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度量多维标度的室内多标签协同定位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悦 马永涛 +1 位作者 宫霄霖 刘开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3-1558,共6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标签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是在室内复杂的多径环境下,传统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会因干扰而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的室内RFID多标签协同定位算法。利用到达相位差(PD...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标签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是在室内复杂的多径环境下,传统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会因干扰而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的室内RFID多标签协同定位算法。利用到达相位差(PDOA)法拟合在多径环境下的测距误差,将待定位标签之间的距离差欧氏距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算法相结合,计算出待定位标签的位置坐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通过一次非度量多维标度计算得到所有待定位标签的坐标,同时定位精度高于传统最小二乘定位算法和经典多维标度定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RFID定位 非度量多维标度 多标签 多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维管植物β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彭思羿 胡广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66-3872,共7页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Jaccard相异性指数、Spearman回归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分析,研究了千岛湖154个岛屿上不同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景观参数对不同植物生长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藤本、灌...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Jaccard相异性指数、Spearman回归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分析,研究了千岛湖154个岛屿上不同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景观参数对不同植物生长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藤本、灌木的β多样性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面积,即面积差越大的区域间的β多样性越高;(2)乔木的β多样性主要受到岛屿间距离的限制,岛屿间距离越远,β多样性越高;(3)草本植物的β多样性分布与岛屿面积差及岛屿间距离并未呈现出显著相关,即其分布不受这两种因素限制;(4)NMDS分析结果显示岛屿面积、形状、边缘面积比和岛屿到大陆最小距离等特征对千岛湖岛屿上植物β多样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千岛湖陆桥岛屿组成的片段化生境中植物β多样性受扩散限制和生态位假说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植物 Β多样性 陆桥岛屿 Jaccard指数 非度量多维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期库区及其上游江段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志 唐会元 +5 位作者 朱迪 刘宏高 万力 陶江平 乔晔 常剑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64-5075,共12页
根据2010—2012年在三峡水库及其上游江段5个江段的商业性渔获物调查结果,对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收集到鱼类87种,隶属于8目18科63属。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至库尾以上流水江段,鱼类种类数逐渐增加。采... 根据2010—2012年在三峡水库及其上游江段5个江段的商业性渔获物调查结果,对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收集到鱼类87种,隶属于8目18科63属。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至库尾以上流水江段,鱼类种类数逐渐增加。采用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对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期间各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5个调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可以分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秭归、巫山、云阳3个库区的江段,其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的差异程度较大;而类群Ⅱ包括库尾的涪陵江段以及上游的江津江段,其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差异程度较小。采用CA和NMDS方法对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调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各年间可以分为不同类群;云阳与涪陵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逐年增加,而与秭归、巫山江段的相似性逐年减少;涪陵江段与江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也呈逐年减少趋势。总体而言,175m试验性蓄水对库中和库尾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但对库首以及库尾以上流水江段的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 鱼类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格局 聚类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海湾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莹 吕振波 +2 位作者 徐宗法 刘义豪 靳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455-4467,共13页
2006—2007年对山东半岛南部4个海湾(荣成湾、桑沟湾、靖海湾和五垒岛湾)19个站位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4个环境因素和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荣成湾、桑沟湾和靖海湾... 2006—2007年对山东半岛南部4个海湾(荣成湾、桑沟湾、靖海湾和五垒岛湾)19个站位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4个环境因素和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荣成湾、桑沟湾和靖海湾的底栖动物种类中,多毛类所占比例最高,而五垒岛湾仅秋、冬季多毛类所占比例最高。根据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方法分析,4季底栖动物群落均可分为2个群落,春、冬季的第一聚群为靖海湾和五垒岛湾,第二聚群为荣成湾和桑沟湾。秋季荣成湾、桑沟湾、靖海湾组成第一聚群,第二聚群由五垒岛湾构成。夏季,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采样深度和总碱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秋季,与硝酸盐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富营养化对山东半岛南部4个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ABC曲线法分析显示,荣成湾和桑沟湾底栖动物的丰度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相交,表明荣成湾和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密集的养殖活动可能对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加强海水养殖管理,强化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成湾 桑沟湾 靖海湾 五垒岛湾 聚类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方法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废弃采石矿区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林英华 宋百敏 +3 位作者 韩茜 王静 张永 于长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32-4839,共8页
以北京门头沟废弃矿区为例,研究弃矿生态恢复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3月~4月,在设置的样带内,采用陷阱法对石灰矿天然恢复(下段)和人工恢复(上段)区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在157个陷阱中,共采集到地表土壤动物2604只(未... 以北京门头沟废弃矿区为例,研究弃矿生态恢复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3月~4月,在设置的样带内,采用陷阱法对石灰矿天然恢复(下段)和人工恢复(上段)区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在157个陷阱中,共采集到地表土壤动物2604只(未知类群112只),隶属1门4纲16目1亚目47科。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叶蝉科、蚁科,分别占大型土壤动物的22.45%和47.71%;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等节跳科、长角跳科和甲螨亚目,分别占中小型土壤动物的23.27%、35.22%和41.01%。矿区地表动物营养功能群以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上、下段之间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差别极显著(rs=0.446,p<0.01)。上段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丰富度和类群多样性随时间差异均显著(p<0.05);上、下段,部分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丰富度和类群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Non-matricMultidimentionalScaling,No-metricMDS)分析表明,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以及营养功能群的分布与恢复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地表植被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人工种植 天然恢复 非度量多维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苗期性状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华会 杨志玲 +2 位作者 谭梓峰 杨旭 舒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5,共7页
2008年6~10月,对试验区种植的18个1 a生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种源的苗高、地径等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了厚朴不同种源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生长节律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源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 2008年6~10月,对试验区种植的18个1 a生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种源的苗高、地径等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了厚朴不同种源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生长节律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源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且有显著相关性;不同种源厚朴在6~7月生长缓慢,7月后加快,9月后生长缓慢;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厚朴种源的遗传变异有显著影响,且以地理因素为主;依据种源间苗高、地径生长性状的二维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结果,18个种源被划分为5个种源区,根据种源苗期生长优劣,初步筛选出道县、桑植、安化3个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种源试验 遗传变异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和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23
7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余昌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海拔法则不甚相符;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梯度的交错分布和相互替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等级聚类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哈巴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理生态功能群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2 位作者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8,共5页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中等;演替后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偏低,水分利用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植物功能群 生理生态特性 等级聚类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S) 演替阶段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北部海域虾类群聚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小庆 俞存根 +2 位作者 宋海棠 章飞军 宁平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4期50-58,共9页
利用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法,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 利用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法,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聚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虾类群聚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到的71种虾类中,对虾科和管鞭虾科种类数为最多,优势种为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戴氏赤虾Metapenaepsis dalei、方板赤虾Metapenaepsis tenell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crassicorni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等17种,其中,春季的优势种数量为最多(14种),秋季次之(13种),夏、冬季则较少(均为10种)。虾类多样性指数(H′)秋季为最高,夏、冬季次之,春季则最小。东海中北部海域虾类可划分为A、B、C 3个群聚,A群聚主要分布在30°30′N以北海域,主要种类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tenella、鹰爪虾、中华管鞭虾和葛氏长臂虾等广温、广盐性种类;B群聚主要分布在28°30′~30°30′N海域,主要种类有须赤虾Metapenaepsis barbata、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lbeli和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等高温、高盐性浅海种;C群聚主要分布在28°30′N以南海域,主要种类有菲赤虾Metapenaepsis philippi和九齿扇虾Ibacus novemdentatus等高温、高盐性外海种。不同类型群聚的空间分布呈现重叠交错,故没有明显的划分边界,但密集分布的海域有所不同。不同群聚间虾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保证了整个海域虾类分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聚结构 空间分布 聚类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湖泊湿地主要植物生态种组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合玲 吕光辉 张辉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8-863,共6页
根据2007年7—9月新疆艾比湖湿地25种主要植被在47个调查样地的存在-缺失数据,应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典型湖泊湿地内植物群落生态种组的划分,并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艾比湖湿地的主要植物种划... 根据2007年7—9月新疆艾比湖湿地25种主要植被在47个调查样地的存在-缺失数据,应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典型湖泊湿地内植物群落生态种组的划分,并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艾比湖湿地的主要植物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植物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和生态位;NMDS是基于高维数据非线性迭代的降维排序方法,与传统的生态种组分析方法相比较,NMDS充分抽取了植被在样地内非线性集聚分布的信息,因而其种组划分结论更符合实际调查结果,也更为可靠、有效。研究结果从生态种组的视角为艾比湖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更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组 非度量多维标度 聚类分析 艾比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近岸3处人工鱼礁区VPUE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衍力 程文志 +2 位作者 孙鹏 盛化香 万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基于2012—2013年对威海小石岛、威海俚岛、日照前三岛鱼礁区的渔获物调查结果,采用各物种的VPUE(The value per unit effort),确定了3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主要经济物种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3处人工鱼礁区是否可以提高当地渔业... 基于2012—2013年对威海小石岛、威海俚岛、日照前三岛鱼礁区的渔获物调查结果,采用各物种的VPUE(The value per unit effort),确定了3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主要经济物种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3处人工鱼礁区是否可以提高当地渔业收益;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方法(MDS)分析了3处鱼礁区和对照区的VPUE结构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在3处鱼礁区之间以及鱼礁区和对照区之间的主要经济物种的种类和价值贡献率都具有明显的差异;3处鱼礁区的VPUE结构在鱼礁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R=0.414,P=0.003),在季节之间不具有明显的差异(R=-0.052,P=0.637>0.05);3处人工鱼礁区都能提高当地渔业收益;3处鱼礁区的VPUE相对于对照区平均增加了160.8%,俚岛、前三岛和小石岛人工鱼礁区的VPUE分别增加了312.7%、98.3%和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VPUE 经济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 山东近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撒布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屏 刘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针对撒布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基于非度量多维标度的NMDS-MAP算法及NMDS-MAP(P)算法,两种方法采用TDOA等测距技术测量节点间距,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技术对未知节点进行定位,前者是集中式算法,后者是分布式算法。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 针对撒布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基于非度量多维标度的NMDS-MAP算法及NMDS-MAP(P)算法,两种方法采用TDOA等测距技术测量节点间距,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技术对未知节点进行定位,前者是集中式算法,后者是分布式算法。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两种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与健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布型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 算法 非度量多维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焕君 刘淑德 +5 位作者 刘元进 涂忠 周全利 陈玮 孙伟 李凡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本文根据2010和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的8航次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2011年生物量略高于2010年;生物量季节间差别较大,各季节... 本文根据2010和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的8航次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2011年生物量略高于2010年;生物量季节间差别较大,各季节生物量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年间相同季节生物量差异多不显著(秋季除外);除2010年春季外,其余季节均为鱼类生物量最高,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低;从全年调查平均值来看,莱州湾西侧游泳动物生物量(60.2kg/h)明显高于东侧(33.4 kg/h)。根据8航次31个主要种类生物量聚类分析,莱州湾20调查站位可划分为4组:组Ⅰ由位于调查海域东南的3个站位组成,组Ⅱ由位于调查海域东部及中部的8个站位组成,组Ⅲ由调查海域西北部(黄河口南侧)的3个站位组成,组Ⅳ由西部6个站位组成。组I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游泳动物生物量和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在各组中均最低,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最高;组Ⅲ和组Ⅳ的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以及游泳动物生物量高于组Ⅰ和组Ⅱ。ANOSIM分析表明,各聚类组间群落结构虽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DCCA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底栖动物生物量以及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游泳动物群落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目前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总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春季生物量下降尤为严重;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春季生物量极低,夏季生物量相对较高;底层鱼类比例下降的趋势有所逆转,头足类比例明显增加。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异质性较低,可能与莱州湾生境异质性低以及人类剧烈干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聚类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惠东冬种马铃薯农艺经济性状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小兰 刘晓津 +4 位作者 赖玉嫦 何琴 李小波 安康 方志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26-1931,共6页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中旬之前播种的马铃薯,单薯重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而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高,病害发生较少。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结果显示,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播种的各平行样品之间性状比较接近,可获得稳定的收获预期。在供试条件下,适当晚播可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播期 产量 非度量多维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