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效果探析
1
作者 谯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 目的:研究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将编号为奇数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编号为偶数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联用唑来膦酸和放射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骨痛的缓解率、IL-6、TNF-α、Ca+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骨痛的缓解率(95.56%)高于对照组患者骨痛的缓解率(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Ca+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TNF-α、Ca+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56%)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的骨痛症状,改善其IL-6、TNF-α、Ca+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放射疗法 小细胞癌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T790M突变
2
作者 熊万蓉 赵振华 +3 位作者 周通 杨静 于秀芳 王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通过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形态学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T790M突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一线酪... 目的通过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形态学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T790M突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后116例二次活检患者,分析胸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81例和验证集35例,勾画病灶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筛选特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特征,最终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无进展生存期(OR=1.086,P=0.041)、初始EGFR基因型(OR=0.280,P=0.021)、血管聚集(OR=4.050,P=0.036)和空气支气管征(OR=3.265,P=0.030)与获得性T790M突变高度相关。联合模型对获得性T790M突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训练集:AUC=0.867,95%CI0.790~0.944;验证集:AUC=0.895,95%CI 0.786~1.000)。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显示显著净效益。结论基于胸部CT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构建的列线图具有预测获得性T790M突变的潜力,可以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一代或二代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突变 预测 ErbB受体 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岩宁方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T淋巴细胞、MDSCs、Tregs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张琦君 冯丽娜 +4 位作者 李玉琴 邓海滨 沈欢 殷书敏 徐振晔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及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老年N...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及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肺岩宁方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疲乏量表评分(piper fatigue scale,PFS)、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生存质量有效率、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MDSCs及Tregs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F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KP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89.2%(33/37)]高于对照组[81.6%(3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1.9%(34/37)]高于对照组[65.8%(25/38)](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MDSCs、Tregs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DSCs、Treg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岩宁方联合康艾注射液可改善老年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机制与抑制MDSCs、Tregs,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癌因性疲乏 岩宁方 髓源性抑制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肉瘤样癌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CT特征对照
4
作者 邹佩伶 李琦 +1 位作者 范欣 张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SPL及73例CNSCLC作为对照组,比较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基于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PLSC组吸烟者显著多于SPL组、CNSCLC组,PLSC组有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显著多于SPL组,PLSC组呼吸道症状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16.611,P均<0.025)。PLSC组大面积坏死及环形强化的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及CNSCLC组,ΔCT值_(动脉期)及ΔCT值_(静脉期)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LSC组分叶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与胸膜紧贴及坏死区周围线样强化影的出现率显著低于SPL组;PLSC组病灶最长径显著大于CNSCLC组,且其坏死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5.784~31.877,P均<0.025)。与SPL相比,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存在充气支气管征及环形强化、不与胸膜紧贴、ΔCT值_(静脉期)较小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与CNSCLC相比,有呼吸道症状、病灶较大及存在环形强化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和CT特征明显不同,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癌肉瘤 炎性病变 小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覃海敏 韦毅 +4 位作者 朱新喜 唐国妹 屈晓杰 周媛 梁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 目的:研究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德国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肌耐力训练,比较两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BODE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提高通气能力,缓解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慢性阻塞性疾病 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 呼吸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庞宇菲 梁宁 常银江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3-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扫描、灌注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增强CT扫描及灌注成像参数,ROC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术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5例NSCLC患者中Ⅰ期74例(59.20%),Ⅱ期51例(40.80%);出现淋巴结转移27例(21.60%),未出现淋巴结转移98例(78.40%)。Ⅱ期患者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Ⅰ期,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平扫期CT值及灌注成像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高于未转移患者,动脉期CT强化值、灌注成像平均通过时间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评估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AUC为0.964(95%CI:0.937~0.991,P<0.001),特异度为0.843,灵敏度为0.946;评估NSCLC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的AUC为0.954(95%CI:0.912~0.995,P<0.001),特异度为0.926,灵敏度为0.878。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灌注成像对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灌注成像 淋巴结转移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新于 韩冬 +4 位作者 李宇峰 薛东明 王峦 潘家俊 严文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85例,脱落7例,最终纳入78例患者行PMCT治疗,随访6个月,按照疗效分为预后良好...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85例,脱落7例,最终纳入78例患者行PMCT治疗,随访6个月,按照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SII)、肿瘤原发位置、病理分型、病理分期、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术后化疗的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MCT治疗老年早期NSCL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9例。预后不良组年龄>70岁、SII>500、病理分期Ⅱ期、病灶直径>4 cm、分化程度低、术后未化疗的比重高于预后良好组,FEV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145,95%CI=1.143~4.025)、FEV1<81.67 L(OR=2.592,95%CI=1.263~5.319)、SII>500(OR=2.168,95%CI=1.250~3.760)、病理分期Ⅱ期(OR=3.421,95%CI=1.064~10.999)、病灶直径>4 cm(OR=2.538,95%CI=1.056~6.100)、分化程度低(OR=2.563,95%CI=1.243~5.285)、术后未化疗(OR=3.156,95%CI=1.319~7.551)是PMCT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FEV1、SII、病理分期、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术后是否接受化疗是PMCT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用于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小细胞 系统免疫炎症营养指数 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节探究清肺散结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周冬冬 沈琦鑫 +1 位作者 肖书楷 李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基于免疫调节探究清肺散结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医院2022年1月—2024年7月收治的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及免疫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目的基于免疫调节探究清肺散结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医院2022年1月—2024年7月收治的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及免疫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清肺散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新生血管生成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及免疫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肺散结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散结汤 化疗 生活质量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与常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9
作者 黄兴舟 郑卫华 +1 位作者 张树桐 陈燕浩 《临床荟萃》 2025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与常规的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1月-202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接受载...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与常规的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1月-202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接受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或常规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cBACE)治疗的原发性NSCLC患者52例。所有患者既往均经全身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一线治疗后局部进展或不可耐受,根据介入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载药微球组(DEB-BACE组,n=25)与常规组(cBACE组,n=27)。对比两组短期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完全缓解均为0。术后6月两组客观缓解率(44.0%vs 14.8%,χ^(2)=5.387,P=0.020)和疾病控制率(84.0%vs 55.6%,χ^(2)=4.930,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B-BAC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B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损失及异位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截至2024年9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3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2±6.6)个月。DEB-BACE组的中位PFS、中位OS均优于cB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吉西他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比cBACE治疗晚期NSCLC显示出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术后不良反应率更低,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载药微球 化疗栓塞术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红 吴敬波 向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以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为最高。近年来,用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逐渐获得了临床上的认可。在本文中,笔者对临床上使用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进...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以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为最高。近年来,用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逐渐获得了临床上的认可。在本文中,笔者对临床上使用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11
作者 杜进臣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信息,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单...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信息,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56.30±21.30)min、切口长度(3.40±0.56)cm、胸管留置时间(3.15±0.62)d、住院时间(4.42±1.10)d短于对照组的(183.67±19.67)min、(5.10±1.89)cm、(4.30±0.75)d、(6.58±1.25)d,术中出血量(198.64±11.85)ml、胸腔引流量(260.53±29.67)ml少于对照组的(210.84±12.37)、(285.64±34.28)ml,淋巴结清扫数量(12.20±1.20)个多于对照组的(10.60±1.20)个(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03±0.25)、(3.19±0.57)、(1.85±0.52)、(0.68±0.20)分,较对照组的(5.30±0.46)、(4.05±0.39)、(2.49±0.38)、(1.25±0.52)分低(P<0.05)。术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对比相差较小(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分别为(1.88±0.19)L、(2.04±0.24)L、(56.29±3.54)L/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0.13)L、(1.52±0.16)L、(50.06±2.83)L/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叶切除术 单操作孔胸腔镜叶切除术 小细胞 围手术期指标 疼痛评分 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7、USP10、LZTS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12
作者 谢芳芳 樊静 李建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8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7(miR-21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LZTS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08例作为...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7(miR-21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LZTS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17、USP10、LZTS1水平:均给予个体化治疗,根据1年后随访病情分为疾病控制组与疾病进展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癌组织miR-217、USP10、LZTS1水平,分析miR-217、USP10、LZTS1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对比不同miR-217、USP10、LZTS1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结果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miR-217、LZTS1 mRNA低于癌旁组织,USP10 mRNA高于癌旁组织(P<0.01);108例晚期NSCLC患者经治疗后,将44例部分缓解患者和33例稳定患者纳入疾病控制组,31例进展患者纳入疾病进展组;疾病进展组癌组织miR-217、LZTS1 mRNA低于疾病控制组,USP10 mRNA高于疾病控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前后,miR-217、USP10、LZTS1均是晚期NSCLC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癌组织miR-217、USP10、LZTS1联合预测晚期NSCLC患者疾病进展的价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iR-217、LZTS1低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为35.00%(14/40)、31.71%(13/41)低于高表达患者的69.70%(46/66)、72.31%(47/65),USP10高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为32.61%(15/46)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7、LZTS1在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呈低表达,USP10呈高表达,三者与其临床疗效独立相关,能有效预测临床疗效,且与生存预后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 晚期 微小核糖核酸-217 泛素特异性肽酶10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 临床疗效 预测价值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T细胞在行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静 郑璐 +2 位作者 张欢乐 张三典 徐国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分析记忆T细胞在行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共4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 目的:分析记忆T细胞在行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共4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的中央型记忆T细胞(T_(CM))和效应型记忆T细胞(T_(EM))的表达。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记忆T细胞变化与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NSCLC患者放射治疗前外周血CD4^+T_(CM)、CD4^+T_(EM)、CD8^+T_(CM)和CD4^+/CD8^+T_(EM)比值较健康对照组低,CD4^+/CD8^+T_(CM)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高(均P<0.05);放射治疗4周时,NSCLC患者外周血CD4^+T_(CM)、CD4^+T_(EM)、CD8^+T_(CM)和CD4^+/CD8^+T_(EM)比值较放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CD8^+T_(EM)和CD4^+/CD8^+T_(CM)比值较放射治疗前升高(均P<0.05);放射治疗12周时,NSCLC患者外周血CD4^+T_(CM)、CD4^+T_(EM)和CD8^+T_(CM)较放射治疗4周时升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治疗后CD4^+T_(CM)的变化趋势与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相关性(95%CI:1.135~2.994,P<0.01)。放射治疗后CD4^+T_(CM)呈下降趋势者的存活率为23.1%,总生存时间为10.7个月(95%CI:0.29~12.41);CD4^+T_(CM)保持稳定者的存活率为52.7%,总生存时间为27.4个月(95%CI:0.00~31.26);CD4^+T_(CM)上升者的存活率为66.4%,总生存时间为37.4个月(95%CI:0.33~29.21)。结论: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之后有逐渐改善的趋势。放射治疗后记忆T细胞的变化趋势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T淋巴细胞/免疫学 抗原 CD4/免疫学 抗原 CD8/免疫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王丽华 颜芳 +1 位作者 丁兆辉 何军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康复期证属肺脾气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康复期证属肺脾气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常规^(+)培土生金法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30例,最终实际入组57例,干预2个月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CD3^(+)、CD4^(+)、CD8^(+))、医院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KPS分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医院焦虑抑郁评分表(HAD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在肺脾气虚型NSCLC患者术后康复中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术后不适症状及生活质量,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有一定积极影响,且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小细胞癌术后 脾气虚型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及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段哲萍 于新江 +2 位作者 吕艳玲 李芳 张建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及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76例中晚期NSCLC放疗患者,根据随机及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36例、联合组40例。两组均给予能量6 MV X线三维适...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及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76例中晚期NSCLC放疗患者,根据随机及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36例、联合组40例。两组均给予能量6 MV X线三维适形照射,200 c Gy/次,每周5次,照射总剂量为60~70 Gy;联合组放疗期间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15 m L/次、1次/d,连续给药至放疗结束(共6~7周)。治疗6周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周(治疗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分析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联合组及单纯放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5%、41.7%,两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及单纯放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0.0%、69.4%,两组比较P〈0.05;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5%、41.6%,两组比较P〈0.05;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5.0%、61.1%,两组比较P〈0.05。联合组治疗后CD3+比例较同组治疗前及单纯放疗组治疗后均增加,CD4+/CD8+较单纯放疗组治疗后增加(P〈0.05或〈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降低NSCLC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稳定CD4+/CD8+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复方苦参注射液 放射治疗 骨髓抑制 放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曲宝林 王迎选 杨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70岁以上早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死亡原因。方法选择1992年至2003年48例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94岁,平均年龄78岁。Ⅰ期患者38例,Ⅱ期10例。既往有肺部阻... 目的观察分析70岁以上早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死亡原因。方法选择1992年至2003年48例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94岁,平均年龄78岁。Ⅰ期患者38例,Ⅱ期10例。既往有肺部阻塞性疾病26例,心血管疾病18例,糖尿病18例,脑血管疾病2例,共有15例(31.3%)患者同时合并两种或以上疾病。全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照射剂量60~66Gy(平均64Gy)/30~33次,常规分割照射2Gy/次。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3%。存活时间3~90个月(平均30.5个月),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6.3%、45.8%、39.6%,平均疾病专项生存时间34.0个月,1、2、3年疾病专项生存率分别为62.6%、53.0%、45.8%。6例(12.5%)老年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后3~6个月出现局灶性放射性肺炎,27例(56.3%)患者出现2级以下自限性的放射性食管反应。死亡的30例患者中,16例(53.3%)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9例(30.0%)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或广泛转移;3例(10.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3.3%)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3.3%)死于甲状腺未分化癌。结论单纯放射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可靠且毒副反应较小,并且不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高龄患者是很好的选择。从死亡原因分析,肺部感染仍是致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放射疗法 老年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文胜 张群卫 +4 位作者 蔡和平 张东成 唐亮 桂东 董超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0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观察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IIIB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34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完成1次NP方案化疗,然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60~64 Gy/6~7W,放射治疗后再完成1~3次NP方案化疗。... 目的观察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IIIB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34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完成1次NP方案化疗,然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60~64 Gy/6~7W,放射治疗后再完成1~3次NP方案化疗。在完成放射治疗后1个月开始定期复查胸部CT,随访3年。结果全组患者均完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共完成化疗104个周期。全组患者CR 12例,PR 17例,SD 2例,PD 3例,有效率达85%。3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个月,生存期(按照随访时间计算)7~36个月,中位生存期18.1个月,其中1年生存率82%(28例存活,2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肺心病,其余3例死于肿瘤进展),2年生存率63%,3年生存率36%。相关毒性多在Ⅰ~Ⅱ级。结论 NP方案化疗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轻微,易于执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小细胞 药物疗法 小细胞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中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日强 吴一龙 +3 位作者 杨衿记 黄玉娟 钟文昭 黄逸生 《循证医学》 CSCD 2006年第6期347-351,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氨磷汀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中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欧洲肿瘤协会的官方网站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同...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氨磷汀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中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欧洲肿瘤协会的官方网站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期间用与不用氨磷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发生严重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相对危险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分别有5项和3项研究,各520和372例患者纳入分析,氨磷汀能使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期间发生严重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对危险度减少33%(P=0.003),而入组人数最多(242例)的研究中,氨磷汀并不能降低发生严重放射性食管炎的风险。另外Meta分析表明氨磷汀不能降低发生严重放射性肺炎的风险(P=0.42)。结论氨磷汀有可能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期化放疗期间严重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严重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氨磷汀的给药方案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同期化放疗 氨磷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高峰 李明昱 +3 位作者 高鸿 修霞 肖素华 刘明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9-20,共2页
对 36例临床 ~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病灶 <3cm者采用弧形照射 ,剂量 10~15 Gy/次 ,共 3~ 5次 ;>3cm者采用非共面适形野 ,剂量 5~ 8Gy/次 ,共 6~ 12次。结果 :近期完全缓解 ( CR)率为 5 3% ,部分缓解 ( ... 对 36例临床 ~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病灶 <3cm者采用弧形照射 ,剂量 10~15 Gy/次 ,共 3~ 5次 ;>3cm者采用非共面适形野 ,剂量 5~ 8Gy/次 ,共 6~ 12次。结果 :近期完全缓解 ( CR)率为 5 3% ,部分缓解 ( PR)率为 36 % ,总有效率 ( CR+ PR)为 89%。肿瘤直径 <3cm者 CR率为 76 .5 % ,>3cm者为 31.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 <0 .0 5 ) ;其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83.3%、 5 2 .4 % ; 期、 期 1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 5 4 .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 <0 .0 1)。放射性肺反应早期多为 0级 ,晚期肺反应多为 1级。说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 ,近期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细胞 立体定向 放射疗法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化学联合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珊珊 张顺 蔡挺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免疫功... 目的系统评价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并辅手工检索,收集所有DC-CIK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结合研究特点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和Stata 12.0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7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比较,DC-CIK联合化疗组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临床疗效[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生存质量[Karnofsky(KPS)评分提高率]及免疫功能(治疗后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型CD3+、CD4+与CD4+/CD8+)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安全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与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和临床疗效观察指标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在中晚期NSCLC治疗中,与单纯化疗比较,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生存率和临床疗效,未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