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分析 |
聂长荣
朱昌盛
肖明虎
蒙延海
杨秋蓝
王水云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21 |
5
|
|
2
|
β阻滞剂治疗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五例经验 |
王军英
吴瑾
耿艾寒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6 |
0 |
|
3
|
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构建:以室性心动过速病因诊断为例 |
王敏
胡兆
徐晓巍
郑思
李姣
姚焰
|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 |
丁绍祥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及诊治进展 |
严格
侯翠兰
肖婷婷
|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与植入后恰当治疗的关系 |
王震
程中伟
陈太波
高鹏
方全
|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
2019 |
3
|
|
7
|
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
贺丽霞
施冰
朱俊
宋有城
袁贤奇
王国干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章晏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8
|
急性肺栓塞导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
杜贺
郭志福
陈少萍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及随访分析 |
王野峰
曾闵
肖云彬
王祥
陈智
|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心肌梗死48小时后反复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经验三例 |
范晓娟
白玲
刘平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21 |
3
|
|
11
|
非接触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王业松
胡苑
冯冲
唐安丽
董吁钢
马虹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2
|
Langendorff逆灌流制备特非那丁诱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模型 |
李冰冰
成希明
陈珺
王文秀
李培秀
李焕明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06 |
4
|
|
13
|
非接触标测在伴有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应用 |
苑翠珍
李鼎
李学斌
许原
郭继鸿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10 |
2
|
|
14
|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
刘大勇
赵南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
2002 |
0 |
|
15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
舒茂琴
宋治远
冉擘力
仝识非
钟理
姚青
李永华
景涛
庄国强
刘建平
何国祥
胡厚源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16
|
体表12导联心电图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灶定位作用 |
狄文成
姚焰
马坚
陈柯萍
张奎俊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7
|
普罗帕酮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张丽
李筠
王健怡
肖婷婷
谢利剑
徐萌
|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8
|
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陶海龙
张金盈
李凌
张力
王小芳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9
|
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 |
阮磊
张存泰
刘念
蔡少艾
肖幸
贺莉
操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20
|
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学基础 |
陈彦静
王有明
马建伟
王德宝
葛赋贵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
2004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