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保民
赵瑞平
+2 位作者
黄贵林
王慧心
邬再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7-946,共10页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擦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承载力大于对称微织构,而其摩擦系数小于对称微织构;在考虑空化效应时,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比对称微织构能更显著地改善摩擦学性能,并且非对称微织构凹槽离入口距离越远,空化效应越显著;滑动摩擦副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空化效应有重要影响,运动速度越高、润滑油黏度越大,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空化效应越明显,且提升承载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称微织构,该研究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微织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非对称微织构
空化效应
工况条件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保民
王慧心
+2 位作者
钱斯凯
杜雪兵
陈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目的通过改变滑动轴承及其表面非对称织构的相关参数,探究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N-S流体计算方程,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建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微织构...
目的通过改变滑动轴承及其表面非对称织构的相关参数,探究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N-S流体计算方程,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建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微织构排布位置、非对称性、宽深比及轴承偏心率等不同时,空化效应对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非对称织构布置在最大油膜压力附近时,空化效应对滑动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最大;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大于对称性织构;非对称织构的宽深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空化区域的形成,会降低滑动轴承的空化面积率;滑动轴承的偏心率越大,空化面积率越大,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增大。结论在计入空化效应条件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的摩擦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摩擦因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空化效应对三角形非对称微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提升程度与空化面积率有关,即空化面积率越大,空化现象越明显,提升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微织构
滑动轴承
空化效应
空化面积率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下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滑块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
20
3
作者
张瑜
陈国定
+1 位作者
王琳
葛云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非对称表面微织构虽被证明在理想状态下能够提高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但由于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形貌对零件表面间润滑油流动状态影响更为复杂,加之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故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对零件表面承载能力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这限制...
非对称表面微织构虽被证明在理想状态下能够提高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但由于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形貌对零件表面间润滑油流动状态影响更为复杂,加之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故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对零件表面承载能力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这限制了探寻提高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chnerr-Sauer方法,考虑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通过CFD数值方法分析了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滑块轴承承载力及微织构凹坑内润滑油流动特性,以尝试补足这方面研究的空缺。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微织构构型在空化与惯性耦合作用下对滑块承载力影响存在差异,最佳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可增强微织构的惯性效应从而提高滑块承载力;当表面微织构滑块运动速度大于10 m/s时,空化与惯性耦合效应影响更为显著,但空化与惯性效应呈现出相反的影响趋势。文章进行的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下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承载力研究不仅更为贴近实际工程,而且揭示和探讨了表面微织构型、工况条件和空化与惯性耦合效应对零件承载力影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
表面
微
织构
空化现象
惯性效应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保民
赵瑞平
黄贵林
王慧心
邬再新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7-94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65038)资助。
文摘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擦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承载力大于对称微织构,而其摩擦系数小于对称微织构;在考虑空化效应时,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比对称微织构能更显著地改善摩擦学性能,并且非对称微织构凹槽离入口距离越远,空化效应越显著;滑动摩擦副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空化效应有重要影响,运动速度越高、润滑油黏度越大,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空化效应越明显,且提升承载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称微织构,该研究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微织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非对称微织构
空化效应
工况条件
摩擦性能
Keywords
sliding friction pair
asymmetric micro-texture
cavitation effect
working condition
friction properties
分类号
TH117.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保民
王慧心
钱斯凯
杜雪兵
陈欣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65038)。
文摘
目的通过改变滑动轴承及其表面非对称织构的相关参数,探究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N-S流体计算方程,采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建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微织构排布位置、非对称性、宽深比及轴承偏心率等不同时,空化效应对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非对称织构布置在最大油膜压力附近时,空化效应对滑动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最大;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大于对称性织构;非对称织构的宽深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空化区域的形成,会降低滑动轴承的空化面积率;滑动轴承的偏心率越大,空化面积率越大,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增大。结论在计入空化效应条件下,三角形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的摩擦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摩擦因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空化效应对三角形非对称微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提升程度与空化面积率有关,即空化面积率越大,空化现象越明显,提升程度越高。
关键词
非对称微织构
滑动轴承
空化效应
空化面积率
摩擦性能
Keywords
asymmetric micro-texture
journal bearing
cavitation effect
cavitation area rat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下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滑块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
20
3
作者
张瑜
陈国定
王琳
葛云鹏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538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7JM5032)资助
文摘
非对称表面微织构虽被证明在理想状态下能够提高机械零件的承载能力,但由于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形貌对零件表面间润滑油流动状态影响更为复杂,加之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故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对零件表面承载能力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这限制了探寻提高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chnerr-Sauer方法,考虑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通过CFD数值方法分析了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滑块轴承承载力及微织构凹坑内润滑油流动特性,以尝试补足这方面研究的空缺。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微织构构型在空化与惯性耦合作用下对滑块承载力影响存在差异,最佳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可增强微织构的惯性效应从而提高滑块承载力;当表面微织构滑块运动速度大于10 m/s时,空化与惯性耦合效应影响更为显著,但空化与惯性效应呈现出相反的影响趋势。文章进行的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下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承载力研究不仅更为贴近实际工程,而且揭示和探讨了表面微织构型、工况条件和空化与惯性耦合效应对零件承载力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非对称
表面
微
织构
空化现象
惯性效应
承载力
Keywords
asymmetric surface textures, cavitation, inertia effect, load-carrying capacity
分类号
TH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数值分析
王保民
赵瑞平
黄贵林
王慧心
邬再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化效应对非对称织构化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
王保民
王慧心
钱斯凯
杜雪兵
陈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空化与惯性效应耦合作用下的非对称表面微织构滑块承载力分析
张瑜
陈国定
王琳
葛云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