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R-μ关系的分析验证
1
作者
李英民
刘兰花
+1 位作者
韦锋
白绍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8,共8页
国内外研究者已对非弹性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的R-μ-T关系获得了趋势一致的研究结论,但对工程中大量应用的多自由度体系R-μ关系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确认多自由度体系与单铰单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特征差别的基础上,通...
国内外研究者已对非弹性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的R-μ-T关系获得了趋势一致的研究结论,但对工程中大量应用的多自由度体系R-μ关系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确认多自由度体系与单铰单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特征差别的基础上,通过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考察了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R-μ关系及其有效性;通过单铰单自由度体系与多铰单自由度体系及多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动力反应的对比,指出后两种体系在相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延性需求比单铰单自由度体系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
R-μ-T关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
多自由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优化的思路及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韦锋
吴雪萍
白绍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6-1004,共9页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同类规范在处理各设防烈度区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与相应抗震措施严格程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实质性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不同设防烈度区的结构具有基本一致的强震反应性态,以...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同类规范在处理各设防烈度区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与相应抗震措施严格程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实质性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不同设防烈度区的结构具有基本一致的强震反应性态,以8度0.30g区二级抗震等级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完成了若干结构算例在罕遇地震水准的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对结构在强震下的反应性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中国规范延性抗震设计措施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现行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适当优化"强柱弱梁"措施及其他抗震构造措施的做法,可以使各设防烈度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保持基本一致的性态控制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延性抗震设计措施
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R-μ关系的分析验证
1
作者
李英民
刘兰花
韦锋
白绍良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765)
文摘
国内外研究者已对非弹性单一塑性铰单自由度体系的R-μ-T关系获得了趋势一致的研究结论,但对工程中大量应用的多自由度体系R-μ关系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确认多自由度体系与单铰单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特征差别的基础上,通过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考察了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R-μ关系及其有效性;通过单铰单自由度体系与多铰单自由度体系及多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动力反应的对比,指出后两种体系在相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延性需求比单铰单自由度体系偏大。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
R-μ-T关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
多自由度体系
Keywords
seismic design
inelastic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R-μ- T relationship
RC frame
MDOF system
分类号
P315.9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优化的思路及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韦锋
吴雪萍
白绍良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6-100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87805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10611021)
文摘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同类规范在处理各设防烈度区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与相应抗震措施严格程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实质性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不同设防烈度区的结构具有基本一致的强震反应性态,以8度0.30g区二级抗震等级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完成了若干结构算例在罕遇地震水准的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对结构在强震下的反应性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中国规范延性抗震设计措施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现行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适当优化"强柱弱梁"措施及其他抗震构造措施的做法,可以使各设防烈度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保持基本一致的性态控制水准.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延性抗震设计措施
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
Keywords
seismic desig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uctility 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
inelastic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分类号
TU37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973.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R-μ关系的分析验证
李英民
刘兰花
韦锋
白绍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优化的思路及示例
韦锋
吴雪萍
白绍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