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系统中固体摄像器件的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海鹰 彭小奇 周海叶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73,共3页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由于不受被测对象的条件限制,具有十分优越的特点。如何选择能符合温度测量要求的固体摄像器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基于辐射理论和CCD器件成像原理,指出了辐射式测温系统中的固体摄像器件必须具备的性能和选择CCD摄像器...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由于不受被测对象的条件限制,具有十分优越的特点。如何选择能符合温度测量要求的固体摄像器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基于辐射理论和CCD器件成像原理,指出了辐射式测温系统中的固体摄像器件必须具备的性能和选择CCD摄像器件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系统 CCD摄像器件 辐射测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
2
作者 杨鸿滟 翁婉莹 +2 位作者 王云峰 吴建德 何湘宁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随着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温度测量在保证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和确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金属温度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难以在线测量及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 随着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温度测量在保证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和确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金属温度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难以在线测量及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传感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系统等效阻抗实部与金属温度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进而将无法直接测量的温度变化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系统阻抗值,为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构建了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的等效模型,并使用Ansys Maxwell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验证,验证了系统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出并比较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涡流传感器用于温度测量。其中,多线圈耦合的电涡流传感器具有较小的体积、更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强的稳定性。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提出了基于多线圈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系统建模分析和实物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绝对温度偏差<2℃,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系统能够在没有直接可视路径的情况下稳定工作,克服了对可视路径的依赖,提升了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的适用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金属温度的实时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耦合 接触式温度测量 电涡流 系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非接触式酒精度检测系统
3
作者 曹志群 项高鹏 +1 位作者 胡临天 廖梓宏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酒精浓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便捷快速,实时跟踪等特点,在酒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酒精溶液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使用1300 nm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开发了此套以STM32单片机为内核的酒精度快速检测系统。铟镓... 酒精浓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便捷快速,实时跟踪等特点,在酒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酒精溶液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使用1300 nm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开发了此套以STM32单片机为内核的酒精度快速检测系统。铟镓砷二极管探测器与配套硬件捕捉与转换光电信号,以检测电压差值反映酒精溶液的红外吸收,与酒精度多项式拟合建立检测模型,经温度修正后存入主控系统实现酒精浓度预测。实验表明,检测系统对样本组的拟合优度为0.9996,对验证组检测的平均标准偏差为0.158,远低于传统酒精计的0.5。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相比于市场上现有红外检测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连续检测的特点,可在不破坏酒精样液的前提下实现对浓度的快速检测,满足市场上的工业标准与需求,对制酒业等相关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接触式测量 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 近红外检测技术 温度修正 酒精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接触式光学微腔液压测量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魏鹤鸣 侯林嵩 +2 位作者 丁武成 殷瑞雪 任冬妮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为满足在狭小腔室中测量液体压强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光学法布里珀罗微腔液压测量系统,其中,光学微腔采用双光子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膜结构尺寸仅为350μm,设计的膜厚分别为4μm和6μm。系统主要采用嵌入式设计与衍射光栅光谱模块互... 为满足在狭小腔室中测量液体压强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光学法布里珀罗微腔液压测量系统,其中,光学微腔采用双光子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膜结构尺寸仅为350μm,设计的膜厚分别为4μm和6μm。系统主要采用嵌入式设计与衍射光栅光谱模块互联,实时采集光学微腔干涉光谱信号,实现了高精度光谱动态解调。实验结果表明,室温(25℃)下,4μm膜厚的微腔液压灵敏度高达398 pm/kPa,系统分辨率可达35.5 Pa,重复性较好,有望用于生物医学眼压等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腔压力传感 双光子三维打印技术 接触式光学传感 液体压强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热处理温度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恒 张建军 陈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4-169,共6页
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温度非接触式测量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目标物辐射图像灰度值有关物体温度和辐射波长的函数关系式.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和热辐射原理和光学成像原理,运用GUI编程设计了一套碳钢热处理温度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实... 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温度非接触式测量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目标物辐射图像灰度值有关物体温度和辐射波长的函数关系式.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和热辐射原理和光学成像原理,运用GUI编程设计了一套碳钢热处理温度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实现对加热工件温度的非接触测量,该系统可实时完成对目标物图像采集存储和处理,并同时完成温度和误差计算,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实时测量高温工件温度,动态响应好,热惯性低,抗干扰性和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 温度测量 MATLAB 实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中的高温熔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海鹰 彭小奇 +1 位作者 刘征 丁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灰度阈值分割的高温熔体识别方法。采用双峰法和最大方差自动取阈值法分别确定预分割阈值,再根据高温熔体的灰度值近似相等选择合适的分割阈值,使所分割的目标的灰度值的等级数较少,并使高灰度值的R色总数最多。根据这种方... 提出一种基于灰度阈值分割的高温熔体识别方法。采用双峰法和最大方差自动取阈值法分别确定预分割阈值,再根据高温熔体的灰度值近似相等选择合适的分割阈值,使所分割的目标的灰度值的等级数较少,并使高灰度值的R色总数最多。根据这种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对拍摄的某铜冶炼厂高温熔体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目标和背景对比强烈的图像,采用双峰法分割效果较好;而最大方差自动取阈值法更适用于图像中目标占很大比例的情况;这种识别方法能自动调整不同拍摄条件下的图像分割阈值,从而准确地识别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熔体 接触式温度测量 图像处理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静态限界非接触式自动测量系统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寅 刘常杰 +2 位作者 刘刚 高福来 叶声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针对接触式铁路机车车辆静态限界规存在测量精度控制较难、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以PLC为主控单元,并结合测量计算机,研制机车车辆非接触式静态限界自动测量系统。在车辆的4个侧面分别布置激光测距传感器,传感器... 针对接触式铁路机车车辆静态限界规存在测量精度控制较难、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以PLC为主控单元,并结合测量计算机,研制机车车辆非接触式静态限界自动测量系统。在车辆的4个侧面分别布置激光测距传感器,传感器以电机传动的方式实现对机车车辆整个横截面的自动扫描测量;借助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密靶标,建立轨道中心坐标系;通过系统校准,消除误差,融合所有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求出截面各部分到限界的尺寸,完成静态限界测量。经现场实验验证,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0.5mm,实现了测量的高度自动化,很好地满足了机车车辆静态限界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限界 自动测量 接触式 激光跟踪仪 系统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机械设计及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剑 王恒奎 +2 位作者 杜设亮 王文 陈子辰 《机电工程》 CAS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明确了机械误差是影响测量系统误差的关键 ,在测量系统机械设计基础上分析了其几何误差和热误差 。
关键词 几何误差 误差补偿 神经网络 三维曲面 接触式测量系统 机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施奇 杨大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2,共4页
利用非接触式六自由度测量系统,测量了多种模型的运动情况,并对模型六自由度运动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该系统运用照相系统对安置在模型上的红外线光源进行测量,得出模型的六自由度运动情况。该方法避免了由于接触而产生的误差,测... 利用非接触式六自由度测量系统,测量了多种模型的运动情况,并对模型六自由度运动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该系统运用照相系统对安置在模型上的红外线光源进行测量,得出模型的六自由度运动情况。该方法避免了由于接触而产生的误差,测量结果精准,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六自由度 接触式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补偿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热变形误差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龙珠 陈亚良 狄瑞坤 《机电工程》 CAS 2002年第4期55-58,共4页
针对一个三维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在简要介绍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指出机械部分的热变形误差是影响系统误差的关键。该文在分析测量系统机械部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热误差的分析和建模 。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热变形误差 误差补偿 三维曲面接触式测量系统 机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参数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昌延 高洪杰 周曙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8,共9页
采用CCD图象传感器的接触网参数测量系统已研制出来。本文对图象测量原理、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以及信号处理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给出了实测的拉出值曲线,并对系统的实用化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接触网参数 接触式测量系统 CCD图象传感器 电气化铁路 图象测量 系统结构 信号处理 拉出值曲线
全文增补中
人工智能的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系统
12
作者 籍成章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8,共4页
针对传统的激光测量系统一直存在测量精度低、效率差的问题,设计了人工智能的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匹配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激光测量驱动模块、激光测量FPGA硬件模块、激光测量运动控制模块组成。通过传感匹配... 针对传统的激光测量系统一直存在测量精度低、效率差的问题,设计了人工智能的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匹配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激光测量驱动模块、激光测量FPGA硬件模块、激光测量运动控制模块组成。通过传感匹配电路对目标物信息进行智能感应,用放大电路实现对激光测量系统的过压保护,以激光测量驱动模块控制激光头,通过激光测量FPGA硬件模块处理采集到的激光信号,融入激光测量运动控制模块实现激光测量系统的扫描过程的实现,并给出了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结果可知,改进设计激光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高,效率优,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接触式 激光 测量 系统 传感匹配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刀具自动测量系统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敏 许翠芳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24期94-95,共2页
对数控机床上配备的刀具自动测量系统以及非接触式刀具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进行介绍。同时阐述了参数化程序控制和智能的控制接口界面,为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接触式刀具自动测量系统 参数化程序控制 便捷操作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数字光纤叶片测振系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伟 王德友 +1 位作者 杜少辉 蔚夺魁 《航空发动机》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应用非接触式数字光纤叶片测振系统对叶片整数阶次振动(共振)与非整数阶次振动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试验器和台架压气机试验证明,应用该系统以及相关算法可以有效测量、监测和分析叶片共振和颤振等非整阶次振动,能较准确地评估叶片振动... 应用非接触式数字光纤叶片测振系统对叶片整数阶次振动(共振)与非整数阶次振动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试验器和台架压气机试验证明,应用该系统以及相关算法可以有效测量、监测和分析叶片共振和颤振等非整阶次振动,能较准确地评估叶片振动特征;其结果与应变片测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共振 测量系统 数字光纤 整数阶次 整数阶次 接触式 应变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叶片振测系统的叶尖定时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志强 段发阶 +1 位作者 孙宇扬 赵行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叶尖定时传感器 ,传感器采用Y型耦合光纤与自聚焦透镜相结合 ,实现聚光照明及叶尖散射光的高效收集 ,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光源采用 4 5mW的半导体激光器 ,光电接收元件采用雪崩式光电二极管。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叶尖定时传感器 ,传感器采用Y型耦合光纤与自聚焦透镜相结合 ,实现聚光照明及叶尖散射光的高效收集 ,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光源采用 4 5mW的半导体激光器 ,光电接收元件采用雪崩式光电二极管。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调节方便、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实验表明 ,该传感器对信号有良好的接收能力 ,满足涡轮机叶片高速、实时检测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振动测量 Y型光纤 自聚焦透镜 叶尖定时传感器 接触式叶片振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2非接触式三维测体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芸 李俊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3-96,113,共5页
介绍了美国[TC]2公司开发的非接触式三维测体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功能,并用传统马丁仪接触式测量和[TC]2非接触式测体系统进行了人体测量的比较研究.综合分析了[TC]2非接触式测体系统的使用规律与特点,并提出了非接触式测体系统在中国服装... 介绍了美国[TC]2公司开发的非接触式三维测体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功能,并用传统马丁仪接触式测量和[TC]2非接触式测体系统进行了人体测量的比较研究.综合分析了[TC]2非接触式测体系统的使用规律与特点,并提出了非接触式测体系统在中国服装业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接触式三维测体系统 量身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的滑坡模型位移测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海玉 徐福卫 陶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487-489,513,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的滑坡物理模型试验位移测试方法,结合模型试验平台具体环境进行改进,并应用该方法记录下某滑坡模型在不同水位运营状态下的位移发展情况.
关键词 滑坡系统 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小鑫 陈童 +2 位作者 党博 李英豪 马艳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实现工业管道气液运输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文中基于热扩散原理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分析了热式流量计测量原理;分别构建以空气和水为被测流体的流固耦合传热仿真模型,分析质量流量与温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搭建... 为实现工业管道气液运输的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文中基于热扩散原理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分析了热式流量计测量原理;分别构建以空气和水为被测流体的流固耦合传热仿真模型,分析质量流量与温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搭建空气和水循环输送平台,安装流量测试系统,对测量原理及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恒功率热式流量测量系统对于质量流量测量误差小,能够达到无接触、稳定测量流体质量流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测量 恒功率加热 质量流量测量 温度测量 空气/水流量测量 流固耦合传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截齿架位置的机器人视觉测量方法研究
19
作者 牛聪 王宏奇 刘品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5,共5页
采煤机在检修过程中,截割头本体实际形状一般容易偏离名义形状,焊接过程中需要实时评估截齿架相对于截割头本体侧面的位置,以提升截齿架与截割头本体的焊接精度。本研究基于三维视觉机器人系统,提出了截齿架相对于采煤机截割头本体侧面... 采煤机在检修过程中,截割头本体实际形状一般容易偏离名义形状,焊接过程中需要实时评估截齿架相对于截割头本体侧面的位置,以提升截齿架与截割头本体的焊接精度。本研究基于三维视觉机器人系统,提出了截齿架相对于采煤机截割头本体侧面位置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KUKA VisionTech视觉系统的摄像机获得测量图像,建立了图像变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实现截齿架到截割头侧面的距离分布的自适应在线测量。最后通过搭建机器人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架 截割头 视觉系统 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型锥光全息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20
作者 苏良昱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8-50,共3页
锥光全息测量技术是基于锥光全息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测量系统。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测量系统和接触式测量的劣势进行改进,提高了测量物体的整体分辨率,而且在与周围的光线、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整体提高了测量的效率,扩大了测量的适用范... 锥光全息测量技术是基于锥光全息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测量系统。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测量系统和接触式测量的劣势进行改进,提高了测量物体的整体分辨率,而且在与周围的光线、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整体提高了测量的效率,扩大了测量的适用范围。在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和测量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结合系统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从整体上揭示出高精度非接触式锥光全息测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 锥光全息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