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被引量:
9
1
作者
郑惠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91,共5页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批评
学术
批评
"
非学术化
"
学术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学组织结构非学术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宾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6,共4页
在中国大学的非学术化表现中,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是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主要表现在:大学组织建制非学术化、学术组织成员主业非学术化、学术组织运转非学术化等。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生...
在中国大学的非学术化表现中,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是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主要表现在:大学组织建制非学术化、学术组织成员主业非学术化、学术组织运转非学术化等。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生存的。为了迎合制度环境的需要,组织往往采取正式组织结构与其效率相分离的策略以取得合法性。从这一理论视角观察,中国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正是大学追求合法性,努力与我国高教制度环境苟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组织
非学术化
行政化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职业教育学术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熊火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9-74,共6页
职业教育学术化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趋势。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层次升格,与高等教育融合,形成学术化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那些尚未升格的院校被归为非学术化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学术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即发展模式上...
职业教育学术化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趋势。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层次升格,与高等教育融合,形成学术化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那些尚未升格的院校被归为非学术化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学术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即发展模式上,之前的教育类型化均质发展让位于垂直差异化发展;自我认知上,非学术化的职业教育被归于学术教育的"补充",只能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适合流水线上单一岗位要求的简单培训。其带来的启示是,类型化发展需要注意高等教育层次上的垂直差异,重视非学术化职业教育的预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学术化
非学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意味着什么
4
作者
易小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遭遇最多的批评可以说是所谓"非学术化"。这个批评对我国的学术生活和学术面貌的嬗变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式,而且也确实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遭遇最多的批评可以说是所谓"非学术化"。这个批评对我国的学术生活和学术面貌的嬗变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式,而且也确实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和专著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方式。然而,这种过分关注所谓学术形式的学术化却十分令人困惑:必须以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和观点阐释、理解甚至重铸,才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有要有完备的参考文献,当然一定要有外文的,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批判为手段、以人的解放为旨归这一基本立场却保持了一种"世故的缄默",而这正是"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不应绕开和无法绕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
性
“
非学术化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
5
作者
杨思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4期78-79,共2页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高级编辑杨思迅学术研究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但就我们目前的情形看,距真正的繁荣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还要做很多工作。大力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就是极具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工作...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高级编辑杨思迅学术研究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但就我们目前的情形看,距真正的繁荣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还要做很多工作。大力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就是极具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工作。北京的朱光烈先生曾就“在大众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批评
批评者
学术
研究人员
学术
发展
学术
动机
社会环境
“双百方针”
学术
活动
批评氛围
非学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哲学研究何处去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文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术主义与非学术化交错并存,二是庸俗主义泛滥。其结果就是使哲学越来越远离生活。而化解这两方面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回归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即那种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主动参与...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术主义与非学术化交错并存,二是庸俗主义泛滥。其结果就是使哲学越来越远离生活。而化解这两方面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回归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即那种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生活并以人类的幸福和他人的完美为最高诉求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学术
主义
非学术化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价值学:概念界定与学科对象(下)
7
作者
任遂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8,106,共6页
一个变革时代最本质的变革是思维深层的革命。实现思维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术文化表现为科学形态。学术争鸣必须遵循逻辑常规,不能使用矛盾概念,不能凭借主观臆测而以偏概全,不能曲意附会、任性引申经典文献,不能无视...
一个变革时代最本质的变革是思维深层的革命。实现思维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术文化表现为科学形态。学术争鸣必须遵循逻辑常规,不能使用矛盾概念,不能凭借主观臆测而以偏概全,不能曲意附会、任性引申经典文献,不能无视研究对象而猎奇式地搬套,特别是不能超离学术文化范围而与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新时代的学术研究,需要非极端化的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思维方式
非学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被引量:
9
1
作者
郑惠生
机构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91,共5页
文摘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关键词
文艺学批评
学术
批评
"
非学术化
"
学术
权威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学组织结构非学术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宾齐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6,共4页
文摘
在中国大学的非学术化表现中,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是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主要表现在:大学组织建制非学术化、学术组织成员主业非学术化、学术组织运转非学术化等。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生存的。为了迎合制度环境的需要,组织往往采取正式组织结构与其效率相分离的策略以取得合法性。从这一理论视角观察,中国大学组织结构的非学术化,正是大学追求合法性,努力与我国高教制度环境苟同的结果。
关键词
大学组织
非学术化
行政化
新制度主义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职业教育学术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熊火金
机构
德国赋优(F+U)教育集团中国项目管理中心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9-74,共6页
文摘
职业教育学术化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趋势。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层次升格,与高等教育融合,形成学术化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那些尚未升格的院校被归为非学术化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学术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即发展模式上,之前的教育类型化均质发展让位于垂直差异化发展;自我认知上,非学术化的职业教育被归于学术教育的"补充",只能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适合流水线上单一岗位要求的简单培训。其带来的启示是,类型化发展需要注意高等教育层次上的垂直差异,重视非学术化职业教育的预备功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学术化
非学术化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academicization
non-academization
分类号
G719.516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意味着什么
4
作者
易小明
机构
吉首大学学报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文摘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遭遇最多的批评可以说是所谓"非学术化"。这个批评对我国的学术生活和学术面貌的嬗变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式,而且也确实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和专著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方式。然而,这种过分关注所谓学术形式的学术化却十分令人困惑:必须以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和观点阐释、理解甚至重铸,才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有要有完备的参考文献,当然一定要有外文的,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批判为手段、以人的解放为旨归这一基本立场却保持了一种"世故的缄默",而这正是"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不应绕开和无法绕开的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
性
“
非学术化
”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
5
作者
杨思迅
机构
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4期78-79,共2页
文摘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高级编辑杨思迅学术研究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但就我们目前的情形看,距真正的繁荣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还要做很多工作。大力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就是极具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工作。北京的朱光烈先生曾就“在大众传播...
关键词
学术
批评
批评者
学术
研究人员
学术
发展
学术
动机
社会环境
“双百方针”
学术
活动
批评氛围
非学术化
分类号
D669.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哲学研究何处去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文阁
机构
<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文摘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术主义与非学术化交错并存,二是庸俗主义泛滥。其结果就是使哲学越来越远离生活。而化解这两方面问题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回归马克思的生活哲学,即那种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生活并以人类的幸福和他人的完美为最高诉求的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学术
主义
非学术化
生活方式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价值学:概念界定与学科对象(下)
7
作者
任遂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8,106,共6页
文摘
一个变革时代最本质的变革是思维深层的革命。实现思维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术文化表现为科学形态。学术争鸣必须遵循逻辑常规,不能使用矛盾概念,不能凭借主观臆测而以偏概全,不能曲意附会、任性引申经典文献,不能无视研究对象而猎奇式地搬套,特别是不能超离学术文化范围而与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新时代的学术研究,需要非极端化的新思维。
关键词
价值
思维方式
非学术化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郑惠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大学组织结构非学术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王宾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德国职业教育学术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熊火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意味着什么
易小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
杨思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马克思哲学研究何处去
李文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价值学:概念界定与学科对象(下)
任遂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