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学校论述评 |
方正淑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2
|
非试点学校急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
梁丹丹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3
|
“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
石鸥
刘丽群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0 |
17
|
|
4
|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
廖春林
方帧云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5
|
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述评 |
漆玲玲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6
|
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论析 |
张家军
杨洁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7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解读 |
匡维
朱巍蔓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8
|
“非学校化”教育40年:从改革理想到教育实践 |
王佳佳
韦珠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9
|
学校非教育性现象探讨 |
唐荣德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0
|
现代西方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探析 |
柳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86 |
3
|
|
11
|
非营利民办学校法人类型再造 |
张海鹏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2
|
非双语学校化学英语词汇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孔伟
|
《化学教学》
CAS
|
2011 |
1
|
|
13
|
论我国公私立学校并存发展的前景 |
曾天山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14
|
当代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观念和行动 |
程晋宽
|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5
|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 |
张行涛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6
|
澳大利亚扩大学校选择权利的改革 |
陆景
|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7
|
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 |
赵红亚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8
|
保罗·古德曼教育思想述评 |
周采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19
|
新时期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施途径 |
李罡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20
|
正确理解“课堂主渠道”观点——重塑柯登地先生“课堂主渠道”信心 |
洪明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