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冕鹤性别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海龙 张剑峰 +2 位作者 何宗亮 贾晓旭 杜文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7,共3页
戴冕鹤Grus nigricllis为单态性鸟,很难通过外观和形态区分性别。本文采用非损伤性采样羽毛提取DNA,利用P2-P8引物对CHD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分别用HaeIII和Asp700I处理PCR产物,然后经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HaeIII处理后的PCR产物... 戴冕鹤Grus nigricllis为单态性鸟,很难通过外观和形态区分性别。本文采用非损伤性采样羽毛提取DNA,利用P2-P8引物对CHD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分别用HaeIII和Asp700I处理PCR产物,然后经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HaeIII处理后的PCR产物,雄性出现2条带,雌性出现3条带;Asp700I处理后的PCR产物,雄性出现1条带,雌性出现3条带,表明可以准确鉴定戴冕鹤的性别。本文建立了从非损伤采样的羽毛提取DNA,利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准确鉴定戴冕鹤性别的方法,为人工繁殖戴冕鹤时合理配置雌雄比例、提高繁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冕鹤 别鉴定 非损伤性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肉动物多样性及部分物种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森龙 瞿春茂 +6 位作者 施小刚 邹晓艳 刘俊 邵昕宁 姚蒙 何廷美 李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8-964,共7页
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片区和其他3个重要区域布设12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食肉动物(Carnivora)进行调查,以了解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垂直分布;依据粪便采样与DNA宏条形码分析,对粪便产生者及其食物种... 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片区和其他3个重要区域布设12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食肉动物(Carnivora)进行调查,以了解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垂直分布;依据粪便采样与DNA宏条形码分析,对粪便产生者及其食物种类进行鉴定,了解重要物种的食物组成和同域分布物种间的捕食关系。结果表明:在卧龙保护区共记录到13种食肉动物,其中分布海拔跨度最高的物种为猪獾(Arctonyx collaris),其次为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与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分布海拔跨度最小的物种为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其次为狼(Canis lupu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香鼬(Mustela altaica)。从群落组成的角度来看,记录到的高山食肉动物8种,包括猪獾、石貂(Martes foina)、香鼬、黄鼬(Mustela sibirica)、雪豹(Panthera uncia)、豹猫、狼与赤狐(Vulpes vulpes);中低山食肉动物5种,包括小熊猫、大熊猫、黑熊(Ursus thibetanus)、花面狸(Paguma larvata)、黄喉貂;海拔3500 m为这2个动物群的大致分界线。在赤狐的粪便样品中共发现5个食物MOTU,主要来自鸡形目(Galliformes)、兔形目(Lagomorpha)和啮齿目(Rodentia);豹猫样品中共发现9个食物MOTU,分别属于兔形目、啮齿目、偶蹄目(Artiodactyla)、雀形目(Passeriformes)和鸡形目。初步弄清了卧龙保护区内野生食肉动物的组成、海拔分布,结果有助于保护区食肉动物的保护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肉动物 红外相机 粪便DNA 非损伤性采样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翈中DNA和糖皮质激素共提取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于梦佳 刘思霞 +7 位作者 周雨 张馨元 任晓彤 周永恒 杨守庄 李志刚 徐艳春 杨淑慧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0,共11页
羽毛是鸟类研究、监测和管理中常用的非损伤性材料,可从中提取DNA和激素进行遗传和生理分析。然而,作为高度角化的组织,羽翈中的DNA和激素含量极低,提取较为困难。本研究开发一种能够从羽翈中同时提取总DNA和糖皮质激素的方法,命名为DH-... 羽毛是鸟类研究、监测和管理中常用的非损伤性材料,可从中提取DNA和激素进行遗传和生理分析。然而,作为高度角化的组织,羽翈中的DNA和激素含量极低,提取较为困难。本研究开发一种能够从羽翈中同时提取总DNA和糖皮质激素的方法,命名为DH-CoEx。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绿孔雀(Pavo muticus)为代表的大型鸟类廓羽、尾上覆羽和以栗鹀(Emberiza rutila)、小鹀(E.pusilla)为代表的小型鸟类飞羽、绒羽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显示:DH-CoEx能有效从完全角化的羽翈中同时提取出总DNA及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从5 mg样本中提取的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达到104量级,可支持长达1350 bp的片段扩增;所提取的核DNA(nuDNA)质量足以进行长达200 bp的微卫星等位基因分型,成功率为98.11%~99.60%;提取的皮质醇含量达到了传统单一提取激素方法的水平,足以进行相关生理学分析。以上结果说明,DH-CoEx是一种简易、高效和适用性广泛的方法,实现了角化材料总DNA和糖皮质激素的共提取,可以支持mtDNA和微卫星等分子标记的分析和应激激素的分析,极大地提高了羽毛的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DNA 糖皮质激素 共提取 非损伤性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春季麋鹿粪样皮质醇激素变化及其指示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树苗 李夷平 +4 位作者 陈颀 孟庆辉 程志斌 陈星 白加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2-527,共6页
皮质醇是衡量动物应激状态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游客对麋鹿应激状态的影响,通过非损伤性取样的方式,并同时调查游客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北京麋鹿苑春季麋鹿粪便皮质醇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麋鹿粪样中的皮质醇变化均... 皮质醇是衡量动物应激状态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游客对麋鹿应激状态的影响,通过非损伤性取样的方式,并同时调查游客数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北京麋鹿苑春季麋鹿粪便皮质醇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麋鹿粪样中的皮质醇变化均与前一日麋鹿苑内的游客量显著性相关,而与当日客流量的相关性则不明显,即表示麋鹿粪样中的皮质醇存在1 d左右的延迟性,与麋鹿从吃下食物到排粪约需1 d左右时间相一致。皮质醇激素变化范围表明北京麋鹿苑麋鹿的应激生理指标参数有一定波动范围,可作为将来对疑似患病个体进行诊断分析,为麋鹿个体诊断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非损伤性采样 粪便皮质醇 游客干扰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