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申勇 刘法敬 +2 位作者 张英泽 孟宪国 任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0年3月门诊和病房共收治OVCFs 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42例,男8例,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67.3岁,均行脊柱X线片及MR...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0年3月门诊和病房共收治OVCFs 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42例,男8例,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67.3岁,均行脊柱X线片及MRI检查,确诊为相邻或非相邻椎体骨折;选取同期随访的PVP术后非手术椎体无骨折患者68例,男17例,女51例,年龄52~75岁,平均60.1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骨密度值,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是否长期(超过1年)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手术部位(胸椎或腰椎)及单双侧入路等情况,分析引起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及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体重指数、手术部位及入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骨密度T值≤-2.5SD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775、5.980、3.401(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及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超过1年是导致OVCFs患者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非手术椎体骨折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原因,以期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椎体成形术的进一步发展。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PVP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106例,其中男性38例,女... 目的探讨老年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原因,以期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椎体成形术的进一步发展。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PVP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10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68例,年龄62-94岁,平均73.6岁,采用回顾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有无再发椎体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术前椎体骨折数及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一般因素,记录强化椎体个数、单双侧手术入路及骨折椎体恢复高度、矢状面后凸恢复角度情况等手术相关因素。分析引起老年人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原因。结果随访13-16个月,随访中共有42例患者先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率为39.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密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有关(P〈0.05),而性别、体质量指数、单双侧手术入路、术前椎体骨折数、强化椎体个数、骨折椎体恢复高度及矢状面后凸恢复角度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无关(P〉0.05)。结论年龄、严重骨质疏松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老年患者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非手术椎体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欧阳超 陈志明 +1 位作者 马华松 杨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0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02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新发椎体骨折出现将患者分成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骨折压缩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手术因素(强化椎体个数、手术入路、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诸因素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将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随访中共有20例患者先后出现非手术椎体再次骨折,再骨折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手术强化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外伤史、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腰椎侧凸畸形及脊柱矢状面后凸角与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无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程度重(OR=0.090)、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OR=9.682)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9.584)是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程度重、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后凸成形术 非手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