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柏亚真 郑童童 +3 位作者 范孟楠 尚益如 杜敢琴 富奇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 探讨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与术前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相关性,以指导围手术期风险管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发生... 目的 探讨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与术前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相关性,以指导围手术期风险管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年龄≥18岁的40例患者作为卒中组;按照性别、年龄、手术日期、手术医师匹配,病例比1:4,选取160例未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情况(包括单独或联合应用头颅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神经科会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0.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7.858,95%CI 2.175~28.388,P=0.002)、高脂血症(OR=4.457,95%CI 1.320~15.049,P=0.016)、肾功能不全(OR=8.277,95%CI 1.480~46.282,P=0.016)、术中低血压(OR=3.862,95%CI 1.211~12.317,P=0.022)是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OR=0.130,95%CI 0.031~0.542,P=0.005)是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较低,但预后较差;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和术中低血压,术前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有利于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
2
作者 石金云 陈荣 +2 位作者 李文媛 纪木火 李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其性能。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行非心脏手术的905例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记录单等... 目的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其性能。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行非心脏手术的905例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记录单等共102个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纳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变量,应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和神经网络(NN)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POD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精确度-召回率(PR)曲线的平均精度(AP)、Brier评分等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Shapley加性解释(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分析。结果有155例(17%)患者发生POD,经LASSO回归分析后,确定10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中,RF的AUROC最高为0.90(95%CI 0.86~0.93),AP为0.8,Brier评分为0.086。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POD贡献度最高的是手术时间。结论在应用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预测模型中,RF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谵妄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Shapley加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高渗高糖非酮症昏迷的诊治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东光 朱树干 +1 位作者 仇红 张良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高渗高糖酮症昏迷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靳海涛 干智超 +5 位作者 许多朵 郎胜坤 梁岚青 徐兴华 俞伟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 介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使用流程,并探讨将其整合至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辅助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对患者... 目的 介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使用流程,并探讨将其整合至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辅助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区的实时监控。使用前先采用模拟试验记录视频信号串流延迟时间,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开始前记录术前系统准备时间,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麻醉医师使用满意度。结果 共23例次的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过程中成功应用该术中监测系统。定量延迟测试模拟试验测得视频信号串流延迟中位时间为160 ms,术前系统准备时间由初期的32 min降至4~5 min,共14名麻醉医师接受问卷调查,满意度达30.43分。结论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多模态头戴式神经外科术中监测系统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放射治疗期间,辅助麻醉医师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区环境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很好的推广和转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MeSH词) 多模态头戴式监测系统(MeSH词) 监测 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阳 肖锋 +6 位作者 王进 宋波 李西慧 张师杰 何志嵩 张寰 尹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联合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对111例同时患有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患者同期行心脏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联合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对111例同时患有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患者同期行心脏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其中男性83例(74.8%)、女性28例(25.2%),年龄41~84岁,平均(64.64±8.97)岁。心脏疾病的构成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先天性心脏病;非心脏疾病的构成包括肺部良恶性疾病、胸腺瘤和胸腺囊肿、乳腺癌、胸壁巨大血管瘤、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泌尿系恶性肿瘤和妇科疾病。观察手术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后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8%,其中1例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膀胱癌根治术后第153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为心包剥脱术+肺癌手术后第10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09例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手术并发症共13例,发病率为11.7%,包括术后出血2例(1.8%),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3例(2.7%),上消化道出血1例(0.9%),切口感染3例(2.7%),膈下脓肿1例(0.9%),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滤过3例(2.7%)。109例出院患者中,108例完成随访,所有患者都存活6个月以上,21例患者在随访1~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无心脏源性死亡。随访期间心功能不全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术后抗凝过度导致脑出血1例,切口疝1例。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良性或恶性疾病安全可行,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脏外科手术 肿瘤切除术 同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椎间盘性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贾连顺 李家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25-428,共4页
报告非椎间盘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52例及其手术治疗。其致压因素有椎体后缘骨赘;神经根管(包括侧隐窝)狭窄;退变增生的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等。手术方法的选择依局部病变和解剖特点而定,如脊椎滑脱和节段性不稳,于减压术同时应用植骨融合... 报告非椎间盘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52例及其手术治疗。其致压因素有椎体后缘骨赘;神经根管(包括侧隐窝)狭窄;退变增生的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等。手术方法的选择依局部病变和解剖特点而定,如脊椎滑脱和节段性不稳,于减压术同时应用植骨融合术。本组随访优良为45例,占86.5%。讨论了腰骶神经根压迫的病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性神经根压迫症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浩 陈永杰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共29例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患者经后正中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影像学观察肿瘤未影响脊柱稳定性者仅行肿瘤切除术;肿瘤侵蚀破坏骨质、造成脊柱失稳者同期行枕颈融合内固定...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共29例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患者经后正中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影像学观察肿瘤未影响脊柱稳定性者仅行肿瘤切除术;肿瘤侵蚀破坏骨质、造成脊柱失稳者同期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29例患者均达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枕颈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其中13例枕颈部麻木感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完全消失;无一例肢体麻木、肌无力症状加重,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脑脊液漏和死亡病例。术后均获3~24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和椎体滑脱。结论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采取经后正中入路即可全切除肿瘤;对于肿瘤侵蚀破坏骨质而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术中需辅助枕颈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髓 寰枢关节 内固定术(MeSH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旻 王东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0-1722,共3页
术后新发房颤是围术期最常见心律失常,在心脏外科术后发生率较高,而非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易被忽视。本文回顾了近10年针对非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房颤动 心脏外科 流行病学研究 心胸外科手术 促发因素 房颤发生率 胸科手术 儿茶酚胺释放 传导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9
作者 陈鹏 马汛杰 +3 位作者 唐白茶 翁志坚 简智恒 陈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和邻近结构的全息图像,导入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同时投影至患者头部,进行术前手术切口规划并指导术中肿瘤切除;通过评估导航注册时间、导航应用时间和配准次数分析该系统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评估骨窗范围、肿瘤灶与全息图像重叠效果、建模时间、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及手术相关指标分析该系统的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术前建模,平均建模时间(25.20±1.60)min,注册时间(3.20±0.05)min,术前导航应用时间(12.74±1.09)min,术中导航应用时间(8.17±0.81)min,所有患者均1次配准成功,肿瘤均位于骨窗范围内,骨窗显露良好。全息投影定位的肿瘤与术中所见完全重叠,肿瘤切除分级均达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72 h KPS评分(94.00±4.90)分。结论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便捷性、稳定性、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良好,可为幕上肿瘤开颅手术提供帮助,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混合现实(MeSH词)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122-4124,共3页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随之而来的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脏并发症是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多的...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随之而来的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脏并发症是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多的术后并发症,在这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心脏手术 心肌梗死 心脏外科手术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事件 术后并发症 心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
11
作者 赵迎静 沈骁 +1 位作者 洪亮 章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53-3157,共5页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bstruct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是由于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受损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疾病,同时也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尤其见于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且病死率较高...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bstruct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是由于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受损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疾病,同时也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尤其见于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且病死率较高,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心脏外科手术旨在改善患者预后,然而NOMI的并发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阻碍术后患者的恢复。NOMI的发生发展速度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其他胃肠道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NOMI是影响心脏外科术后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文系统回顾了目前心脏外科术后导致NOMI的相关研究,对NOMI的发生原因、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综述,并着重介绍NOMI诊断手段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NOMI的准确鉴别及及时干预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心脏外科手术 并发症 诊断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NK1受体与非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神经激肽-1(NK1)受体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方法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及拮抗剂CP-96345与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观察...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神经激肽-1(NK1)受体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方法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及拮抗剂CP-96345与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观察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结果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后,对心包内BK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这种易化作用被鞘内预先注射NK1拮抗剂CP-96345完全阻断;鞘内注射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后,对心包内BK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有显著的易化作用(P<0.05),这种易化作用被鞘内预先注射非NMDA受体拮抗剂DNQX部分阻断;鞘内联合注射Sar-SP与NMDA,对EMG的易化作用较单一注射Sar-SP或NMDA显著增强(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NK1受体与非NMDA受体参与了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肌电 神经激肽-1受体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东东 束旭俊 +4 位作者 赵恺 丛小均 周星宇 夏鹰 孙国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额峡部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17例患者,均未累及壳核,术中采用自行组建的低压水流系统水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包括Sanai-Berger分区Ⅰ区2例、Ⅰ区+Ⅳ区6例、Ⅰ区+Ⅳ区+Ⅲ区+Ⅱ区9例,均较易分离,未损伤豆纹动脉;术后24 h内经MRI证实精准分离肿瘤与壳核外侧面,肿瘤均近全切除,壳核外侧面锐利规整,分离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水分离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失语商均> 93.80分,手术相关侧别肌力均>4+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90(90,100)分。结论 对于存在壳核外侧面“泾渭分明征”的低级别岛叶胶质瘤,水分离技术可以精准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界限,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水分离(MeSH词)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龙 孙宗全 +4 位作者 董念国 杜心灵 苏伟 叶芬 王国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后医护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闫军 罗新锦 +3 位作者 吴清玉 杨克明 许建屏 刘迎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3 6例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手术组 )。包括 2 8例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8例双侧双...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3 6例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手术组 )。包括 2 8例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8例双侧双向格林分流术。男性 2 5例 ,女性 11例。年龄 5 7±5 4岁 (6个月~ 2 4岁 ) ,体表面积 0 72± 0 3 4(0 3 5~ 1 2 8)m2 ,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 0 75± 0 0 7(0 45~ 0 83 ) ,术中肺动脉压 14 3± 3 6mmHg(1mmHg =0 13 3kPa)。并以 1994~ 2 0 0 0年间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的 3 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体外循环手术组 ) ,进行比较。结果 :非体外循环手术组病例无死亡 ,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 ,顺利出院。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3± 0 0 4。与体外循环手术组相比 ,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胸液引流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操作较为简便 ,术后早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双向格林分流术 体外循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林刚 林巍 +3 位作者 李美霞 李大奇 符洪犊 卢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报告16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余术后15例心功改善,14例心绞痛消失,1例残留心绞痛。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 目的:报告16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余术后15例心功改善,14例心绞痛消失,1例残留心绞痛。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logy: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发布《减轻成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实践指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中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42-842,共1页
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极差.院外心脏骤停存活出院比例仅为6%~9.6%,院内心脏骤停存活出院比例估计为22.3%.心脏骤停相关脑损伤是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 后脑损伤 实践指南 心肺复苏 院外心脏骤停 成人 创伤性 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纳图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18
作者 雷晓庄 李志明 郭惠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54-56,共3页
我们利用心导纳图对50例正常人及40例糖尿病患者做了心功能测定,以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变化情况。对象正常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51岁(20~60岁)。
关键词 心脏功能 胰岛素依赖型 糖基化血红蛋白 心功能测定 植物神经病变 肌凝蛋白 搪尿病 每搏输出量 心功能不全 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肿瘤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陆雄 宋烨 漆松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对于松果体区肿瘤的患者,不提倡未加选择、未加甄别地施行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即使是血清肿瘤标志物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或)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的生殖细胞肿瘤病例,亦不建议行肿瘤组织活检术,而是建议采取新辅助化疗进行分层管... 对于松果体区肿瘤的患者,不提倡未加选择、未加甄别地施行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即使是血清肿瘤标志物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或)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的生殖细胞肿瘤病例,亦不建议行肿瘤组织活检术,而是建议采取新辅助化疗进行分层管理。对临床表现高度提示可能是生殖细胞瘤的患者,是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的适应证,但也可采取诊断性药物化疗,或诊断性放射治疗的方案。除上述两类肿瘤外,其他类型的松果体区肿瘤均应先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然后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辅以放化疗或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MeSH词) 化放疗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武忠 王东进 张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63-3264,共2页
目的:总结年龄≥80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81.6±2.2)岁。17例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例因术前合并严重瓣膜关闭不全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同期1例行二尖... 目的:总结年龄≥80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81.6±2.2)岁。17例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例因术前合并严重瓣膜关闭不全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同期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搭桥2.9支。院内死亡1例,占5.3%,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术后不能脱离呼吸机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1例。16例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多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8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体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高龄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