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变化
1
作者 王凌飞 詹岳宁 +2 位作者 王丹 张艳梅 黄泽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NIVAT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3~6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IVATS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NIVAT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3~6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IVATS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和IVATS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每组60例。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喉罩)即刻(T_(1)),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后30 min(T_(2))、60 min(T_(3)),拔管(喉罩)后15 min(T_(4))各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率(SVV)、心率变异率(HRV)、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同时检测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_(2))、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结果2组麻醉满意度评分、术野满意度评分、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胶体液量用量、晶体液量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IVATS组比较,NIVATS组T_(1)、T_(2)、T_(3)时CO明显增高,而SVV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HRV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T_(2)、T_(3)时PaO_(2)、CjvO_(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NIVATS组T_(2)、T_(3)、T_(4)时Da-jvO_(2)、CERO_(2)明显高于IVATS组(均P<0.05)。此外,NIVATS组T_(1)、T_(2)、T_(3)时PaCO_(2)较IVATS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与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比较,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CO、SVV、HRV)更趋于平稳,同时脑氧代谢指标(Da-jvO_(2)、CERO_(2)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高头后仰位对非插管全身麻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气道梗阻和低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光顺 汪亚宏 +3 位作者 全宇航 叶克中 张祥武 吕志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0-575,共6页
目的观察肩高头后仰位对非插管全身麻醉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术中气道梗阻和低氧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无痛FOB检查的患者170例,男97例,女73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D... 目的观察肩高头后仰位对非插管全身麻醉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术中气道梗阻和低氧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无痛FOB检查的患者170例,男97例,女73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D组,n=84)和对照组(C组,n=83)。D组采用肩高头后仰位,C组采用平卧位。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普通内镜面罩吸氧8~10 L/min,当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时开始实施FOB检查。记录术中低氧及采取矫正措施例数,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1 min(T_(2))、气管内表面麻醉(T_(3))、FOB检查时(T_(4))及检查结束时(T_(5))的HR、SBP、DBP、SpO_(2)。记录T_(2)时腭后间隙和舌后间隙梗阻程度,术中声门显露情况和内镜医师操作舒适度。记录术后颈部不适、头痛、头晕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中度低氧、重度低氧、托下颌和辅助通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两组T_(3)、T_(4)时HR明显增快(P<0.05),T_(2)、T_(4)、T_(5)时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_(2)时SpO_(2)明显升高(P<0.05),T_(4)时SpO_(2)明显降低(P<0.05);C组T_(3)时SpO_(2)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T_(4)时SpO_(2)明显升高(P<0.05),T_(2)时舌后间隙无梗阻发生率明显升高,完全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声门显露差发生率明显降低,内镜医师操作舒适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肩高头后仰位可减轻非插管全身麻醉FOB检查术中的气道梗阻,降低术中低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插管全身麻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气道梗阻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非气管插管与传统全身麻醉方法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青荣 沈江 +2 位作者 吴月红 蒋波 张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费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传统全身麻醉组(T组)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NT组)。T组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单肺通气...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费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传统全身麻醉组(T组)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NT组)。T组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单肺通气;NT组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48 h VAS评分及PCA次数。计算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与T组比较,NT组在关胸前和关胸后30 min时pH值降低,PCO2升高,关胸后30 min时氧合指数升高(P <0.05);与T组比较,NT组麻醉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12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 PCA次数、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均降低(P <0.05)。结论在充分考虑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与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不仅有利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还可以改善费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传统全身麻醉 肺大泡切除术 胸腔镜 肺通气 费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科 吴奇勇 +1 位作者 邹志清 吴周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对40例自发性气胸行不插管静脉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行T_4~T_5水平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舒芬太尼、丙泊酚诱...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对40例自发性气胸行不插管静脉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行T_4~T_5水平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舒芬太尼、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后面罩呼吸机辅助通气,术中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静镇痛,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结果 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在手术室的总时间分别为(24.0±5.0)min、(15.0±10.0)min和(71.0±25.5)min;手术时间(31.0±10.0)min。术中血气分析Pa CO2(45.0±5.0)mm Hg,术后12小时血气分析Pa CO2(40.0±6.0)mm Hg。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5±0.5)d,术后住院时间(2.0±1.0)d。无术中大出血、术后出血二次手术。术后漏气1例,负压吸引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12±4)月,无气胸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可以在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完成,创伤小,尤其对气管插管有高危因素者,但需要麻醉师和术者完美配合,手术技能培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 单孔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麻醉病人的P_(ET)CO_2监测 被引量:9
5
作者 包全堂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472-473,共2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 PETCO2 监测 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圣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EMR治疗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 目的:分析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EMR治疗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接受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81例,接受局部黏膜麻醉联合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应激指标、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白介素-23(IL-23)、白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素(ET)、甲状腺激素(TH)、胰岛素(Ins)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D11b、CD18、CD20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56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为EMR术患者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有助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局部黏膜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非插管全麻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婕 贾暄东 唐立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非插管全麻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非插管全麻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插管全麻组(T组,n=28)和非插管全麻组(NT组,n=29)。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T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NT组切皮前静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和丙泊酚1.5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术中低血压、托下颌和体动例数、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记录术后6、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浓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头晕、谵妄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 d两组CRP浓度和NLR明显升高(P<0.05)。与T组比较,NT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 d CRP浓度和NLR明显降低(P<0.05)。两组托下颌和体动发生率、术后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前1 d CRP浓度和N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中,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非插管全麻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插管全身麻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髂筋膜间隙阻滞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管化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舒瑞辰 李媛 +1 位作者 王凯元(综述) 尹毅青(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858-862,共5页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目前治疗肺癌最常用的微创外科方式,但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促进快速康复方面仍有待改进。一种新的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tubeless VATS)正在逐渐发展,可以避免给患者使用气...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目前治疗肺癌最常用的微创外科方式,但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促进快速康复方面仍有待改进。一种新的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tubeless VATS)正在逐渐发展,可以避免给患者使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硬膜外导管、胸腔引流管和导尿管。Tubeless VATS结合当前最先进、创伤最小的麻醉、视频辅助外科和围术期护理方法,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且能够使患者在术后实现早期进食、下床和出院,使胸科日间手术成为可能。Tubeless VATS在肺癌手术乃至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见证了胸腔镜手术从微创到超微创的发展,使患者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最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手术 无管化技术 非插管麻醉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中低氧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晓静 任志强 +4 位作者 梁文波 郑龙彬 秦卫民 马晴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和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和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42例。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恒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首量泵注结束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E组麻醉诱导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持续泵注。S组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两组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一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_(0))、置入喉罩后(t_(1))、打开胸膜后30 min(t_(2))、拔除喉罩前(t_(3))、送返病房前(t_(4))的HR、MAP、SpO_(2)、PaCO_(2)和PaO_(2)。记录t_(1)、t_(2)、t_(3)时V T、RR。于t_(0)及术后24 h(t_(5))时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检测TNF-α、IL-6浓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幻觉、谵妄、噩梦发生情况,口腔分泌物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S组比较,E组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S组t_(1)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t_(1)、t_(2)、t_(3)时SpO_(2)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E组t_(1)、t_(2)、t_(3)时SpO_(2)明显升高(P<0.05),t_(1)、t_(2)、t_(3)、t_(4)时PaCO_(2)明显降低、PaO_(2)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V_(T)明显增大、RR明显增快(P<0.05),t_(5)时静脉血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幻觉、谵妄、噩梦发生率和口腔分泌物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可以降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期炎症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胸腔镜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