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5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本体感觉训练对ACL损伤康复效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8篇文...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5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本体感觉训练对ACL损伤康复效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8篇文献。发文量呈波动趋势,在2021年达到峰值。美国和中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姿势平衡、神经肌肉控制、关节位置感、肌肉力量和步态分析是高频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姿势稳定性。研究聚焦于提升ACL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效率,特别关注重返运动、姿势稳定性、力量训练和膝关节功能。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提升ACL损伤患者的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还能通过增强康复技术和优化治疗手段来改善康复效果。未来仍需进一步关注本体感觉训练的多样化、康复计划的个性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排球扣球动作所带来的高损伤风险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厘清当下排球扣球动作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为后续损伤机制、预防措施等相关研究的更好开展提供帮助。方法运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目的排球扣球动作所带来的高损伤风险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厘清当下排球扣球动作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为后续损伤机制、预防措施等相关研究的更好开展提供帮助。方法运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通过排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volleyball player、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mechanics等关键词进行文献的搜集整理,时间范围为2010~2024年。结果(1)排球运动员不正确的落地动作是导致前交叉韧带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的损伤发生在非接触情况下,因此运动员下肢关节的角度变化影响前交叉韧带受力大小的主要因素;(2)女子运动员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是男子运动员的3倍甚至更高,这可能与女性运动员落地时膝关节更大的外翻力矩以及更小的屈曲角度有关;(3)新手动作模式的不稳定是导致其损伤几率高于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原因。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排球运动员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损伤的主要机制在于不正确的落地动作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以及水平差异;损伤风险因素的确定、正确动作模型的构建以及不同群体损伤预防措施的选择是后续研究的关注重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5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本体感觉训练对ACL损伤康复效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8篇文献。发文量呈波动趋势,在2021年达到峰值。美国和中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姿势平衡、神经肌肉控制、关节位置感、肌肉力量和步态分析是高频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姿势稳定性。研究聚焦于提升ACL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效率,特别关注重返运动、姿势稳定性、力量训练和膝关节功能。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提升ACL损伤患者的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还能通过增强康复技术和优化治疗手段来改善康复效果。未来仍需进一步关注本体感觉训练的多样化、康复计划的个性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文摘目的:探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胫骨相对股骨出现整体性前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0例ACL损伤患者的站立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结果。根据矢状位下内、外侧胫骨平台后缘与内、外侧股骨髁后缘的相对位置,将患者分为胫骨前移阴性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均未发生前移)、胫骨部分前移组(仅外侧胫骨平台发生前移)以及胫骨整体性前移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均发生前移)。分别对比三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连续性、半月板受损情况以及受伤到手术时间(time from injury to surgery,TFIS),通过组间比较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发生胫骨整体性前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80例连续病例中,41例存在胫骨整体性前移现象(14.6%),此外,胫骨部分前移患者110例(39.3%),胫骨前移阴性患者129例(46.1%)。胫骨整体性前移组患者PTS、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以及TFIS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P<0.05)。而ALL损伤发生率、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麻醉下轴移分度以及KT-1000侧-侧差值在胫骨整体性前移组与胫骨前移阴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胫骨整体性前移组与胫骨部分前移组患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S大于12°、TFIS大于6个月以及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是造成ACL损伤后发生胫骨整体性前移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ACL损伤后胫骨整体性前移的发生率为14.6%,临床中对于PTS大于12°、TFIS大于6个月以及内侧半月板合并损伤的ACL损伤患者需警惕胫骨整体性前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