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3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长序列自主作业的非对称Actor-Critic强化学习方法
1
作者 任君凯 瞿宇珂 +3 位作者 罗嘉威 倪子淇 卢惠民 叶益聪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长序列自主作业能力已成为制约智能机器人走向实际应用的问题之一。针对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面临的多样化长序列操作技能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鲁棒的非对称Actor-Critic强化学习方法,旨在解决长序列任务学习难度大与奖励函数设计复杂的挑... 长序列自主作业能力已成为制约智能机器人走向实际应用的问题之一。针对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面临的多样化长序列操作技能需求,提出了一种高效鲁棒的非对称Actor-Critic强化学习方法,旨在解决长序列任务学习难度大与奖励函数设计复杂的挑战。通过整合多个Critic网络协同训练单一Actor网络,并引入生成对抗模仿学习为Critic网络生成内在奖励,从而降低长序列任务学习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两阶段学习方法,利用模仿学习为强化学习提供高质量预训练行为策略,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策略的泛化性能。面向化学实验室长序列自主作业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机器人长序列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与行为策略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作业机器人 强化学习 actor-critic 长序列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电动汽车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超 汤中卫 +1 位作者 廖海君 周振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8-2190,共13页
随着电动汽车(EV)的广泛应用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如何充分发挥EV需求响应潜力,解决电网功率波动、负荷稳定性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首先,... 随着电动汽车(EV)的广泛应用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如何充分发挥EV需求响应潜力,解决电网功率波动、负荷稳定性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首先,将参与需求响应的EV分为灵活签约EV和固定签约EV,并提出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调度架构。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策略:灵活签约EV以最大化自身收益、里程保障以及负荷曲线方差加权差为目标,基于柔性强化学习进行自主需求响应决策并自主参与电网需求响应;基于灵活签约EV自主需求响应结果,固定签约EV以最小化聚合需求响应成本为目标,进行出力功率非对称一致性优化并聚合参与电网需求响应。所提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算法能够高效处理高维度复杂非线性关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泛化能力。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电动汽车 柔性强化学习 非对称一致性 优化协同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正态和非对称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工艺可靠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广涛 刘天一 +2 位作者 翁栩涵 彭振龙 刘意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8-310,共13页
针对齿轮、叶片和轴承等航空航天航海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工艺可靠性无法客观表达的问题,基于过程能力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工艺可靠性评估方法,考虑异常值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尺寸及... 针对齿轮、叶片和轴承等航空航天航海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工艺可靠性无法客观表达的问题,基于过程能力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工艺可靠性评估方法,考虑异常值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尺寸及形位误差为非正态分布和非对称公差的情况,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进行了异常值和稳定性分析后,直径的加工过程未达到稳定,过程性能指数Ppk=0.387,工艺可靠性差;径向跳动的加工过程达到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和过程性能指数Ppk分别为3.711和1.716,工艺可靠性优秀。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具有上下限的硬度、粗糙度等其他参数,从而可以开展相关工艺可靠性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精度 过程能力 工艺可靠性 稳定性 非正态分布 非对称公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样条插值优化渐进多焦点镜片非对称设计
4
作者 项华中 吴科婷 +6 位作者 马乐飞 梅志贤 解敏 樊骏 郑泽希 张大伟 庄松林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849,共11页
为了改善和优化传统对称设计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存在视野死角和扭曲等问题,提出基于旋转平移算法和插值算法的两种偏移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人眼的双眼汇聚现象,介绍了两种非对称设计方法:旋转平移偏移和插值偏移。其次,设定一个偏移量函数... 为了改善和优化传统对称设计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存在视野死角和扭曲等问题,提出基于旋转平移算法和插值算法的两种偏移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人眼的双眼汇聚现象,介绍了两种非对称设计方法:旋转平移偏移和插值偏移。其次,设定一个偏移量函数,分别采用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三次样条插值构造穿过初始偏移点的插值函数;再次,通过设定两组子午线上偏移定点值和三次样条插值的两个边界条件,分析对比三种插值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加工给出光焦度和像散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插值算法中三次样条插值更为平滑且无拐点,两种非对称设计方法远近用区的像散梯度都实现了平滑过渡,最大散光从1.125倍加光度减小至0.875倍加光度,偏移角度在20°~23°之间,基本满足人眼自动汇聚的特点,改善人眼视物扭曲、失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渐进多焦点镜片 非对称设计 三次样条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同构非对称多核的OpenOCD调试功能优化研究
5
作者 唐竹 陈宝海 +1 位作者 王敬宇 朱琪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多核架构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在网络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因此,需要配套高效的多核调试工具才能提升多核网络处理器的开发效率。由于处理网络任务的多核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业务核更多使用运行到结束(RTC)而非流水... 多核架构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在网络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因此,需要配套高效的多核调试工具才能提升多核网络处理器的开发效率。由于处理网络任务的多核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业务核更多使用运行到结束(RTC)而非流水线(Pipeline)的处理模式,多个业务核之间并不需要复杂的缓存一致性逻辑,因此采用同构的非对称多处理AMP架构,可有效降低芯片复杂度和研发成本。目前,非对称多核调试需要同时启动多个GDB,不仅调试不便,同时还会导致较大的资源开销。针对同构非对称多核场景下OpenOCD多端口调试方案进行优化,以单个GDB端口实现针对多个非对称核的调试功能,同时支持对称多处理核簇与非对称多核的混合场景。最后,基于RISC-V软硬件平台搭建了非对称多核调试环境,对线程操作、单步执行、单步跳过、继续运行、查看堆栈和断点设置等GDB调试命令进行测试,验证了单端口OpenOCD进行非对称多核调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多处理 多核调试 OpenOCD 单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结构脉动热管换热装置传热性能
6
作者 刘建红 刘栋 +3 位作者 商福民 杨凯 郑超凡 曹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27-3736,共10页
脉动热管是一种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冷却和能源利用等领域的高效传热元件,影响其启动和运行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工质、充液率等。本文从整体结构出发,通过调整脉动热管结构中局部管道的长度,实现脉动热管形成非对称、高低交错式的结... 脉动热管是一种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冷却和能源利用等领域的高效传热元件,影响其启动和运行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工质、充液率等。本文从整体结构出发,通过调整脉动热管结构中局部管道的长度,实现脉动热管形成非对称、高低交错式的结构形态,同时设计了相应的非对称结构脉动热管换热装置。在热源为60℃下,从不同充液率角度对非对称结构脉动热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结构脉动热管的最低启振热源温度变化趋势随着充液率的增大而升高。在极低和较高的充液率下,脉动热管不易出现启动和持续振荡现象,振荡流动频率和能量强度都较低。较低的充液率由于工质较少,在管内无法形成有效的工质运动。较高的充液率液体工质过多,工质运行阻力较大,不易在管内循环振荡流动,并且脉动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的温差较大,温差都在15℃以上,热阻较大,当量热导率较低,传热性能差。在30%充液率和50%充液率下脉动热管两端温差较小,温差都在3℃左右,且热阻较小,当量热导率较高,脉动热管更易实现等温传热,而最佳充液率为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非对称 充液率 传热性能 换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三角波调频引信探测方法
7
作者 王海彬 张彬 +4 位作者 索晓楠 刘水英 黄媛婷 张淦 刘杰旋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多普勒体制近程探测方法。利用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信号上升段和下降段调制斜率的不同,使引信差频段仅使用一个固定频点的窄频率通道即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两个不同距离的运...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多普勒体制近程探测方法。利用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信号上升段和下降段调制斜率的不同,使引信差频段仅使用一个固定频点的窄频率通道即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两个不同距离的运动目标回波进行同时定距监测,并利用多个不同参数的三角波调制波形串联等效实现多点连续测距,能够简化引信硬件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复杂度。通过缩窄差频段电磁耦合通道入口频带宽度提升引信抗电磁干扰能力,通过降低采样率及简化硬件降低引信设计制造成本。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对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依据该方法研制的引信探测样机进行推靶和靶场炮射存储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引信 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 调频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Buck-Boost电路及锂电池组主动均衡策略研究
8
作者 李善寿 钱龙 +2 位作者 叶伟 黄梅初 谢陈磊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823,共10页
针对当前均衡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存在均衡速度慢、均衡路径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Buck-Boost电路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拓扑,分析了非对称Buck-Boost电路实现单体-单体和多体-非对称多体均衡控制原理。以锂电池荷电状态(SOC)为均... 针对当前均衡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存在均衡速度慢、均衡路径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Buck-Boost电路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拓扑,分析了非对称Buck-Boost电路实现单体-单体和多体-非对称多体均衡控制原理。以锂电池荷电状态(SOC)为均衡变量,构建电池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二次规划算法滚动优化均衡电流。通过调节开关管占空比控制实现锂电池组SOC均衡。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下搭建了非对称Buck-Boost电路及主动均衡控制策略模型。针对马里兰大学公开锂电池充放电实验数据集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非对称Buck-Boost电路均衡拓扑和主动均衡控制策略模型可以快速实现锂电池组SOC均衡,与传统的拓扑和控制策略相比,均衡时间缩短3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组 非对称Buck-Boost电路 SOC均衡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对称零售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再制造产品销售策略
9
作者 程永宏 姚腾 +1 位作者 潘佳欣 张云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1475,共15页
再制造产品的流通和消费是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运营管理和决策目标。基于此,构建由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制造商和非对称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 再制造产品的流通和消费是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运营管理和决策目标。基于此,构建由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制造商和非对称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分别建立再制造产品通过强势零售商和弱势零售商销售的模型,分析再制造产品在两种不同销售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及均衡结果,最后比较不同销售策略下再制造供应链的均衡结果。研究发现:制造商对再制造产品销售策略的选择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程度有关,即在制造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当新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时,再制造产品通过弱势零售商销售可以实现制造商、强势零售商、消费者和社会的四方共赢;当新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时,再制造产品通过强势零售商销售可以实现制造商、强势零售商、消费者和社会的四方共赢。研究结论可以为制造商在既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又面临非对称零售商的市场环境下,为再制造产品销售策略的选择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非对称零售商 企业社会责任 消费者剩余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比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非对称性放电转变影响的数值研究
10
作者 霍伟刚 刘文媛 代佳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为了找到控制一种非对称放电向另一种非对称放电转化的方法,建立了基于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的一维流体仿真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数值研究了氮氧比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非对称放电转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有2... 为了找到控制一种非对称放电向另一种非对称放电转化的方法,建立了基于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的一维流体仿真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数值研究了氮氧比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非对称放电转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有2种不同的非对称放电;(2)随着氮氧比的增加,放电可以从一种非对称放电转变到另一种非对称放电,主要的正离子从氧分子离子转变为氮分子离子。非对称性放电的转变是由于与氦亚稳原子发生潘宁电离的分子从氧分子转变为氮分子。潘宁电离反应的转变由氦亚稳原子密度和氮氧比共同决定的。模拟结果揭示了氧气杂质、氮气杂质与非对称性放电转变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放电 氮氧比 转变 潘宁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受力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小奇 李越 +3 位作者 赵艺林 祝俊华 王宁 罗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为了探究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的受力特性,以开口钢管桩沉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偏心切削旧桩的理论模型,并对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对套管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非对称摩阻力条件下套管的受力特性,以开口钢管桩沉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偏心切削旧桩的理论模型,并对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对套管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旧桩情况下,套管壁侧摩阻力的增长速率会逐渐减缓,呈现出一定的收敛趋势。全套管全回转钻机钻进过程中挤土效应更弱,约为开口桩模型的82%。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增长速率会先增大再减小,在套管底部1/10套管长度范围内,挤土效应达到最大。对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偏心切削旧桩理论模型中的折减系数进行了修正,该系数取0.31时套管壁侧摩阻力更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 非对称摩阻力 数值模拟 挤土效应 切削旧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气隙非对称故障对发电机电磁转矩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何玉灵 付滋翔 +2 位作者 代德瑞 白洪华 黄伟灵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气隙偏心是发电机中常见的一种机械故障,气隙偏心下不同运行参数将对发电机的电磁特性造成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轴向气隙均匀偏心对电磁转矩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轴向气隙非均匀偏心(倾斜偏心)所造成的影响.作为补充,该文全面分析了倾... 气隙偏心是发电机中常见的一种机械故障,气隙偏心下不同运行参数将对发电机的电磁特性造成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轴向气隙均匀偏心对电磁转矩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轴向气隙非均匀偏心(倾斜偏心)所造成的影响.作为补充,该文全面分析了倾斜偏心下关键运行参数差异对发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特性的影响.其中,关键运行参数主要包括倾斜偏心程度及发电机负载差异.整体工作以一台5 kVA的故障模拟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结果表明:倾斜偏心会为电磁转矩带来额外的二倍频成分,且随着倾斜偏心角度的增大,电磁转矩的直流分量和二倍频成分都增大;随着负载的增加,发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程度加剧,且直流分量和二倍频成分也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负载差异 气隙非对称 电磁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非对称双火源火焰特性及顶棚烟气最高温度研究
13
作者 孟娜 杜晓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针对自然通风下隧道火灾非对称双火源协同作用下火焰特性和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开展研究。在缩尺寸隧道火灾模拟试验平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火源间距的增大,非对称双火源由完全融合到间歇融合,最后完全分离。火焰完全融合且火源热... 针对自然通风下隧道火灾非对称双火源协同作用下火焰特性和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开展研究。在缩尺寸隧道火灾模拟试验平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火源间距的增大,非对称双火源由完全融合到间歇融合,最后完全分离。火焰完全融合且火源热释放速率不同时,火焰呈现非对称形态,存在一个火焰高度,火焰高度主要由较大热释放速率火源决定。随着火源间距的增大,存在两个火焰高度,火焰高度最大值均大于对应工况火焰完全融合时的火焰高度。双火源一侧接收到的辐射热流随离开火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固定水平位置处接收到的热辐射随着火源间距的变化会有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非对称双火源火羽流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整体随火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S/D<0.5时,烟气最高温度主要受两个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火源间距对烟气最高温度的影响较小;而当S/D≥0.5时,烟气最高温度主要受对应侧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而受临近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对称双火源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分段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非对称双火源 火焰形态 火焰高度 热辐射 烟气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推非对称负荷对篮球运动员两侧肌肉训练效果及主观疲劳度的影响
14
作者 李媛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7,I0017,共8页
分析卧推非对称负荷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上肢及核心肌肉训练效果和主观疲劳度的影响.招募10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分别在非对称不同负荷以及无负荷下进行卧推训练.采集卧推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三头肌(TB)等8块肌肉的肌电信号,并在卧推... 分析卧推非对称负荷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上肢及核心肌肉训练效果和主观疲劳度的影响.招募10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分别在非对称不同负荷以及无负荷下进行卧推训练.采集卧推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三头肌(TB)等8块肌肉的肌电信号,并在卧推结束后采用RPE量表进行主观疲劳度测试,对所获肌电数据进行2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主观疲劳度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卧推非对称负荷可以提高非优势侧腹外斜肌的激活程度,非对称负荷对核心肌肉激活程度的影响大于上肢肌群,中等程度(4%)的非对称负荷干预效果最佳,并且非对称负荷造成的主观疲劳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推 肌电 非对称负荷 肌肉激活程度 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煤巷煤柱宽度及非对称控制研究
15
作者 吕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针对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掘巷留设煤柱及其围岩支护系统极易发生大范围失稳破坏难题,以东庞矿深部水平沿空煤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获得了上覆基本顶岩层断裂线位置,明晰了煤柱尺寸与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区宽度之间的... 针对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掘巷留设煤柱及其围岩支护系统极易发生大范围失稳破坏难题,以东庞矿深部水平沿空煤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获得了上覆基本顶岩层断裂线位置,明晰了煤柱尺寸与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区宽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引入偏应力分析指标,模拟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下的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与塑性破坏场响应特征,确定了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为7 m。基于7 m煤柱宽度情况下,模拟研究了回采期间超前工作面不同位置处的巷道围岩偏应力及塑性区分布状态,确定了超前工作面单体支柱加强范围;得出了掘巷稳定后其顶板、实体煤及煤柱帮塑化程度与偏应力峰值带边界线位置;明确了沿空巷道煤柱侧是围岩控制的关键区,阐述了掘巷支护设计时需将锚索穿过围岩偏应力峰值带边界线于围岩深部较完整区内的围岩控制对策,提出了“巷帮非对称槽钢桁架锚索网+顶板槽钢桁架锚索联合点锚索+局部破碎区注浆改性+单体液压支柱超前支护”的围岩综合治理技术。工程实践表明,研究所确定的7 m宽煤柱及围岩综合治理技术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障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煤层 强动压 沿空掘巷 窄煤柱 非对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伺服系统非对称时变输出约束事件触发控制
16
作者 宫赤坤 汝青杨 袁立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9-988,共10页
针对液压伺服系统具有未知非线性、未建模动态以及通信网络带宽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非对称时变约束指令滤波自适应事件触发鲁棒控制方法.与常规液压伺服系统输出位移静态受限相比较,此控制方法在液压伺服系统具有未建模动态的... 针对液压伺服系统具有未知非线性、未建模动态以及通信网络带宽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非对称时变约束指令滤波自适应事件触发鲁棒控制方法.与常规液压伺服系统输出位移静态受限相比较,此控制方法在液压伺服系统具有未建模动态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液压伺服系统输出位移在预设的非对称时变约束范围内.针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中的未知函数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自适应方法进行逼近补偿.引入事件触发机制使得控制输入不再持续更新,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通信资源.构造新型滤波误差补偿机制不仅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同时克服了抖振问题.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全局有界性.仿真实例表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建模动态 非对称时变约束 鲁棒控制 径向基函数网络 事件触发控制 有限时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保民 王慧心 +2 位作者 钱斯凯 杜雪兵 陈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目的通过改变滑动轴承及其表面非对称织构的相关参数,探究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N-S流体计算方程,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建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微织构... 目的通过改变滑动轴承及其表面非对称织构的相关参数,探究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N-S流体计算方程,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建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微织构排布位置、非对称性、宽深比及轴承偏心率等不同时,空化效应对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非对称织构布置在最大油膜压力附近时,空化效应对滑动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最大;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大于对称性织构;非对称织构的宽深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空化区域的形成,会降低滑动轴承的空化面积率;滑动轴承的偏心率越大,空化面积率越大,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增大。结论在计入空化效应条件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的摩擦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摩擦因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空化效应对三角形非对称微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提升程度与空化面积率有关,即空化面积率越大,空化现象越明显,提升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微织构 滑动轴承 空化效应 空化面积率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翘曲几何特性的通用计算方法
18
作者 张元海 陈诚 杜磊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35,共9页
为便于计算非对称薄壁截面的翘曲几何特性,基于剪切应变能最小原理,建立了求解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辅助扇性坐标的基本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主扇性坐标及相关几何特性的通用计算公式。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翘曲几何特性计... 为便于计算非对称薄壁截面的翘曲几何特性,基于剪切应变能最小原理,建立了求解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辅助扇性坐标的基本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主扇性坐标及相关几何特性的通用计算公式。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任意非对称薄壁截面翘曲几何特性计算程序TCRP,给出4个数值算例,着重分析非对称薄壁箱形截面的主扇性坐标和主扇性静面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侧布置悬臂板的矩形薄壁箱形截面,主扇性坐标在闭合箱室内仍近似呈左右反对称分布,主扇性坐标和静面矩的峰值位于无悬臂板的一侧;对于顶板倾斜而腹板竖直布置的薄壁箱形截面,在较低腹板上、下端处的主扇性坐标及腹板内的主扇性静面矩峰值均明显大于较高腹板的对应数值;对于变厚度的箱形截面,其顶板内的主扇性坐标峰值不再位于顶板与腹板交点处,而是向箱室内侧偏移;计算实际变厚度箱形截面的翘曲几何特性时,必须考虑变厚度的影响,否则将导致完全失真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截面 非对称截面 扇性坐标 翘曲几何特性 箱形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圆截面/非对称板坯旋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9
作者 贾震 王诗琪 李运涛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8-73,共6页
旋压技术凭借高精度加工特性、出色工艺柔性、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以及显著的材料节约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生产中对复杂形状零件工艺需求的持续增加,非圆截面、非轴对称回转体的旋压技术应运... 旋压技术凭借高精度加工特性、出色工艺柔性、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以及显著的材料节约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生产中对复杂形状零件工艺需求的持续增加,非圆截面、非轴对称回转体的旋压技术应运而生。为了契合成形目标形状的金属流动趋势,对传统圆形板坯进行了非圆截面加工、偏心装夹等预处理。此外,考虑到单板尺寸的限制,同时为了实现材料的有效节约,拼焊板坯旋压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与传统圆形板坯旋压相比,非圆板坯旋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旋压工艺更加稳定,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法兰,还能改善壁厚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大幅提高了成形精度,实现更为理想的成形效果。偏置板坯旋压技术适用于产品对壁厚均匀性和形状精度要求相对不高的情况,偏置板坯旋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材料,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上述两类预制板坯旋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预制孔板坯的旋压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压 非圆板坯/非对称板坯 成形精度 壁厚分布 金属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波纹槽纵向边缘应变及参数影响研究
20
作者 许春田 宋向阳 +2 位作者 宗旭 郑昊 马莹莹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提高板材辊压成形质量,针对非对称波纹槽冷弯辊压成形,首先阐明了纵向边缘应变产生的机理,然后利用ABAQUS 2020软件对其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并分别对初始道次成形角度增量、屈服强度、辊站间距及槽数等参数对波纹槽成形精... 为提高板材辊压成形质量,针对非对称波纹槽冷弯辊压成形,首先阐明了纵向边缘应变产生的机理,然后利用ABAQUS 2020软件对其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并分别对初始道次成形角度增量、屈服强度、辊站间距及槽数等参数对波纹槽成形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纵向边缘应变峰值易发生在槽2和槽3成形过程中的第5道次,且随着成形角度增量的增大而变大,随着板材屈服强度的增大而变小,而槽数对其影响并不明显。同时,为降低波纹槽辊压成形纵向缺陷,辊站间距设计应大于变形区长度,且间距越大,缺陷越不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辊压成形 非对称波纹槽 纵向边缘应变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