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损伤性取样在朱鹮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军林 舒青 +2 位作者 蒙世杰 秦鸿雁 冯蕾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19,共3页
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提取DNA ,利用 2 0条 10bp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的 16只朱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的DNA可进行RAPD研究分析 ,18条引物扩增结果稳定 ,遗传距离指数介于 30 .5 2 %~ 10 .18%之间 ;揭示 16只... 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提取DNA ,利用 2 0条 10bp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的 16只朱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的DNA可进行RAPD研究分析 ,18条引物扩增结果稳定 ,遗传距离指数介于 30 .5 2 %~ 10 .18%之间 ;揭示 16只朱间亲缘关系较近。尝试在朱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应用非损伤性方法抽提基因组DNA ,以方便对朱等小种群珍稀濒危生物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非损伤性取样 随机扩增多态 DNA 鸟类种群 遗传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禽非损伤性取样的性别分子鉴定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铸 杨春文 +1 位作者 田恒久 金建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9-101,共3页
利用性染色体上CHD基因的P2/P8和2550F/2718R两对引物及微卫星位点(NVHfp102),对多种猛禽通过非损伤性取样进行性别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2550F/2718R引物适用于隼形目脱落的有羽根羽毛和无羽根的不完整羽毛,拔取标本的羽毛可以进行... 利用性染色体上CHD基因的P2/P8和2550F/2718R两对引物及微卫星位点(NVHfp102),对多种猛禽通过非损伤性取样进行性别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2550F/2718R引物适用于隼形目脱落的有羽根羽毛和无羽根的不完整羽毛,拔取标本的羽毛可以进行鉴定尝试,适用于鸮形目脱落的有羽根羽毛,脱落的无羽根不完整羽毛和拔取标本的羽毛不必进行鉴定尝试;利用P2/P8引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性别鉴定适用于猛禽脱落的无羽根不完整羽毛和拔取的标本羽毛;微卫星位点(NVHfp102)适用于隼科鸟类各种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鸮形目 隼形目 非损伤性取样 别鉴定 CH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损伤性取样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璐 岳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4-226,共3页
非损伤性取样即在不捕获、触及,甚至是未亲眼见到动物的情况下,收集不同形式的样品获取样品中的DNA。通过介绍各种类型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进展,就该取样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非损伤性取样即在不捕获、触及,甚至是未亲眼见到动物的情况下,收集不同形式的样品获取样品中的DNA。通过介绍各种类型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进展,就该取样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损伤性取样 粪便DNA 毛囊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马鸡非损伤性取样、微量取样DNA提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武玉珍 王孟本 张峰 《野生动物》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濒危鸟类,为了解决野生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取样局限性,采用非伤害性取样和非损伤性取样,对褐马鸡微量血液、皮、脚垫、指甲、羽毛、陈旧标本的皮以及粪便的DNA提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濒危鸟类,为了解决野生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取样局限性,采用非伤害性取样和非损伤性取样,对褐马鸡微量血液、皮、脚垫、指甲、羽毛、陈旧标本的皮以及粪便的DNA提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褐马鸡微量血液(10μL)中可以提取到浓度和纯度高的基因组DNA(41.85μg);从褐马鸡的皮、脚垫、指甲、羽毛中可以提取出基因组DNA并扩增出目标片断;陈旧标本的皮能够提取到基因组DNA。该研究将拓宽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采样范围,并可以提高野外非损伤性取样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微量取样 非损伤性取样 DNA提取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损伤性取样的蚕类DNA提取及检测
5
作者 吴春旭 李伟 桂慕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1-264,共4页
对家蚕和蓖麻蚕的蚕蜕和蛾翅分别采用SDS裂解法和动物组织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法提取DNA ,并与常规方法以蚕蛹提取的DNA一起进行RAPD扩增图谱比较、分析 。
关键词 DNA损伤提取 RAPD 非损伤性取样 DNA提取 DNA检测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损伤性取样样品中富集宿主D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李玲 胡靖扬 +1 位作者 匡卫民 于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4-295,共12页
非损伤性取样被广泛应用在动物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如何从非损伤性取样样品中获取能够用于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高质量DNA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和比较了非... 非损伤性取样被广泛应用在动物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如何从非损伤性取样样品中获取能够用于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高质量DNA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和比较了非损伤性取样中最常用的粪便样品和考古材料或博物馆标本两类样品中富集宿主DNA的方法及应用,以期为非损伤性取样在动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损伤性取样 宿主DNA富集 粪便DNA 古DNA 杂交捕获 MBD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和天气因素对麋鹿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琰 钱晨 +5 位作者 丁晶晶 陈亚 刘佳秀玉 丁玉华 朱立峰 常青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在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的DNA O... 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在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的DNA 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而夏季的仅为43.51%.基于PCR扩增的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分型表明,冬季样品的成功率分别为84.98%和96.25%,夏季的分别为93.13%和95.25%.天气因素会对样品质量造成极显著的影响,非雨雪天气采集样品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大雪后的为23.68%,大雨后的为23.88%.雨雪可能会冲刷掉部分粪样表面的肠壁组织、粘膜或者血液,并且降解其中的DNA.对麋鹿的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冬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遗传取样 麋鹿 OD 260/280 DNA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天琦 刘平平 +4 位作者 吕佳 马岑 黄晓文 张嘉俊 王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1,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在不影响扇贝个体生存状态的前提下,采用擦拭法和室温裂解相结合的方式在20 min内即可获得个体基因组DNA。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在不影响扇贝个体生存状态的前提下,采用擦拭法和室温裂解相结合的方式在20 min内即可获得个体基因组DNA。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擦拭材料(棉签、滤纸)和不同擦拭部位(外套膜、鳃丝、内脏团)的核酸提取效果,评估了本方法在贝类基因分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用棉签、滤纸2种材料擦拭扇贝的鳃丝、内脏团或外套膜组织均能获得主带清晰完整的基因组DNA,且不影响扇贝的存活状态。在3种扇贝中采用棉签擦拭法的DNA得率均高于滤纸法,以这2种方式获得的DNA为模板进行SSR和SNP标记分析,能获得均一稳定的扩增条带,SSR标记分型结果准确可靠。本研究建立了简便、快速进行扇贝基因型分析的非损伤性DNA提取方法,为贝类全基因组选育和珍稀贝类资源的种质保护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非损伤性取样 DNA提取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普氏野马对夏季高温生理应答的非损伤性研究
9
作者 吉晟男 肖能文 +1 位作者 邓怀庆 胡德夫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研究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对夏季高温刺激的生理应答,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和放射性免疫法,随机选取5个圈养家族群中的成年雄马、成年雌马和成年带驹雌马各5匹,对其夏季高温期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代谢产物的... 为研究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对夏季高温刺激的生理应答,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和放射性免疫法,随机选取5个圈养家族群中的成年雄马、成年雌马和成年带驹雌马各5匹,对其夏季高温期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代谢产物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间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激素水平;(2)不同类群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22.885,P<0.001),成年雄马>成年雌马>成年带驹雌马;(3)不同类群的T3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37.780,P<0.001),成年雌马>成年雄马>成年带驹雌马;(4)3组组内不同应激程度(THI>28.9 vs.THI≤28.9)下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别与应激程度不存在交互作用。鉴于圈养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不同类群的生理应答水平不同,建议对野马分组、分圈进行管护,防止高温造成意外损失;同时,建议利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对圈养普氏野马生理状况进行监测,为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生存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高温刺激 非损伤性取样 糖皮质激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取样对亚洲黑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志敏 王慧娟 +1 位作者 刘中来 熊国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71,共7页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人相比,一致性达94.5%,与大熊猫比达98.9%。在推导的多肽序列中,其成熟区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已报道哺乳动物的完全一致;对亚洲黑熊及其相关物种BDNF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与包括黑熊在内的熊科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而与小熊猫较远。文章首次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亚洲黑熊基因组核BDNF基因进行分析,不仅为亚洲黑熊的保护和繁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非损伤性取样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拓宽了思路,也为亚洲黑熊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粪便DNA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非损伤性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君 王东 +2 位作者 叶先林 雷绍荣 郭灵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3-856,861,共5页
为了减少和改变对濒危野生鱼类的大量伤害性取样,本文探索了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体表粘液样品中提取鱼类基因组DNA的方法,并用常用的两种分子标记(Cyt b和D-Loop)检测了分离到的粘液DNA。结果表明,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粘液样品中能够... 为了减少和改变对濒危野生鱼类的大量伤害性取样,本文探索了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体表粘液样品中提取鱼类基因组DNA的方法,并用常用的两种分子标记(Cyt b和D-Loop)检测了分离到的粘液DNA。结果表明,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粘液样品中能够分离到高质量的鱼类基因组DNA,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工作。鱼类体表粘液的非损伤性取样及其DNA提取,为濒危野生鱼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损伤性DNA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损伤性取样 粘液DN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12
作者 唐小澄 杨婧 +4 位作者 董艳民 张洪亮 沈延京 王小萌 鲍伟东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随着北京市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野猪(Sus scrofa)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造成局部危害,对野猪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监测有助于制定种群长期防控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非损伤采样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的性... 随着北京市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野猪(Sus scrofa)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造成局部危害,对野猪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监测有助于制定种群长期防控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非损伤采样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的性别结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了解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88份疑似野猪粪便样品鉴定出42只个体,其中35只雌性、7只雄性,雌雄性比为5∶1。种群遗传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5~0.81之间,平均为0.71,具有适中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微卫星位点间的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42只个体呈现3个分支,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出该种群个体按照3个遗传支系进行聚类的现象。总体上,松山地区的野猪群体在遗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但并未到达明显分化的程度,仍属于一个种群。对近交系数的分析显示,松山野猪种群总体呈现中度近交状态,将对种群发展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野猪种群的遗传结构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于分析该地区野猪的种群密度变化和预测种群发展趋势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非损伤性取样 微卫星分子标记 种群遗传多样 保护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东北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性别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沼 张蕊 +4 位作者 李晓宇 赛罕 杨振东 韩志庆 鲍伟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0,共9页
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nsis)种群面临着地理隔绝和生境破碎化等问题,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性别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 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nsis)种群面临着地理隔绝和生境破碎化等问题,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性别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56份马鹿粪便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识别出2015年冬季56只个体,2016年秋季41只个体;微卫星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0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3 5,表明该地区马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053 99、近交系数为0.086 67、基因流为2.942 11,说明该马鹿种群基因交流普遍,近交水平低。基于SRY基因的方法进行性别鉴定,种群雌雄性比在冬季为1.8∶1,秋季为0.71∶1。本研究显示,该区域马鹿种群目前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现有种群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处于相对隔离状态,长期发展则存在种群内部近交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种群遗传结构和生存状态的监测,并促进与附近区域马鹿个体的交流,将有助于保持区域性东北马鹿种群长期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马鹿 非损伤性取样 微卫星分子标记 别比例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麂粪便DNA提取及其PCR检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程宏毅 鲍毅新 +2 位作者 郑荣泉 陈良 葛宝明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采集了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的新鲜粪便以及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的粪便样品,晾干后带回实验室,提取其DNA;同时提取黑麂肌肉、皮张样品的DNA,用以对比粪便样品的提取效果。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此方法使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分子... 采集了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的新鲜粪便以及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的粪便样品,晾干后带回实验室,提取其DNA;同时提取黑麂肌肉、皮张样品的DNA,用以对比粪便样品的提取效果。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此方法使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可以从黑麂粪便样品中抽提到高质量的粪便DNA并克服分子粪便学研究中常见的PCR反应抑制物的影响。为其它濒危鹿科动物的非损伤性取样提供了的新途径,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现状等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取材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粪便DNA DNA抽提 PCR检测 非损伤性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2 位作者 日孜汗·阿布地艾尼 阿米拉·阿布来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739-5740,57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进行改进所得的DNA提取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出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 [目的]介绍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进行改进所得的DNA提取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出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通过测序检测,同时以提取的马鹿肌肉和皮毛样品DNA作为对照,进一步证实了提取的可靠性。[结论]该方法提取过程中无需使用蛋白酶K;所提取的DNA无需使用DNA纯化试剂盒纯化,可直接用于PCR扩增,因此,试验费用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非损伤性取样 改进的DNA提取方法 粪便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粪便类固醇的分析方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菊霞 张卫国 +2 位作者 张灵菲 张小刚 麻安卫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8-1674,共7页
动物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反应可以作为测定动物生殖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血液测定法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会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粪便类固醇激素的测定避免了对动物的人为干扰,样品的采集简单易行,是一种非损伤... 动物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反应可以作为测定动物生殖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血液测定法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会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粪便类固醇激素的测定避免了对动物的人为干扰,样品的采集简单易行,是一种非损伤性取样法,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对动物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报道进行了总结整理,系统地介绍了粪便类固醇激素测定中粪便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分析方法及其在啮齿动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粪便类固醇 应激反应 非损伤性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学分析法在圈养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卫泽珍 崔媛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4-528,共5页
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承载着珍稀野生物种保护和科学繁殖的重任,合理保障圈养野生动物的繁殖成功率,关注动物在饲养环境下的应激水平及福利状态,是动物园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动物学研究中将宏观行为... 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承载着珍稀野生物种保护和科学繁殖的重任,合理保障圈养野生动物的繁殖成功率,关注动物在饲养环境下的应激水平及福利状态,是动物园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动物学研究中将宏观行为学与内分泌研究结合,可以更为准确、细致地进行动物繁殖判定分析,也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动物园中的圈养野生物种,对内分泌分析法在野生动物发情能力判定、适时配种、妊娠诊断、性别判定、应激测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讨论了内分泌分析法中血液、尿液、粪样等测定样品利弊,旨在为今后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繁殖 应激 动物园 非损伤性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狐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佳鑫 左清秋 +3 位作者 王刚 韦旭 翁晓东 王正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8-411,共14页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食物链高端的捕食者,藏狐(Vulpes ferrilata)的食物组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物种与当地潜在被捕食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同时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策略及捕食食物链介导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食物链高端的捕食者,藏狐(Vulpes ferrilata)的食物组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物种与当地潜在被捕食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同时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策略及捕食食物链介导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对2019年暖季(7—8月)和寒季(11月)分别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采集的30份和28份藏狐粪便样品,进行DNA宏条形码测序和显微观察,分析藏狐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结果显示,藏狐主要取食包括啮齿类、鸟类、有蹄类、鱼类在内的多种脊椎动物以及昆虫和植物。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代表的鼠兔科动物和雉科鸟类是藏狐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藏狐粪便中检出率最高,且在寒季和暖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显示鲤形目鲤科原鲤属鱼类(Procypris spp.)和昆虫在暖季藏狐粪便中出现频次显著高于寒季。寒季藏狐粪便中食物组成的α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暖季,但无显著差异。线性判别分析发现原鲤属鱼类在暖季藏狐粪便中的序列丰度显著高于寒季。主坐标分析显示暖季粪便内不同食物类型和序列丰度更加相似,而寒季粪便内不同食物类型和序列丰度具有更大差异。这些结果揭示:当暖季食物资源丰富度较高时,藏狐倾向于捕食丰富度较高的猎物物种,而当寒季各类猎物资源相对匮乏时,藏狐则通过增加取食生态位宽度以尽可能获取可以食用的食物来适应寒季更为严酷的生存环境。本研究在丰富藏狐食性资料的同时,为野生动物保护及沿食物链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狐 分析 季节差异 非损伤性取样 DNA宏条形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析方法在豹猫食物构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滕扬 盖立新 +3 位作者 李建 房新民 杨南 鲍伟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探索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提高技术应用成效。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与粪样内容物分析法,对采集自北京市4个自然保护区的71份豹猫粪样进行食物构成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了解豹猫的食物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DNA宏条形码技术共鉴别出36种猎物,来自10目22科,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性具有显著差异,百花山、松山、云蒙山保护区的豹猫食物种类的出现比率均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其中对鼠类的捕食比例最高,对鸟类的捕食次之,而分布于云峰山保护区的豹猫对鸟类捕食比例最高,对鼠类的捕食次之。粪样内容物分析法鉴别出9类猎物,其中包括昆虫和植物两种DNA宏条形码技术未检出的食物,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物均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且最多检测出鼠类数量为3只、鸟类2只,次要食物则为植物和昆虫。两种方法均显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agrarius)被取食的频率最高。本研究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鉴定出动物性猎物种类较为齐全,粪样内容物分析法能够区分猎物个体数量,实现了在豹猫食性分析中的互补效应,同时,本研究发现了豹猫的食物组成特点,为后续深入开展捕食动物种间共存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猫 非损伤性取样 DNA宏条形码 粪样内容物分析法 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濒危兽类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20
作者 魏辅文 马天笑 胡义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白鱀豚等特有物种和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兽类资源。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盗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许多兽类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丧...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白鱀豚等特有物种和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兽类资源。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盗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许多兽类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物种和种群能否长期生存。保护遗传学作为保护生物学的一大分支学科,旨在通过遗传学分析探明种群遗传变异和物种濒危的遗传学机制。近40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兽类保护遗传学在遗传多样性和近交水平评估、景观遗传学、生态遗传学和圈养种群遗传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为濒危兽类带来的威胁依然存在,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濒危物种和种群遗传适应与濒危机制,从而实现对濒危兽类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遗传学 濒危兽类 损伤遗传取样 遗传多样 景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