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臣凤 厉萍 +2 位作者 赵荣荣 白海青 汪立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患者的术中配合,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105例手术患者中3例出现迷走反射,35例...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患者的术中配合,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105例手术患者中3例出现迷走反射,35例诉胸部不适,2例出现脑血管症状,1例穿刺处血肿,1例对比剂过敏反应,适当处理后均症状缓解,继续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有效沟通,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支气管动脉 栓塞 大咯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爱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224-224,共1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措施。方法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对相应的非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发现病变一并进行栓塞,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结果 38例一次栓塞出血完全停止。2例行2次栓塞... 目的探讨支气管、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措施。方法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对相应的非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发现病变一并进行栓塞,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结果 38例一次栓塞出血完全停止。2例行2次栓塞止血,1例3次栓塞止血。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同时对相应的非支气管动脉栓塞和有效护理干预是迅速治疗大咯血防止复发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非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在咯血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尚祥 刘建雄 +2 位作者 彭晓澜 许舒国 崔元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38-1340,1348,共4页
目的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NBSA)作为责任血管参与咯血的重要性,为咯血栓塞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5月84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DSA、随访等资料,了解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作... 目的 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NBSA)作为责任血管参与咯血的重要性,为咯血栓塞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5月84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DSA、随访等资料,了解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作为责任血管在咯血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性。结果 84例患者中,共发现责任血管236支,其中NBSA64支(64/236,27%),且均参与咯血,来源于肋间动脉27支,胸廓内动脉17支,胸外侧动脉3支,膈动脉11支,甲状颈干2支,食道动脉4支;其中有5例患者因漏栓NBSA短期内复发。结论 NBSA是重要的咯血相关动脉,漏栓NBSA或栓塞不彻底是咯血短期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分支 咯血 复发 栓塞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的大咯血的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18
4
作者 金书强 徐伟 白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NBS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NBS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选择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造影显示出血动脉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本组中,对比剂外溢有24例,NBSA与支气管动脉分流6例,对比剂外溢合并甲状颈干-支气管动脉分流2例,NBSA与肺动脉分流3例,假性动脉瘤1例。共栓塞42支NBSA,同时支气管动脉12支,栓塞术后48h内咯血停止。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再次咯血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NBSA可以参与大咯血的供血,漏栓NBSA是大咯血治疗失败和复发咯血的原因之一,急诊NBSA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性体动脉 咯血 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起源于腹腔干1例
5
作者 刘丙木 刘艳茹 +3 位作者 周炜 赵勤俭 孙海川 王颖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2期222-223,共2页
患者,女,52岁。主因"发作性咳嗽、咳痰20余年,咯血3个月",于2014年5月30日入院。患者缘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为白色黏痰,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后好转。之后因反复咳嗽、咳痰... 患者,女,52岁。主因"发作性咳嗽、咳痰20余年,咯血3个月",于2014年5月30日入院。患者缘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为白色黏痰,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后好转。之后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住院治疗,曾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欠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量约50ml,无发热,给予药物治疗,咯血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性体动脉 腹腔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戴简吉 金红来 +2 位作者 胡晓钢 林开勤 何建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分析后获得责任血管的数目、开口位置、走形特点等信息,BA-CTA检查后3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BAE,并与BA-CTA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通过对BA-CTA的分析共发现责任血管20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34支(65.0%),NBSA 72支(3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发现责任血管共217支,其中BA 137支(63.1%),NBSA 80支(36.9%)。所有责任血管成功进行栓塞后,术后71例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咯血治愈率达94.7%;BA-CTA对咯血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达94.9%(206/217).对BA诊断准确率达97.8%(134/137),对NBSA诊断准确率达90.0%(72/80)。结论NBSA在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中占有较高的比例,BA-CTA对NBSA有较高的检出率,对BAE手术的成功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责任血管 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咯血患者中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汪维维 吴鹏 邹文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在咯血患者中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咯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A及DSA图像,以DSA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观察和记录是否发生胸膜增厚,...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在咯血患者中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咯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A及DSA图像,以DSA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观察和记录是否发生胸膜增厚,并详细记录胸膜增厚的部位,以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中肺结核是咯血最常见的基础病,其次是支气管扩张;NBSA参与咯血的责任血管34例;胸膜增厚34例,后外侧是胸膜增厚常见的好发部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胸膜增厚对预测是否有NBSA参与咯血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增厚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咯血患者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以作为预测有NBSA参与咯血责任病灶的重要征象;其发生部位与邻近相应的NBSA有一定关联性,在介入治疗术中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性体动脉 咯血 胸膜增厚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咯血患者中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闫力永 杨俊 +2 位作者 杜春玲 卢进昌 武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供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5例咯血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并诊断是否有NBSA参与病灶血供及胸膜增厚,按照有无NBSA、病灶侧是否... 目的探讨影响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供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5例咯血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并诊断是否有NBSA参与病灶血供及胸膜增厚,按照有无NBSA、病灶侧是否有胸膜增厚,分别进行分组;询问病史及查阅病历资料,按照与咯血相关的基础病种类及病程进行分组。对各影响NBSA的因素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咯血患者中NBSA参与供血26例;有胸膜增厚者42例;支气管扩张(包括肺部感染)38例,肺结核26例,肺部肿瘤4例;肺部血管畸形6例,其他1例;近期病程24例,中期病程19例,长期病程32例。其中胸膜增厚与否对有无NBS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其他因素对有无NB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与咯血相关的基础病及其病程对有无NBSA并无明显的影响;而显著的胸膜增厚是产生NBSA供血的重要原因,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性体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咯血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盛兵 管银鑫 +1 位作者 张海健 陈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和非支气管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咯血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4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A检查,对咯血支气管和非支气管系统的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4例患者经CTA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共发... 目的探讨支气管和非支气管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咯血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4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A检查,对咯血支气管和非支气管系统的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4例患者经CTA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共发现78支咯血动脉,其中支气管动脉63支,非支气管动脉15支,其中有11支为下肢肺动脉,占73.3%(11/15),4支上肺动脉,占26.7%(4/15);63支支气管动脉中右侧33支,占52.4%(33/63),左侧18支,占28.6%(18/63),另有5支为左右共干,7支为异位起源的支气管动脉;44例患者中21例(47.7%)供血支气管动脉走形迂曲,供血支气管动脉内径范围在1.3~4.1 mm,平均内径为(2.1±0.6)mm;肺癌合并咯血患者CT多平面重组可见支气管动脉增粗,行走至病灶内参与供血,CTA瘤体内可见点或网状肿瘤血管,其内肺动脉被包绕,变窄,甚至闭塞,支气管扩张患者、炎性病变者及肺结核患者可见部分支气管动脉起源位置异常,明显增粗。结论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非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咯血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T血管成像技术及TAE在NBSA参与咯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大成 杨斌 +3 位作者 金华良 周合山 胡广柱 林佳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0期1411-1413,1416,共4页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血管成像技术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的检出和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间共48例咳血病例,行双源CT系统性支气管动脉成像,采用容积显示(VR)、多平...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血管成像技术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的检出和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间共48例咳血病例,行双源CT系统性支气管动脉成像,采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等技术检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使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栓塞NBSA血管。随访患者止血疗效。结果48例咯血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共检出20例有NBSA血管(41.6%),共41支责任血管;其中2例共4支NBSA责任血管术前CT血管成像未发现。与血管造影比较,DSCT对NBSA血管的检出率为91.1%。本组20例有NBSA参与供血的咯血患者经Embosphere微球和/或微弹簧圈栓塞后均达到即刻止血效果,术后>3个月随访中,术后间断性痰中带血3例,1例咯血复发,余未再咯血。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能提供咳血患者全面直观的异常血管信息,在检出NBSA血管方面有较高价值,能减少术中漏栓责任血管的可能,提高介入栓塞的近期疗效;使用Embosphere微球和或微弹簧圈行经导管动脉栓塞NBSA血管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使咯血的远期复发率得以下降,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支气管性体动脉 咯血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