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艳波 李文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24-131,共8页
草畜平衡制度是我国草原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制度,但在实施中却难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文章基于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草场生态过程和牧民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中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表明... 草畜平衡制度是我国草原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制度,但在实施中却难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文章基于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草场生态过程和牧民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中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表明:一方面,干旱半干旱草场存在一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承载力管理不一定能实现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牧民对载畜量的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决策,并受到市场、畜牧业生产周期、生计需求的限制。而现行的草畜平衡制度在这两个基本环节的处理上采取了简单化、标准化的思路,导致该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文章认为,在资源时空异质性异常显著的干旱半干旱草场,目前将"草畜平衡"作为落实到每一微观牧户的实施手段,其可行性值得商榷,草场管理中更应该侧重生态系统的弹性管理,而不仅仅是关注作为阈值的承载力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制度 承载力 干旱半干旱草场 非平衡生态系统 牧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荒漠化的反思 被引量:15
2
作者 达林太 阿拉腾巴格那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6-50,共5页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属典型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但我国却照搬了美国的草原平衡生态系统理论来指导对其进行管理以及实施对草原退化的治理,导致草地的进一步退化和人口的贫困。对此,应充分认识内蒙古草地非平衡生态系统的特征,利用系统论理...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属典型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但我国却照搬了美国的草原平衡生态系统理论来指导对其进行管理以及实施对草原退化的治理,导致草地的进一步退化和人口的贫困。对此,应充分认识内蒙古草地非平衡生态系统的特征,利用系统论理论,在草地生态系统外建立一个大能量基地,即在农牧交错带重建自然覆被的基础上发展草产业,使农牧交错带优先发展,通过对衰竭的草地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使其进展演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生态系统 草地退化现象 农牧交错带优先发展战略 农牧耦合 草原荒漠化 内蒙古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环境与“公有地”管理——以西藏林芝县秀巴村的个案研究为例
3
作者 周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2期16-23,共8页
哈定的"公有地悲剧"理论对当前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尤其是草原保护产生着深远影响。通过对西藏林芝县秀巴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围绕着牦牛、环境和人,地方社会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公有草场管理的有效机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尽... 哈定的"公有地悲剧"理论对当前的中国环境保护话语,尤其是草原保护产生着深远影响。通过对西藏林芝县秀巴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围绕着牦牛、环境和人,地方社会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公有草场管理的有效机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尽管一些传统机制中断了,但新机制随即被创造出来,继续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套管理机制主要基于亲属制度,人口的制度性节制,村落内外牧民间的互惠,私有草场的限制,以及跨界放牧的实现。与哈定理论所不同的是,它弱化了牧民间的竞争关系。因此,哈定的"公有地悲剧"理论难以用来解释诸如秀巴村一样的中国藏族社区的自我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地悲剧 公有地管理 互惠 非平衡生态系统 环境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