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梁晓伟
王庆鹏
+3 位作者
尤源
马波
冯胜斌
徐辰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206-211,共6页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增加了裂缝研究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天然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天然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的精细表征、识别和预测三个方面,其中裂缝识别和预测是难点。...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增加了裂缝研究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天然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天然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的精细表征、识别和预测三个方面,其中裂缝识别和预测是难点。裂缝识别主要采用地震和测井两种方法,地震方法受精度限制主要适用于断裂构造发育相关的天然裂缝识别,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识别;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能够直接识别裂缝,其他几种常规测井方法对微小裂缝响应微弱,也需要结合其他手段辅助识别。裂缝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及综合预测方法。地质方法能实现裂缝的定性预测;地球物理方法能反映大尺度裂缝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法能半定量-定量预测裂缝分布规律,但预测结果受模型和算法选择影响较大;综合预测方法是裂缝预测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它将多种预测方法相结合,预测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非常规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裂缝识别
裂缝预测
非常规油气储层
地球物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地震监测解释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梁雪莉
刘海龙
+1 位作者
承宁
张荣莉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3期53-58,共6页
重点研究了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煤岩、页岩等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储层响应特征,并对不同岩性储层的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了描述。结合压裂、地震地质等实际情况对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储层
裂缝监测
压后评估
实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常规油气储层脆性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3
作者
曹东升
曾联波
+2 位作者
吕文雅
徐翔
田鹤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1期31-45,共15页
脆性对深层岩体工程和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脆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入手,总结分析了脆性评价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岩石的岩性组分、层理和损伤等结构特征、孔隙流体及其赋存状态、围压、温...
脆性对深层岩体工程和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脆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入手,总结分析了脆性评价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岩石的岩性组分、层理和损伤等结构特征、孔隙流体及其赋存状态、围压、温度、岩体测量尺度以及受力过程等都会对脆性有影响。高脆性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脆性矿物含量高、杨氏模量大、破裂前总应变小、应力—应变曲线峰前阶段耗散能以及峰后阶段断裂能小、低延性、内摩擦角大、破裂后易形成复杂缝网系统的特征。非常规油气储层脆性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地层的可压性和形成复杂缝网系统的能力。按照评价资料类型,脆性评价主要有力学试验评价和基于测钻井资料评价两种方法,脆性预测主要通过叠前地震反演。脆性各向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有利于不同类型非常规储层评价预测方法的优选和改进。不同资料脆性研究思路和方法不同,适用性也有差异,多资料多方法相互融合、相互验证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等算法可以有机融合多元数据,充分挖掘有效信息,具有更加高效精确的优势,在非线性多因素控制的脆性研究中,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储层
脆性影响因素
脆性评价方法
脆性预测方法
脆性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庞小娇
王贵文
+5 位作者
岳大力
李栋
李红斌
王重阳
匡立春
赖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78,共25页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测井开展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可动性、润湿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等“七性+”特性评价。进一步发展为细粒沉积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和可压性“新四性”评价方法。依据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页理、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储集性。根据黏土矿物分布、TOC、游离烃含量、含油饱和度、赋存状态及可动油量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含油性。通过成熟度、地层压力、原油密度、原油黏度及气/油比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油可动性。依据黏土矿物成分和含量、脆性矿物成分和含量、杨氏模量、泊松比及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可压性。通过成像测井切片技术实现细粒沉积岩米级、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纹层的人工识别与评价。用测井资料开展细粒沉积岩岩相识别与评价。细粒沉积岩测井从常规测井法、新技术测井法向基于数学统计的人工智能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分级
测井评价
非常规油气储层
细粒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水射流冲击作用下煤-砂岩-页岩损伤破裂特征
被引量:
16
5
作者
葛兆龙
赵汉云
+3 位作者
卢义玉
肖宋强
周哲
博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4-181,209,共9页
高压水射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开采油气资源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开采领域,考虑到高压水射流冲击下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破坏特征的不同,以具有代表性的煤、砂岩、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水射流破岩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CT和核磁共振技术...
高压水射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开采油气资源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开采领域,考虑到高压水射流冲击下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破坏特征的不同,以具有代表性的煤、砂岩、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水射流破岩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CT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煤岩破坏形式、微观破坏形貌和孔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参数条件下,高压水射流冲击下三种岩体破坏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在破坏模式上冲蚀后煤体以水楔作用主导的纵向劈裂为主,砂岩以射流的剥蚀破坏主导的“纺锤形”破碎坑为主,而页岩以应力波和水楔作用造成的浅部横向环状裂纹及底部的纵向劈裂破坏为主。损伤程度上,煤体不同深度截面损伤度在10%以内波动,砂岩仅破碎坑处具有微弱损伤,页岩浅部损伤严重,最大可达70%。冲蚀前后的孔隙检测表明,冲蚀后煤体内大孔是冲蚀前的8倍,冲蚀后砂岩内部微孔大量转化为中孔,页岩内部大孔显著增加约为冲蚀前的300倍。冲蚀后的微观断裂机制表现出,煤体表面留有晶体断裂痕迹;砂岩冲蚀面岩石碎屑大量减少,留有大量孔隙;页岩冲蚀面上可见整齐晶体拉伸断裂痕迹。研究结果可为水射流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岩破碎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非常规油气储层
损伤破坏
微观断裂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梁晓伟
王庆鹏
尤源
马波
冯胜斌
徐辰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斯堪帕维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206-211,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潜力、甜点预测与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资助(编号:2016ZX05046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评价”项目资助(编号:2016E-0501)。
文摘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增加了裂缝研究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天然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天然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的精细表征、识别和预测三个方面,其中裂缝识别和预测是难点。裂缝识别主要采用地震和测井两种方法,地震方法受精度限制主要适用于断裂构造发育相关的天然裂缝识别,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识别;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能够直接识别裂缝,其他几种常规测井方法对微小裂缝响应微弱,也需要结合其他手段辅助识别。裂缝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及综合预测方法。地质方法能实现裂缝的定性预测;地球物理方法能反映大尺度裂缝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法能半定量-定量预测裂缝分布规律,但预测结果受模型和算法选择影响较大;综合预测方法是裂缝预测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它将多种预测方法相结合,预测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非常规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裂缝识别
裂缝预测
非常规油气储层
地球物理方法
Keywords
natural fracture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fracture prediction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geophysical metho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地震监测解释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梁雪莉
刘海龙
承宁
张荣莉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分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3期53-58,共6页
文摘
重点研究了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煤岩、页岩等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储层响应特征,并对不同岩性储层的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了描述。结合压裂、地震地质等实际情况对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储层
裂缝监测
压后评估
实时评价
Keyword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fracture monitoring
post-fracturing evaluation
real-time evaluation
分类号
TE3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常规油气储层脆性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3
作者
曹东升
曾联波
吕文雅
徐翔
田鹤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1期31-4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石化联合基金“页岩油气甜点预测的储层地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U1663203)资助。
文摘
脆性对深层岩体工程和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脆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入手,总结分析了脆性评价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岩石的岩性组分、层理和损伤等结构特征、孔隙流体及其赋存状态、围压、温度、岩体测量尺度以及受力过程等都会对脆性有影响。高脆性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脆性矿物含量高、杨氏模量大、破裂前总应变小、应力—应变曲线峰前阶段耗散能以及峰后阶段断裂能小、低延性、内摩擦角大、破裂后易形成复杂缝网系统的特征。非常规油气储层脆性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地层的可压性和形成复杂缝网系统的能力。按照评价资料类型,脆性评价主要有力学试验评价和基于测钻井资料评价两种方法,脆性预测主要通过叠前地震反演。脆性各向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有利于不同类型非常规储层评价预测方法的优选和改进。不同资料脆性研究思路和方法不同,适用性也有差异,多资料多方法相互融合、相互验证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等算法可以有机融合多元数据,充分挖掘有效信息,具有更加高效精确的优势,在非线性多因素控制的脆性研究中,发展潜力较大。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储层
脆性影响因素
脆性评价方法
脆性预测方法
脆性研究进展
Keywords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factors affecting brittleness
brittleness evaluation method
brittleness prediction method
progress in brittleness research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庞小娇
王贵文
岳大力
李栋
李红斌
王重阳
匡立春
赖锦
机构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78,共25页
基金
中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2021ZZ10-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2462024XKBH009)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BX2024042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M753611)。
文摘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测井开展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可动性、润湿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等“七性+”特性评价。进一步发展为细粒沉积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和可压性“新四性”评价方法。依据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页理、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储集性。根据黏土矿物分布、TOC、游离烃含量、含油饱和度、赋存状态及可动油量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含油性。通过成熟度、地层压力、原油密度、原油黏度及气/油比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油可动性。依据黏土矿物成分和含量、脆性矿物成分和含量、杨氏模量、泊松比及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可压性。通过成像测井切片技术实现细粒沉积岩米级、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纹层的人工识别与评价。用测井资料开展细粒沉积岩岩相识别与评价。细粒沉积岩测井从常规测井法、新技术测井法向基于数学统计的人工智能法发展。
关键词
甜点分级
测井评价
非常规油气储层
细粒沉积岩
Keywords
sweet spot classification
log-based assessment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水射流冲击作用下煤-砂岩-页岩损伤破裂特征
被引量:
16
5
作者
葛兆龙
赵汉云
卢义玉
肖宋强
周哲
博涛
机构
重庆大学资源及安全学院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4-181,20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4055,516254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8CDQYZH0030,cqu2018CDHB1B10)。
文摘
高压水射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开采油气资源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开采领域,考虑到高压水射流冲击下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破坏特征的不同,以具有代表性的煤、砂岩、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水射流破岩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CT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煤岩破坏形式、微观破坏形貌和孔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参数条件下,高压水射流冲击下三种岩体破坏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在破坏模式上冲蚀后煤体以水楔作用主导的纵向劈裂为主,砂岩以射流的剥蚀破坏主导的“纺锤形”破碎坑为主,而页岩以应力波和水楔作用造成的浅部横向环状裂纹及底部的纵向劈裂破坏为主。损伤程度上,煤体不同深度截面损伤度在10%以内波动,砂岩仅破碎坑处具有微弱损伤,页岩浅部损伤严重,最大可达70%。冲蚀前后的孔隙检测表明,冲蚀后煤体内大孔是冲蚀前的8倍,冲蚀后砂岩内部微孔大量转化为中孔,页岩内部大孔显著增加约为冲蚀前的300倍。冲蚀后的微观断裂机制表现出,煤体表面留有晶体断裂痕迹;砂岩冲蚀面岩石碎屑大量减少,留有大量孔隙;页岩冲蚀面上可见整齐晶体拉伸断裂痕迹。研究结果可为水射流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岩破碎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非常规油气储层
损伤破坏
微观断裂
孔隙
Keywords
high-pressure water jet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damage failure
micro-fracture
pore
分类号
TH21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H2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
梁晓伟
王庆鹏
尤源
马波
冯胜斌
徐辰
《中国矿业》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地震监测解释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研究与应用
梁雪莉
刘海龙
承宁
张荣莉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常规油气储层脆性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曹东升
曾联波
吕文雅
徐翔
田鹤
《石油科学通报》
202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庞小娇
王贵文
岳大力
李栋
李红斌
王重阳
匡立春
赖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压水射流冲击作用下煤-砂岩-页岩损伤破裂特征
葛兆龙
赵汉云
卢义玉
肖宋强
周哲
博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