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全球化中非对称性竞争与复杂性动态优势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冠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2,共5页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在共同规则下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出现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广度和深度、企业家精神与洞察力、技术水平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监控能力、资本存量与资本形成能力、市场信号反应能力、市场规律...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在共同规则下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出现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广度和深度、企业家精神与洞察力、技术水平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监控能力、资本存量与资本形成能力、市场信号反应能力、市场规律的把握能力等。非对称性竞争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很容易过早地进入低水平稳定态并在低水平稳定态中徘徊 ,进而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人均产出与劳动生产率方面差距的扩大。在非对称竞争格局中 ,中国为了能够有效地追赶发达国家 ,必须开发出“复杂性动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非对称性竞争 复杂性动态优势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非对称性光竞争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涛 姬明飞 +1 位作者 邓燕 苏旭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光是植物生长、繁衍所需求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同时光资源往往也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紧扣植物邻体光竞争影响个体功能性状、种群大小及群落种类结构、物种多样性等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非对称性光竞争下植物个体高生长策略... 光是植物生长、繁衍所需求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同时光资源往往也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紧扣植物邻体光竞争影响个体功能性状、种群大小及群落种类结构、物种多样性等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非对称性光竞争下植物个体高生长策略、种群邻域效应、冠层光传播模型、影响域模型以及群落优势物种变化等最新研究,概述了植物种群内大、小个体间光资源分配模式及非对称性竞争机理,并以草地群落研究为例,阐明植物种内、种间非对称性光竞争不仅造成不同物种的功能性状改变,更是高生产力时群落物种丧失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因而,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深入研究植物功能性状与邻体非对称性光竞争关系,不仅能够为植被生长对增温等响应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而且能够为未来构建群落结构稳定性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竞争 邻域效应 植物冠层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采挖下克隆整合对毛竹林发笋成竹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王意锟 方升佐 +2 位作者 金爱武 朱强根 邹冰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303,共10页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效避免大量退笋导致的毛竹母株营养消耗,实现母株资源的克隆整合,增加竹笋产量。因此,合理的竹笋采挖有利于毛竹笋用林的高效生产及可持续性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笋采挖 非对称性竞争 克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