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矢量喷流对细长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延奎 张永升 +2 位作者 邓学蓥 杨水锋 于晓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采用测压方法研究了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喷流诱导作用,改变其空间绕流涡系结构的分布来实现的,但是矢量喷流的存... 采用测压方法研究了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喷流诱导作用,改变其空间绕流涡系结构的分布来实现的,但是矢量喷流的存在并不能改变大迎角机身空间绕流涡系的本质结构;随着迎角的增大,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影响区域不断前移,甚至影响到头部;随着喷流落压比的增加,矢量喷流对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侧向力的抑制作用加强,但当喷流落压比达到临界落压比后(即喷管出口处达到设计马赫数时),喷流影响作用将不会随喷流落压比的增加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细长旋成体 矢量喷流 非对称流动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召林 王元靖 +1 位作者 侯跃龙 白存儒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2,17,共6页
简要介绍了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试验结果,分析了Re数、湍流度和安装条件等因素对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探讨了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产生机制。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该研究得出的一些支持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产生机制的空... 简要介绍了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试验结果,分析了Re数、湍流度和安装条件等因素对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探讨了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产生机制。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该研究得出的一些支持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产生机制的空间动力不稳定性观点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大迎角 非对称流动 试验研究 飞行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体大迎角流动的非对称特性及声激励控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召林 侯跃龙 王元靖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8,共9页
通过测压、油流、粘贴转捩带、热线频谱采集及声激励控制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讨论了Re数、转捩带对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分析了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特点。重点对声激励控制流动的非对称性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提供了有无声激励... 通过测压、油流、粘贴转捩带、热线频谱采集及声激励控制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讨论了Re数、转捩带对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分析了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特点。重点对声激励控制流动的非对称性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提供了有无声激励时功率谱和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所支持的细长体流动非对称性产生机制的流场的空间动力不稳定性观点。最后阐述了声激励控制非对称流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旋成体 非对称流动 声激励控制 大迎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下模型头部扰动与非对称涡流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贺中 吴军强 +1 位作者 蒋卫民 吴继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3,共8页
采用尖拱细长旋成体模型,在M=0.4~1.2范围内,通过表面压力测量和PIV流态观测手段,对高速情况下模型头尖部微扰动与大迎角非对称涡流动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高速范围内,尖拱细长旋成体的大迎角流动仍然呈现... 采用尖拱细长旋成体模型,在M=0.4~1.2范围内,通过表面压力测量和PIV流态观测手段,对高速情况下模型头尖部微扰动与大迎角非对称涡流动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高速范围内,尖拱细长旋成体的大迎角流动仍然呈现出非对称多涡结构,头部微扰动对非对称涡有影响,但对模型的非对称气动力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非对称流动 压缩性 头部扰动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声激励控制流动非对称性的动态数据分析研究
5
作者 侯跃龙 白存儒 范召林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9期49-54,共6页
通过内部声激励、热线频谱采集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讨论了声激励对大迎角细长体当地侧向力、模型背风面空同流场的影响,分析了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特点。并给出了声激励前后功率谱和相关系数的变化。
关键词 声激励控制 细长体旋成体 大迎角绕流 非对称流动 数据分析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声激励对流动非对称性的控制研究
6
作者 侯跃龙 白存儒 范召林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9期44-48,共5页
通过外部声激励、热线频谱采集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讨论了声激励对大迎角细长体当地侧向力、模型背风面空间流场的影响,分析了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特点。并给出了声激励前后功率谱的变化。
关键词 外部声激励控制 非对称流动 细长旋成体 大迎角绕流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对平面应变压缩过程中金属流动及组织的影响
7
作者 潘红波 胡水平 +1 位作者 唐荻 王潇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分析了平面应变压缩过程中金属的非对称流动方式的进展以及产生原因。通过有限元MSC/Superform软件分析了变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情况;采用室温下纯铝试样变形试验研究了其流动模式与最后的显微组织;同时应用滑移线有关理论知识对其摆动... 分析了平面应变压缩过程中金属的非对称流动方式的进展以及产生原因。通过有限元MSC/Superform软件分析了变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情况;采用室温下纯铝试样变形试验研究了其流动模式与最后的显微组织;同时应用滑移线有关理论知识对其摆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微小的偏移将在金属变形区产生摆动现象,导致应变分布的严重不均匀。而且随着变形以及偏移的增大,摆动现象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压缩 非对称流动 有限元 滑移线 应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喷流对低速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一航 刘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04-2517,共14页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雷诺数Re=55000条件下细长旋成体有、无横向喷流时大攻角非对称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发现了旋成体在法向和侧向进行喷流时其大攻角非对称气动特性与无喷流时的区别,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几...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雷诺数Re=55000条件下细长旋成体有、无横向喷流时大攻角非对称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发现了旋成体在法向和侧向进行喷流时其大攻角非对称气动特性与无喷流时的区别,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几个典型工况下旋成体有、无横向喷流时的非对称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喷流对旋成体非对称流动分离的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发现当细长旋成体进行法向控制时无喷流、喷流位于迎风区和喷流位于背风区的旋成体表现出了不同的非对称流动特性:首先喷流位于迎风区时攻角范围在20°~40°之间有喷流和无喷流旋成体所产生的侧向力方向相反,攻角大于40°之后侧向力系数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无喷流时的侧向力系数方向相同,但是其绝对值要比无喷流时的侧向力系数小.其次喷流位于背风区时攻角在15°~35°之间有喷流时的侧向力系数绝对值要明显比无喷流时大,在随后的40°~70°之间旋成体侧向力系数变化规律与无喷流的趋势相似.当细长旋成体进行侧向控制时由于沿侧向的喷流所产生的直接力使得攻角范围在0°~20°之间和大于45°时有喷流的旋成体侧向力系数绝对值要比无喷流时大,但是攻角在25°~40°之间时旋成体的侧向力系数绝对值减小,甚至在35°时几乎为0.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当细长旋成体进行法向控制时,喷流位于迎风区和背风区时喷流都对有扰流片一侧的流动分离产生了影响,使得其与无喷流时的流场结构不同.无喷流时细长旋成体有扰流片的一侧首先发生流动分离,但是当喷流存在时无扰流片的一侧首先发生流动分离,从而导致了侧向力绝对值增大以及侧向力方向发生改变等现象.当细长旋成体进行侧向控制时,没有扰流片的一侧流动首先发生了分离,有扰流片的一侧后发生流动分离.旋成体有扰流片一侧由于喷流的影响在弹体喷嘴附近及后方产生了低压区,无扰流片一侧的流动分离之后旋成体中后部分产生了高压区,使弹体产生了沿z轴正向的侧向力,这与喷流产生的直接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当,从而出现了旋成体攻角在20°~40°之间侧向力较小、甚至在35°时几乎为0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横向喷流 风洞试验 非对称流动 低速大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细长旋成体绕流场分层特性研究
9
作者 石伟龙 甘才俊 +4 位作者 张隽研 李晓辉 王利 程晓丽 何仕培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36,共8页
针对细长旋成体在临近空间中绕流场结构是否存在非对称性、非定常性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采用粒子示踪技术(平面和体式)和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结合量级分析方法对高超声速细长旋成体绕流场进行了研究.试验获得了细长旋成体流向和多个展... 针对细长旋成体在临近空间中绕流场结构是否存在非对称性、非定常性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采用粒子示踪技术(平面和体式)和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结合量级分析方法对高超声速细长旋成体绕流场进行了研究.试验获得了细长旋成体流向和多个展向截面的流场结构粒子图像,从这些图像中发现高超声速细长旋成体绕流空间场存在3层结构,除了与高超声速平板壁面绕流场或亚跨声速旋成体一样存在的自由流与边界层外,还在两者之间新发现一层粒子严重堆积的特殊“界面层”.通过数值模拟和量级分析发现,该界面层中法向速度不再为0,并存在压力峰值和很大的压力法向梯度,这是前缘激波与膨胀波的存在以及大曲率型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结果还表明:界面层是绕流场结构出现非对称性和非定常性的主要区域;界面层的厚度随着攻角增大而增大,大攻角和雷诺数提高时界面层发生扭曲变形,进而导致了绕流场的非对称和非定常特性.这些发现可以为临近空间高速导弹气动性能分析与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 界面层 非对称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倾斜隧道火灾烟气最大逆流长度研究
10
作者 吴双良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6-1271,共6页
为探讨纵坡隧道利用烟囱效应诱导气流进行火灾烟气控制的可行性,系统开展了烟囱效应作用下倾斜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研究。揭示了倾斜隧道中由坡度产生的烟囱效应作用对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倾斜隧道火灾烟气... 为探讨纵坡隧道利用烟囱效应诱导气流进行火灾烟气控制的可行性,系统开展了烟囱效应作用下倾斜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研究。揭示了倾斜隧道中由坡度产生的烟囱效应作用对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倾斜隧道火灾烟气非对称流动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高程差的增大,正向流动的烟气、空气质量流量从50%增加至约100%;而负向流动的烟气、空气质量流量从50%衰减至约0%。利用高程差作为特征参数进行定量表征,提出了火灾烟气与新鲜空气的质量流量经验公式,并推导出了烟气最大逆流长度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隧道 非对称流动 质量流量 逆流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模具尺寸差对金属流变及其力能的影响
11
作者 潘红波 唐荻 +1 位作者 胡水平 王潇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4-288,共5页
采用MARC/Superform有限元软件对平面应变压缩过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分析了上下模具尺寸不相等时,对金属流变规律及其力能参数的影响.同时应用滑移线场理论对端部的滑移线场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金属的流动情况,进一步验证了有限元模... 采用MARC/Superform有限元软件对平面应变压缩过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分析了上下模具尺寸不相等时,对金属流变规律及其力能参数的影响.同时应用滑移线场理论对端部的滑移线场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金属的流动情况,进一步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模具尺寸相等时,金属流动呈现对称分布;当上下两个模具尺寸不等时,金属流动呈现非对称分布,有剪切变形产生.而且随着模具尺寸差的增大,其交叉剪切变形越严重,总压力也增大,平均压力相对降低,这与异步轧制过程类似.所研究结果为异步轧制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压缩 金属流变规律 滑移线场 非对称流动 异步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加热方腔内的相变传热过程及其非线性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刚 杨茉 +1 位作者 张政 胡卓焕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5-819,831,共6页
利用Fluent软件和焓法模型对方腔内石蜡受热融化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方腔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瑞利数Ra下的液相自然对流情况。结果表明:相变传热先以导热为主,随着石蜡液相率的增大,相变传热... 利用Fluent软件和焓法模型对方腔内石蜡受热融化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方腔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瑞利数Ra下的液相自然对流情况。结果表明:相变传热先以导热为主,随着石蜡液相率的增大,相变传热以对流换热为主;随着斯蒂芬数Ste的增大,石蜡的融化速度加快;当瑞利数Ra较小时,相变传热过程中的速度是稳定的,随着Ra的增大,速度出现周期性振荡,当Ra较大时速度呈混沌无序的振荡状态,说明相变传热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腔 相变材料 自然对流 非对称流动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拱细长旋成体低速大攻角绕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浩南 李国辉 徐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176,共6页
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无任何扰动几何不规则性细长体大攻角绕流背风面对称流型结构,得出绕流截面流态拓扑结构的轴向演化规律。分析截面侧向力与法向力分布背涡的对称与非对称性,通过壁面切向速度曲线确定壁面鞍点位置,通过与截面法向量... 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无任何扰动几何不规则性细长体大攻角绕流背风面对称流型结构,得出绕流截面流态拓扑结构的轴向演化规律。分析截面侧向力与法向力分布背涡的对称与非对称性,通过壁面切向速度曲线确定壁面鞍点位置,通过与截面法向量夹角的零点确定空间鞍点的位置,验证细长旋成体截面流态拓扑结构。此外,通过特殊鞍点的位置变化分析了临界流动状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扰动与不规则性的前提下,得到非对称的旋涡,并且证实给出拓扑结构正确以及存在的临界状态,确定了临界状态中高阶奇点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空气动力学 细长体 非对称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克奇 李国辉 +1 位作者 张浩南 张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95-1504,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非对称涡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头部带扰动块对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结构的影响,通过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法对细长旋成体模型在攻角5°~60°范围内进行仿真。在攻角分别为20°和30°...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非对称涡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头部带扰动块对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结构的影响,通过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法对细长旋成体模型在攻角5°~60°范围内进行仿真。在攻角分别为20°和30°时对是否添加扰动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截面绕流沿轴向位置的发展,提出了验证拓扑结构的一种方法,找到了各流态下奇点的位置,通过涡核位置对模型背部绕流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添加已知规则扰动块可以加快各绕流结构间的转换速度,使非对称涡产生的攻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流结构 细长旋成体 非对称流动 鞍点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推力偏心特性研究
15
作者 张庆民 武晓松 王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59,共3页
该文应用巴特勒提出的五面体双特征曲线网格方法对火箭喷管扩张段内的非定常非对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锥形喷管侧向推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表明,该文计算的侧向推力结果与定常状态下的数据是吻合的。证明五面体双特征曲线网... 该文应用巴特勒提出的五面体双特征曲线网格方法对火箭喷管扩张段内的非定常非对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锥形喷管侧向推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表明,该文计算的侧向推力结果与定常状态下的数据是吻合的。证明五面体双特征曲线网格方法可用来研究非定常流动条件下的推力偏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喷管 二维非定常非对称流动 数值模拟 推力偏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头旋成体背涡迎角效应的分区性态
16
作者 齐中阳 王延奎 曹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4-2140,共7页
为了实现空空导弹的高机动性,基于模型后体直径D以及试验风速的雷诺数Re_D=1.54×10~5,通过风洞测力和测压试验对钝头旋成体背涡流动特性随迎角的演化形式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模型不同迎角下所受侧向力、截面压力分布以及截面侧向力... 为了实现空空导弹的高机动性,基于模型后体直径D以及试验风速的雷诺数Re_D=1.54×10~5,通过风洞测力和测压试验对钝头旋成体背涡流动特性随迎角的演化形式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模型不同迎角下所受侧向力、截面压力分布以及截面侧向力系数随时间波动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不同迎角下的钝头旋成体背涡流动形式。以此划分了4个迎角分区:附着流动区(α≤10°)、对称涡流动区(10°<α≤20°)、定常非对称流动区(20°<α≤50°)和非定常非对称流动区(α>50°)。对各迎角分区的背涡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头旋成体 背涡结构 迎角效应 非对称流动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in a porous saturated wavy channel with asymmetric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被引量:2
17
作者 Q.Hussain S.Asghar +1 位作者 T.Hayat A.Alsae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92-401,共10页
The viscous flow in a wavy channel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The channel is filled with a porous viscous fluid. Two cases of equal and different external convec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walls... The viscous flow in a wavy channel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The channel is filled with a porous viscous fluid. Two cases of equal and different external convec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wall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Effect of viscous dissipation is also consider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derived employing long wavelength and low Reynolds number approximations. Exact closed form solutions are obtained for the simplified equations. Important physical features for peristaltic flow caused by the wavy wave are pumping, trapping and heat transfer rate at the channel walls. These are discussed one by one in depth and detail through graphical illustration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Bi1≠Bi2,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value of Brinkman number Brc at which the temperatures of both the walls become equal. And, for Bi1>Bi2 and Br>Brc,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ld wall exceeds the temperature of hot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stalsis heat transfer porous medium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staltic transport of MHD Williamson fluid in an inclined asymmetric channel through porous medium with heat transfer 被引量:2
18
作者 K.Ramesh M.Devak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189-3201,共13页
The intention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eat transfer and inclined magnetic field on the peristaltic flow of Williamson fluid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through porous medium. The governing two-di... The intention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eat transfer and inclined magnetic field on the peristaltic flow of Williamson fluid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through porous medium. The governing two-dimensional equations are simplifi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long wavelength approximation. The simplified equations are solved for the stream function, temperature, and axial pressure gradient by using a regular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expression for pressure rise is computed numerically. The profiles of velocity, pressure gradient, temperatur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tream function are sketched and interpreted for various embedded parameters and also the behavior of stream function for various wave forms is discussed through graph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peristaltic velocity increases from porous medium to non-porous medium, the magnetic effects have increasing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ize of the trapped bolu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magnetic effects while the trend is rever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arcy number. Moreover, limiting solutions of our problem a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of the Newtonian fluid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son fluid heat transfer inclined magnetic field porous medium inclined asymmetric ch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staltic flow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Joule heating 被引量:5
19
作者 Abbasi Fahad Munir Hayat Tasawar Ahmad Bashi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11-1416,共6页
The peristaltic transport of viscous fluid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is concentrated. The channel walls exhibit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Both cases of hydrodynamic and magnetohydrodynamic(MHD) fluids are conside... The peristaltic transport of viscous fluid in an asymmetric channel is concentrated. The channel walls exhibit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Both cases of hydrodynamic and magnetohydrodynamic(MHD) fluids are consider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has been presented in a wave frame of reference. The resulting problems are non-dimensionalized. Long wavelength and low Reynolds number approximations are employed. Joule heating effect on the thermal equation is retained. Analytic solutions for stream function and temperature are constructed. Numerical integration is carried out for pressure rise per wavelength. Effects of influential flow parameters have been pointed out through 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staltic flow convective conditions Joule he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