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线非对称环境下的事务处理结构分析
- 1
-
-
作者
庞引明
段成林
施伯乐
-
机构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
出处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31-143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攻关项目"电子图书馆的相关关键技术"资助 批准号为 (6993 3 0 10 )
-
文摘
在无线非对称环境下 ,事务处理遇到了新的挑战 .本文在仔细分析带来这一挑战的种种原因之后 。
-
关键词
非对称环境
事务处理
RPC
结构分析
数据库
-
Keywords
Asymmetric environment
Transaction processing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
分类号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吴清清
柳建华
张良
张嘉文
姜林林
-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
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出处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6,共8页
-
文摘
本文根据热空间模型、人体热生理模型和人体热心理模型的分类标准,对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热空间模型通过空调、环境参数直接预测人体客观、主观反应,人体热生理模型通过研究人体内部主动、被动生理调节预测人体生理参数,人体热心理模型侧重研究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联系或人体如何适应热环境,最后概述了各模型的优点及局限。结果表明:热空间模型与选用的空间结构具有重大联系,一旦空间结构改变,模型建立的很多关系便无法成立,在车辆的应用领域价值更大;大多数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不够全面或仅限于特定环境,只有少数能够通过详细的体温调节解决人类对非均匀和瞬态条件的反应;Berkeley热舒适模型同时涵盖了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但其耦合模拟过程过于复杂,而等效温度模型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运算简便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适应模型充分考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
关键词
非对称热环境
热空间
热生理
热心理
-
Keywords
asymmetric thermal environments
thermal environment
thermal physiological
thermal psychological
-
分类号
TB61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