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英 扶泽南 +6 位作者 杨龙 何炯红 刘微 田野 田龙海 黄勇淇 赵义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以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应用CT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类。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76.2%vs 18.2%)、复杂型左心耳比例(66.7%vs 45.1%)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均<0.01)。此外,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B型利钠肽、血尿酸、CHA2DS2-VASc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均<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型左心耳(OR=4.129,95%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CI:1.006~1.036)、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3.910,95%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评分(OR=2.580,95%CI:1.115~5.966)均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复杂型左心耳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血栓形成 瓣膜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并发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晴 王国卫 +2 位作者 曹爽 曹红涛 高江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并发栓塞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联合组,各35例,达比加群酯组采用达比加群酯口服,150 mg/次,2次/d;联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并发栓塞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联合组,各35例,达比加群酯组采用达比加群酯口服,150 mg/次,2次/d;联合组采用达比加群酯用量及用法同上,血府逐瘀汤500 mL水煎取200 mL,3次/d,1剂/d,连续服用6个月。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采血测定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结果达比加群酯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心前区中医证候为(1.45±0.51)、(0.91±0.48),唇色为(1.26±0.48)、(0.84±0.43),舌色为(1.16±0.63)、(0.74±0.53),脉象为(1.32±0.44)、(0.80±0.37),血清vWF为(31.02±4.21)IU/d L、(26.64±4.07)IU/d L,血清CRP为(3.34±1.35)mg/mL、(2.11±1.20)mg/mL,血清TXB2为(80.02±9.45)μg/L、(71.34±9.26)μg/L,上述指标达比加群酯组和联合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总有效率77.14%低于联合组94.29%,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栓塞发生率17.14%与联合组5.71%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并发栓塞有预防作用,改善血栓前状态和降低血瘀证积分,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达比加群酯 瓣膜性 并发栓塞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28例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吕新会 李军 +2 位作者 史玮 武佶 李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61-665,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及与血栓风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安门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228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及与血栓风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安门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228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证素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热蕴>湿邪>水饮>气滞>血虚>寒凝。单一证素较少,大多由2个证素至4个证素组合而成。3种不同房颤的证素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显示阴虚与CHA2DS2-VASc评分相关系数为0.149,P=0.024<0.05,有统计学意义;血虚与HAS-BLED评分相关系数为0.134,P=0.043<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证素与评分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证素分布以血瘀、气虚、痰浊、阴虚为主,多为虚实夹杂;3种不同房颤的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虚证患者血栓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冠心病 证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对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影响的MSCT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雷志毅 刘国伟 +1 位作者 何晓芳 王春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栓对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搜集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24例无血栓,24例有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改变特点。结果:无血栓事件发生... 目的:分析血栓对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搜集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24例无血栓,24例有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改变特点。结果:无血栓事件发生非瓣膜型房颤患者组较有血栓病例组左心耳开口长径、短颈、周长、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容积、左心房容积及LSPV(左上肺静脉)口长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主分叶长及左心耳第一个弯曲的角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脊的长度及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之间的最短距离,LAA(左心耳)距LSPV、LIPV(左下肺静脉)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冠脉CTA成像能客观,准确地显示左心耳.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对左心耳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瓣膜型 左心耳 M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一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郑黎晖 樊晓寒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1-89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心悸6年,加重1个月"入院。6年来反复心悸发作,多次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口服疗效欠佳。入院前1个月心悸加重,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110次/m...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心悸6年,加重1个月"入院。6年来反复心悸发作,多次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口服疗效欠佳。入院前1个月心悸加重,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110次/min,最快心率176次/min。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史10年。11年前因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术后有轻度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血栓 发作性心悸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次全切除 平均心率 持续性 普罗帕酮 动态心电图 瓣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防治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冬霞 张厚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防治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策略。方法本研究以90例行射频消融术后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护理组在给与利伐沙班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防治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策略。方法本研究以90例行射频消融术后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护理组在给与利伐沙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但不给与护理。治疗3个月后,采取MMSE、MoCA、ADL、SDSVD评分对两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调查两组受试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并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以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MMSE评分、射血分数、左房内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受试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护理组受试者FPG明显低于对照组(5.71±0.74 vs 6.28±0.85,P<0.05),两组受试者在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以及动脉硬化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结合护理手段可有效防治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利伐沙班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蔓 谢瑞满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卒中者 5 0例 ,以同期不合并卒中的 5 0例为对照组 ,分析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心超危险因素 ,并用非条...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卒中者 5 0例 ,以同期不合并卒中的 5 0例为对照组 ,分析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心超危险因素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缺血性卒中组 ,大于 65岁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房颤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性卒中组中吸烟、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与左心室功能减退有关。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性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miRNA水平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赖文文 赵文安 +4 位作者 张志龙 卢辉耀 蔡克锋 许朝祥 黄明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5-722,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miRNA水平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消融治疗的389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72例(70.0%)作...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miRNA水平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消融治疗的389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72例(70.0%)作为训练集,78例(20.0%)作为测试集,39例(10.0%)作为验证集。随访观察1年,绘制Kaplan-Meier累积复发风险曲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求训练集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NVAF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再进一步对测试集的模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截至2021年12月21日,共30例失访(训练集18例,测试集10例,验证集2例),最终纳入359例(训练集254例,测试集68例、验证集37例)NVAF患者。其中训练集中58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2.8%。复发组基线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大于与未复发组(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消融治疗前、随访结束时miRNA-21、miRNA-150、miRNA-192-5p水平明显升高,miRNA-29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体积(OR=1.060,95%CI 1.012~1.109)、miRNA-192-5p(OR=1.759,95%CI 1.135~2.726)、miRNA-21(OR=32.508,95%CI 9.224~114.577)、miRNA-150(OR=18.704,95%CI 5.513~63.456)为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iRNA-29b(OR=0.166,95%CI 0.049~0.560)为消融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C-index为0.929(95%CI 0.890~0.958);验证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特异度为83.2%,敏感度为88.0%,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临界值为0.711;测试集数据显示,该模型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8.7%,准确率为88.3%。结论EAT体积及miRNA-192-5p、miRNA-29b、miRNA-21、miRNA-150等为NVAF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瓣膜性 消融术 microRNA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AS1基因T393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瓣膜性房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虹 胡兆霆 +2 位作者 谭珍妮 侯庆臻 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Gs蛋白α亚基基因(GNAS1)T393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瓣膜性房颤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例及正常对照90例,采用PCR-RFLP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GNAS1基因T393C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Gs蛋白α亚基基因(GNAS1)T393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瓣膜性房颤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例及正常对照90例,采用PCR-RFLP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GNAS1基因T393C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通过研究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从而分析GNAS1基因T393C位点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自主神经活动规律的关系。结果 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等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C基因型及T393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病例组中显著增高;pNN50、LF、LF/HF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AS1基因T393C SNP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GNAS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富良 蒋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观察华法令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华法令和肠溶阿司匹林对其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及不良反应的... 目的:观察华法令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华法令和肠溶阿司匹林对其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6例,发生脑梗塞3例(3/86,3.5%),对照组118例,发生脑梗塞16例(16/11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3例(23/86,26.7%),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5例(35/118,2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令能显著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但应注意个体差异化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脑梗塞 华法令 肠溶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朋飞 秦琴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CHA2DS2-VASe评分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分型、早期预后的关系,以评价CHA2DS2-VASc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 目的研究CHA2DS2-VASe评分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分型、早期预后的关系,以评价CHA2DS2-VASc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彩超和颅脑CT等辅助检查,以及CHA:DS:一VASc评分、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人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结果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以及CHA2DS2-VASc评分高于未合并者[(5.13±1.39)vs.(4.1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A2DS2-VASc评分组(0-1分组,2-3分组,4-5分组,≥6分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硬化的分布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CS+LAA组与CS+LAA+PAD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分别与CS组、CS+PAD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不同CHA:DS:-VASc评分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高的CHA2DS2-VASc评分与N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机率增加有关;CHA2DS2-VASc评分可以帮助推测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和发病机制;CHA2DS2-VASc评分与NVAF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早期病情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2DS2-VASc评分 瓣膜性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黎计明 罗伟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 atrial fibrillation,NAF)住院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schemia,SCI)与轻度认知障碍(m I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60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 atrial fibrillation,NAF)住院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schemia,SCI)与轻度认知障碍(m I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关系。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纳入98例,根据是否有NAF分为NAF组45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组5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于住院1周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头颅MRI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SCI检测。结果 NAF组Mo CA总评分低于SR组[16(10,20)vs.20(15,23),P=0.006]。NAF组患者至少出现1个SCI病灶的比例高于SR组(80.0%vs.52.8%,P=0.018)。NAF组比SR组SCI病灶更好发于皮层或皮层下白质(25.2%vs.12.4%,P=0.017)。多因素分析显示,AF患者Mo CA评分与教育程度有关;SR患者则与年龄、教育程度有关。结论 AF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SCI发生有关。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无症状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抗凝剂在非瓣膜性房颤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欣 刘璐 +3 位作者 柳志红 赵智慧 罗勤 赵青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302-307,共6页
口服抗凝剂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但房颤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却明显升高,给抗凝治疗带来困难。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传统的抗凝剂华法林,无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患者依从性更... 口服抗凝剂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但房颤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却明显升高,给抗凝治疗带来困难。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传统的抗凝剂华法林,无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患者依从性更好。然而,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均不同程度地通过肾脏代谢,其在非瓣膜性房颤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本文对非瓣膜性房颤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抗凝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口服抗凝剂 慢性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丽婷 高加勒 +1 位作者 原林皓 吴永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 目的分析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探究相应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59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分为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探究二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进一步将孤立性房颤患者依据左心房内径男性是否大于4. 0 cm,女性是否大于3. 8 cm,分为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差异。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孤立性房颤与非孤立性房颤两组相比,脑卒中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年龄、性别、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出现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 781,95%CI:0. 832~17. 179,P=0. 085)。孤立性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增大组与左心房正常组患者相比,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升主动脉内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 176,95%CI:1. 007~1. 372,P=0. 040)。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与非孤立性房颤患者相比,左心房内径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矫正后脑卒中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立性房颤男性发病率较高,患者年龄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左心房内径增大与脑卒中事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 孤立性 二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方案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静文 裴菱花 +2 位作者 陈超 王审 黄抒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477-4482,共6页
背景目前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比例普遍偏低,这类人群的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存在较大差距,抗凝方案的选择缺乏临床证据。目的调查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方法从HIS系统筛选2016年... 背景目前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比例普遍偏低,这类人群的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存在较大差距,抗凝方案的选择缺乏临床证据。目的调查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方法从HIS系统筛选2016年9月—2018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或既往诊断但未进行抗凝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抗凝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不抗凝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房颤动类型(持续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抗凝治疗时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出血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出现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516例患者中接受抗凝治疗137例(26.6%),其中口服华法林21例(4.1%)、口服利伐沙班67例(13.0%)、口服达比加群酯49例(9.5%);不抗凝治疗患者379例(73.5%),其中应用单药抗血小板266例(51.6%)、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53例(10.3%)、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60例(11.6%)。4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OPD)、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eGFR、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出血(轻度、中度、严重)、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抗凝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抗凝治疗方案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抗凝治疗方案是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HAS-BLED评分是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比例较低。不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了患者死亡、缺血性卒中风险,而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未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 老年人 80岁以上 抗凝药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监测及护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宝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对4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在2.0--3.0....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对4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INR在2.0--3.0.华法林剂量范围在1.25~3.75mg。用药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问均未发生脑栓塞及其他周围器官栓塞现象;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皮下淤血、瘀斑.经停药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无咳血、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关键在于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抗凝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做到按时监测、合理应用、密切观察,同时加强饮食指导和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瓣膜性 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单纯左心耳闭合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相关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禹 叶聪 +1 位作者 杨承志 徐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5-802,共8页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行单纯左心耳闭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索其对高出血风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相关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共纳入66例抗凝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7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59例。行全胸腔镜下单...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行单纯左心耳闭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索其对高出血风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相关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共纳入66例抗凝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7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59例。行全胸腔镜下单纯左心耳闭合术,评估左心耳闭合的有效性,同时记录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进一步随访手术对房颤相关卒中的预防作用。结果纳入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长约(2.22±0.97)h,术后约90%患者残根不超过10 mm,所有患者无内漏发生,无心耳夹移位。高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手术成功率与其他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仅术后脱机拔管时间较其他患者更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均顺利脱机。在安全性评价中,未见非计划二次手术,无围术期死亡事件,有1例出血事件,为术中牵拉心耳尖端出血,释放心耳夹后顺利止血。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3±0.7)个月,2例患者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其中1例表现为新发脑梗死、另1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全胸腔镜下行单纯左心耳闭合术为抗凝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具有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的特点,且手术对于高龄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左心耳闭合 瓣膜性 脑卒中预防 高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佳 杨宁 +3 位作者 靳明晨 乔春友 王晓微 刘静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NVAF血栓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49例...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NVAF血栓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49例、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44/49),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心前区疼痛、唇色、舌色、脉搏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参数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参数均增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C、ET-1均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参数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WF、CRP、TXB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合并血栓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而促进患者心功能及血栓情况好转,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宁心宝胶囊 瓣膜性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庆东 杜玉生 +2 位作者 贺光辉 尹霞 公维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2,共1页
心房颤动(房颤)可分为心脏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两种,前者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修补、二尖瓣脱垂等,后者则主要由各种缺血性心脏病所致,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心... 心房颤动(房颤)可分为心脏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两种,前者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修补、二尖瓣脱垂等,后者则主要由各种缺血性心脏病所致,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已经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对心脏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从而观察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 低分子肝素钙 奥扎格雷钠 脑梗死患者 临床治疗 临床观察 心脏瓣膜性 风湿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韦兆玲 张丽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37-39,共3页
非瓣膜性房颤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发生率约为0.77%,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则超过30%。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钠片(简称华法林)是目前循证医... 非瓣膜性房颤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发生率约为0.77%,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则超过30%。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钠片(简称华法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近年国内外房颤治疗新技术的进展,促使治疗指南和专家建议不断更新;而随着护理的专科化和延续性的发展,对以护理为主体的华法林抗凝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本文就房颤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钠片 口服抗凝药物 患者 抗凝治疗 管理 瓣膜性 循证医学证据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