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损伤微测技术监测贮期鸡蛋氧呼吸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巧华 张涛 马美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5-261,共7页
鸡蛋作为一个生命体,呼吸作用是其产后重要的生理活动,也是影响鸡蛋贮运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鸡蛋氧呼吸规律对其贮藏保鲜意义重大。该文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搭建特有的微测试验平台,实时监测鸡蛋与外界微环境的O2交换速率以及交换强度... 鸡蛋作为一个生命体,呼吸作用是其产后重要的生理活动,也是影响鸡蛋贮运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鸡蛋氧呼吸规律对其贮藏保鲜意义重大。该文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搭建特有的微测试验平台,实时监测鸡蛋与外界微环境的O2交换速率以及交换强度。通过预试验选定探针与鸡蛋表面的最佳距离为50μm,选定鸡蛋最佳测试位置为钝端。试验选取一天中的4个时间点(6:00,12:00,18:00,24:00)来测试鸡蛋O2呼吸,借以研究鸡蛋在一天不同时间点的氧呼吸强弱;另外在每天同一时间点测试鸡蛋O2流速,连续测一个月,来研究鸡蛋贮藏期间的氧呼吸变化规律。试验发现:一天中鸡蛋的氧呼吸存在凌晨高下午低的规律性,无论是受精蛋还是非受精蛋,在每天的不同时间点呼吸强度有差异,受精蛋比非受精蛋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变化更强烈,昼夜呼吸差异显著;一个月中,鸡蛋在贮期会产生2次呼吸峰值,分别出现在质变的转折点,并且第2次的峰值明显高于第1次的峰值。试验结果表明鸡蛋存在自身特有呼吸规律,生命代谢活动强时其对应氧呼吸活动也强,反之则弱;刚产下的鸡蛋的呼吸较为活跃。该研究可为如何优化贮藏条件以及提高种蛋的孵化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 氧气 贮藏 鸡蛋 呼吸率 新鲜度 非损伤微测技术 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 (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损伤微测Zn^2+选择性微电极的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云超 李连祯 +3 位作者 徐世艾 于顺洋 李瑞杰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39,共7页
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是一种通过微电极实时测定进出活体材料离子和小分子流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研究领域中。目前该技术专用的重金属微电极种类非常少,因此其在重金属... 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是一种通过微电极实时测定进出活体材料离子和小分子流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研究领域中。目前该技术专用的重金属微电极种类非常少,因此其在重金属胁迫研究中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Zn^2+选择性微电极,首次实现了活体条件下植物根际Zn^2+离子流的实时、动态检测。研发的微电极在去离子水中对Zn^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6~10^-1 mol/L,能斯特斜率为30.2mV/decade(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0倍电位值的变化),响应时间t95%≤1s,正常工作pH范围为3.5~7.0;在简易模拟土壤溶液(0.1mmol/L Ca(NO3)2、0.1 mmol/L KNO3、0.1 mmol/L Mg(NO3)2和1 mmol/L NaNO3)中,其线性响应范围变为5×10^-5~10^-1 mol/L,能斯特斜率为28.1mV/decade,对土壤溶液中的共存阳离子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利用构建的非损伤微测Zn^2+选择性微电极对Zn/Cd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根际不同微区的Zn^2+离子流进行了实时检测。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为活体条件下深入认识Zn^2+在植物根际的微界面过程与机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非损伤微测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 伴矿景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小麦根系钾、钙、镉元素吸收及根系分泌物释放的影响
3
作者 李瑞杰 杨杰 +5 位作者 涂晨 李喆 李连祯 冯裕栋 陈阳 骆永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7-916,共10页
尽管多数研究报道了微塑料影响陆生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吸收,但微塑料对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在植物根际界面作用过程的研究稍显不足。以小麦为模式植物,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结合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 尽管多数研究报道了微塑料影响陆生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吸收,但微塑料对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在植物根际界面作用过程的研究稍显不足。以小麦为模式植物,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结合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探究不同浓度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对小麦幼苗根际界面钾(K^(+))、钙(Ca^(2+))和镉(Cd^(2+))离子的实时传输变化及对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S对三种金属离子的转运调控呈现显著浓度效应:高浓度PS(50 mg/L)通过抑制外向K^(+)通道活性,使根尖K⁺外排速率降低58.0%,导致小麦幼苗体内K积累量增加;低中浓度PS(1~10 mg/L)则通过增强质外体流(Apoplastic Flow)和钙通道活性,使Ca^(2+)内流速率提升了63.5%和93.3%;对于Cd^(2+)内流速率则呈现典型的“低促高抑”双相效应,对于Cd含量来说,0.1、1和50 mg/L暴露组Cd吸收量降低24.1%、35.5%、36.2%,高浓度PS(50 mg/L)虽未改变根系分泌物组成,但分泌总量增加了24.5%,上述研究证实了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检测微塑料胁迫下植物生理响应的应用潜力。此外,研究结果阐明了微塑料浓度梯度对根际离子转运的差异化规律,揭示了根系分泌物在微塑料-金属-植物三者互作中的关键桥梁作用,为构建"微塑料-重金属"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小麦幼苗 非损伤微测技术 营养元素 重金属元素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4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氮吸收效率的早期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苏静静 阮丽 +4 位作者 王丽鸳 韦康 吴立赟 白培贤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587,共12页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种年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龙井43(LJ43)和中茶108(ZC108)两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利用数据,通过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比对,验证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在早期鉴定茶树株系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建立茶树氮吸收效率的室内早期鉴定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分别为89.51%、99.26%,而NMT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分别为95.22%、96.76%;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茶树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CsNRT3.2和CsNRT2.4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出诱导上调表达效应,相比中茶108,龙井43中CsNRT2.4和CsNRT3.2具有更高的表达量,表明LJ43对外界氮源的响应高于ZC108。综上所述,认为NMT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并测得茶树的瞬时吸收速率,且试验材料损耗少,可以用于茶树氮瞬时吸收速率的早期鉴定;CsNRT2.4和CsNRT3.2的表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树对硝态氮吸收的能力。本研究可为氮高效茶树品种的早期鉴定技术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吸收速率 非损伤微测技术 ^15N同位素示踪 实时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心文41号’核桃的生理响应及耐盐基因表达
6
作者 郑旭 李敖 +4 位作者 姬新颖 聂瑞宁 吴承勖 唐佳莉 张俊佩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NaCl胁迫条件下‘心文41号’(Juglans cordiformis‘Xinwen No.41’)核桃幼苗的生理特性及离子转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信号基因表达的响应差异。[方法]采取盆栽控盐的方法,选择长势一致的‘心文41号’核...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NaCl胁迫条件下‘心文41号’(Juglans cordiformis‘Xinwen No.41’)核桃幼苗的生理特性及离子转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信号基因表达的响应差异。[方法]采取盆栽控盐的方法,选择长势一致的‘心文41号’核桃幼苗作为试验对象,设置100、150、200 mmol·L^(-1)3个NaCl浓度进行处理,同时以清水作为对照组(CK)。经过20 d的胁迫处理,对幼苗的表型、光合等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NMT)评估了根系Na^(+)、K^(+)、H^(+)通量。提取叶片和根部的RNA测定MAPK级联信号传导和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了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揭示心形核桃幼苗对盐胁迫调节机制的反应特征。[结果]随着NaCl浓度增加,心形核桃幼苗的根系体积和总生物量显著减少,叶片出现枯黄和萎蔫现象。光合生理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逐渐增加。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根系中Na^(+)含量显著积累,随盐浓度增加其外排趋势明显,叶片中K^(+)外排和H^(+)内流以维持胞内渗透势的稳态。耐盐相关基因质膜Na^(+)/H^(+)逆向转运体(Salt Overly Sensitive,SOS1)在叶片表达量高于根系,液泡膜Na^(+)/H^(+)逆向转运体1(NHX1)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且液泡H^(+)-ATPase c亚基(VHA-C1)在根系中显著上调。在100 mmol·L^(-1)NaCl浓度胁迫下,WRKY65(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65)、MKK9(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9)和MPK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基因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系。[结论]NaCl胁迫条件下,心形核桃根系受胁迫影响大于叶片,JrSOS1、JrNHX1、JrNHX2与抗盐能力密切相关,是作为抵御盐胁迫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形核桃 NACL胁迫 基因表达 非损伤微测技术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K^+吸收和Na^+、K^+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晓冬 王成 +3 位作者 马智宏 侯瑞锋 高权 陈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2-2830,共9页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胁迫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系的抑制大于地上部,耐盐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小麦根际的K+大量外流,盐敏感品种中国春K+流速显著高于耐盐品种长武134,最高可达15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均表现为Na+积累增加,K+积累减少,Na+/K+比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春限Na+能力显著低于长武134,Na+/K+则显著高于长武134。综上所述,盐胁迫下造成小麦组织器官中Na+/K+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根系K+大量外流和Na+的过量积累,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认为根系对K+的保有能力可能是作物耐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非损伤微测技术 K+离子流 Na+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宁夏枸杞根系Na^+、K^+平衡及抑制剂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志明 毛桂莲 +3 位作者 许兴 王盛 郑蕊 杨淑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NaCl胁迫下枸杞根系中Na^+、K^+吸收转运及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和质膜H^+-ATPase抑制剂矾酸钠对宁夏枸杞根系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 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NaCl胁迫下枸杞根系中Na^+、K^+吸收转运及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和质膜H^+-ATPase抑制剂矾酸钠对宁夏枸杞根系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枸杞根系中Na^+含量总体升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K^+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Na^+/K^+呈先降后升趋势,且低于对照;Na^+外排先增加后减少,K^+外排降低,且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枸杞根系中Na^+、K^+含量增加,Na^+外排逐渐减慢,K^+外排增加;阿米洛利与矾酸钠均显著降低了盐诱导下的Na^+和H^+内流。NaCl胁迫下宁夏枸杞根系借助于其质膜上的Na^+/H^+逆向运输系统,将胞内过量的Na^+排出胞外,同时抑制K^+外排,保持细胞内较低的Na^+/K^+,维持胞内Na^+、K^+平衡,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枸杞 非损伤微测技术 Na+ K+ 离子平衡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H_2O_2流速和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俊周 李梦琪 +3 位作者 刘磊 刘娟 杜彦修 赵全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研究了水稻种子H_2O_2流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快速无损伤鉴别水稻种子活力方法提供依据。以粳稻日本晴、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方法处理种子0,7,10 d获取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测量3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电... 研究了水稻种子H_2O_2流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快速无损伤鉴别水稻种子活力方法提供依据。以粳稻日本晴、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方法处理种子0,7,10 d获取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测量3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电导率、H_2O_2含量、CAT活性等性状,并利用非损伤微测系统(NMT)测量种子的H_2O_2流速。结果表明,老化处理造成水稻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和CAT活性降低,而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外排流速增加;老化处理10 d,老化程度加重,趋势更明显。H_2O_2流速与种子发芽率表现极显著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种子的H_2O_2流速大小及方向反映了种子内部的氧化还原平衡和细胞膜的状态,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H_2O_2流速可以作为水稻种子活力判断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老化 非损伤微测技术 H2O2流速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ATP、H_2O_2、Ca^(2+)与NO调控木榄根系离子平衡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郎涛 李妮亚 +6 位作者 鲁彦君 孙会敏 申泽丹 荆晓姝 赵瑞 沈昕 陈少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2,共7页
运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研究了短期盐胁迫下胞外ATP(eATP)、H2O2、Ca2+与NO对非泌盐红树木榄根系K+Na+平衡的调控作用。NaCl(100 mmolL,24 h)与等渗甘露醇处理的实验表明,木榄根尖对盐胁迫的响应具有高度的离子特异性。盐胁迫增... 运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研究了短期盐胁迫下胞外ATP(eATP)、H2O2、Ca2+与NO对非泌盐红树木榄根系K+Na+平衡的调控作用。NaCl(100 mmolL,24 h)与等渗甘露醇处理的实验表明,木榄根尖对盐胁迫的响应具有高度的离子特异性。盐胁迫增强了木榄根尖的Na+外流,但Na+外流被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Amiloride和质膜H+-ATPase抑制剂Vanadate抑制,表明Na+外流源于根尖表皮细胞质膜Na+H+逆向转运系统驱动的Na+外排。短期盐胁迫处理能诱导木榄根尖K+外流,但被氯化四乙胺(TEA,外向K+通道抑制剂)明显抑制,证明K+外流是由激活的去极化外向型离子通道KORCs介导。胞外ATP(300μmolL)、H2O2(10 mmolL)、Ca2+(10 mmolL)与SNP(NO供体,100μmolL)均能增加短期盐胁迫下的Na+外流,同时抑制K+外流。其中,促进Na+外流效果较强的是H2O2和Ca2+,而Ca2+和NO抑制K+外流的效果突出。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胞外ATP、H2O2、Ca2+与NO这4种盐胁迫信使是通过上调木榄根系细胞质膜Na+H+逆向转运体系(Na+H+逆向转运体和H+泵)活性,在促进Na+和H+逆向跨膜转运的同时,抑制去极化激活的K+离子通道来减少盐诱导的K+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根系 Na^+离子流 K^+离子流 非损伤微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控制Na^+流入的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春梅 张茜 +3 位作者 朱新强 贺泂杰 段慧荣 王晓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39-41,共3页
控制Na^+进出植物根系的能力是研究植物耐盐机制的关键,但由于测量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关于植物根系Na^+内流速率受生长阶段的影响还无相关研究。该研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选取小麦与野大麦为代表材料,研究了单子叶甜土植物与单子叶... 控制Na^+进出植物根系的能力是研究植物耐盐机制的关键,但由于测量技术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关于植物根系Na^+内流速率受生长阶段的影响还无相关研究。该研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选取小麦与野大麦为代表材料,研究了单子叶甜土植物与单子叶盐生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下的根系Na+内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2个盐浓度处理下野大麦和小麦根系的Na^+内流速率都随生长而逐渐增大:2~3叶期,2个材料之间Na^+内流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4叶期时,浓度为25 mmol/L NaCl处理下野大麦比小麦低10%,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浓度为100 mmol/L NaCl时野大麦比小麦高19%,差异显著(P<0.05)。可见,生长阶段能显著影响植物控制Na^+流入的能力,4叶期以后的野大麦比小麦吸收更多的Na^+。因此,在比较植物耐盐能力以及相关研究时应考虑生长阶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损伤微测技术 Na+内流 甜土植物 盐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子诱导下合作杨细胞钙、氢离子流的振荡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海波 沈应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合作杨细胞受到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2种激发子诱导后,细胞H+、Ca2+流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激发子均诱导合作杨细胞H+、Ca2+流变化、并呈现震荡的特征,在细胞整体水平上2种激发子诱导H+净外流,Ca2+净内流;2种... 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合作杨细胞受到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2种激发子诱导后,细胞H+、Ca2+流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激发子均诱导合作杨细胞H+、Ca2+流变化、并呈现震荡的特征,在细胞整体水平上2种激发子诱导H+净外流,Ca2+净内流;2种激发子诱导的H+、Ca2+流的振荡周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杨 非损伤微测技术 离子流 激发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渗透胁迫对沙冬青细胞离子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海波 沈应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沙冬青悬浮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甘露醇处理后,细胞Ca2+、K+、H+3种离子流速、流向及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氯化钠与甘露醇处理均诱导Ca2+外流,氯化钠诱导的Ca2+外流与氯化钠浓度有关;氯化钠诱导K+外流,... 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沙冬青悬浮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甘露醇处理后,细胞Ca2+、K+、H+3种离子流速、流向及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氯化钠与甘露醇处理均诱导Ca2+外流,氯化钠诱导的Ca2+外流与氯化钠浓度有关;氯化钠诱导K+外流,而甘露醇诱导K+内流;氯化钠诱导的H+流具有先内流后外流的两个阶段的特点。H+-ATP酶在氯化钠诱导的H+外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非损伤微测技术 离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甘蓝、白菜和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奚天雪 杨磊 +5 位作者 袁玫 李梦琦 张景华 周安琪 高霞莉 温洪宇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研究蔬菜种子吸收或外排Na^+能力与其耐盐性的关系,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了628甘蓝、青杂中丰白菜、苏州青油菜、茼蒿、上海鸡毛菜种子外Na^+流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0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甘蓝和茼蒿种子外排Na^+,而白菜、... 为研究蔬菜种子吸收或外排Na^+能力与其耐盐性的关系,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了628甘蓝、青杂中丰白菜、苏州青油菜、茼蒿、上海鸡毛菜种子外Na^+流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0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甘蓝和茼蒿种子外排Na^+,而白菜、油菜和鸡毛菜种子吸收Na^+,其中,甘蓝、白菜和油菜种子对Na^+吸收或外排的效果明显。随后以甘蓝、白菜和油菜种子为材料,在不同NaCl浓度下对种子萌发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甘蓝、白菜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达到300mmol/L时,甘蓝、白菜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7.33%、14.67%和10.00%,耐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23.73,241.68mmol/L和200mmol/L。初步说明种子可以通过增加Na^+的外排,减弱高浓度Na^+对种子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损伤微测技术 种子萌发 甘蓝 白菜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不同杉木家系根系H^+流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亚楠 陈奶莲 +3 位作者 张辉 马祥庆 吴鹏飞 邹显花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通过分析不同杉木家系在不同供磷处理下根系H^+流变化规律,探讨根系H^+流与杉木适应低磷胁迫调控的关系,为揭示磷高效利用杉木适应低磷胁迫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前期筛选出的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家系M28与M32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3... 通过分析不同杉木家系在不同供磷处理下根系H^+流变化规律,探讨根系H^+流与杉木适应低磷胁迫调控的关系,为揭示磷高效利用杉木适应低磷胁迫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前期筛选出的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家系M28与M32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3个供磷处理[正常供磷(H-P),31 mg·L^-1;中度缺磷(L-P),16 mg·L^-1;重度缺磷(N-P),0 mg·L^-1]和3个时间处理梯度(3、8、15 d)室内水培试验,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分别测定两个家系在不同供磷处理和不同时间处理梯度下完整根系及不同部位的H^+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杉木家系完整根系H^+全程表现为内流,但二者H^+流变化存在显著差异,M28完整根系H^+吸收表现为8 d>15 d>3 d,M32在不同时间处理下H^+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根系不同部位H^+流向分析可得,M28与M32仅在L-P和N-P处理3 d时表现出少量H^+外排现象,其中M28对外界磷环境的感应比M32更为敏感,在L-P处理下就发生H^+外排现象,M32在N-P处理才发现H^+外排。随着时间推移,在处理8、15 d后,两个杉木家系均未观测到H^+的外排,可见低磷胁迫下根系H^+外排是一种应激反应。不同杉木家系根系H^+流在低磷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其中M28根系的H^+流对外界磷环境的改变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低磷胁迫 H^+流 非损伤微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离子吸收动态及耐盐性筛选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宏图 解超杰 +2 位作者 侯佩臣 李爱学 王晓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2-770,共9页
耐盐能力评价是小麦引种、筛选和育种的研究基础。为利用离子流检测技术快速筛选耐盐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本文以普通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和‘薛早’、中度耐盐材料3D232、盐敏感品种‘辽春10号’和‘京411’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离子... 耐盐能力评价是小麦引种、筛选和育种的研究基础。为利用离子流检测技术快速筛选耐盐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本文以普通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和‘薛早’、中度耐盐材料3D232、盐敏感品种‘辽春10号’和‘京411’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离子流检测技术对250 mmol·L^(−1) NaCl胁迫下小麦苗期根部对K^(+)、Na^(+)、Cl^(-)的吸收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小麦生长性状及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定,以确立离子吸收与小麦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与无盐胁迫(CK)相比,250 mmol·L^(−1) NaCl胁迫24 h后,盐敏感小麦品种‘辽春10’和‘京411’的K^(+)由内流转变为外流,中等耐盐材料3D232表现出K^(+)外流速度减少,耐盐品种‘德抗961’和‘薛早’则表现出维持K^(+)的内流或K^(+)外流变为内流;Na^(+)均表现为胁迫后外排速度增大,速度值区间由13.86~46.88 pmol·cm^(−2)·s^(−1)变为61~150 pmol·cm^(−2)·s^(−1);相较Na^(+),Cl^(-)外排速度升高幅度较大,其中‘辽春10号’外排量变化最大,外排速度是胁迫前的10倍,Na^(+)、Cl^(-)外排速度变化与品种耐盐性无明显相关性。2)高盐胁迫下,盐敏感小麦的根苗比降低,耐盐小麦根苗比升高;盐敏感小麦品种鲜重较CK显著下降,耐盐小麦品种变化不显著。3)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及中等耐盐小麦品种,根部及地上部K^(+)含量较CK分别增加57%~88%和18%~112%,盐敏感小麦则分别降低40%~44%和24%~42%;耐盐小麦地上部Na^(+)增加倍数小于盐敏感材料,将更多的Na^(+)阻隔在根部,表现出了较好的区隔Na^(+)能力。4)盐胁迫后K^(+)流速与耐盐性评价指标根冠比变化量、鲜重变化率均呈高度的相关,其拟合度分别为0.972和0.832。250 mmol·L^(−1) NaCl胁迫24 h后小麦根部成熟区K^(+)流速可以作为小麦耐盐性筛选的重要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离子流 耐盐性 动态离子流检 非损伤微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吸收Cd^(2+)及H_2O_2对Cd^(2+)内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智梅 张玉红 +5 位作者 撒刚 刘建 马旭君 邓晨 赵瑞 陈少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共9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对Cd^(2+)的吸收作用以及H_2O_2对Cd^(2+)内流的调控作用。【方法】以Paxillus involutus的2种菌株MAJ和NAU为研究材料,利用50μmol/L Cd Cl2对材料进行24 h处理,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 【目的】本文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对Cd^(2+)的吸收作用以及H_2O_2对Cd^(2+)内流的调控作用。【方法】以Paxillus involutus的2种菌株MAJ和NAU为研究材料,利用50μmol/L Cd Cl2对材料进行24 h处理,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菌丝的Cd^(2+)和Ca^(2+)离子流。【结果】结果显示,Cd^(2+)处理后,MAJ和NAU菌丝的Cd^(2+)内流增强,同时也显著促进了Ca^(2+)的内流。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il、Gd Cl3、TEA)处理后,Cd^(2+)和Ca^(2+)内流强度均明显减弱,表明Cd^(2+)是通过钙通透性离子通道(Ca PCs)进入菌丝细胞的。Cd^(2+)处理促进了Cd^(2+)和Ca^(2+)的内流,很可能是Cd^(2+)激活了菌丝质膜的Ca PCs。Ca^(2+)和Cd^(2+)的竞争性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Ca^(2+)抑制菌株MAJ和NAU的Cd^(2+)内流;反过来,测试液中Cd^(2+)浓度的提高也明显降低了Ca^(2+)的内流强度,这证明Ca^(2+)和Cd^(2+)是竞争性地通过Ca PCs进入菌丝细胞的。此外还发现,H_2O_2(1.0 mmol/L)能增强菌丝的Cd^(2+)和Ca^(2+)内流,而ROS清除剂DMTU却显著抑制了菌株对Ca^(2+)和Cd^(2+)的吸收,表明H_2O_2在调控菌丝细胞Ca PCs介导Cd^(2+)内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综上,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对Cd^(2+)具有富集作用并且可以通过H_2O_2激活Ca PCs促进Cd^(2+)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illus involutus MAJ NAU 镉胁迫 Ca2+通透性离子通道 非损伤微测技术 离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花生幼苗离子动态及耐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扬 张岱 +7 位作者 康涛 温赛群 张冠初 丁红 郭庆 秦斐斐 戴良香 张智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73-2384,共12页
不同花生品种的耐盐能力各有差异,本研究以耐盐花生品种花育25 (Huayu 25,HY25)和盐敏感品种花育20(Huayu 20,HY20)为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盐胁迫下花生幼苗根尖中Na^(+)、K^(+)、Ca^(2+)、NH_(4)^(+)、NO_(3)^(–)、Cl^(–)的... 不同花生品种的耐盐能力各有差异,本研究以耐盐花生品种花育25 (Huayu 25,HY25)和盐敏感品种花育20(Huayu 20,HY20)为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盐胁迫下花生幼苗根尖中Na^(+)、K^(+)、Ca^(2+)、NH_(4)^(+)、NO_(3)^(–)、Cl^(–)的流速;并同期检测了幼苗的生长性状、主要耐盐基因的表达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以明确花生的耐盐能力与离子吸收、转运及抗逆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Na^(+)内流减弱,外排速率增加,K~+内流提高,但是相对而言,HY25的Na~+外排速率及K~+内流速率均高于HY20,表明HY25通过排Na^(+)保K^(+)提高耐盐性;(2)盐胁迫促进Ca^(2+)迅速内流,并且耐盐品种比盐敏感品种Ca^(2+)内流速率更高,可能与耐盐有关;(3)盐胁迫导致两品种NO_(3)^(–)外排,但耐盐品种HY25的外排流速更低,表明HY25可通过减缓NO_(3)^(–)的流失以抵御盐胁迫的危害;(4)盐胁迫促使耐盐品种HY25 Cl^(–)外排,但盐敏感品种Cl^(–)的内流速率提高,表明HY25可通过加快Cl^(–)的外排减轻Cl^(-)的毒害;(5)盐胁迫显著诱导耐盐品种HY25耐盐相关基因Ah NHX1、Ah HA1、Ah SAMDC1、Ah Lea D的表达,可帮助其提高盐耐受性。综上,HY25的高耐盐能力与较强的离子稳态和较高的耐盐基因表达量密切相关。明确盐胁迫下花生根系的离子流动规律和抗逆机制,将为改善盐碱地花生出苗、立苗、健苗及其调控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盐胁迫 动态离子流 耐盐基因 非损伤微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芹菜品种镉吸收和运转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瑞深 乜兰春 +3 位作者 王珊珊 李潘 王政 王若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目的】研究镉胁迫下芹菜生长、镉吸收和向上运转品种间差异,为筛选镉低积累型芹菜品种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基质无土栽培试验,基质为蛭石,营养液采用1/2华南农业大学叶菜类营养液配方,以只... 【目的】研究镉胁迫下芹菜生长、镉吸收和向上运转品种间差异,为筛选镉低积累型芹菜品种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基质无土栽培试验,基质为蛭石,营养液采用1/2华南农业大学叶菜类营养液配方,以只浇灌营养液的处理作为对照,浇灌含15 mg/L氯化镉(CdCl2)的营养液为Cd胁迫处理;每3 d浇灌一次,每次浇灌0.2 L,累计浇灌15次,每盆Cd施用量为45 mg。移栽45 d后,测定生长指标与根、叶柄和叶片Cd含量。计算相对生长量(relative growth yield,RGY)和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并筛选出高、低Cd积累品种。分别对高、低Cd积累品种进行穴盘基育苗,14d后采用华南农业大学叶菜类营养液配方进行营养液栽培,21 d后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测定根系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Cd^(2+)离子流速。【结果】与非Cd胁迫相比,Cd胁迫使‘速生四季西芹王’、文图拉西芹’、‘四季小香芹’、‘实心香芹’、‘雪白芹菜’地下部受到显著抑制,对地上部无显著影响;Cd胁迫促进了‘四季小香芹’地上部生长;而‘种都金黄芹菜’、‘红芹’、‘鲍芹’地上部受到显著抑制,对地下部则无显著影响;‘马家沟芹菜’和‘速生香芹’地上部和地下部均生长均受到抑制。食用器官叶柄中Cd含量以‘种都金黄芹菜’和‘雪白芹菜’最高;‘速生香芹’和‘实心香芹’最低。地上部Cd含量高的‘种都金黄芹菜’和‘雪白芹菜’对Cd转运能力也最高;Cd含量低的‘速生香芹’对Cd转运能力也最低。在根系成熟区(根毛区),‘种都金黄芹菜’较‘速生香芹’有更高Cd^(2+)离子流速。【结论】Cd胁迫下,芹菜不同品种生长、Cd吸收、转运和积累存在显著差异。‘四季小香芹’、‘速生四季西芹王’、‘文图拉芹菜’、‘实心香芹’和‘雪白芹菜’较为耐镉;而‘种都金黄芹菜’、‘红芹’、‘鲍芹’、‘马家沟芹菜’和‘速生香芹’对镉敏感。‘雪白芹菜’和‘种都金黄芹菜’为高Cd积累型,‘实心香芹’和‘速生香芹’为低Cd积累型,其中‘实心香芹’表现为低Cd含量和高生长量。高Cd积累型芹菜较低Cd积累型芹菜有更强Cd^(2+)吸收能力和Cd转运能力,根部Cd^(2+)流速可用于低积累品种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芹菜 生长 Cd积累 非损伤微测技术 根部Cd2+离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抑制镉离子内流降低拟南芥体内的镉毒性(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竹萍 乔增杰 +1 位作者 张丽萍 裴雁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70,共10页
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新兴的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主要由半胱氨酸脱巯基酶(CDes)降解半胱氨酸产生。已有报道表明,H2S信号与植物激素共同作用增强植物的镉(Cd)耐受。然而,H2S信号响应重金属Cd胁迫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拟... 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新兴的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主要由半胱氨酸脱巯基酶(CDes)降解半胱氨酸产生。已有报道表明,H2S信号与植物激素共同作用增强植物的镉(Cd)耐受。然而,H2S信号响应重金属Cd胁迫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从不同水平探究H2S分子对Cd胁迫诱导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CDes基因表达量和H2S的产率随CdCl2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重金属Cd胁迫导致幼苗干重降低约33%、体内过氧化氢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升高约1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约100%、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下降27%和21%,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随之显著降低。生理浓度NaHS(H2S供体)预处理显著缓解以上Cd胁迫产生的影响,使恢复到对照水平。同时,H2S处理可显著下调质膜中Cd转运蛋白(HMA4和IRT1)的表达,同时上调液泡膜中MRP3和CAX2的表达。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植物根系Cd2+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结果显示,生理浓度的H2S显著抑制Cd2+内流,最终表现为植物叶片和根中的Cd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15%和38.4%。总之,在Cd胁迫条件下,H2S信号可激活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促和非酶促系统,以清除细胞内H2O2。H2S对Cd2+转运和液泡区式化的调节,降低了体内Cd2+的浓度,减小Cd毒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理解农作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气体信号分子 非损伤微测技术 镉离子内流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