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衰弱指数与老年患者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曦 闫翔 +2 位作者 王晶 吴安石 魏昌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评估5项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OPCABG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术前mFI-5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衰弱组(mFI-5=0分)、衰弱前期组(mFI-5=1分... 目的评估5项改良衰弱指数(mFI-5)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接受OPCABG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术前mFI-5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衰弱组(mFI-5=0分)、衰弱前期组(mFI-5=1分)和衰弱组(mFI-5≥2分)。收集三组患者的基线、术中及预后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分析评估mFI-5与OPCABG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24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非衰弱组35例(14.3%),衰弱前期组82例(33.6%),衰弱组127例(52.1%)。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衰弱组术前LVEF明显降低,术中尿量明显减少,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衰弱前期组比较,衰弱组术中尿量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I-5每升高1分,ICU住院时间延长3.189 d(95%CI 1.457~4.920 d,P<0.001),总住院时间延长2.890 d(95%CI 1.070~4.709 d,P=0.00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I-5升高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包括急性肾损伤(OR=1.519,95%CI 1.076~2.145,P=0.017)、肺部并发症(OR=1.453,95%CI 1.075~1.965,P=0.015)和死亡(OR=3.730,95%CI 1.980~7.027,P<0.001)。结论mFI-5量表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衰弱筛查工具,对OPCABG老年患者采用mFI-5量表进行衰弱评估,可以筛选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项改良衰弱指数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老年 衰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中心静脉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2
作者 曾智贺 李林 +1 位作者 郑佳 肖昭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手麻系统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绘制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00例(34.9%)患者发生AKI。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BMI、血清肌酐浓度、术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比例、平均CVP、急性低血压发作比例明显升高(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完全调整人口统计学、术前合并症以及术中指标集用药等协变量后,术中平均CVP每升高1 mmHg,发生AKI的几率增加1.47倍(OR=1.47,95%CI 1.36~1.59,P<0.001)。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为10.11 mmHg,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术中平均CVP≥10.11 mmHg的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概率是术中平均CVP<10.11 mmHg患者的4.14倍。结论OPCABG术中平均CVP升高(≥10.11 mmHg)与术后AKI的较高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静脉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及相关处理 被引量:6
3
作者 傅润乔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转流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麻醉 相关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循环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刚 高长青 +2 位作者 陈婷婷 周琪 刘丽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转流 环控制 术中 并发症发生率 左侧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 肌运动 血液动力学 肌收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心输出量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小莉 魏利娟 +3 位作者 耿素娟 马亚飞 郭仲辉 韩艳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_(ET)CO_(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_(ET)CO_(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及七氟醚等常规剂量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CVP、肺动脉压力(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采用旁路法监测P_(ET)CO_(2),采用热稀释法测定CO。记录麻醉稳定后5 min(T_(0))、CPB开始(T_(1))、CPB灌注流量降至50%(T_(2))、CPB灌注流量降至25%(T_(3))、停CPB后10 min(T_(4))、术毕(T_(5))的P_(ET)CO_(2)、CO。记录T_(1)—T_(5)时P_(ET)CO_(2)、CO分别与T_(0)时P_(ET)CO_(2)、CO的差值(记为ΔP_(ET)CO_(2)、ΔCO),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P_(ET)CO_(2)、CO明显降低,T_(4)、T_(5)时CO明显升高(P<0.05)。T_(1)—T_(5)时ΔP_(ET)CO_(2)与ΔCO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r_(1)=0.744,r_(2)=0.815,r_(3)=0.818,r_(4)=0.810,r_(5)=0.696,P<0.001),其中T_(2)—T_(4)时ΔP_(ET)CO_(2)与ΔCO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P_(ET)CO_(2)与CO的变化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输出量 相关性分析 转流 冠状动脉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对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战珑 韩建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对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OPCABG患者79例,年龄51~68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近端血管吻合前分别持续泵...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对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OPCABG患者79例,年龄51~68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近端血管吻合前分别持续泵注尼卡地平0.5μg·kg^-1·h^-1组(N组,n=41)或硝酸甘油0.5μg·kg^-1·h^-1组(G组,n=38)。记录麻醉前(T0)和用药后10min(T1)、30min(T2)、60 min(T3)、90 min(T4)时的氧代谢、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变化情况,包括SvO2、MAP、PaO2、CO、HR和肺血管阻力(PVR)、体循环血管阻力(SVR)、CI、氧摄取率(ERO2)、乳酸(Lac)等。结果与T0时比较,T3,T4时两组患者氧耗明显降低,Lac浓度明显升高,且N组均明显低于G组(P〈0.05);T3,T4时G组PaO2、氧供明显降低,ERO2明显升高,N组PaO2、氧供明显高于,ERO2明显低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3时PAP、T1~T4时PVR和SVR均明显降低,T3,T4时CI明显升高(P〈0.05),且T1~T4时N组PVR和SVR明显低于G组,T4时CI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尼卡地平可有效改善OPCABG患者术中氧代谢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冠状动脉搭桥 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尼卡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用于成年患者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麟 胡奕瑾 +1 位作者 方向楠 朱希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8-810,共3页
超快通道麻醉是合理应用短效的麻醉药物,在手术完成后0~1 h以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促使患者全身脏器尽早恢复生理状态并迅速康复的麻醉方法,与心脏外科围术期快速康复的理念相一致[1]。有研究表明,心脏术后早期拔管安全、可行,不增加术... 超快通道麻醉是合理应用短效的麻醉药物,在手术完成后0~1 h以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促使患者全身脏器尽早恢复生理状态并迅速康复的麻醉方法,与心脏外科围术期快速康复的理念相一致[1]。有研究表明,心脏术后早期拔管安全、可行,不增加术后心肌缺血或紧急二次插管的风险[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转流 早期拔管 全身脏器 脏术后 成年患者 肌缺血 二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降糖对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尼可地尔的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魏继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33-534,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服用优降糖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尼可地尔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CABG的病人22例,NYHAⅢ~Ⅳ级,术前服用优降糖者为观察组,共10例;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共12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与处治基本相同... 目的观察术前服用优降糖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尼可地尔血液动力学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CABG的病人22例,NYHAⅢ~Ⅳ级,术前服用优降糖者为观察组,共10例;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共12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与处治基本相同.术中连续监测HR、MAP、心脏指数(CI)、肺动脉嵌入压(PCWP).数据记录时点为:麻醉及建立监测后即刻(T1)、心肺转流(CPB)前(T2)、主动脉开放后60min(T3)、120min(T4)、180min(T5).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术前射血分数(EF)、CPB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T3、T4、T5时的HR均显著增快(P<0.01).对照组T3、T4时的MAP显著降低(P<0.01,P<0.05),且在T3时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各时点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T3、T4、T5时的CI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各时点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各时点的PCWP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T3时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用量的优降糖可能削弱尼可地尔的扩血管效应及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降糖 转流 冠状动脉搭桥 尼可地尔 血液动力学 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明对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后老年低血压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卜心怡 王亭亭 +4 位作者 葛亚力 魏海燕 施韬 苏中宏 史宏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肺转流停机经容量治疗后仍低血压的疗效及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心肺转流停机经容量治疗后低血压(MAP低于基础血压的70%)的老年患者40例,男27例,女1...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肺转流停机经容量治疗后仍低血压的疗效及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心肺转流停机经容量治疗后低血压(MAP低于基础血压的70%)的老年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6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甲氧明组(M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每组20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后开始静脉泵药,M组起始速度为3μg·kg^(-1)·min^(-1),P组起始速度为0.24μg·kg^(-1)·min^(-1),根据患者血压调整泵药速度,单次递增、递减速度均为起始的1/3,使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分别在泵药前、泵药后3、5、10、15、30 min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冠脉窦收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SVTI)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DVTI),并计算冠脉窦血流量(CSBF)。结果 P组1例患者因未能获得理想TEE切面而退出研究。与泵药前比较,泵药后不同时点M组和P组SVTI、DVTI、CSBF明显升高(P<0.01)。与P组比较,泵药后5、10、15、30min M组DVTI和CSBF明显升高(P<0.05或P<0.01)。M组术后发生心房颤动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P组术后发生心动过缓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结论静脉泵注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均可纠正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心肺转流后低血压状态,但甲氧明增加冠脉血流量更明显,可能对冠心病患者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低血压 甲氧明 去氧上腺素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脏循环效率变化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英伦 李会芳 +3 位作者 吕誉芳 王慧敏 马骏 赵丽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9-983,共5页
目的采用压力波形分析技术(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ycle efficiency,CCE)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趋... 目的采用压力波形分析技术(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ycle efficiency,CCE)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2017年3—9月拟于全麻下行择期OPCABG患者43例,男36例,女7例,年龄45~75岁,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应用MOSTCARE监护仪(核心技术为PRAM)监测患者麻醉结束后(T_1)、吻合前降支(T_2)、吻合对角支(T_3)、吻合回旋支(T_4)、吻合后降支(T_5)、搭桥完成后(T_6)、术毕(T_7)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MAP、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心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6时CCE明显降低(P<0.01),且CCE在以上时点均下降为负值,T_5时下降至最低。与T_1时比较,T_2—T_7时dp/dt、CI、SVI、SVRI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增快,SVV明显升高(P<0.05),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T_2—T_6时CCE与dp/dt呈明显正相关(P<0.05);T_1—T_4、T_7时CCE与CI、SVI呈明显正相关,与SVRI呈明显负相关(P<0.01);T_1、T_7时CCE与SVV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在靶血管吻合过程中,尽管CI、SVI、SVRI等参数仍在正常范围,但CCE却有明显降低并至负值,吻合后降支时降至最低,且恢复较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脏循环效率 微创血流动力学 压力波形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智贺 张铁铮 +3 位作者 刁玉刚 宋沛 衣卓 李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3-460,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OPCABG-AKI)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行OPCABG的1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并比较8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Python的SHAP模型解释包对... 目的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急性肾损伤(OPCABG-AKI)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行OPCABG的1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并比较8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Python的SHAP模型解释包对预测性能最佳的黑箱模型进行解释性分析。将特征参数SHAP绝对值的平均值定义为该参数的重要性并进行排序;以SHAP值为依据确定各特征参数与OPCABG-AKI的关系;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单个特征量化分析;对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真阳性及真阴性样本进行独立的解释性分析。结果共有405例(36.5%)患者发生AKI。在8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性能最优,针对阳性样本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0(95%CI 0.86~0.94)。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尿量对RF模型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诱导期循环变异系数、术中右美托咪定用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低血压时间、术前血清肌酐基线、APACHEⅡ分数和年龄等。结论以随机森林集成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可较好地预测OPCABG-AKI,模型中术中尿量等指标与OPCABG-AKI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血清氧自由基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孟元 徐艳冰 王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血清氧自由基产量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首次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均分为CABG组和OPCABG组。于术前、术后2、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血清氧自由基产量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首次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均分为CABG组和OPCABG组。于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Olympus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LISA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含量。结果两组间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6h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MDA、CK-MB、cTnI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CABG组相比,术后2、6hSOD活性OPCABG组明显增加,术后各时点MDA、CK-MB、cTnIOPCABG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与CABG相比,OPCABG能显著减少氧自由基产量并减轻对心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磷酸肌酸激酶-MB 肌肌钙蛋白 转流 冠状动脉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一例
13
作者 张慧 陈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9-1240,共2页
患者,女,57岁,70kg,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年"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予抗凝、扩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 患者,女,57岁,70kg,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年"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予抗凝、扩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SBP最高180 mm Hg(DBP不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入院专科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室后壁破裂 转流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前区疼痛 甲状腺功能亢进 左甲状腺素钠片 高血压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变化的差异
14
作者 隋波 南方 +5 位作者 李茂源 谢厚云 马玉恒 田雷 孙潮涌 王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3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同时点心电图胸前导联V4、V5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点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肌酸磷酸激...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3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同时点心电图胸前导联V4、V5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点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并与同时期38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即刻、6、18和24h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电位幅度无明显变化,CK-MB和cTnI也无明显变化,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相同时间点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明显减小(P<0.01),CK-MB和cTnI明显增加(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图 冠状动脉搭桥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脉搭桥围术期IL-2和IL-4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文彤 米卫东 +3 位作者 王红 朱海贝 祝祎 张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研究两种复合全麻下 ,非心肺转流冠脉搭桥 (OPCAB)围术期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激反应。方法  2 4例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 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 (P组 )和异氟醚 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 (I组 ) ,于诱导前、术中打开心包和旁路... 目的 研究两种复合全麻下 ,非心肺转流冠脉搭桥 (OPCAB)围术期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激反应。方法  2 4例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 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 (P组 )和异氟醚 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 (I组 ) ,于诱导前、术中打开心包和旁路血管开放时及术后 2h采集血标本 ,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的含量。结果 IL 2两组均减少 ,P组术中、术后均较诱导前有非常显著性降低 (P <0 0 1) ,I组打开心包时降低明显 (P <0 0 5 ) ,旁路血管开放时降低更显著 (P <0 0 1)。两组相比 ,I组IL 2于旁路血管开放时比P组下降更明显 (P <0 0 1)。旁路血管开放时 ,P组IL 4明显高于I组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 芬太尼静脉麻醉行OPCAB术对抑制免疫应激反应有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 冠脉搭桥 全身麻醉 丙泊酚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振国 于洪泉 +4 位作者 邓三明 杨学永 王韬渊 刘旭 杨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 目的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行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术后1、2、3、6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收口感染,其余无伤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绞痛等症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脉搭桥 左侧胸部小切口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挺杰 王祥瑞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07-709,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心肺转流 (CPB)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及S 10 0 β蛋白水平变化 ,探讨其与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年龄≥ 6 5岁择期CABG患者 30例 ,于术前、术终、术后 12、2 4及 4 8h...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心肺转流 (CPB)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及S 10 0 β蛋白水平变化 ,探讨其与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年龄≥ 6 5岁择期CABG患者 30例 ,于术前、术终、术后 12、2 4及 4 8h五个时间点测定血清NSE和S 10 0 β蛋白水平。评估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和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1)血清NSE水平在术终、术后 12h及2 4h显著升高 ,血清S 10 0 β蛋白水平仅在术终显著升高 ;(2 )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患者术终、术后12h血清NSE、S 10 0 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 ;(3)术前合并糖尿病者血清NSE水平在术终、术后 12、2 4h及S 10 0 β蛋白水平在术终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结论  (1)老年患者CABG后血清NSE和S 10 0 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2 )术后血清NSE和S 10 0 β蛋白水平升高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有关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状动脉搭桥 NSE S-100Β 转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蛋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晴 万辛 +3 位作者 谢祥成 戴春 孙冬 曹长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非体外循环下...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568例,非体外循环组202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间(如射血分数、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202例体外循环组和202例非体外循环组配对成功,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72例(占35.64%),非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46例(占2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04);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时间较体外循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7,P<0.0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0);两组患者肾脏替代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对冠状动脉搭桥期间全身和组织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燕 王天龙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N+E)是否对非心肺转流(CPB)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期间全身和组织氧合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例行OPCAB病人,随机分为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组(N+E组)和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X+E组)...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N+E)是否对非心肺转流(CPB)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期间全身和组织氧合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例行OPCAB病人,随机分为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组(N+E组)和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X+E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后,输注N+E或X+E混合液维持MAP70-80mmHg。于麻醉诱导后(T1)、搭桥前(T2)、前降支(LAD)搭桥(T3)、后降支(PDA)搭桥(T4)、回旋支(LCX)搭桥(T5)、搭桥结束(T6)和术毕(T7)测定血液动力学、动脉血乳酸(Lac)含量和胃粘膜二氧化碳压力(PgCO2)等参数,计算氧供(DO2)、氧耗(VO2)和胃粘膜pH(pHi)。结果 OPCAB期间,N+E组病人的心指数(CI)明显高于(P〈0.05)或等于基线水平;而X+E组病人则轻度下降。N+E组病人在T4、T5,X+E组病人从T3至T5的心脏每搏量指数(SVI)均明显下降(P〈0.05);N+E组病人的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1)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X+E组病人(P〈0.05);两组病人的HR术中均明显增加(P〈0.05)。输注N+E混合液后DQ均高于或等于基线水平(P〈0.05),血Lac含量处于正常范围;X+E组病人的DO2搭桥期间均下降,特别是LCX搭桥时(P〈0.05),而且血Lac含量显著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P〈0.05)。N+E组病人OPCAB期间的pHi均高于7.35,而X+E组病人从T4至T7则低于7.35。结论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配方对OPCAB期间全身和组织氧合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冠状动脉搭桥 氧合 尼卡地平 艾司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与全血储存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雪 花义斌 +2 位作者 胡晓 许珍真 孔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3-775,共3页
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血液保护措施,是指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通过血液分离设备将采集的静脉全血分为浓缩红细胞、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 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血液保护措施,是指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通过血液分离设备将采集的静脉全血分为浓缩红细胞、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三种成分,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按需回输给患者[1],其本质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一种形式。APP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因该类型术中需不同程度的低温以及使用肝素抗凝,上述因素通常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减弱。全血储存(whole blood storage,WBS)作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经典形式,能够减少异体血输注,是有效的术中血液保护措施[2-3]。心脏手术前进行APP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具有确切的血液保护价值[4-5]。但APP在非心脏手术中是否能发挥与WBS类似的血液保护效果,尚有待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拟比较APP与WBS在非心脏高出血风险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血液保护 手术 血小板数量 浓缩红细胞 功能减弱 转流 富血小板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