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级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技术差距研究——基于共同前沿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估算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海英 刘晴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4,共12页
基于不同区域生产技术异质性的考虑,构建影响绿色能源效率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整体及4个组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发现:(1)区域聚类结果并不完全体... 基于不同区域生产技术异质性的考虑,构建影响绿色能源效率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整体及4个组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发现:(1)区域聚类结果并不完全体现地域性;(2)无论是基于共同前沿还是组前沿,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偏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组前沿下测算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往往被高估,共同前沿测度出的能源效率反映了潜在的提升空间;(4)组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明显,绿色发展较好组所含省区市的能源效率远超其他组,代表了中国当前最高的能源利用水平;(5)测度出的各省区市潜在节能量可以为国家制定逐步节能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绿色发展 共同前沿 区域聚类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技术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绩效实证研究:1998—2013——基于全局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兵 侯冰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40,共17页
本文基于DEA-Global-Malmquist模型,从强度角度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地区1998—2013年的全要素绿色效率、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绿色效率和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8—2013年... 本文基于DEA-Global-Malmquist模型,从强度角度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地区1998—2013年的全要素绿色效率、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绿色效率和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8—2013年间,中国全要素绿色效率平均值为0.576 1,投入效应是主要来源;中国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年均增长0.032 2,技术进步是提升动力。按东—中—西地区,投入效应贡献度依次增大,而环境效应贡献度依次减小;全要素绿色效率和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环境效应是导致地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因素和对外开放等是全要素绿色效率和生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本文结论,绿色发展要想取得新突破,应着重环境效应的提升,同时在技术进步的驱动模式下,加强效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绿色效率 全要素绿色生产率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 DDF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克亮 史利娟 +1 位作者 刘悦 杨宝臣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1,共9页
文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2006-2015年间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 文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2006-2015年间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无论是节能效率、减排效率还是节能减排效率的提升都是完全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低下抑制了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节能减排效率高且提升速度快,中西部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低且提升速度慢,地区之间节能减排效率演化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特征,三大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本文结论可以为中国不同地区制定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效率 动态演进 驱动因素 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距离函数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动态分解、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4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曹昊煜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83,共15页
以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为框架,构造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对中国2006—2019年城市碳排放治理绩效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含义、跨期动态变化、区域均衡等层面对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进行多维分解,检验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 以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为框架,构造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对中国2006—2019年城市碳排放治理绩效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含义、跨期动态变化、区域均衡等层面对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进行多维分解,检验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全国城市平均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各地的平均碳排放绩效水平不断改进,创新效应对其贡献逐年增大但赶超效应贡献不足;第二,空间分异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粤闽浙沿海、长江中游等东部地区城市群不仅平均碳排放绩效水平普遍较高,且碳排放绩效的增长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仅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绩效表现较好,中原、京津冀等城市群近年来碳排放绩效的改善速度较快;第三,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显示,近年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指数的分异程度逐步加深,分异成因主要为城市群组间差异,城市群内部差异贡献度较低;第四,Lasso分析及双固定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清洁能源使用、金融发展、绿色环保和科技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层面的碳排放绩效,能源消耗强度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对碳排放绩效具有负面影响;最后,城市群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各城市群间的驱动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共同前沿面 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内生增长潜力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秦腾 支彦玲 +1 位作者 佟金萍 汪志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5-39,共5页
文章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GML指数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内生增长潜力及提升来源,进而探寻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稳定—上升”的... 文章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GML指数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内生增长潜力及提升来源,进而探寻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稳定—上升”的三阶段演化特征,2020年距有效前沿仍有22.3%的提升空间;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粮食生产效率提升的两个主要原因,面源污染、碳排放以及劳动力和机械投入过多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2015年之前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2015年之后技术效率和技术追赶发挥了较大作用;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边疆地区,且导致各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有所差异,粮食主产区主要受制于技术退步,粮食主销区主要受制于技术效率低下,产销平衡区主要受制于自身技术水平与共同前沿越来越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效率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无效率分解 M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A模型的中国水资源消耗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海良 顾芳旭 张晓力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8,共9页
利用中国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大产业面板数据,基于生产理论分解方法,选取多层级共同前沿DEA模型中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对中国水资源消耗及其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第二大水资源消耗区... 利用中国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大产业面板数据,基于生产理论分解方法,选取多层级共同前沿DEA模型中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对中国水资源消耗及其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第二大水资源消耗区域,且中国水资源消耗从“一二三”向“一三二”的产业用水态势转变;在提出的新分解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均衡发展和市场化改革分别有助于减少西、中、东部地区的水资源消耗;在所有的分解因素中,技术效率对减少水资源消耗的贡献最为突出。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对水资源利用的正向影响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消耗 径向距离函数 政策影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和效率维度下中国省际碳权分配原则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倩 高翠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61,共9页
区域碳权分配原则决定了中国省际碳减排的压力,也是激励各地区转向清洁能源及减排技术创新的基础。本文运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测算了2011-2014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碳排放效率(TFC)与技术差距比(CTGR),以分析各地区基于效率最优的... 区域碳权分配原则决定了中国省际碳减排的压力,也是激励各地区转向清洁能源及减排技术创新的基础。本文运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测算了2011-2014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碳排放效率(TFC)与技术差距比(CTGR),以分析各地区基于效率最优的碳减排潜力(CRC),进而确定中国区域碳权分配原则。结果表明,各地区减排潜力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十二五"期间海南与安徽两地已处于减排的前沿面,但单一的公平原则挫伤了其持续减排的积极性,而其它低效率省市短时间内无法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减排能力;无论是单一的公平原则还是单一的效率原则均无法保证各地区碳减排的合理性、稳定性与持久性;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增加绝对碳排放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地区差异。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动态混合机制更符合中国省际碳减排现状,初期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随着经济企稳,应转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权分配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能源高效利用的提升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岳立 苗菊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6,共14页
提升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既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又有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非径向Luenberger指数及分解项、Tobit模型探讨了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能源... 提升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既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又有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非径向Luenberger指数及分解项、Tobit模型探讨了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内生驱动机制与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3-2018年间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整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态势,且能源利用效率的增长主要来自能源经济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是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增长的内部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城市化、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和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碳减排 能源利用效率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TOBIT模型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时序演进及空间收敛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洪革 曹博 赵文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3-68,共6页
文章利用环境生产技术思想构建了全要素视角下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衡量指标,进一步引入考虑群组异质性的非径向Malmquist动态指数与空间收敛检验方法,测度分析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结... 文章利用环境生产技术思想构建了全要素视角下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衡量指标,进一步引入考虑群组异质性的非径向Malmquist动态指数与空间收敛检验方法,测度分析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平均值由2000年的0.29提升至2018年的0.57,成效显著。(2)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均呈现波动递增的时序演进特征。(3)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属于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双重作用的“双驱”增长模式;西部地区属于技术主导型的“单驱”增长模式;中部地区属于效率改善型的“单驱”增长模式。(4)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因此,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低碳减排方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 时序特征 空间收敛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能源和CO2效率评价及技术差距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海英 刘晴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6-120,共5页
文章在考虑了生产技术异质性的情况下,利用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去测度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效率和CO2的排放效率。同时构造了衡量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CO2排放效率、潜在节能量、潜在CO2减排量和技术差距指标。结果表明,只有北... 文章在考虑了生产技术异质性的情况下,利用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去测度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效率和CO2的排放效率。同时构造了衡量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CO2排放效率、潜在节能量、潜在CO2减排量和技术差距指标。结果表明,只有北京、黑龙江、上海、湖南、云南和辽宁位于共同前沿上。此外,技术差距形成的潜在节能量和潜在CO2减排量也是巨大的。这对于我国制定合理地节能低碳目标提供了依据,也为各省市树立了节能低碳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低碳 共同前沿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技术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环境规制的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四军 王文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6,共8页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利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0—2014年全国各省市在一般环境规制和严格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引入ML生产率指数并对其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两部分...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利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0—2014年全国各省市在一般环境规制和严格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引入ML生产率指数并对其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两部分,分析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环境规制下的能源效率低于一般环境规制下的能源效率,环境规制的强弱程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更明显。严格环境规制下的能源效率受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更大,说明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绿色"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环境规制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ML生产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13省份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姜微 汤旭 刘俊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663-5673,共11页
研究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能够准确了解到目前南方林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2005年到2016年间南方林区(13个省域)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对比... 研究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能够准确了解到目前南方林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2005年到2016年间南方林区(13个省域)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对比分析各省域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运用变系数模型对不同省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南方林区产业生态效率总体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是广东,其次为江苏和浙江,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广西、贵州、云南;除了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其他9个省份的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值均值低于0.5,说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显著的较大差异;根据时空演变可看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各省份经济实力的梯次分布基本趋同。(2)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提升重点在环境效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相较东部地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环境效率中废气、废弃物排放效率是减排重点。(3)环境规制对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最大,其次市场化对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较大,森林覆盖度对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跟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影响是最为不显著的。文章从研究数据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生态效率 径向距离函数 变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度量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袁鹏 程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文章将污染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3~2007年中国284个城市的工业环境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水平较低,约2/3的城市年均效率损失超过35%,仅有18%的城市的效率损失小于15%。如果不考虑环境污染产出... 文章将污染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3~2007年中国284个城市的工业环境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水平较低,约2/3的城市年均效率损失超过35%,仅有18%的城市的效率损失小于15%。如果不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将低估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的工业部门的真实效率。研究期间城市工业环境效率显著提高,年均增长2.24%,但近1/2的城市工业环境效率增长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是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意味着这些城市必须对工业污染排放进行更严厉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环境效率 期望产出 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包含碳排放的SBM与GML指数模型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杨恺钧 毛博伟 胡菡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54-62,共9页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克服方向距离函数未考虑松弛效应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参考技术非同期性的不足,考察长江经济带物流业2004—2013年全局环境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因素。结果表明:除江苏省外,全局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克服方向距离函数未考虑松弛效应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参考技术非同期性的不足,考察长江经济带物流业2004—2013年全局环境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因素。结果表明:除江苏省外,全局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未考虑碳排放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为1.005 0,分别比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GML指数高出0.010 0、0.009 8,表明碳排放约束将导致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GML指数下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为0.953 6,上、中、下游依次为:中游>上游>下游,区域与省际层面的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技术退步是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未来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中,应关注环境效益,通过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业 全要素能源效率 全局径向方向距离函数(SBM) 全局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G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一种新的参数化度量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育民 李富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35,共4页
在解读Shephard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相关文献后,文章对其因变量进行了界定,按照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并运用超越对数函数推导出环境污染物影子价格新的参数化度量公式。与国内外其他研究不同,文章在影子价格公式中... 在解读Shephard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相关文献后,文章对其因变量进行了界定,按照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并运用超越对数函数推导出环境污染物影子价格新的参数化度量公式。与国内外其他研究不同,文章在影子价格公式中使用了环境产出效率的坏产出弹性与好产出弹性之比。可以度量不同企业和各个地区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价格 距离函数 方向性距离函数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DF的我国各省用水效率测量及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庆民 李田田 许长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以全国各省污水排放量为非合意产出,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建了2种用水效率指数来测量用水效率。通过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了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用水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市用水效率水平不高,地区间差异显著,整... 以全国各省污水排放量为非合意产出,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建了2种用水效率指数来测量用水效率。通过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了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用水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市用水效率水平不高,地区间差异显著,整体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2)对外贸易通过进出口2种途径可显著提高用水效率;(3)对比UEI和WEPI 2种用水效率指数,通过控制产业结构、水资源禀赋和水价等因素后实证结果仍然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对外贸易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性及决定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静 饶梅先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7期59-64,共6页
工业环境效率是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文章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方法处理非期望产出问题,研究我国区域的工业环境效率状况,计算和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差异与演进趋势,研究表明:在加入污染变量后东部地... 工业环境效率是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文章使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方法处理非期望产出问题,研究我国区域的工业环境效率状况,计算和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差异与演进趋势,研究表明:在加入污染变量后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变化程度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水平下降幅度较大。该文实证考察了制度、地域以及经济运行层面的决定因素对地区环境效率差异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三大地区的作用机理存在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率 期望产出 方向性距离函数 决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污权交易政策能否改善环境质量? 被引量:9
18
作者 梅林海 朱韵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5年省份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计算二氧化硫排放效率,再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的效果,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论表明:(1)排污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二氧化硫排...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5年省份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计算二氧化硫排放效率,再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的效果,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论表明:(1)排污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二氧化硫排放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政策实施效果达到预期。(2)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随时间变化,政策试行时间越长,则越能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3)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地区环境质量,而西部政策实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随着排放交易的不断推进,评估排污权交易政策在中国的减排效果,对根据中国国情更好地发挥排污权交易的节能减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政策 二氧化硫排放效率 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城市群视角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晓兰 尚方平 沈万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9,共13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税收等经济力量不断注入的同时,其生态问题也逐渐显露。视角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出发,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核密度估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演进趋势刻画,对...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税收等经济力量不断注入的同时,其生态问题也逐渐显露。视角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出发,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核密度估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演进趋势刻画,对双城市群内的税收竞争利用系统GMM与非对称效应模型进行识别,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门限模型探究税收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过大,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双城市群中,存在相互模仿的税收策略互补行为,税收竞争以逐高竞争为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的税收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随着税收竞争程度逐渐增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盛鹏飞 杨俊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8期76-85,共10页
基于非径向非意愿投入距离函数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采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层面和中、西部... 基于非径向非意愿投入距离函数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采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煤炭非效率导致,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石油非效率造成;整体上煤炭非效率对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在样本期内逐渐下降,而清洁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则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 区域差距 径向意愿投入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