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o_(2)O_(4)//GO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应用仿真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冠伦 王钊昕 +1 位作者 田峰 黄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将制备的NiCo_(2)O_(4)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Co_(2)O_(4)电极活性材料通过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储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进而使用Simulink仿真模拟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单体的放电过程,并使用AVL CRUISE仿真计算... 将制备的NiCo_(2)O_(4)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Co_(2)O_(4)电极活性材料通过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储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进而使用Simulink仿真模拟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单体的放电过程,并使用AVL CRUISE仿真计算了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复合储能系统的电动汽车行驶过程.结果表明,汽车在WLTC循环工况下的最大电池功率为38.0 kW,行驶时间为4.9 h,续航里程为224.4 km,相比单独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最大电池功率减小了31.3%,续航里程提高了11.4%.超级电容器对复合储能系统的电动汽车起到了平衡电池功率和提高续航里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钴酸镍 电化学测试 电动汽车 储能 剩余电池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C/MnO_2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哲 刘开宇 +2 位作者 张海峰 李傲生 徐小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91-1997,共7页
以氧化硅介孔分子筛SBA-15为模板制备出介孔MnO2和介孔炭,并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在6mol·L-1KOH电解液中组装出新型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小角X射线衍射(LXRD)、透射电镜(TEM)以及N2吸附-脱附测试表明样品具有介孔结构,且比表面积较大,... 以氧化硅介孔分子筛SBA-15为模板制备出介孔MnO2和介孔炭,并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在6mol·L-1KOH电解液中组装出新型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小角X射线衍射(LXRD)、透射电镜(TEM)以及N2吸附-脱附测试表明样品具有介孔结构,且比表面积较大,孔径分布范围较窄.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在0.1A·g-1电流密度、不同充放电电位下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充放电电位为1.8V.结果表明,在0.1A·g-1电流密度、1.8V的充放电电位下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良好,等效串联电阻(ESR)为1.15Ω,功率密度为89.0W·kg-1,能量密度达31.3Wh·kg-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6.7F·g-1,经过1000次循环容量仍保持在69.5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介孔二氧化锰 介孔炭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i-双金属氢氧化物//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构筑(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谢莉婧 孙国华 +7 位作者 谢龙飞 苏方远 李晓明 刘卓 孔庆强 吕春祥 李开喜 陈成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5,共9页
以高电容特性的CoNi-LDH作正极,活性炭作负极,6 mol/L KOH溶液为电解液构筑CoNi-LDH/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由于这两种材料在同一种电解液中发生可逆循环时对应的电化学电势范围不同,因此通过组合这两种电极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称电容... 以高电容特性的CoNi-LDH作正极,活性炭作负极,6 mol/L KOH溶液为电解液构筑CoNi-LDH/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由于这两种材料在同一种电解液中发生可逆循环时对应的电化学电势范围不同,因此通过组合这两种电极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称电容器工作电压低的问题。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组装非对称电容器在碱性水系电解液中,其工作电压可以达到1.5 V。通过比较它与基于两种电极材料对称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曲线可以看出,非对称电容器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功率密度为102.3 W·kg^(-1)时,其能量密度可以达到46.3 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复合物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能量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VN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伍银波 刘全兵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1-1203,共3页
以五氧化二钒为原料,通过熔融发泡法制备五氧化二钒发泡材料,采用不同氨解温度制备了VN材料,并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孔径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氨解温度为800℃时制备的VN材料具有最好的性能,比表... 以五氧化二钒为原料,通过熔融发泡法制备五氧化二钒发泡材料,采用不同氨解温度制备了VN材料,并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孔径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氨解温度为800℃时制备的VN材料具有最好的性能,比表面积为87.5 m^2/g,SEM显示其颗粒均匀分布、无团聚现象,在0.5 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电容为201 F/g,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库仑效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发泡法 氨解 氮化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合成Mn3O4@RGO复合材料及其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超飞 鲁双 +3 位作者 陈慧龙 巩飞龙 龚玉印 李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7,共7页
在乙醇胺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Mn(Ac)_2与氧化石墨烯一步反应得到还原石墨烯(RGO)与黑锰矿纳米颗粒(Mn_3O_4)组成的复合材料Mn_3O_4@RGO。以Mn_3O_4@RGO为正极,RGO为负极,组装得到了具有优良储能性能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Mn_3O_4@RGO//... 在乙醇胺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Mn(Ac)_2与氧化石墨烯一步反应得到还原石墨烯(RGO)与黑锰矿纳米颗粒(Mn_3O_4)组成的复合材料Mn_3O_4@RGO。以Mn_3O_4@RGO为正极,RGO为负极,组装得到了具有优良储能性能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Mn_3O_4@RGO//RGO。基于活性物质的总质量,电容器的最大能量密度可达21.7 Wh/kg,相应的功率密度为0.5 k W/kg;同时,最大功率密度为8 k W/kg时,对应的能量密度为11.1 Wh/kg。Mn_3O_4@RGO//RGO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经历5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依然保持88.4%。电容器的良好储能性能可归因于在RGO表面生长的高密度Mn_3O_4纳米颗粒和RGO的良好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3O4 RGO 复合材料 溶剂热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思静 郭为民 +4 位作者 乐志文 黄荣洲 尹俊 秦利平 刘新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8-841,854,共5页
综述了柔性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柔性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体系的材料选择与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碳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等。同时还综合分析... 综述了柔性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柔性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体系的材料选择与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碳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等。同时还综合分析了选择不同材料体系的柔性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结构与性能,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柔性 性能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化多孔碳负载聚苯胺正极和活化多孔碳负极的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涛 王文强 王庚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6-304,共9页
采用KOH活化法制得高比表面积的活化多孔碳(aHPC),借助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得疏松多孔的活化多孔碳负载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aHPC@PANI),并分别以aHPC及aHPC@PANI为负极与正极,以四乙基氟硼酸-乙腈为电解液,构建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电化... 采用KOH活化法制得高比表面积的活化多孔碳(aHPC),借助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得疏松多孔的活化多孔碳负载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aHPC@PANI),并分别以aHPC及aHPC@PANI为负极与正极,以四乙基氟硼酸-乙腈为电解液,构建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在1A/g电流密度下,aHPC@PANI正极与aHPC负极分别呈现256.7F/g(-0.6~0.8V)及152.4F/g(-2^-0.6 V)的比容量;所组装的有机非对称电容器呈现宽电位窗口(2.8V),高的能量密度(在0.75kW/kg功率密度下为56.2 W·h/kg)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5 000次后其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多孔碳 聚苯胺 纳米复合材料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有机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复合电极在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光武 李曦 张超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78-2985,共8页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因电化学性能更为优异而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石墨烯作为一种新颖的二维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高、力学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等优点,是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的一类理想载体材料。本文综述了近...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因电化学性能更为优异而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石墨烯作为一种新颖的二维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高、力学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等优点,是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的一类理想载体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石墨烯基复合电极在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状况,认为比表面积更大、导电性更好的石墨烯将会促进石墨烯基复合电极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与发展,也会提高石墨烯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出将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金属氢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纳米化,使之兼具大的有效面积、丰富的氧化还原活性位点等特点,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是石墨烯基复合电极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结构 复合材料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碳纤维布上原位生长NiCo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用于高性能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荣阁 李应利 +11 位作者 胡泽源 石美瑜 苗屹冬 隋艳伟 戚继球 委福祥 任耀剑 占珍珍 刘金龙 孙智 周梅华 孟冬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6-898,共13页
通过恒电压电沉积法在不同的碳纤维基体上原位制备NiCo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LDH)复合材料(NiCo-LDH/碳纤维布),该方法无需粘合剂,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粘合剂的加入引起的导电性降低。在NiCo-LDH的层状晶体结构中,正电荷的主体层和层间... 通过恒电压电沉积法在不同的碳纤维基体上原位制备NiCo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LDH)复合材料(NiCo-LDH/碳纤维布),该方法无需粘合剂,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粘合剂的加入引起的导电性降低。在NiCo-LDH的层状晶体结构中,正电荷的主体层和层间电荷补偿阴离子可以促进电极材料之间的离子扩散,从而可高效利用活性位点。得益于NiCo-LDH折叠层状结构的特点,NiCo-LDH/碳纤维布具有出色的比电容(1 A·g^(-1)时1387.5 F·g^(-1))。此外,以NiCo-LDH/碳纤维布作为正极,涂覆在泡沫镍表面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NF)作为负极,组装而成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具有极好的电化学性能。ASC在1 A·g^(-1)时能量密度为26.6 Wh·kg^(-1),功率密度为850.4 W·kg^(-1),在最大功率密度为8500.3 W·kg^(-1)时能量密度仍保持有14.9 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电沉积 集流器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纳米结构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碳布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雯柯 赵雷 +3 位作者 刘超 董艳莹 朱元杰 王秋凡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1-358,共8页
以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制备、性质研究及对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研究为核心内容,提高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为主要目的,采用水热合成法在碳布基底上合成三氧化钨/碳布和活化后的碳布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采用SEM、XRD表征方... 以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制备、性质研究及对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研究为核心内容,提高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为主要目的,采用水热合成法在碳布基底上合成三氧化钨/碳布和活化后的碳布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采用SEM、XRD表征方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形貌表征及物相分析;使用上海辰华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材料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最终得到以三氧化钨/碳布为正极材料、活化后的碳布为负极材料组装成不对称柔性电容器,进行电化学测试,其电位窗口提高到0~1.6 V,电流密度61.9m A·cm-2时,电容达到58.96 F·cm-2,功率密度0.48 W·cm-2时,能量密度为20.36 m Wh·cm-2,同时在电流密度8m A·cm-2时,循环3000次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相较于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倍率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柔性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镍/四氧化三钴@镍钴与活性炭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婧 邹培超 +3 位作者 姚文涛 刘鹏 康飞宇 杨诚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颇具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活性材料,然而较差的导电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在高导电性镍钴纳米线上原位生长氧化镍和四氧化三钴活性物质,制备自支撑柔性氧化镍/四氧化三钴@镍钴一体化电极。纳米线表面原位生长活性物... 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颇具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活性材料,然而较差的导电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在高导电性镍钴纳米线上原位生长氧化镍和四氧化三钴活性物质,制备自支撑柔性氧化镍/四氧化三钴@镍钴一体化电极。纳米线表面原位生长活性物质可以提升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间电子的传输效率。网络状纳米线结构利于离子传输并能释放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应力。基于这种独特的结构特点,氧化镍/四氧化三钴@镍钴电极在电流密度为5 mA cm^-2时,具有1.36 F cm^-2的比容量,循环10000圈后仍然具有96.95%的容量保持率。氧化镍/四氧化三钴@镍钴与活性炭组装成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能量密度为0.32 mWh cm^-2时,具有8 mW cm^-2的功率密度,证明此种材料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四氧化三钴 活性炭 一体化电极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碳纳米管膜负载聚(2,5-二羟基-1,4-苯醌硫)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在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健 胡稳茂 王庚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91,共8页
通过对碳纳米管(CNT)膜进行重氮化处理,制备对氯苯胺修饰碳纳米管(pca-CNT)膜,并以pca-CNT膜为基底,原位缩聚生长聚(2,5-二羟基-1,4-苯醌硫)(PDBS),构筑pca-CNT负载PDBS(pca-CNT@PDBS)柔性电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 通过对碳纳米管(CNT)膜进行重氮化处理,制备对氯苯胺修饰碳纳米管(pca-CNT)膜,并以pca-CNT膜为基底,原位缩聚生长聚(2,5-二羟基-1,4-苯醌硫)(PDBS),构筑pca-CNT负载PDBS(pca-CNT@PDBS)柔性电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等表征了pca-CNT@PDBS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研究了CNT膜功能化之后对电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mA/cm^2时,pca-CNT@PDBS柔性电极的比电容达到108.0mF/cm^2,明显高于PDBS电极材料(65.6mF/cm^2)和纯碳纳米管膜负载的PDBS(CNT@PDBS,83.2mF/cm^2)。分别以pca-CNT@PDBS、CNT@PDBS为柔性正极,以CNT膜负载的聚(1,5-二氨基蒽醌)(CNT@PDAA)为柔性负极,与丙烯酸酯橡胶/四乙基四氟硼酸铵-乙腈准固态电解质(ACM/Et4NBF4-AN)匹配组装,得到柔性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当电流密度为2mA/cm^2时,pca-CNT@PDBS//ACM/Et4NBF4-AN//CNT@PDAA的比电容为79.6mF/cm^2;当功率密度为63.5 mW/cm3时,其能量密度达到1.63 mW·h/cm3。CNT@PDBS//ACM/Et4NBF4-AN//CNT@PDAA在循环7 500次以后,比电容保持率仅为30.5%,而pca-CNT@PDBS//ACM/Et4NBF4-AN//CNT@PDAA循环充放电8 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80.5%,循环稳定性较前者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 5-二羟基-1 4-苯醌硫) 碳纳米管 重氮化 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革屑多孔炭负载的聚吡咯/MoS2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志浩 刘鹏云 +2 位作者 张莉 王雪 段宝荣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9,共8页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最富有潜力的电化学储能设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水系电解质超级电容器窄的电势窗口,限制了其能量密度的提高。本文首先以废革屑为原料制备多孔炭,分别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和溶剂热法在废革屑多孔炭基体上原...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最富有潜力的电化学储能设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水系电解质超级电容器窄的电势窗口,限制了其能量密度的提高。本文首先以废革屑为原料制备多孔炭,分别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和溶剂热法在废革屑多孔炭基体上原位负载聚吡咯和MoS_(2),将两种复合材料分别作为正负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光谱对两种电极材料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认了两种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电化学测试表明,多孔炭负载的MoS_(2)和PPy电极的比电容值分别为373.4 F/g和160.6 F/g。当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时,可将电势窗口拓展至1.6 V,在395 W/kg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提高到了20.1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聚吡咯 MoS_(2) 革屑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多孔碳负载π共轭聚合物正负电极材料构建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14
作者 张涛 王文强 王庚超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469-477,共9页
能量密度是制约超级电容器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正负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匹配,构建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是提高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本工作以活化分级孔碳(aHPC)作载体,以β-萘磺酸为软模板和掺杂酸,借助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分别制备出... 能量密度是制约超级电容器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正负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匹配,构建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是提高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本工作以活化分级孔碳(aHPC)作载体,以β-萘磺酸为软模板和掺杂酸,借助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分别制备出活化分级孔碳负载聚苯胺(aHPC@PANI)及活化分级孔碳负载聚1,5-二氨基蒽醌(aHPC@PDAA)纳米复合材料。结果显示,两种复合材料均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且聚合物以纳米尺度均匀沉积在活化多孔碳孔壁内外,这对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及其倍率性能十分有利。在1 A/g电流密度下,aHPC@PANI正极材料与aHPC@PDAA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分别达256.7 F/g(–0.6~0.8 V)及253 F/g(–2~–0.6V)。所组装的aHPC@PANI//Et 4NBF4-AN//aHPC@PDAA有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呈现宽的电位窗口(2.8 V),高的能量密度(65 W·h/kg,1.38 kW/kg,基于aHPC@PANI和a HPC@PDAA总质量)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50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多孔碳 聚苯胺 聚氨基蒽醌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有机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O_(x)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高能量密度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小军 丁俊卿 +2 位作者 张祖梁 张校烨 孙良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7-1014,共8页
超级电容器在能源供电应用中显示出高功率密度和长期循环寿命。多元金属氧化物伴随多价阳离子、多种充电/放电动力学而成为有前途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多元金属氧化物形貌难以控制,且调控方法过于复杂。以泡沫镍为基体,利用简单... 超级电容器在能源供电应用中显示出高功率密度和长期循环寿命。多元金属氧化物伴随多价阳离子、多种充电/放电动力学而成为有前途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多元金属氧化物形貌难以控制,且调控方法过于复杂。以泡沫镍为基体,利用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法在其表面生长CoMoO_(x)纳米结构。通过调控Co∶Mo摩尔比来实现对Co_(0)Mo_(1)O_(x)超薄纳米片、Co_(1)Mo_(2)O_(x)交织纳米片、Co_(1)Mo_(1)O_(x)纳米花和Co_(2)Mo_(1)O_(x)纳米柱结构的可控合成。其中,Co_(1)Mo_(1)O_(x)纳米花独特的结构使其表现出高的比电容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5 A·g^(-1)下的比电容高达1628.8 A·g^(-1),优于大量先进的Co基和Mo基电极材料,且在2000圈的恒流充放电(GCD)测试后仍然能够保留93.5%的比电容。此外,Co_(1)Mo_(1)O_(x)纳米花和活性炭(AC)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表现出高的能量密度,在4 kW·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高达79.3 kW·kg^(-1)。该工作提供了一种多元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策略,丰富了自支撑、无黏结剂、高储能特性的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O_(x)纳米结构 可控合成 高能量密度 电容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自支撑MnO_(2)/活性炭电极的绿色制备及赝电容超级电容器性能
16
作者 黄志亮 周昌林 +4 位作者 吴星胜 李建国 骆长江 汪磊 蔡忠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120,共10页
以棉纤维、纳米结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共聚丙烯酸酯乳液为黏结剂,炭黑(CB)和碳纤维为导电剂,活性炭(AC)为活性物质,水为分散剂,制备了自支撑电极(SSE);SSE经自制CB导电液导电强化处理构建了自支撑导电增强电极(CSSE),将其与一步... 以棉纤维、纳米结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共聚丙烯酸酯乳液为黏结剂,炭黑(CB)和碳纤维为导电剂,活性炭(AC)为活性物质,水为分散剂,制备了自支撑电极(SSE);SSE经自制CB导电液导电强化处理构建了自支撑导电增强电极(CSSE),将其与一步水相碳还原法制备的AC负载MnO_(2)(MnO_(2)@AC)活性物质制成了CSSE-MnO_(2)电极;最后,将CSSE-MnO_(2)电极与AC电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CSSE-MnO_(2)//AC)。通过SEM、N2吸附-脱附(BET)、水接触角和电化学实验对SSE和CSSE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ASC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SE具有丰富的孔洞结构,可被电解液快速润湿;CSSE具有丰富的离子微通道和导电通路,其导电性得到提高。在中性Na2SO4电解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柠檬酸铁铵,可在电极表面发生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提高ASC在1.8~2.4 V电压窗内的电化学性能;ASC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窗口(1.8~2.4 V),在电流密度3~11 mA/cm^(2)时的面积比电容为1500 mF/cm^(2),电流密度为84 mA/cm^(2)时为1208 mF/cm^(2);ASC在功率密度为300 W/kg时,具有高达37.6 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在2 A/g下循环10000次后仍保持约80%的比电容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电极片 绿色制造 工程设计 植物纤维 导电强化处理 有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型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志宏 赵海雷 +2 位作者 李玥 王治峰 仇卫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9-471,共3页
非对称型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超级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它同时具备超级电容器和二次电池的特性,即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良好的快速充放电能力和循环性能。综述了非对称型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非对称型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 法拉第准电容器 钛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o_(2)O_(4)-ZnO@C@CoS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恩东 李宝乐 +2 位作者 张珂 谭鲁 娄永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93,I0008,共10页
超级电容器以其高功率性能、稳定的循环性能和优良的安全性等独特优势,作为储能器件在新能源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等方面极具前景。然而,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实际应用。为提升电化学活性,本研究通过简便的溶剂热法、煅烧处理和电化... 超级电容器以其高功率性能、稳定的循环性能和优良的安全性等独特优势,作为储能器件在新能源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等方面极具前景。然而,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实际应用。为提升电化学活性,本研究通过简便的溶剂热法、煅烧处理和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碳包覆的ZnCo_(2)O_(4)-ZnO微球上沉积了CoS纳米片(ZCO-ZO@C@CoS)。碳层不仅可以促进电子传输,增强导电性,还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CoS纳米片之间形成的开放网络空间促进了离子快速传输。此外,CoS纳米片具备丰富的电活性位点,实现了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核壳结构内部的纳米线、碳层和外层纳米片的共同作用,有效提升了材料的整体电化学性能。因此,ZCO-ZO@C@CoS在1.5 A·g^(−1)时的比电容达到1944 F·g^(−1)(972.0 C·g^(−1)),20 A·g^(−1)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为75%。由ZCO-ZO@C@CoS(正极)和活性炭(负极)组成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器件也表现出优异的比电容、高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过渡金属硫化物 CoS纳米片 分级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应娇 王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17,共7页
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结合了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的优点,具备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循环寿命长等特性,成为近年来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热点。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包括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碳材料/导电聚合物体系... 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结合了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的优点,具备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循环寿命长等特性,成为近年来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热点。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包括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碳材料/导电聚合物体系和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体系,综述了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类型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e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蓓融 龚超 +4 位作者 黄妙良 刘培德 范乐庆 林建明 吴季怀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采用二氧化碲(TeO_2)为碲源,泡沫镍作为镍源及基底,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利用一步水热法原位生长片状Ni Te材料。将制得的Ni Te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了水热温度对产物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采用二氧化碲(TeO_2)为碲源,泡沫镍作为镍源及基底,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利用一步水热法原位生长片状Ni Te材料。将制得的Ni Te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了水热温度对产物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80℃时,所制得的Ni Te为均匀的片状结构,在三电极体系下获得的Ni Te电极最大的质量比电容为603.6 F·g^(-1)。利用Ni Te和AC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制备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NiTe//AC ASC可以将电位窗口扩展到1.6 V,最大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25.8 Wh·kg^(-1)和3994W·kg^(-1)。ASC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5000次循环之后保持了初始电容的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TE 原位生长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