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以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分析与安全保障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南申 彭岳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52,共11页
中美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面临的"非排除措施"(NPM)问题,涉及中美双方在国家利益例外及投资风险承担方面的政策差异。正常情况下,东道国按照BIT的规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一旦出现NPM条款中列明的特殊情况,东道国即可采取相... 中美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面临的"非排除措施"(NPM)问题,涉及中美双方在国家利益例外及投资风险承担方面的政策差异。正常情况下,东道国按照BIT的规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一旦出现NPM条款中列明的特殊情况,东道国即可采取相关措施维护国家利益。由于NPM条款中涉及的目标抽象,因而容易产生滥用N PM条款的可能性。为确定NPM的适用条件,有必要对条款中的关键词加以解释,并确定相应的审查标准。对于中国是否应当接受美国式NPM条款以及如何制约该条款的滥用问题,本文将从NPM的功能和结构、条款解释、审查标准等方面分析NPM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并结合中国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方面的考量,做出初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保护协定(BIT) 排除措施(npm) 国家安全例外 投资风险转移 投资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投资仲裁中非排除措施“必要性”的审查 被引量:5
2
作者 银红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155,共12页
基于国际社会在投资条约内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认定上的严重分歧以及在"即便是自我判断性质的条款(包括明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与默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也不能全然置身于争端解决机构的审查范围(包括实体与程序方面)之外"... 基于国际社会在投资条约内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认定上的严重分歧以及在"即便是自我判断性质的条款(包括明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与默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也不能全然置身于争端解决机构的审查范围(包括实体与程序方面)之外"问题上的大致共识,建议淡化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区分。国际仲裁庭应在非排除措施的"必要性"审查事项上采纳合理的"最少限制方式"或遵从的"最少限制方式"审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 排除措施 必要性 最少限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