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儿童屈光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效果观察
1
作者 黄再红 唐知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80-80,82,共2页
目的:观察学龄儿童屈光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效果。方法:收治屈光不正学龄儿童100例,采取针对性屈光矫正措施,对其屈光矫正前后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屈光矫正之后,患儿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现象的检出率要明显... 目的:观察学龄儿童屈光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效果。方法:收治屈光不正学龄儿童100例,采取针对性屈光矫正措施,对其屈光矫正前后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屈光矫正之后,患儿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现象的检出率要明显低于矫正前;近视和远视患儿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在屈光矫正后的检出率较为接近,但近视患儿的恢复率要显著高于远视患儿,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矫正能够有效降低学龄儿童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检出率,在帮助儿童改善视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屈光矫正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瑜 时颖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在临床诊断验光及视功能检查中的表现,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检查依据及视力矫正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收治的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50例(100眼)... 目的:分析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在临床诊断验光及视功能检查中的表现,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检查依据及视力矫正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收治的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50例(100眼),年龄6~13岁,平均(10.5±6.1)岁,其中近视患者18例,远视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眼部疾患、显性斜视、弱视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全屈光矫正,并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分析查找功能性视力不良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结果:通过对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显示调节功能异常者26例,占52%。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者43例,占86%,其中集合功能异常者35例,占70%;基本型外隐斜6例,占12%;基本型内隐斜2例,占4%。结论: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常会伴随调节功能异常及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针对不同类型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应选择相应的矫正方法提高其功能性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力不良 调节功能异常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