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对称悬索桥的振动基频估算公式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国俊 郝宪武 +1 位作者 宋涛 李子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36-1542,共7页
为了便于快速计算非对称悬索桥的振动基频,文章基于主缆不等高支撑的悬索桥,应用Rayleigh法,分别推导了一阶竖弯和扭转振动基频估算公式,对于一阶正对称的竖弯和扭转基频,提出了修正规范公式的非对称结构参数影响因子,并推导了扭弯基频... 为了便于快速计算非对称悬索桥的振动基频,文章基于主缆不等高支撑的悬索桥,应用Rayleigh法,分别推导了一阶竖弯和扭转振动基频估算公式,对于一阶正对称的竖弯和扭转基频,提出了修正规范公式的非对称结构参数影响因子,并推导了扭弯基频比公式,最后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估算公式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悬索桥一阶反对称的竖弯和扭转基频不受非对称结构参数的影响,而对于一阶正对称竖弯和扭转基频,当非对称结构敏感性参数ξ大于0.1时,基频减小的幅度明显显著;推导的估算公式计算解与有限元解的误差能满足设计阶段的要求,该公式可以方便指导非对称悬索桥的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工程 非对称悬索桥 基频 Rayleigh法 估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悬索桥施工过程抗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军 潘航滨 张朝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0-624,共5页
以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非对称结构型式的悬索桥——西堠门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模拟主梁从中跨跨中向两侧桥塔、从两侧桥塔向中跨跨中以及从两侧桥塔和中跨跨中同时向中跨四分点处对称拼装的施工顺序,采用三维非线性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 以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非对称结构型式的悬索桥——西堠门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模拟主梁从中跨跨中向两侧桥塔、从两侧桥塔向中跨跨中以及从两侧桥塔和中跨跨中同时向中跨四分点处对称拼装的施工顺序,采用三维非线性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主梁拼装过程结构的动力特性、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的演变规律,并从抗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合理的主梁拼装顺序.结果表明:主梁从中跨跨中向两侧桥塔对称拼装时,结构可以获得较大的自振频率,同时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主梁从两侧桥塔向中跨跨中对称拼装施工时,结构的静风稳定性最好;从总体抗风稳定性而言,主梁采用从中跨跨中向两侧桥塔对称拼装的施工顺序则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悬索桥 主梁拼装顺序 动力特性 空气静力稳定性 空气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振动基频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国俊 杜永峰 +2 位作者 唐光武 郝宪武 李子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72-79,共8页
为了研究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某大跨度主缆不等高支承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计算自振频率时考虑了表征结构非对称的参数,进行了前20阶模态分析,并分析了矢跨比、结构非对称参数、加劲梁抗弯刚度及主... 为了研究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某大跨度主缆不等高支承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计算自振频率时考虑了表征结构非对称的参数,进行了前20阶模态分析,并分析了矢跨比、结构非对称参数、加劲梁抗弯刚度及主塔抗弯刚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其振动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对非对称悬索桥振动基频的敏感性不同,一阶竖弯和扭转频率随矢跨比的增大减小,相对于正对称的振动频率,反对称的频率对矢跨比参数更敏感;非对称悬索桥的一阶反对称竖弯和扭转基频不受非对称结构参数的影响,而正对称竖弯和扭转基频随非对称结构参数的增大而减小;一阶横弯的自振频率对加劲梁刚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加劲梁的抗弯刚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结构原有的振型次序发生了改变,但主塔抗弯刚度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各向频率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可为非对称悬索桥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工程 非对称悬索桥 振动频率 敏感性分析 非对称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yleigh法的独塔非对称悬索桥基频简化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国俊 唐光武 +2 位作者 杜永峰 郝宪武 李子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了便于计算独塔非对称悬索桥振动基频,采用Rayleigh法分别推导了一阶正、反对称竖弯及扭转振动基频估算公式,考虑了不对称跨径布置对振动基频的影响,并提出了非对称独塔悬索桥合理的跨径比例。将表征跨径关系的参数k取1即可得到独塔... 为了便于计算独塔非对称悬索桥振动基频,采用Rayleigh法分别推导了一阶正、反对称竖弯及扭转振动基频估算公式,考虑了不对称跨径布置对振动基频的影响,并提出了非对称独塔悬索桥合理的跨径比例。将表征跨径关系的参数k取1即可得到独塔双跨对称悬索桥的基频估算公式,最后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估算公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独塔非对称悬索桥一阶正、反对称竖弯、扭转频率的有限元解和文中解的误差都在10%以内,表明推导的估算公式解与有限元解误差能满足设计阶段的要求,最后讨论了跨径相关系数变化对竖弯和扭转基频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边中跨比的建议,该公式可以方便指导独塔悬索桥方案设计和动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工程 非对称悬索桥 Rayleigh法 独塔悬索 自由振动 基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碰撞概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师新虎 丁自豪 +2 位作者 贾宏宇 郑史雄 李树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69-277,共9页
为了对随机地震作用下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的梁端碰撞概率进行评估,基于OpenSEES建立了一座典型实例桥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了地震动与模型参数的双重随机特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建立了桥梁碰撞概率模型,并... 为了对随机地震作用下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的梁端碰撞概率进行评估,基于OpenSEES建立了一座典型实例桥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了地震动与模型参数的双重随机特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建立了桥梁碰撞概率模型,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桥梁结构随机参数、伸缩缝宽度及非线性阻尼器对悬索桥梁端碰撞概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若忽略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高估桥梁的碰撞概率,其最大误差可达122%;大震作用下非线性阻尼器可以显著减小桥梁的碰撞概率,且阻尼器的减震效果随着伸缩缝宽度增大而越加明显;当PGA<0.7g时,通过设置阻尼器不仅可以减小悬索桥的碰撞力峰值,而且可以减少梁端碰撞次数;当PGA>0.7g时,阻尼器对碰撞次数影响较小,但能明显降低其碰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悬索桥 碰撞概率 核密度估计 非线性阻尼器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键铭 张尧尧 舒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3,共10页
为了研究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在不同非对称类型下的颤振稳定性,以主跨为628 m的某主缆不等高支承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全模态的三维频域颤振分析方法对悬索桥进行颤振稳定性分析。利用ANSYS建立了主缆不等高支承(支承高差0~40 m)和边跨... 为了研究大跨度非对称悬索桥在不同非对称类型下的颤振稳定性,以主跨为628 m的某主缆不等高支承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全模态的三维频域颤振分析方法对悬索桥进行颤振稳定性分析。利用ANSYS建立了主缆不等高支承(支承高差0~40 m)和边跨跨度非对称(边跨跨度差0~40 m)悬索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编制相应双参数搜索迭代的APDL计算程序进行三维颤振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构造不等高支承悬索桥时,随着支承高差的增大,低阶模态频率变化较小,高阶模态范围逐渐减小;弯扭频率比随着支承高差增加而不断减少,高差越大弯扭频率比降低越快;桥梁颤振临界风速随着支承高差增大而不断降低,使得由于主缆不等高支承高差所引起的非对称结构形式对大跨度悬索桥梁结构的颤振稳定性有所降低;在构造边跨跨度非对称悬索桥时,弯扭频率比随着边跨跨度差增加而减小;随着支承跨度差的不断增大,悬索桥梁结构的颤振临界风速不断减小,但减小幅度很小,影响不大,在边跨跨度差较小时几乎可以不考虑对悬索结构的颤振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悬索桥 颤振稳定性 扭转频率比 颤振临界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地震作用下非对称大跨悬索桥动力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智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13,225,共8页
为分析旋转地震动对非对称大跨悬索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简化微极理论合成地震旋转分量,并通过峰值和功率谱值进行正确性验证;其次基于PEER数据库的7条实测地震动水平分量,合成相应地震旋转分量;最后基于实测波的水平分量和合... 为分析旋转地震动对非对称大跨悬索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简化微极理论合成地震旋转分量,并通过峰值和功率谱值进行正确性验证;其次基于PEER数据库的7条实测地震动水平分量,合成相应地震旋转分量;最后基于实测波的水平分量和合成的旋转分量对某非对称大跨度悬索桥进行不同地震分量激励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3个平动方向的地震激励是偏于不安全的,同时考虑6个地震分量的塔底剪力是仅考虑平动分量时的9.23倍,而塔底弯矩将变为7.06倍;跨中竖向位移达到1.583 m,主梁纵向位移达到0.247 m,相应值约为工况4的2倍。建议在实际工程中考虑旋转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合成地震动 旋转地震动 微极理论 非对称悬索桥 地震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