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波驱动的非接触式超声电机 被引量:5
1
作者 鄂世举 汤乐超 程光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99,共6页
通过对一种非接触式压电电机试验样机的构造进行分析及实验,验证非对称波驱动机理。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电机进行了阻抗测试,确定了该电机的有效工作频率;通过振幅测试验证了非对称波的存在,测量了频率及驱动电压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 通过对一种非接触式压电电机试验样机的构造进行分析及实验,验证非对称波驱动机理。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电机进行了阻抗测试,确定了该电机的有效工作频率;通过振幅测试验证了非对称波的存在,测量了频率及驱动电压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电机两种调速方式的优缺点。实验数据为非对称波驱动的压电电机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工作表明,非对称波具有驱动能力,据此构建的压电电机具有结构简单、驱动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 非对称波 超声电机 驱动机理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MS离子检测用高场非对称波电源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天志 唐飞 +1 位作者 熊继军 林镇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3期3470-3473,共4页
介绍一种用于FAIMS(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技术)离子检测器的电源,并简要说明FAIMS工作原理。针对FAIMS离子检测器的特点,设计了高场非对称波电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思路正确,电源达到了预定要求。
关键词 FAIMS 高场 非对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三角波调频引信探测方法
3
作者 王海彬 张彬 +4 位作者 索晓楠 刘水英 黄媛婷 张淦 刘杰旋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多普勒体制近程探测方法。利用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信号上升段和下降段调制斜率的不同,使引信差频段仅使用一个固定频点的窄频率通道即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两个不同距离的运...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多普勒体制近程探测方法。利用非对称三角波线性调频信号上升段和下降段调制斜率的不同,使引信差频段仅使用一个固定频点的窄频率通道即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对两个不同距离的运动目标回波进行同时定距监测,并利用多个不同参数的三角波调制波形串联等效实现多点连续测距,能够简化引信硬件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复杂度。通过缩窄差频段电磁耦合通道入口频带宽度提升引信抗电磁干扰能力,通过降低采样率及简化硬件降低引信设计制造成本。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对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依据该方法研制的引信探测样机进行推靶和靶场炮射存储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引信 非对称三角线性调频 调频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惯性冲击原理的非对称夹持式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晓韬 程光明 +2 位作者 杨志刚 马希里 曾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61,共6页
针对目前压电驱动器主要使用非对称锯齿波电信号驱动压电晶体实现驱动的现状,采用对称电压信号驱动压电振子,设计了非对称夹持式压电旋转驱动器。用对称波电信号作用在压电双晶片振子上,产生正反两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周期性惯性冲击力,驱... 针对目前压电驱动器主要使用非对称锯齿波电信号驱动压电晶体实现驱动的现状,采用对称电压信号驱动压电振子,设计了非对称夹持式压电旋转驱动器。用对称波电信号作用在压电双晶片振子上,产生正反两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周期性惯性冲击力,驱动机构实现旋转位移。建立了压电旋转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非对称夹持旋转驱动器实现大小不同惯性冲击力的原理以及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运动过程。组成了压电旋转驱动器的测试系统,在不同电压幅值、频率的方波激励下,对压电旋转驱动器的平均步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非对称夹持式压电旋转驱动器能实现较稳定的单向转动,最大行程为360°,最大承载能力超过300g,步长分辨率为5μrad,最大转动速度为4000μrad/s;驱动器样机在20V、2Hz的方波激励下,平均运动步长为12μrad,转动速度为24μr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波 惯性冲击 压电双晶片 旋转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双阻尼小波字典的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方法
5
作者 胡俊锋 赵丽娟 +1 位作者 严雪竹 张龙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针对强背景噪声下难以准确提取出轴承复合故障中各故障类型有效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和稀疏表征的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MCKD算法实现复合故障... 针对强背景噪声下难以准确提取出轴承复合故障中各故障类型有效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和稀疏表征的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MCKD算法实现复合故障的分离,并达到初步增强故障冲击特征的效果;然后进行稀疏表征字典设计先验知识分析,构造与真实故障脉冲响应更加匹配的双阻尼非对称小波参数字典,结合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稀疏重构出各故障特征;最后对重构分量做包络谱分析,提取轴承故障特征频率。考虑到MCKD算法和非对称小波中的参数选取决定着最终的特征提取效果,使用鲸鱼优化算法实现参数自动优化选取。仿真数据和试验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取出轴承复合故障中的各类故障成分,且相比常用的单阻尼Laplace小波字典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故障 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算法 双阻尼非对称 稀疏分解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固体并式微结构模型及孤立波的存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那仁满都拉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9,共9页
把复杂固体看作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微结构,进而考虑两种微尺度非线性效应,建立了描述复杂固体运动的并式微结构非线性模型.利用动力系统的定性分析理论和分岔理论,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并式微结构固体中可以存在一类非对称孤立波并给出了... 把复杂固体看作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微结构,进而考虑两种微尺度非线性效应,建立了描述复杂固体运动的并式微结构非线性模型.利用动力系统的定性分析理论和分岔理论,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并式微结构固体中可以存在一类非对称孤立波并给出了其存在条件.分析表明两种微尺度非线性效应同时影响孤立波的对称特性,微尺度非线性效应越强,孤立波的非对称特性越明显.最后用数值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定性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式微结构模型 非对称孤立 存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垂直切变对飓风波尼(1998)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沈阳 张大林 沈新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960,共12页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一侧9—12km高度上通风作用强烈,在破坏波尼暖心的同时,也导致了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对波尼核心的入侵,与低层通风路径相比,中层通风对波尼的破坏作用更甚,鉴于在分析时间段内,波尼所经海域平均海温变化不大,可以认为风的垂直切变主导了波尼强度变化;对波尼强度突变现象的分析发现,强度突变源于通风破坏作用的积累,当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侵入热带气旋中心的程度超过某一阈值时,气旋强度会突然减弱;其结果显示风的垂直切变造成的动力和热力效应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都十分重要,而后者更为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垂直切变的动力和热力影响 1非对称结构 结构和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光纤中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怪波的研究
8
作者 雷宇祥 宋妮 +1 位作者 张毅菲 商慧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4-279,共6页
以描述非线性光纤中电磁波传播的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组特殊形式的种子解,在已有一阶怪波解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达布变换及泰勒展式得到了该方程的对称二阶怪波解和非对称二阶怪波解。在一定条件下,选取不同的参数值,... 以描述非线性光纤中电磁波传播的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组特殊形式的种子解,在已有一阶怪波解的基础上,利用广义达布变换及泰勒展式得到了该方程的对称二阶怪波解和非对称二阶怪波解。在一定条件下,选取不同的参数值,研究了参数对怪波动力学性态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二阶怪波的等值高线分布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二阶怪波具有新的结构,多组波峰呈三角形、中心对称结构分布,所得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耦合系统怪波的动力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广义达布变换 非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多带宽干线协调控制模型 被引量:35
9
作者 唐克双 孔涛 +1 位作者 王奋 李克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02-1008,共7页
针对经典的多带宽干线协调控制模型——MULTIBAND中绿波带按照一条中心线严格对称造成的求解范围小和绿波带在绿灯时段内的位置不合理造成的绿波不稳定两个问题,从取消绿波带中心线对称和增加绿波带位置约束两方面入手,提出一种改进的MU... 针对经典的多带宽干线协调控制模型——MULTIBAND中绿波带按照一条中心线严格对称造成的求解范围小和绿波带在绿灯时段内的位置不合理造成的绿波不稳定两个问题,从取消绿波带中心线对称和增加绿波带位置约束两方面入手,提出一种改进的MULTIBAND干线协调控制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提出了非对称式绿波的概念,允许不同路段上的绿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与其他路段绿波构成连续对称;同时增加了绿波带位置的约束,使得求解出的绿波带会尽量靠近上下游绿灯的中间位置,提高绿波运行的稳定性.以临沂市沂蒙路8个相邻交叉口的干线协调控制设计为例,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绿波带宽与绿灯时间比值方面增加了7.1%,在延误和停车次数方面分别减少了20.8%和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 干线协调控制 多带宽干线协调控 制模型 非对称式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饮酒对青年人记忆功能相关脑区CBF及OEF影响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桑菲 陈军 +2 位作者 敖亚雯 张亮 聂鸿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和非对称基于自旋回波的回波平面成像(asymmetric spine echo-based echo plane imaging,ASE EPI)研究急性饮酒对健康青年人... 目的利用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和非对称基于自旋回波的回波平面成像(asymmetric spine echo-based echo plane imaging,ASE EPI)研究急性饮酒对健康青年人记忆功能相关脑区脑血流灌注(cerebral blood flow,CBF)、氧摄取分数(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的影响,分析不同剂量急性饮酒后健康志愿者记忆功能相关脑区CBF与OEF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9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摄入不同剂量的白酒,饮酒后,抽血检测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按照BAC≥0.04%、0.06%、0.08%分为低、中、高浓度组。所有受试者分别于饮酒前及饮酒后30 min进行记忆功能评价并行MRI扫描,饮酒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对饮酒前、后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杏仁核及小脑半球等记忆功能相关脑区的CBF和O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饮酒后30 min与饮酒前相比,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杏仁核CBF增加(P<0.05),双侧小脑半球CBF减低(P<0.05)。饮酒后30 min,不同剂量组间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的平均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饮酒后30 min与饮酒前相比,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OEF减低(P<0.05),双侧小脑半球OEF增加(P<0.05)。饮酒后30 min,不同剂量组间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小脑半球的平均O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酒后记忆功能相关脑区的CBF、OEF呈负相关关系,脑组织氧供给与氧利用处于动态平衡。饮酒后记忆功能相关脑区脑血流和脑代谢信息的改变,在揭示酒精对记忆功能相关脑区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饮酒 记忆功能 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 非对称基于自旋回的回平面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in a porous saturated wavy channel with asymmetric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被引量:2
11
作者 Q.Hussain S.Asghar +1 位作者 T.Hayat A.Alsae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92-401,共10页
The viscous flow in a wavy channel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The channel is filled with a porous viscous fluid. Two cases of equal and different external convec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walls... The viscous flow in a wavy channel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The channel is filled with a porous viscous fluid. Two cases of equal and different external convec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wall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Effect of viscous dissipation is also consider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derived employing long wavelength and low Reynolds number approximations. Exact closed form solutions are obtained for the simplified equations. Important physical features for peristaltic flow caused by the wavy wave are pumping, trapping and heat transfer rate at the channel walls. These are discussed one by one in depth and detail through graphical illustration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Bi1≠Bi2,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value of Brinkman number Brc at which the temperatures of both the walls become equal. And, for Bi1>Bi2 and Br>Brc,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ld wall exceeds the temperature of hot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stalsis heat transfer porous medium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