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原子核巨共振的非微扰研究与二体关联动力学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顺金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本文考察了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从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并存与交织的观点,评述了原子核巨共振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用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研究热原子核巨共振的新进展。同时,对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的物理内容以及用它描述原子核小振... 本文考察了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从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并存与交织的观点,评述了原子核巨共振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用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研究热原子核巨共振的新进展。同时,对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的物理内容以及用它描述原子核小振幅运动和重离子核反应中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体关联动力学 巨共振 非微扰 热原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激光的非微扰半经典理论
2
作者 张纪岳 段弢 +1 位作者 李春芳 葛国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670-672,共3页
应用非微扰半径典理论解决了微扰半经典理论对于远高于阈值处的超阈值运转的情形其精度就有比较大的偏差的问题,应用非微扰半经典理论处理接近阈值甚至远高于阈值处的超阈值运转的情形就能得到较精确的结果,不仅对弱信号光强近阈值情形... 应用非微扰半径典理论解决了微扰半经典理论对于远高于阈值处的超阈值运转的情形其精度就有比较大的偏差的问题,应用非微扰半经典理论处理接近阈值甚至远高于阈值处的超阈值运转的情形就能得到较精确的结果,不仅对弱信号光强近阈值情形下更精确,而且也适用于强信号光强高阈值处的超阈值运转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非微扰半径典理论 超阈值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移不变性的双胶子非微扰真空值
3
作者 杨建军 沈洪清 黄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洛伦兹规范条件下,导出了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双胶子两点函数非微扰真空平均值.借助于QCD运动方程,建立了〈0|B2|0〉与〈0|ψψ|0〉及〈0|αsπG2|0〉之间的关系,定出了〈0|B2|0〉的唯象值约为-(127... 在洛伦兹规范条件下,导出了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双胶子两点函数非微扰真空平均值.借助于QCD运动方程,建立了〈0|B2|0〉与〈0|ψψ|0〉及〈0|αsπG2|0〉之间的关系,定出了〈0|B2|0〉的唯象值约为-(127Me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子凝聚 平移不变性 非微扰修正 真空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强激光场中离子的光离解:光电离标度规律的一个验证
4
作者 白丽华 侯路强 +3 位作者 崔婷婷 刘宇恒 王燕 阎晓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在量子电动力学框架下,采用全量子非微扰散射理论,研究了超快强激光场中离子的光离解。发现在保持周期数与载波-包络相位不变时,对相同的阈上离解峰,当用频率为γ倍,强度为γ~3倍的激光激发结合能为γ倍的离子时,光电子的角分布不变,γ... 在量子电动力学框架下,采用全量子非微扰散射理论,研究了超快强激光场中离子的光离解。发现在保持周期数与载波-包络相位不变时,对相同的阈上离解峰,当用频率为γ倍,强度为γ~3倍的激光激发结合能为γ倍的离子时,光电子的角分布不变,γ为任意正实数。这一研究验证了周期量级超短激光脉冲中光电离的标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光学 光离解 非微扰全量子散射理论 标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量级激光脉冲中里德堡原子光电离的不对称性
5
作者 白丽华 崔婷婷 +2 位作者 侯路强 王燕 张惠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5,共7页
采用全量子非微扰散射理论,研究了周期量级微波频率激光脉冲中高激发里德堡态铷原子光电离的不对称现象。发现了光电子角分布的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由电离过程中不同跃迁通道之间的干涉引起。讨论了光电子角分布的不对称性对载波一... 采用全量子非微扰散射理论,研究了周期量级微波频率激光脉冲中高激发里德堡态铷原子光电离的不对称现象。发现了光电子角分布的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由电离过程中不同跃迁通道之间的干涉引起。讨论了光电子角分布的不对称性对载波一包络(Carrier—envelope,CE)相位、脉冲宽度及光电子能量的依赖性,发现光电子角分布的不对称性随CE相位、脉冲宽度及光电子能量的变化有显著变化。这一研究证实了最近的实验观测,为微波频率光学范畴内CE相位的测量及光电子角分布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光电离 非微扰全量子散射理论 周期量级激光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偏振双色激光场中氪原子的阈上电离现象
6
作者 张杰 张敬涛 +1 位作者 孙真荣 徐至展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488,共5页
采用基于Guo,Aberg和Crasemann发展的强激光场中的非微扰量子散射理论(GAC理论),研究了线偏振双色激光场中氪(Kr)原子阈上电离的光电子角分布,双色激光场由一系列相同的单周期激光脉冲组成.研究发现光电子角分布有强烈的位相依赖关系,... 采用基于Guo,Aberg和Crasemann发展的强激光场中的非微扰量子散射理论(GAC理论),研究了线偏振双色激光场中氪(Kr)原子阈上电离的光电子角分布,双色激光场由一系列相同的单周期激光脉冲组成.研究发现光电子角分布有强烈的位相依赖关系,且呈现出反演不对称性、喷射结构和展宽结构等现象.这为实验上通过改变双色激光场的相对相位来观察和控制光电子角分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角分布 位相相关现象 非微扰量子散射理论 阈上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ddeev方程与三玻色子系统低能短程有效场论研究
7
作者 王凯 杨继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50,共14页
在低能短程(接触型势能)有效场论中二体t矩阵闭合形式解的基础上,用Faddeev方程计算了二体接触型势能前提下的零自旋三玻色子系统三体T矩阵的闭合形式近似解.在动量表示里接触型势能是多项式,其二体t矩阵满足的Lippmann-Schwinger方程... 在低能短程(接触型势能)有效场论中二体t矩阵闭合形式解的基础上,用Faddeev方程计算了二体接触型势能前提下的零自旋三玻色子系统三体T矩阵的闭合形式近似解.在动量表示里接触型势能是多项式,其二体t矩阵满足的Lippmann-Schwinger方程可用因子化方法约化为闭合的代数方程,从而可得到该方程的解析解,并方便地对其进行非微扰重整化.但是在Faddeev方程中难以直接沿用上述因子化方法.为此,对三体T矩阵元的外动量依赖采用“分流”处理,从而仍可利用因子化方法将Faddeev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在此基础上求得了领头阶二体势能下的三体T矩阵的闭合形式近似解,并推广到次领头阶势能下的情形,进而完成了自洽性验证.与二体问题一样,由于因子化和一般参数化,这样的三体T矩阵非微扰解析解同样可以允许方便地进行非微扰重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场论 Faddeev方程 非微扰近似 一般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核子散射重整化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黄建华 杨继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5,共7页
通过采用一个新的非微扰参数化对核子散射重整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传统重整化方法中的困难与问题,并通过唯象的方式显示了非微扰框架下的重整化方案对理论预言的影响,突出了适当的边界条件对重整化方案的重要性.
关键词 核子有效场论 非微扰 重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YZ类粲偶素的理论回顾(英文)
9
作者 刘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3-540,586,共9页
在过去的12年中,实验上发现了大量的类粲偶素.面对如此多新奇的态,理论学家们致力于去解释这些XYZ粒子内在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首先简短地回顾已发现的XYZ态,然后主要介绍我们组在XYZ类粲偶素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工作,其中主要包括:(1)将Y(39... 在过去的12年中,实验上发现了大量的类粲偶素.面对如此多新奇的态,理论学家们致力于去解释这些XYZ粒子内在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首先简短地回顾已发现的XYZ态,然后主要介绍我们组在XYZ类粲偶素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工作,其中主要包括:(1)将Y(3940),Y(4140)和Y(4274)解释为强子分子态;(2)Y(4260)和Y(4360)的非共振态解释;(3)将Y(3915),Z(3930)和X(4350)这3个态解释为P波粲偶素;(4)初态单π发射机制和对Zc(3900)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粲偶素 非微扰QCD 唯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D真空凝聚对q-作用势的影响
10
作者 梁伟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264-267,共4页
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自1964年提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人们认为强子由夸克(q)和反夸克(?)构成(?)夸克之间(q-q)或夸克、反夸克间(q-q)通过交换胶子进行强相互作用,其有效理论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CD最主要的特点是:在短程(r≤0.1 fm)... 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自1964年提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人们认为强子由夸克(q)和反夸克(?)构成(?)夸克之间(q-q)或夸克、反夸克间(q-q)通过交换胶子进行强相互作用,其有效理论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CD最主要的特点是:在短程(r≤0.1 fm),夸克间作用很弱,夸克处于渐近自由,这使得高能物理中QCD可按微扰论处理,称为微扰QCD(PQCD);但在长程(r≥1 fm),夸克间作用极强,带色的夸克和胶子被禁闭在强子内部,QCD成为非微扰的(?)即QCD有两个区域:弱耦合区(耦合常数α_s≤1)和强耦合区(α_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凝聚 作用势 非微扰效应 夸克禁闭 物理真空 传播子 非微扰修正 QCD 禁闭势 反夸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聚束器的场分布测量与调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世琦 裴士伦 +1 位作者 高斌 肖欧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6,共6页
Hybrid聚束器是一种同时包含驻波和行波电磁场的新型聚束器。为对其电场分布进行测量,针对此种复杂电场分布的特点,基于非谐振微扰原理,研制了一套能够灵活简便操作、具有较高精度的场分布测量平台,并使用该平台对Hybrid聚束器进行了场... Hybrid聚束器是一种同时包含驻波和行波电磁场的新型聚束器。为对其电场分布进行测量,针对此种复杂电场分布的特点,基于非谐振微扰原理,研制了一套能够灵活简便操作、具有较高精度的场分布测量平台,并使用该平台对Hybrid聚束器进行了场分布测量和调配。最终,经过多次测量与调配,Hybrid聚束器的实际冷测微波性能与模拟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轴向电场幅值平坦度显著提高,各加速单元间的腔间相移明显改善,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聚束器 谐振 谐振 场分布测量与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HYBRID聚束-加速结构的样机研制
12
作者 高斌 裴士伦 +2 位作者 王辉 赵世琦 池云龙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5,共7页
Hybrid聚束-加速结构是把驻波预聚束器、行波聚束器和标准加速管集成到一起的新型RF结构。简述了对S波段Hybrid聚束-加速结构样机的束流动力学优化和微波设计结果,解释了Hybrid结构导致发射度增长的原因,对此样机进行了射频低功率测试... Hybrid聚束-加速结构是把驻波预聚束器、行波聚束器和标准加速管集成到一起的新型RF结构。简述了对S波段Hybrid聚束-加速结构样机的束流动力学优化和微波设计结果,解释了Hybrid结构导致发射度增长的原因,对此样机进行了射频低功率测试。样机的冷测结果与RF设计结果一致性很好。在冷测频率2855.21 MHz处,实测S11小于-45 dB,腔间相移偏差小于±2°,VSWR≤1.2对应的带宽大于5 MHz,轴向场分布完全满足动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系统 Hybrid聚束-加速结构 谐振 反射相位法 低功率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