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高强螺栓预紧力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凯峰 石和杰 李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了研究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检测高强螺栓预紧力的可行性,以8.8级M16高强螺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栓预紧力下螺帽表面应变分布。通过电阻应变片检测试验测量了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过程... 为了研究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检测高强螺栓预紧力的可行性,以8.8级M16高强螺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栓预紧力下螺帽表面应变分布。通过电阻应变片检测试验测量了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过程中的螺帽表面应变,将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和螺栓预紧力与螺帽表面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检测了高强螺栓预紧力施加过程中的螺帽表面应变,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正态分布完全样本可靠度置信下限计算方法得到了20%失效概率、50%置信度下的8.8级M16高强螺栓螺帽表面应变检测目标值。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通过检测螺帽表面应变从而确定高强螺栓预紧力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 高强螺栓 预紧力 表面应变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传感器阵列的输电线路电压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迪 刘灏 +1 位作者 李嘉贤 毕天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电压作为表征线路运行状态的重要参量,实现其灵活准确的测量对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的接触式电压测量方法,因电压互感器体积较大、会产生电磁谐振和高频振荡、额外测量需断电安装等问题,对于海量化测量并不便利。相比较而... 电压作为表征线路运行状态的重要参量,实现其灵活准确的测量对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的接触式电压测量方法,因电压互感器体积较大、会产生电磁谐振和高频振荡、额外测量需断电安装等问题,对于海量化测量并不便利。相比较而言,非接触式测量不接触导线,更加安全和便捷,将成为未来电压测量的发展方向。文中提出了基于电场传感器阵列的输电线路电压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为了解决导线位置信息未知的问题,设计了与导线方向垂直排列的电场传感器阵列;求解了含导线未知信息量的方程组;构建了比例系数矩阵,反推出导线电压瞬时值;分析了电场传感器对测量的影响;最后,进行了10 kV电压等级电压瞬时值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最大测量误差为2.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电压测量 电压瞬时值 模拟电荷法 电场传感器阵列 比例系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非接触式测量路径规划及相关算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剑 王文 +1 位作者 王恒奎 陈子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5,共5页
针对研制的自由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对CAD模型已知自由曲面零件的测点自适应布置、CAD模型未知曲面的测量路径规划和测点数据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自由曲面 路径规划 NURBS曲面 非接触式测量 算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立体裁剪的人体非接触式测量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肖正扬 陶学恒 +1 位作者 杨继新 胡志萍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5-47,51,共4页
研究了服装数字化立体裁剪中的人体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依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双目视觉理论 ,进行人体特征曲线的三维重建 ,并根据服装CAD的特点 ,提出了人体特征线上对应元的匹配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模型表面三维信息的采集 ,所测数... 研究了服装数字化立体裁剪中的人体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依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双目视觉理论 ,进行人体特征曲线的三维重建 ,并根据服装CAD的特点 ,提出了人体特征线上对应元的匹配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模型表面三维信息的采集 ,所测数据表明 ,其符合工业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双目视觉 非接触式测量 服装设计 人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机械设计及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剑 王恒奎 +2 位作者 杜设亮 王文 陈子辰 《机电工程》 CAS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明确了机械误差是影响测量系统误差的关键 ,在测量系统机械设计基础上分析了其几何误差和热误差 。
关键词 几何误差 误差补偿 神经网络 三维曲面 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机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测量机器人的自标定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方海燕 郭俊杰 +2 位作者 杨军良 何敬东 邵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0,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测量机器人。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主体 ,激光位移传感器为测量探针 ,对球壳类、回转类部件的几何尺寸、表面缺陷进行非接触、高精度测量。针对该测量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标定方法来识别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 ...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测量机器人。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主体 ,激光位移传感器为测量探针 ,对球壳类、回转类部件的几何尺寸、表面缺陷进行非接触、高精度测量。针对该测量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标定方法来识别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 ,并设计了专用的实物基准。该方法将机器人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关节位移分成两部分 :相对于参考位形的关节位移和参考位形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关节位移 ,将后者和其它常值参数引入到误差模型。使用该方法不需要测量机器人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关节变量的值 ,不需要外部的测量系统 ,简便易行。仿真和实验均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测量机器人 运动学参数 机械结构 激光位移传感器 机械手 自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Pose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健身操能量消耗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温煦 杨雨馨 +4 位作者 高元龙 李宽 杨建党 杨小倩 刘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32,55,共11页
目的基于OpenPose计算机视觉算法(以下简称“OpenPose”)获得的运动学参数,构建并验证一种健身操运动能量消耗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方法通过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验证OpenPose识别关节运动角度的准确性;以COSMED K5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 目的基于OpenPose计算机视觉算法(以下简称“OpenPose”)获得的运动学参数,构建并验证一种健身操运动能量消耗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方法通过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验证OpenPose识别关节运动角度的准确性;以COSMED K5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量的能量消耗数据为标准,构建并验证基于OpenPose获得运动学参数的健身操运动能量消耗测量方法。结果OpenPose能较为准确地估算人体运动中大多数关节的运动角度;基于OpenPose的能量消耗估算方法误差较小(MAE=0.81,MSE=1.11,RMSE=1.02,MRE=13.60%),测试精度可达到86.4%。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OpenPose的非接触式能量消耗测量方法,这种新方法能较为准确而简便地测量健身操运动的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Pose算法 计算机视觉 健身操 能量消耗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进电方式对铝电解槽阳极电流非接触式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董英 周孑民 +2 位作者 李茂 周益文 杨建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01-3707,共7页
针对目前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在线测试方法的不足,基于铝电解槽电磁场的理论,借鉴国外学者通过测试导杆附近的磁场来得到阳极电流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阳极电流非接触式测试方法,并着重针对铝电解槽不同的进电方式分析了阳极电流的测量误差,... 针对目前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在线测试方法的不足,基于铝电解槽电磁场的理论,借鉴国外学者通过测试导杆附近的磁场来得到阳极电流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阳极电流非接触式测试方法,并着重针对铝电解槽不同的进电方式分析了阳极电流的测量误差,并对误差进行了修正,对测试方案进行了优化,旨在实现阳极电流的实时监测和在线控制。研究结果表明,300kA大面五点进电槽的阳极电流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0.25%之内,而400kA大面六点进电槽、200kA大面四点进电槽的阳极电流测量误差分别达到了±0.8%和±3%;可见不同进电方式对阳极电流的测量误差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最大误差均不超过3%。因此,对于不同进电方式及结构的铝电解槽阳极电流的在线监测,该非接触式测试方法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非接触式测量 阳极电流 多传感器测试方法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线速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成进 陈跃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指出接触式测量纱线速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非接触测试该指标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纱线速度 互相关函数 非接触式测量 浆纱 络筒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人体点云简化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久 景晓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148,共5页
针对服装领域需求所开发的人体扫描系统获取的人体点云数据特征,提出了人体截面曲线点云的扇形栅格简化方法。该方法运算速度快,且简化率易于调整,能较好地保持点云凹部细节特征,防止轮廓失真。简化后的点云可以直接快速地通过扇形的角... 针对服装领域需求所开发的人体扫描系统获取的人体点云数据特征,提出了人体截面曲线点云的扇形栅格简化方法。该方法运算速度快,且简化率易于调整,能较好地保持点云凹部细节特征,防止轮廓失真。简化后的点云可以直接快速地通过扇形的角度和栅格进行排序,优化了后续点云的光顺去噪及孔洞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测量 人体点云 点云简化方法 扇形栅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补偿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热变形误差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龙珠 陈亚良 狄瑞坤 《机电工程》 CAS 2002年第4期55-58,共4页
针对一个三维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在简要介绍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指出机械部分的热变形误差是影响系统误差的关键。该文在分析测量系统机械部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热误差的分析和建模 。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热变形误差 误差补偿 三维曲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机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网参数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昌延 高洪杰 周曙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8,共9页
采用CCD图象传感器的接触网参数测量系统已研制出来。本文对图象测量原理、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以及信号处理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给出了实测的拉出值曲线,并对系统的实用化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接触网参数 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CCD图象传感器 电气化铁路 图象测量 系统结构 信号处理 拉出值曲线
全文增补中
呼吸信号的非接触式测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单禹皓 陈通 +1 位作者 温万惠 刘光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3-44,75,共3页
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Kinect体感相机的呼吸信号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坐立姿势下呼吸信号的遥测。在控制实验下,遥测得到的呼吸率接近于接触式测量得到的呼吸率(相对误差0.4%),且遥测的呼吸信号可以显示不同的呼吸模式。
关键词 生理信号 呼吸信号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平校准系统中位置姿态非接触式测量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珺 姚进 任违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90-92,共3页
针对天平校准中的天平位置姿态的确定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法。该方法利用了ccd激光二维定位图象传感器或者是PSD光电位置传感器等二维测量装置组成三维位姿检测系统,解决了空间的三维测量问题,可以高速准确地确定天平被测物的6个自... 针对天平校准中的天平位置姿态的确定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法。该方法利用了ccd激光二维定位图象传感器或者是PSD光电位置传感器等二维测量装置组成三维位姿检测系统,解决了空间的三维测量问题,可以高速准确地确定天平被测物的6个自由度参数,获得天平位姿变换矩阵,从而确定其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本方法将运动过程分解为平动和转动,通过对空间直线矢量方程的计算,得到空间物体的位姿变换矩阵,数学建模准确,测量快速可靠,最终精度达到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平 空间位置 姿态 六自由度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弧齿锥齿轮铣刀盘调整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峥 王永强 +1 位作者 于德敏 许增朴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采用接触方式对弧齿锥齿轮装配式铣刀盘刀刃径向跳动测量时存在接触力的影响,由于接触力大小不定,增加了测量系统误差。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弧齿锥齿轮装配式铣刀盘刀刃径向跳动进行非接触式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分析,数据自动提取,实... 采用接触方式对弧齿锥齿轮装配式铣刀盘刀刃径向跳动测量时存在接触力的影响,由于接触力大小不定,增加了测量系统误差。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弧齿锥齿轮装配式铣刀盘刀刃径向跳动进行非接触式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分析,数据自动提取,实现对切削刃径向跳动的测量。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接触式测量的不利因素,提高了测量的重复精度及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铣刀盘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冲击复杂动态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飞胤 马少杰 满晓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38-146,共9页
具有短间隔连续冲击加载能力的多次冲击试验台是实验室验证多层侵彻引信高冲击性能和多层起爆控制策略的关键设备,其运动件在高冲击下的运动规律对过载加速度的一致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连续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技术难... 具有短间隔连续冲击加载能力的多次冲击试验台是实验室验证多层侵彻引信高冲击性能和多层起爆控制策略的关键设备,其运动件在高冲击下的运动规律对过载加速度的一致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连续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技术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及图像处理算法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背景差分和特征点检测的方法获得了运动件特征点的像素坐标,结合亚像素处理算法,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精度;通过对比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对高速摄影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多次冲击实验台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也丰富了现有的高动态运动过程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冲击 复杂动态运动 非接触式测量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冲击复杂动态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及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飞胤 马少杰 满晓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46-154,共9页
具有短间隔连续冲击加载能力的多次冲击试验台是实验室验证多层侵彻引信高冲击性能和多层起爆控制策略的关键设备,其运动件在高冲击下的运动规律对过载加速度的一致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连续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技术难题... 具有短间隔连续冲击加载能力的多次冲击试验台是实验室验证多层侵彻引信高冲击性能和多层起爆控制策略的关键设备,其运动件在高冲击下的运动规律对过载加速度的一致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连续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技术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及图像处理算法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背景差分和特征点检测的方法获得了运动件特征点的像素坐标,结合亚像素处理算法,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精度;通过对比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对高速摄影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多次冲击实验台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也丰富了现有的高动态运动过程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冲击 复杂动态运动 非接触式测量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测量获取背部图形的拟合及其验证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尚 齐琳 +1 位作者 周双喜 尚笑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为确定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获取图形的准确性,采用170/88A号型青年男性的背部曲线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图形进行函数拟合和准确性验证。参考服用尺寸手工测量方法绘制其圆顺曲线,再通过多项式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其中三次多项式函数的拟合... 为确定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获取图形的准确性,采用170/88A号型青年男性的背部曲线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图形进行函数拟合和准确性验证。参考服用尺寸手工测量方法绘制其圆顺曲线,再通过多项式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其中三次多项式函数的拟合优度达到0.995 62,考虑到表达式的简洁性,将其确定为标准参考曲线。经相关性验证后确定人体背部曲线与背长、胸厚具有相关性;将拟合函数转化为参数函数,利用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按照比例进行缩放,从而通过背长和胸厚推算出背部曲线长度,再与拟合曲线的长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拟合的背部曲线长度误差小于1 cm,远低于服装号型中人体背长的档差,能够满足服用人体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人体测量 背部曲线 三次多项式拟合 相关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世红 高春雷 +3 位作者 何国华 徐济松 张钰荧 王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测量采用传统钢丝绳弦线法,长周期使用存在钢弦磨损、断裂的风险,且钢弦抖动会影响测量精度及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位敏探测器... 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测量采用传统钢丝绳弦线法,长周期使用存在钢弦磨损、断裂的风险,且钢弦抖动会影响测量精度及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位敏探测器(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PSD)激光测量原理,采用E型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实现激光偏移量的测量。以DCL-32连续式捣固车为例,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获取捣固车的振动特性,在振动实验室利用该系统进行现场工况模拟试验,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35 Hz振动频率跟随,可靠、稳定地采集线路纵向水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捣固车 非接触式测量 试验研究 线路纵向水平 PSD激光测量原理 激光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
20
作者 杨鸿滟 翁婉莹 +2 位作者 王云峰 吴建德 何湘宁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随着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温度测量在保证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和确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金属温度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难以在线测量及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 随着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温度测量在保证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和确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金属温度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难以在线测量及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传感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系统等效阻抗实部与金属温度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进而将无法直接测量的温度变化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系统阻抗值,为基于磁场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构建了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的等效模型,并使用Ansys Maxwell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验证,验证了系统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出并比较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涡流传感器用于温度测量。其中,多线圈耦合的电涡流传感器具有较小的体积、更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强的稳定性。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提出了基于多线圈耦合的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系统建模分析和实物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绝对温度偏差<2℃,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系统能够在没有直接可视路径的情况下稳定工作,克服了对可视路径的依赖,提升了非接触式金属温度测量系统的适用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金属温度的实时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耦合 接触式温度测量 电涡流 系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