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本质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辽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张价值中立,企图超越意识形态,但其本质在于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张价值中立,企图超越意识形态,但其本质在于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按照西方的模式,走资本主义道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多方面进行有效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 思潮 原因 本质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平原:“非意识形态化”文学研究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晓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5-29,共5页
陈平原对于学界的贡献可能具有多个方面。作为学者,陈平原的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学术史、大学史等研究领域。能够进入学术史书写的应是他对于中国小说、散文的若干研究成果,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所构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研究模式—... 陈平原对于学界的贡献可能具有多个方面。作为学者,陈平原的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学术史、大学史等研究领域。能够进入学术史书写的应是他对于中国小说、散文的若干研究成果,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所构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研究模式——回到文学本身,对其中具有史意的、诗性的存在,作实证式的客观化的归纳论析,还原并凸现文学史存在中的某种本真。学者陈平原的独特大约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原 非意识形态 小说 散文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屠格涅夫的自然观看其创作的非意识形态化取向
3
作者 张中锋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16,共4页
屠格涅夫历来被认为是意识形态化创作倾向较为严重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从他的欧洲文明中心论的文化立场、温和的贵族民主主义的政治态度、反映社会巨变和社会冲突的及时性,以及作品在客观上所引发的激烈的社会争论上,还是从评论家在评... 屠格涅夫历来被认为是意识形态化创作倾向较为严重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从他的欧洲文明中心论的文化立场、温和的贵族民主主义的政治态度、反映社会巨变和社会冲突的及时性,以及作品在客观上所引发的激烈的社会争论上,还是从评论家在评价其作品时大多从政治观念入手来看,都似乎证明着屠格涅夫创作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但若从作者自然观的矛盾性、复杂性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来看,屠格涅夫的创作又是纯自然的、纯艺术的,是与任何政治无关的非意识形态化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矛盾性 复杂性 创作观 非意识形态 创作取向 屠格涅夫 文学评论 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与发展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金伟 张思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1,68,共4页
当前,我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分析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不难发现:新型媒体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学术交... 当前,我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分析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不难发现:新型媒体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学术交流已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已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便捷途径;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已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一条隐性途径。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特征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元、目的更加趋利、内容更加政治性和学术性、手段更加隐蔽、态势更加不均衡、危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途径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金伟 李益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存在并不断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分析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当代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并剖析造成这些消极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非主流意识形... 目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存在并不断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分析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当代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并剖析造成这些消极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对话、整合当前高校出现的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大学生 消极影响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大学生“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研判研究
6
作者 赵丽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本文围绕"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分析了研究背景,然后对"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界定,并结合目前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成因,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同质性"... 本文围绕"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分析了研究背景,然后对"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界定,并结合目前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成因,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同质性"非主流意识正面性引导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同质性 主流意识形态 原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文洁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4,共3页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态势,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前提。当代中国,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场所分布多域化、表现形式多样化、政治诉求公开化、传播路径网络化和受众对象年轻化的新动向。精准把...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态势,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前提。当代中国,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场所分布多域化、表现形式多样化、政治诉求公开化、传播路径网络化和受众对象年轻化的新动向。精准把握这一新动向对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主流意识形态 新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视阈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8
作者 綦玉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既要反对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而偏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教条主义倾向;也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一概予以否认的非意识形态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既要反对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而偏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教条主义倾向;也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一概予以否认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此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科学性 意识形态 教条主义 非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研究
9
作者 白亦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45-48,共4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指明了正确方向,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才能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倡导” 主流意识形态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
10
作者 李春耕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19,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社会各阶层。在改革开放中出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可怕,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社会各阶层。在改革开放中出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可怕,关键问题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科学对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利益集团 改革开放 社会各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的三个阶段——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论争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富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2期40-42,共3页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关于文学是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这三个阶段的论争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格局和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意识形态性再辨析
12
作者 朱日复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 文艺的意识形态 阶级性 共产主义 再辨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阶级社会 社会生活 混合性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批评遭遇尴尬——当代批评走向何处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婉姗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当代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批评形态 文学理论 个性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与新历史精神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岳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主义 重写文学史 历史叙事 《霸王别姬》 非意识形态 《故乡天下黄花》 九十年代 政治象征 历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原则——访郑杭生教授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洪侯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9-34,共6页
郑杭生 1936年9月出生于杭州,浙江乐清人。社会学和哲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秘鲁卡西拉索大学名誉教授。近年来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1987·独著)、《... 郑杭生 1936年9月出生于杭州,浙江乐清人。社会学和哲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秘鲁卡西拉索大学名誉教授。近年来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1987·独著)、《社会学概论新编》(1987·主编)、《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概要》(1987·主编)、《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1988·主编)、《社会指标理论研究》(1989·与李强、李路路合著),《民主、自由、人权》(1990·独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中立论 韦伯 价值相关 郑杭生 非意识形态 社会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概论 客观主义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
16
作者 刘忠德 《建筑与文化》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现代化城市是从原始城市、传统城市、近代城市逐步演化而来的。随着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先进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现代化城市是从原始城市、传统城市、近代城市逐步演化而来的。随着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先进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城市 城市现代化 城市工业化 动态过程 第一次技术革命 物质商品 商品属性 现代化文明 第二次技术革命 非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接受度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刘俐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12期31-32,共2页
当下,突出的意识形态性、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高大上"的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接受和重视程度较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中的非意识形态性的宣传、注意到其主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其个体价值,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当下,突出的意识形态性、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高大上"的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接受和重视程度较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中的非意识形态性的宣传、注意到其主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其个体价值,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接受度一个宏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非意识形态 主观能动性 个体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学校机关党建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18
作者 王贵枝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1991年第S1期23-27,20,共6页
学校机关是党政领导机关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机关,它担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贯彻和执行。苏联叶利钦下了一道国家机关和企事业“非政党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命令。
关键词 党支部建设 教学科研工作 领导干部 非意识形态 国家教育方针 民主生活会 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建设 方针政策 战斗堡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院线与小型影迷会夹层下的突围——浅析“影像现场”独立影像推广的一些启示
19
作者 魏汝红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9期101-103,共3页
随着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和民主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宽松的文化氛围给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带来了一线生机。上海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催生了它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图书馆文化得到蓬勃发展,虹口区曲阳图书馆(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便是... 随着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和民主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宽松的文化氛围给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带来了一线生机。上海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催生了它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图书馆文化得到蓬勃发展,虹口区曲阳图书馆(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便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通过对其"影像现场"活动中独立影像的推广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和具体分析,可以为处于边缘或"地下"状态的独立影像找到普及推广的特色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推广 现场 图书馆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影迷 院线 文化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