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基神经网络跟踪光伏最大功率点的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道华 胡秀云 +1 位作者 刘江峰 关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了使光伏发电系统时刻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构建了非对称基神经网络跟踪光伏最大功率点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依据光伏发电因素对发电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构建了模糊因素隶属函数,计算出影响因素的模糊权值,并将该权值融... 为了使光伏发电系统时刻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构建了非对称基神经网络跟踪光伏最大功率点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依据光伏发电因素对发电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构建了模糊因素隶属函数,计算出影响因素的模糊权值,并将该权值融入到非对称基神经网络结构的构建中.通过固定基宽的径向基函数方法、传统的径向基函数方法以及文中方法,并采用4种数量的样本训练网络,通过网络训练时间及标准差进行对比,可得采用180个样本训练网络的精度最高,且文中方法获得网络的精度高于其他方法至少1个数量级以上.使用这种神经网络时刻识别光伏系统的工作参数,能使光伏系统通过滑动变阻器在任一时刻均能让内外电阻完全匹配,从而保证该系统时刻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技术 非对称基 神经网络 光伏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链状端基二烯的制备及其闭环、聚合
2
作者 张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0-1075,共6页
以Michaelis-Arbuzov反应制备的烯丙基膦酸二乙酯(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了一个非对称的链状端基二烯含磷化合物Ⅲ,化合物Ⅲ进行闭环复分解反应,制备了一种七元含磷、含氧杂环烯烃化合物Ⅳ。初步尝试了化合物Ⅲ的非环二烯复分解聚... 以Michaelis-Arbuzov反应制备的烯丙基膦酸二乙酯(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了一个非对称的链状端基二烯含磷化合物Ⅲ,化合物Ⅲ进行闭环复分解反应,制备了一种七元含磷、含氧杂环烯烃化合物Ⅳ。初步尝试了化合物Ⅲ的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ADMET)和化合物Ⅳ的开环易位聚合(ROMP)反应,得到具有相同化合物结构的含磷聚合物P(Ⅲ)和P(Ⅳ)。通过1HNMR、~1H-~1H COSY、FTIR和GPC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Ⅲ、Ⅳ及P(Ⅲ)的FTIR中均存在1 633 cm-1处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定性分析可知,峰强度与各化合物的CC官能团数成正比;在1HNMR中,化合物Ⅲ在δ2.39处出现的四重峰即为与烯丙基相邻的碳上质子的特征峰,而化合物Ⅳ在δ5.88和δ5.70处的特征峰积分面积相等,说明化合物Ⅳ中的不饱和双键为环内双键,均聚物P(Ⅲ)在δ5.05~5.35的特征峰则归属于聚合物主链中不饱和双键上质子的特征峰;由聚合物P(Ⅲ)的GPC数据可知,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 600 g/mol,PDI>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含磷化合物 非对称链状端二烯 七元杂环烯烃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任意高维纠缠态为量子信道的受控隐形传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家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97,共5页
目的是利用高维量子纠缠态为量子信道,讨论未知单粒子态的受控隐形传输问题。以三维量子纠缠态为信道,提出一个二维任意单粒子态的受控隐形传输协议。提出了以任意d-维量子纠缠态为量子信道,t-维任意单粒子态的隐形传输协议(t<d),它... 目的是利用高维量子纠缠态为量子信道,讨论未知单粒子态的受控隐形传输问题。以三维量子纠缠态为信道,提出一个二维任意单粒子态的受控隐形传输协议。提出了以任意d-维量子纠缠态为量子信道,t-维任意单粒子态的隐形传输协议(t<d),它是前一个协议的直接推广。这些协议的主要策略是传送未知的单粒子态,包括非对称基测量、广义投影测量和相应的局部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受控隐形传态 高维纠缠态 非对称基测量 广义投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