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急性期健侧下肢等速肌力和单腿跳跃动作肌肉活动特征分析
1
作者 冉静 罗小兵 +1 位作者 许杰 游亮亮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 将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患者急性期健侧下肢的等速肌力指标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信号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为ACL损伤患者健侧下肢继发性ACL断裂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 将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患者急性期健侧下肢的等速肌力指标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信号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为ACL损伤患者健侧下肢继发性ACL断裂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1名ACL急性期患者(ACL损伤组)和21名健康人(对照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髋屈、伸、内收、外展和膝屈、伸等速肌力测试,采集单腿跳跃动作时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臀大肌sEMG信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相对峰力矩、拮抗肌比率、均方根振幅、共收缩指数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ACL损伤患者健侧下肢的伸膝(P=0.040)和伸髋肌力(P=0.041)降低。在单腿跳跃落地动作中,在预激活阶段表现出较低的股内侧肌激活(P=0.014),在反应阶段表现出较低的股内侧肌(P=0.030)和臀大肌(P=0.022)激活。此外,股二头肌-半腱肌的共激活水平也降低(P=0.020)。结论 ACL损伤患者健侧下肢功能在损伤早期就出现变化,这可能提示了ACL损伤患者面临较大对侧下肢损伤风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等速肌力 表面肌电 单腿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磊 徐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5,共5页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近些年来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较多局限于膝关节周围。髋关节及膝关节作为下肢运动的主要关节,两者密不可分,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髋关节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股骨...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近些年来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较多局限于膝关节周围。髋关节及膝关节作为下肢运动的主要关节,两者密不可分,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髋关节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作为常见的髋关节解剖异常疾病,其与下肢运动力学异常存在紧密联系。本文就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髋关节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之间的相关联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解剖学 危险性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倾斜角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贺忱 李方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7-854,共8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倾斜角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的42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损伤组。42例无明显膝关节损伤者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常规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在磁共...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倾斜角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的42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损伤组。42例无明显膝关节损伤者为对照组。每例患者常规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在磁共振图像上测量内外侧胫骨平台骨性倾斜角和软组织倾斜角,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外侧胫骨平台骨性倾斜角和内、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倾斜角有显著性增大(P<0.05)。胫骨平台倾斜角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具有性别差异,男性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倾斜角有显著性增大(P<0.05),女性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外侧胫骨平台骨性倾斜角和内、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倾斜角有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胫骨平台倾斜角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关系密切。外侧胫骨平台骨性倾斜角和内、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倾斜角的增大是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风险因素。这种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倾斜角的增大会导致男性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增加;而在女性中,外侧胫骨平台骨性倾斜角和内、外侧胫骨平台软组织倾斜角的增大都是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倾斜角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向单腿跳跃落地及运动疲劳对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志鹏 曲峰 +2 位作者 刘鹏 杨杰 赖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向(前跳、斜跳与侧跳)单腿跳跃落地动作对造成非接触性ACL损伤风险的差异,同时考察神经肌肉疲劳对动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疲劳前、后完成的三...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向(前跳、斜跳与侧跳)单腿跳跃落地动作对造成非接触性ACL损伤风险的差异,同时考察神经肌肉疲劳对动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疲劳前、后完成的三种不同方向单腿跳跃落地动作,并对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ACL损伤相关的部分下肢生物力学指标在不同动作及疲劳前、后存在一定的差异,触地时刻支撑腿髋关节屈角前跳>斜跳>侧跳;地面反作用力首次峰值时刻膝伸展力矩侧跳大于前跳,且疲劳后3种方向均有所增大;膝外展力矩侧跳与斜跳大于前跳;疲劳后地面反作用力首次峰值均有所增大。结论:侧跳与斜跳较前跳可能有更大的ACL损伤风险,尤其是侧跳落地动作的损伤风险相对较大;神经肌肉疲劳可增大单腿跳跃落地时的ACL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单腿落地 不同方向 交叉韧带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卉 苏玉林 于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是非接触性原因造成的。理解前交叉韧带受力和损伤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损伤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及其受力和损伤机制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下肢矢状面的生物... 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是非接触性原因造成的。理解前交叉韧带受力和损伤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损伤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及其受力和损伤机制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下肢矢状面的生物力学是前交叉韧带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较小的膝关节屈角,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较大的股四头肌力。其中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引发较大的股四头肌力和胫骨近端向前的拉力从而增加前交叉韧带负荷。较小的膝关节角合并较大的髌韧带与胫骨夹角和前交叉韧带倾斜角会增大韧带负荷。交叉韧带并不是承受膝关节内、外翻和内旋力矩的主要结构。膝关节仅受内外翻和内外旋力矩不太可能引起临床所见前交叉韧带单独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运动医学 生物力学 损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因素的循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郑亮亮 周志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605,共10页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为易感人群在运动中降低损伤风险、保证正常锻炼或比赛提供帮助。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因素的循证研...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为易感人群在运动中降低损伤风险、保证正常锻炼或比赛提供帮助。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因素的循证研究,主要对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内在因素包括:解剖学因素、神经肌肉因素、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神经认知功能和损伤史等;外在因素包括:天气因素、运动场地和运动鞋等。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时会大大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危险。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地采用多变量风险因素模型进行分析,并对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激素水平、认知功能和外在因素等可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设计ACL损伤的预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膝关节损伤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之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敏 贾芝和 +2 位作者 刘水红 文毅英 高志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我院的单侧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Nc-ACL group);对照组是可疑膝关节损伤,经MRI检查排... 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我院的单侧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Nc-ACL group);对照组是可疑膝关节损伤,经MRI检查排除其骨及软组织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Nc-ACL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在MIR上测量膝关节解剖学参数:髁间窝指数(NWI)、髁间窝形态指数(NSI)、内侧胫骨平台坡度(MTS)、外侧胫骨平台坡度(LTS)、胫骨解剖轴-髌腱轴夹角(PTTSA)。结果Nc-ACL组入组136例,共136膝。对照组,入组358例,共358膝。Nc-ACL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按照1:1不取代的最近邻匹配法完成完成匹配,两组最终分别入组68例,均为68膝。Nc-ACL组患者NWI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CL组患者LTS、MT、PTTSA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CL组患者中男/女亚组NWI均低于对照组中男/女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CL组患者中男/女亚组LTS、MT、PTTSA均高于对照组中男/女亚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NWI、NSI、LTS、MT、PTTSA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WI最佳截断值0.261,敏感度64.94%,特异度77.14%;LTS最佳截断值9.11,敏感度89.66%,特异度57.86%;MTS最佳截断值8.84,敏感度70.11%,特异度65.71%;PTTSA最佳截断值26.58,敏感度83.91%,特异度69.29%。结论NWI、MTS、LTS、PTTSA的异常可能与非接触性ACL损伤具有密切联系。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大样本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解剖学参数 损伤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韧带在军队前交叉韧带损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8
作者 《人工韧带在军队前交叉韧带损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制订小组 徐卫东 +1 位作者 黄轩 彭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人工韧带作为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移植物的选择,始终是ACL损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军队人员ACL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人工韧带理论上能够弥补生物型移植物来源有限、存在供区并发症等不足,更符合军队伤病员术后快速... 人工韧带作为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移植物的选择,始终是ACL损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军队人员ACL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人工韧带理论上能够弥补生物型移植物来源有限、存在供区并发症等不足,更符合军队伤病员术后快速康复和重返训练的需求,已在军队ACL重建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人工韧带的理化特性决定了其手术适应证选择和骨隧道定位等操作具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在其疗效方面也存在分歧和争议,因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推广,至今仍未能完全替代生物型移植物。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人工韧带在军队ACL重建术中的应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运动医学关节镜分会牵头,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临床证据梳理和科学研讨,在手术适应证、操作技术和术后处置等方面达成了本共识(共11个条目),指出人工韧带可单独或联合自体肌腱用于军队人员ACL的初次手术和翻修手术,对超重和需要加速康复的病例具有潜在优势,在手术技术上应注意遵循保留残束、等长定位和皮质骨螺钉固定等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重建 人工韧带 韧带先进增强系统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umensaat线与胫骨平台之间的几何三角关系在诊断和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潜在意义
9
作者 范筱 徐文龙 +1 位作者 薛子超 于腾波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823,共6页
目的研究Blumensaat线与胫骨平台之间的几何三角形关系是否可作为诊断和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辅助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招募2023年1—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经关节镜诊断... 目的研究Blumensaat线与胫骨平台之间的几何三角形关系是否可作为诊断和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辅助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招募2023年1—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经关节镜诊断并接受ACL重建的单侧ACL损伤患者64例,最终纳入40例;收集患膝的术前MRI图像以及健康膝关节的MRI图像,分别作为ACL损伤组和对照组。MRI图像中将Blumensaat线的最前端点、最后端点和中点分别定义为C点、D点和E点;将胫骨平台前缘和后缘的转折点分别定义为A点和B点;将DC延长线与AB线的交点定义为C'点;基于这些点,建立了∠DAB、∠CEB、∠DC'B和∠CDB。分析组内相关系数以评估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比较上述角度之间的差异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以评估诊断效能。结果对于∠CDB、∠DC'B、∠CEB和∠DAB,组内和组间的相关系数值均超过0.80,表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与对照组相比,ACL损伤组的∠CDB、∠CEB和∠DAB显著降低(P<0.001);∠DAB可能是诊断和评估ACL损伤的最佳指标,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9,截断值为42.2°,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800。结论MRI图像中Blumensaat线与胫骨平台之间的几何三角形关系,尤其是∠DAB,可作为诊断和评估ACL损伤的一个辅助指标,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Blumensaat线 胫骨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至2024年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效果的文献计量分析
10
作者 冯娟 李新通 +2 位作者 蔡娇艳 赵胜国 潘玮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5,共9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5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本体感觉训练对ACL损伤康复效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8篇文...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5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本体感觉训练对ACL损伤康复效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8篇文献。发文量呈波动趋势,在2021年达到峰值。美国和中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姿势平衡、神经肌肉控制、关节位置感、肌肉力量和步态分析是高频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姿势稳定性。研究聚焦于提升ACL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效率,特别关注重返运动、姿势稳定性、力量训练和膝关节功能。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提升ACL损伤患者的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还能通过增强康复技术和优化治疗手段来改善康复效果。未来仍需进一步关注本体感觉训练的多样化、康复计划的个性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本体感觉训练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胫骨整体性前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11
作者 宋关阳 郑峒 +1 位作者 王道峰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3-520,共8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胫骨相对股骨出现整体性前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0例ACL损伤患者的站立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结果。根据矢状位下内... 目的: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胫骨相对股骨出现整体性前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0例ACL损伤患者的站立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结果。根据矢状位下内、外侧胫骨平台后缘与内、外侧股骨髁后缘的相对位置,将患者分为胫骨前移阴性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均未发生前移)、胫骨部分前移组(仅外侧胫骨平台发生前移)以及胫骨整体性前移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均发生前移)。分别对比三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连续性、半月板受损情况以及受伤到手术时间(time from injury to surgery,TFIS),通过组间比较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发生胫骨整体性前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80例连续病例中,41例存在胫骨整体性前移现象(14.6%),此外,胫骨部分前移患者110例(39.3%),胫骨前移阴性患者129例(46.1%)。胫骨整体性前移组患者PTS、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以及TFIS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P<0.05)。而ALL损伤发生率、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麻醉下轴移分度以及KT-1000侧-侧差值在胫骨整体性前移组与胫骨前移阴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胫骨整体性前移组与胫骨部分前移组患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S大于12°、TFIS大于6个月以及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是造成ACL损伤后发生胫骨整体性前移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ACL损伤后胫骨整体性前移的发生率为14.6%,临床中对于PTS大于12°、TFIS大于6个月以及内侧半月板合并损伤的ACL损伤患者需警惕胫骨整体性前移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整体性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挫伤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关节伴随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凡华 林祥明 +3 位作者 林丽萍 郑雷 邹彪 赵小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撕裂者的骨挫伤分布特点,并分析骨挫伤部位与内外侧半月板(MM、LM)、内外侧副韧带(MCL、LCL)及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经临床证实为非接触性ACL撕裂患者的MRI资料。201例病例...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撕裂者的骨挫伤分布特点,并分析骨挫伤部位与内外侧半月板(MM、LM)、内外侧副韧带(MCL、LCL)及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经临床证实为非接触性ACL撕裂患者的MRI资料。201例病例均行常规MRI斜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和横断位PDWI序列扫描。对所有患者损伤部位进行分类统计,并采用独立卡方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1例病例中,发现骨挫伤172例(85.6%),其中单纯内侧间室骨挫伤6例(3.0%),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50例(24.9%),联合间室骨挫伤116例(57.7%),29例(14.4%)未见骨挫伤。无骨挫伤组、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联合间室骨挫伤组并伴发LM损伤发生率、MCL损伤发生率和关节软骨发生率逐步提升(20.7%、44.0%、53.4%,P=0.006;10.3%、24.0%、37.9%,P=0.008;0、12.0%、23.3%,P=0.006)。对伴发MCL损伤:无骨挫伤组与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5),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与无骨挫伤组、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无明显差异(P=0.136、0.082);对伴发LM损伤:联合间室骨挫伤者和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者其发生率较无骨挫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02、0.037),联合间室骨挫伤组和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间无明显差异(P=0.264);对伴发关节软骨损伤:无骨挫伤组与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4),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和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及无骨挫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95、0.052)。结论:非接触性急性ACL撕裂后骨挫伤常见,骨挫伤分布部位与伴发LM损伤、MCL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骨挫伤范围的扩大,LM、MCL和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逐步增高。联合间室骨挫伤者和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者较无骨挫伤者更易于伴发LM损伤,联合间室骨挫伤者较无骨挫伤者更易于伴发MCL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对下肢功能及单脚跳跃落地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薛博士 杨晓巍 +2 位作者 王霞 周志鹏 郑亮亮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947,共9页
目的 明确在优势与非优势肢体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对患者单脚跳跃落地生物力学特征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招募49名受试者,包括优势重建组、非优势重建组和健康对照组。对其双侧肢体... 目的 明确在优势与非优势肢体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对患者单脚跳跃落地生物力学特征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招募49名受试者,包括优势重建组、非优势重建组和健康对照组。对其双侧肢体进行单脚跳跃落地、膝关节等速肌力、Y平衡和单脚跳跃距离测试。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采集单脚跳跃落地中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使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膝关节肌力。采用双因素混合设计方法分析观察肢体与组别对各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 优势侧重建组健侧相较于非优势侧重建组健侧,在单脚跳跃落地中存在更大的膝外翻角、外旋角和膝外翻力矩,且优势侧重建组双侧膝屈角小于对照组。两组ACLR患者间的膝关节肌力、Y平衡得分和单脚跳跃距离无差异,但非优势侧重建组双侧Y平衡得分小于对照组。结论 优势与非优势侧ACLR对患者术后膝关节肌力、动态姿势控制以及单脚跳跃功能并无影响,但优势侧ACLR患者健侧较非优势侧ACLR患者存在更大的膝外翻、外旋角和膝外翻力矩,提示其可能存在更高的ACL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优势 交叉韧带重建 单脚跳跃 落地动作 膝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形成骨性关节炎机制研究进展—基于生物学方向
14
作者 周塏 杜秀藩 王广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前交叉韧带(ACL)主要是通过限制胫骨关节处胫骨力和旋转力的前平移从而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若此韧带损伤,则会引起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不稳定等。据相关研究表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引起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的发病率高达87%... 前交叉韧带(ACL)主要是通过限制胫骨关节处胫骨力和旋转力的前平移从而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若此韧带损伤,则会引起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不稳定等。据相关研究表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引起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的发病率高达87%,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ACL损伤患者易患PTOA,但目前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这可能与该韧带损伤后引起的生物学因素、结构因素、机械因素等有关。先前的研究表明,ACL损伤后关节腔内炎症介质升高,可致使软骨细胞坏死以及软骨基质的降解。这些潜在的生化介质有助于PTOA形成,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未来PTOA的发生。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ACL损伤后形成骨性关节炎与潜在的重要因子和信号通路有关,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使该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生物学方向去研究及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形成骨性关节炎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生物学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15
作者 牛宇 古松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8-488,共1页
目的排球扣球动作所带来的高损伤风险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厘清当下排球扣球动作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为后续损伤机制、预防措施等相关研究的更好开展提供帮助。方法运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 目的排球扣球动作所带来的高损伤风险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厘清当下排球扣球动作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为后续损伤机制、预防措施等相关研究的更好开展提供帮助。方法运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通过排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volleyball player、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mechanics等关键词进行文献的搜集整理,时间范围为2010~2024年。结果(1)排球运动员不正确的落地动作是导致前交叉韧带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的损伤发生在非接触情况下,因此运动员下肢关节的角度变化影响前交叉韧带受力大小的主要因素;(2)女子运动员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是男子运动员的3倍甚至更高,这可能与女性运动员落地时膝关节更大的外翻力矩以及更小的屈曲角度有关;(3)新手动作模式的不稳定是导致其损伤几率高于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原因。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排球运动员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损伤的主要机制在于不正确的落地动作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以及水平差异;损伤风险因素的确定、正确动作模型的构建以及不同群体损伤预防措施的选择是后续研究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排球运动员 损伤生物力学 膝关节损伤 男子运动员 中国知网 高水平运动员 女子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着陆动作对男性篮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
16
作者 赵建超 贾文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0-470,共1页
目的着陆动作是运动中使用频繁的动作,也是造成ACL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男性篮球运动员在下降落地(DL)、下降垂直跳跃(DVJ)和向前垂直跳跃(FVJ)3种不同的着陆动作对ACL造成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0名男性篮球运动,使用... 目的着陆动作是运动中使用频繁的动作,也是造成ACL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男性篮球运动员在下降落地(DL)、下降垂直跳跃(DVJ)和向前垂直跳跃(FVJ)3种不同的着陆动作对ACL造成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0名男性篮球运动,使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在3种不同的着陆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初始触地时刻,FVJ和DL、DVJ膝关节屈曲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FVJ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DL和DVJ(P<0.05);(2)在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FVJ和DL、DVJ膝关节屈曲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VJ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DL和DVJ,且DL和DVJ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着陆动作对股四头肌力的影响:FVJ显著大于DL和DVJ,且DL和DVJ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着陆动作对其他变量(膝关节伸展力矩等)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DL动作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较小,这可能会增加ACL损伤的风险,FVJ动作具有更大的膝关节屈曲角和更高的股四头肌力,这更符合日常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因此,它是建议在未来对男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评估和损伤预防的研究中使用FV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 交叉韧带损伤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地面反作用力 篮球运动员 股四头肌 损伤预防 男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三种不同药物镇痛早期疗效的对比
17
作者 王江静 魏顺依 +1 位作者 敖英芳 杨渝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45例由同一组医师施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使用药物镇痛情况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B组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21例。两组又根据患者实际使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各分为3组,其中,A组口服去痛片4例、口服奇曼丁11例、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杜冷丁联合盐酸异丙嗪(商品名:非那根)9例;B组口服去痛片3例、口服奇曼丁10例、肌注杜冷丁联合非那根8例。术后早期,患者诉疼痛并主动要求镇痛时随机给予去痛片、奇曼丁或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不同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1 h后通过VAS评分判断结果表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用药前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应用的三种药物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杜冷丁联合非那根组对于疼痛缓解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药物(P<0.05),用药1 h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杜冷丁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应用杜冷丁的同时使用非那根可减少副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仅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中应用奇曼丁组的患者出现恶心1例,其余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结论:无论是单纯交叉韧带重建,还是合并半月板成型或缝合的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应用去痛片、奇曼丁、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其中杜冷丁对疼痛的缓解幅度最大。应用杜冷丁的同时,合用非那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损伤 镇痛 镇痛药 阿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关系探讨 被引量:31
18
作者 罗浩 敖英芳 +4 位作者 彭立彬 林春阳 张继英 傅欣 余家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6,i0004,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取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CL重建术中取腱切口方向为纵行者35例,斜行者25例。术后取...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间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取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CL重建术中取腱切口方向为纵行者35例,斜行者25例。术后取钉时间9~31个月,平均14.5±4.72个月。测量手术切口疤痕长度。令29例存在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将障碍区域标出,测量其面积,并做相应的象限分析。解剖15具尸体的膝关节,测量其隐神经髌下支与鹅足腱上缘的距离。结果:纵行切口组与斜行切口组手术切口疤痕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纵行切口组皮肤感觉有障碍者23例(65.7%),斜行切口组6例(24.0%),纵行切口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P<0.001)。尸体膝关节解剖结果显示隐神经髌下支走行与鹅足腱上缘近似平行(由内上至外下),二者之间距离平均为0.6cm。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纵行切口取腱较斜行切口更易损伤隐神经髌下支,术后患者易出现患肢小腿皮肤感觉障碍。术前有必要告知患者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是ACL重建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重建术 隐神经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调查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敖英芳 于长隆 +4 位作者 田得祥 胡跃林 崔国庆 史和福 任玉衡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88,共2页
在对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现役集训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女姓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损伤进行了研究 ,并与男性相比较。结果表明女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71% )是男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30 % )的 2 3... 在对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现役集训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女姓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损伤进行了研究 ,并与男性相比较。结果表明女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71% )是男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30 % )的 2 37倍。女运动员ACL损伤多见于柔道、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对女运动员ACL损伤的病因、发生机制和预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 女运动员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高凯 王立德 +1 位作者 齐志明 张羽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9月~2003年12月,对7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病例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和临床检查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9月~2003年12月,对76例急性创伤性膝关节血肿病例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所有病例平均年龄28.0±7.9岁,关节镜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为5.0±1.4天,其中男性58例,女性18例;左膝损伤25例,右膝损伤51例,运动损伤32例,交通伤25例,滑倒扭伤、摔伤19例。所有病例伤后8小时内均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ACL损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ACL损伤52例,正常24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两项临床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31例,正常45例;MRI检查共诊断出ACL损伤51例,正常25例。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真阳性数28例,真阴性数24例,假阳性数3例,假阴性数21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4%、57.1%、88.9%;MRI诊断结果:真阳性数49例,真阴性数22例,假阳性数2例,假阴性数3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4%、94.2%、91.7%。MRI诊断急性ACL损伤的准确度显著高于临床检查(P<0.01)。结论:临床检查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假阴性率较高,MRI是早期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临床诊断 关节镜检查 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损伤 急性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 临床检查 诊断比较 ACL损伤 关节镜手术 假阴性率 MRI检查 膝关节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