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子豪 王鑫 +5 位作者 王玉龙 崔卓尔 王新 李晓 姜冠潮 王迅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2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实际应用经验尚不充分,许多临床因素与治疗获益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实际应用经验尚不充分,许多临床因素与治疗获益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ⅢB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不同临床特征下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识别病理学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4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肺癌根治术的ⅠB-ⅢB期NSCLC患者,通过收集病历资料及随访信息,分析其治疗反应、不良事件和生存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学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Ⅲ期患者116例(63.4%)。39例(21.3%)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118例(64.5%)患者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80例(98.4%)患者实现R0切除。107例(58.5%)患者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其中78例(42.6%)患者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鳞状细胞癌、影像学客观缓解(CR/PR)与病理缓解(pCR/MPR)有关。中位随访时间为22.1(四分位间距:18.3-32.2)个月,2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82.5%和90.4%。达到病理缓解(pCR/MPR)与生存期延长有关联。结论在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IB-IIIB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达到病理缓解(pCR/MPR)的患者从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中得到的生存获益更佳;鳞状细胞癌、影像学客观缓解(CR/PR)对病理缓解(pCR/MPR)存在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其亮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308,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患者生存预后存在个体化差异,鉴于依赖肿瘤组织病理检测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及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在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动态监测疗效存在局限性,基于外周血及影像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来源于外周血的炎性衍生物、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辅助免疫治疗 血液和免疫系统 影像组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华钰(综述) 强光亮(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2-379,共8页
肺癌是全球第一高发和致死性恶性肿瘤,据估计,2022年有248万例新发肺癌(占全部新发肿瘤的12.4%)和180万例死亡(占所有肿瘤的18.7%)[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新诊断肺癌患者总数的85%[2]。NSCLC中,TNM ... 肺癌是全球第一高发和致死性恶性肿瘤,据估计,2022年有248万例新发肺癌(占全部新发肿瘤的12.4%)和180万例死亡(占所有肿瘤的18.7%)[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新诊断肺癌患者总数的85%[2]。NSCLC中,TNM Ⅰ期和Ⅱ期约占20%,Ⅲ期约占30%,Ⅳ期占比高达约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M分期 辅助免疫治疗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朝真 郑华 +8 位作者 盛舒言 张权 张卉 李杰 吕嘉林 钱哲 王守正 李曦 胡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2-648,共7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receptor 1,PD-1)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IB~Ⅲ期NSCLC患者176例,之... 目的观察新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receptor 1,PD-1)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IB~Ⅲ期NSCLC患者176例,之后159例(90.3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腺癌42例、鳞癌115例和混合癌2例。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2个周期,4例(2.5%)患者术前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15例(72.3%)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0例(25.2%)患者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且仅有2例病灶增大;术后96例(60.4%,95%CI:52.7%~68.1%)患者达到显著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74例(46.5%,95%CI:38.7%~54.4%)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ligand 1,PD-L1)显著影响MPR率和pCR率。结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IB~Ⅲ期NSCLC治疗中初现疗效,PD-L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MPR和pCR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化疗 PD-1单抗 小细胞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居巳 宋伟安 +7 位作者 狄守印 刘军强 范博士 周少华 岳彩迎 赵嘉华 陈思禹 龚太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均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21 d为一个周...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均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21 d为一个周期,治疗中评估安全性及治疗结束时评估疗效。结果影像学评估显示,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4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客观缓解率为79.2%,疾病控制率为94.3%。新辅助治疗后经影像学评估及科室讨论后53例患者均实施微创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18.7%,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术后组织病理学评估显示,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3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主要病理缓解33例(62.3%),客观缓解率为88.7%,疾病控制率98.1%。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仅出现3例3级不良事件,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李贵新 李爽 +4 位作者 高志成 张春雷 宋鹏 常炳龙 王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检测近远期疗效、KPS评分、PF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4^(+)、...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检测近远期疗效、KPS评分、PF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毒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中位PFS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体质量减轻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升高(P<0.05),PFS评分、肿瘤标志物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癌因性疲乏,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GP化疗方案 晚期小细胞肺癌 化疗 增效减毒 癌因性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与原发灶缓解程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源 梁乃新 刘洪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1/N2)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主要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非客观缓解(non-objective response,non-OR)]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风险分层模型。结果病理淋巴结分期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单独考虑时,与PFS无显著相关性,且两者无显著交互作用。对于N1患者,pCR/MPR的PFS优于non-OR(P=0.038);对于N2患者,原发灶缓解程度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1+pCR/MPR)和高危组(N1+non-OR/N2),两组PFS差异显著(P=0.003)。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原发灶缓解程度是NSCLC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两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但仍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辅助免疫治疗 病理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缓解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8
作者 梁超 李浩 +7 位作者 韩大千 王嘉铖 许文泽 王满周 邝东林 任建庄 韩新巍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病进展、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研究者决定终止该药物。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QoL)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5~12个月)。中位PFS为10.5个月(95%CI:7.8~13.2),未达到中位OS。3、6和12个月的ORR分别为63.3%(95%CI:43.9%~80.1%)、56.7%(95%CI:37.4%~74.5%)和30.4%(95%CI:13.2%~52.9%),DCR分别为80%(95%CI:61.4%~92.3%)、76.7%(95%CI:57.7%~90.1%)、47.8%(95%CI:26.8%~69.4%)。PD-L1表达≥50%(HR=0.29,P=0.039)、单一肿瘤供血动脉(HR=0.35,P=0.028)、完成超过10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R=0.42,P=0.064)是影响PFS的保护因素。未发生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常见的2级以下不良反应为恶心、发热和咳嗽。与基线相比,治疗1个周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包括整体生活质量、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结论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对晚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PD-1 替雷利珠单抗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汤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9
作者 程伟 刘永 +1 位作者 程紫薇 翁苓苓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汤联合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治疗Ⅲ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Ⅲ期不可切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CC...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汤联合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治疗Ⅲ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Ⅲ期不可切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CCRT,观察组予益气养阴汤联合CCRT,后予益气养阴汤维持治疗3个月。CCRT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0%(38/40)和77.5%(31/40)(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ma antigen,CEA)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部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且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任何级别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CCRT治疗Ⅲ期不可切NSCLC可能会增加CCRT的疗效,减轻CCRT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益气养阴汤 同步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耿彪 孙珍贵 +1 位作者 赵春阳 陈兴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浸润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4年...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浸润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92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依据免疫组化法检测MDSC的浸润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浸润组(MDSC≥2)和低浸润组(MDSC<2)。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immun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iORR)、疾病控制率(immune disease control rate,i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低MDSC浸润组有53例患者,高MDSC浸润组有39例患者。低MDSC浸润组的患者在治疗反应上显著优于高浸润组,iORR为77.3%,高于高MDSC浸润组的56.4%(P=0.033),iDCR为94.3%,也明显高于高浸润组的66.7%(P=0.001)。此外,低MDSC浸润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16.9个月和27.6个月,显著长于高浸润组(PFS 12.6个月,OS 22.3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MDSC低浸润组的PFS、OS均比MDSC高浸润组延长。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PD-L1表达水平、肿瘤分期及MDSC浸润水平可能与PFS和OS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高MDSC浸润是影响PFS(HR=2.678,P=0.013)和OS(HR=2.254,P=0.02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MDSC浸润水平与NSCLC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高MDSC浸润提示联合治疗敏感性降低及不良预后,MDSC浸润水平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NSCLC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肾功能损害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霞 欧阳思露 +1 位作者 林天翔 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联合化疗)73例... 目的探讨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联合化疗)73例和对照组(仅化疗)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3.42%(39/73)、总控制率82.19%(60/73)均高于对照组的29.87%(23/77)、62.34%(48/77)(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_(3)^(+)、CD_(4)^(+)、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Ⅲ级,同时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联合化疗可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控制炎症,减少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西洋参百合麦冬汤 化疗 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刘荣 宁厚法 崔新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患者...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联合组),27例接受单纯BACE治疗(对照组)。3个周期BACE治疗后随访2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跟踪统计2组患者中治疗后转化成功患者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 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比55.56%、96.29%比77.78%,均P<0.05);共有4例患者符合完整切除肿瘤(R0切除)条件,转化成功率为14.81%,对照组无患者符合该条件(P<0.05);mPFS为13.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9.2个月(P<0.05)。KPS评分变化评估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状态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比48.15%,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一定程度上使原无法切除的肿瘤达到R0切除,获得更高的ORR及DCR,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m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受体抑制剂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齐畅 田攀文 李为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改善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逐渐证明了免疫治疗对于可切除NSCLC患者的重要价值。然而,目前关...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改善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逐渐证明了免疫治疗对于可切除NSCLC患者的重要价值。然而,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背景下免疫联合策略的探索、治疗相关副作用、预后生物标志物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可切除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引发了新的思考,并讨论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辅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围手术期 可切除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铁铮 胥凯凯 +6 位作者 邓钰卿 王沛豪 秦齐 郭康顺 王炳仁 常栋 崔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43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3.0%。34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切除率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5.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结论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抗 免疫治疗 辅助治疗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薛孟丽 耿华 +2 位作者 李世雄 丁运 徐美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460,共7页
目的:研究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对接受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 目的:研究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对接受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的NSCLC患者132例,分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组40例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NCI)组92例。通过H&E染色评估切片中残余肿瘤细胞(residual viable tumor,RVT)百分比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TLS数量和成熟度,分析两组中TLS数量和成熟度的差异以及对患者病理反应和预后的影响。结果:NCI组中TIL浸润水平、TLS的总数量、成熟数量以及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成熟TLS数量和TIL浸润是NCI组患者病理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NC组中TIL低浸润是高RVT的危险因素;同时在NCI组中,成熟TLS数量低、TIL低浸润和治疗前N分期是高R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熟TLS数量(P=0.001)和TIL(P=0.009)是NCI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生存分析显示NCI组中TLS高成熟和TIL高浸润患者的DFS显著优于低成熟和低浸润者(均P<0.001)。结论:TLS低成熟度和TIL低浸润与NSCLC患者不良的病理反应和较短的DFS有关,TLS成熟度和TIL可以作为接受NCI患者的病理反应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小细胞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9
16
作者 姚珂 向明章 +3 位作者 闵家新 张国强 周人杰 李德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其在病期下调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从1990年1月~2002年1月,对4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34例被随机分入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其在病期下调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从1990年1月~2002年1月,对4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34例被随机分入术前新辅助化疗组(试验组),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其中47例行Gem+DDP方案,35例NVB+DDP方案,86例MVP方案,66例EP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4周手术。另222例被随机分入对照组的患者则先行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化疗总有效率为67.95%(159/234),病期下调率为35.04%(82/234)。手术切除率试验组为87.02%(181/208),对照组为83.78%(186/222)。两组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7%、52.99%和34.18%,对照组分别为69.82%、41.44%和22.97%。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辅助化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围手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丁嘉安 王兴安 +2 位作者 杨倍 李超 王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 (MVP)是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化疗方案均为MVP ,即丝裂霉素 (MMC) +长春碱胺 (VDS) +顺铂 (DDP)。将接受 2周期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和 2次术后化疗的患者与接受同样手术...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 (MVP)是否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化疗方案均为MVP ,即丝裂霉素 (MMC) +长春碱胺 (VDS) +顺铂 (DDP)。将接受 2周期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和 2次术后化疗的患者与接受同样手术和 4次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在 10 7例符合要求的病例中 ,新辅助化疗组有 66例 ,对照组有 41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P =0 .2 62 )、术中失血量 (P =0 .70 4)、术中输血量 (P =0 .811)、输血总量 (P =0 .0 74)比对照组患者略高 ,术后总引流量 (P =0 .0 61)稍低 ,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死亡率 (P =0 .674)和并发症 :心律失常 (P =0 .60 8)、支气管胸膜瘘 (P =0 .3 78)、肺炎 (P =0 .62 2 )、呼吸衰竭 (P=0 .2 85 )的比较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围手术期 小细胞肺癌 MVP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易祥华 张容轩 +3 位作者 丁嘉安 高文 马前立 钟慈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疗效评价的一致性 ,探讨NSCLC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Ⅰ~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各 42例。综合治疗组术前行MVP方案化疗 2周...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疗效评价的一致性 ,探讨NSCLC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Ⅰ~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各 42例。综合治疗组术前行MVP方案化疗 2周期 ,分别进行临床评价和病理学评价 ,术后继续化疗 2~ 4周期 ;单纯手术组仅行手术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原发灶的肿瘤细胞在镜下显示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 ,单纯手术组则无此改变。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评价和病理学评价有效率均为 5 9.5 % (2 5 /4 2 )。两种评价的一致率为 71.4% (30 /4 2 ,Kappa值 =0 .40 7,P <0 .0 1)。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 ,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7) ,经分层分析 ,两组Ⅰ~Ⅱ期患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Ⅲ期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7)。结论 伴有纤维化的变性和坏死是原发灶化疗后的主要病理学改变形式。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能够反映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疗 病理学 超微结构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忠民 陈景寒 +1 位作者 王潍博 王晓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864-866,87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其中45例行新辅助化疗,42例直接手术作为对照。新辅助化疗组术前行1~2周期化疗,化疗后3周左右再手术治疗。结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其中45例行新辅助化疗,42例直接手术作为对照。新辅助化疗组术前行1~2周期化疗,化疗后3周左右再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的有效率为46.7%(21/45)。COX回归分析显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对生存有保护作用(P=0.015<0.05)。新辅助化疗组1、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8.4%、37.2%、20个月,直接手术组分别为65.2%、29.8%、18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有效的患者(21例)1、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2%、52.4%、31个月,化疗无效者(24例)分别为62.1%、20.3%、14个月,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44<0.05)。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新辅助化疗加手术较直接手术的患者在生存率上的提高主要是针对化疗有效者,对化疗无效的患者不利。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行新辅助化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辅助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桂芝 向明章 +2 位作者 王卫东 段玉忠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Ⅱ期小细胞肺癌 辅助化疗 生存率 肺癌患者 NSCLC 手术切除率 局部晚期肺癌 术后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