比、增容剂含量不同的 PP/PA- 6共混物。用 TR- 10 C型介电损耗测量仪测试了这些材料的介电性能。用 SEM研究了共混物组成与增容剂用量对共混物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材料微观结构形貌和介电谱图的分析 ,讨论了该体系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发现分散相 PA- 6粒径大小、分散程度及与 PP基体界面粘结程度对共混体系的介电性能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共混物组成、增容剂含量与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介电性能 微观结构 组成 相容性 影响 聚丙烯 聚酰脓-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酐化聚砜对聚砜/液晶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增容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军 何嘉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19-1424,共6页
首先合成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砜 .改性后聚砜材料的表面张力增大 ,其中的极性分量增加明显 ,并以此增容聚砜 /液晶聚合物 ( Vectra B95 0 )为原位复合体系 ,研究了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行为和界面性能 .结果表明 ,酸酐化聚砜可增... 首先合成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砜 .改性后聚砜材料的表面张力增大 ,其中的极性分量增加明显 ,并以此增容聚砜 /液晶聚合物 ( Vectra B95 0 )为原位复合体系 ,研究了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行为和界面性能 .结果表明 ,酸酐化聚砜可增强聚砜与液晶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 ,引起共混物加工粘度的上升 ;漫反射FTIR研究表明 ,增容后共混体系中的特殊相互作用增大 ;XPS和 PLM的研究表明 ,在熔融加工过程中改性聚砜与液晶聚合物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 ,并生成了接枝共聚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接枝 聚砜 液晶聚合物 界面增容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强静电场下半熔融态处理压电聚合物—PA11/PVDF共混物晶体结构和显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学山 张庆新 +3 位作者 董远达 莫志深 王庆 徐晖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1-406,共6页
使用WAXD和SEM研究了高真空强静电场下半熔融态处理不同共混比例 (PA11/PVDF =0 / 10 0、2 0 / 80、40 / 6 0、6 0 / 80、80 / 2 0、10 0 / 0 )的压电聚合物PA11/PVDF共混物压片的晶体结构和形态。WAXD分析表明 ,纯PVDF经不同强度静电... 使用WAXD和SEM研究了高真空强静电场下半熔融态处理不同共混比例 (PA11/PVDF =0 / 10 0、2 0 / 80、40 / 6 0、6 0 / 80、80 / 2 0、10 0 / 0 )的压电聚合物PA11/PVDF共混物压片的晶体结构和形态。WAXD分析表明 ,纯PVDF经不同强度静电场半熔融态处理后晶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 ,均为 β型PVDF ;而纯PA11经不同强度静电场半熔融态处理后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 ,随电场强度的增加 ,部分PA11由α型向δ′型转变。PA11/PVDF共混物经不同强度静电场半熔融态处理后 ,当PA11含量较小时 ,其结晶相为由 β型PVDF和α型PA11组成的混合相 ,并没有新相产生 ;而当PA11含量较大时 ,共混物中的部分PA11同样由α型向δ′型转变 ,共混物最终的结晶相为由 β型PVDF、α型PA11和δ′型PA11组成的混合相。SEM观察表明 ,在无电场时 ,纯PA11和纯PVDF呈混乱状片晶 ,在有电场时呈沿电场方向取向的片晶 ;对于不同比例的PA11/PVDF共混物压片其显微形态在无电场时呈圆球状 ,而有电场时 ,圆球被拉偏呈柱状且沿电场方向排列 ,随PA11含量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PA11 PVDF 结构 形态 压电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选择性分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翔宇 张玉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介绍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选择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重点介绍了炭黑(CB)、碳纳米管(CNTs)、二氧化硅(SiO_2)、蒙脱土(MMT)、石墨烯等纳米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现象;阐述了各种纳米粒子的选择性分布对聚合物共混物的... 介绍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共混物中选择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重点介绍了炭黑(CB)、碳纳米管(CNTs)、二氧化硅(SiO_2)、蒙脱土(MMT)、石墨烯等纳米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现象;阐述了各种纳米粒子的选择性分布对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形态结构、流变性能、电性能和宏观力学性能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选择性分布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