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邵毅 周琼 +5 位作者 易昀敏 余瑶 裴重刚 吴晓蓉 梅峰 占敏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日3次,饭前0.5h口服,两组均常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g,每日3次,连续服用21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治疗21d后,视力提高38眼,其中A组24眼(75.0%),B组14眼(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眼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2眼(68.8%),B组10眼(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31.3%,总有效率81.3%;B组有效率21.9%,总有效率6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医症候显效率31.3%,总有效率81.3%;B组显效率18.8%,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鬼针草叶可提高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有效改善其眼底病变及减轻中医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叶 视力 中医症候 治疗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滕娟 陈小红 +2 位作者 陈梅珠 王云鹏 余海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尿病患者SF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NPDR患者分为伴CSME(NPDR CSME+)组15例(21眼),不伴CSME(NPDR CSME-)组21例(36眼)。比较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SFCT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NPDR CSME+组与NP-DR CSME-组间性别、眼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DR CSME+组SFCT为(328.24±101.92)μm,NPDR CSME-组为(235.31±66.98)μ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00)。NPDR患眼CRT与SFCT呈正相关关系(r=0.473,P=0.000)。结论NPDR伴有CSME时,SFCT显著增厚,并且SFCT的增厚与CSM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冯超 徐冲 +1 位作者 阎静 吴建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注射1次雷珠单抗并连续接受3次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记录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性。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均连续下降,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得到改善,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2=0.94,P=0.00);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2=0.93,P=0.00;R^2=0.82,P=0.00)。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2=0.83,P=0.00)。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同样存在正相关性(R^2=0.84,P=0.00)。结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以作为评价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病情变化的有效临床指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龙婷 杜磊 +1 位作者 赵秋雅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下的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模式下NPDR眼底改变的图像特征及阳性率。结果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和FAF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均能反映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在各种典型的眼底病变中,极其微小的血管瘤以及点片状视网膜出血的显影在FAF上有增强,有助于细微病变的诊断。渗出在FAF上的显影并不明显,分辨率不够。视网膜新鲜性光凝斑在两种模式检查上均显影清晰,陈旧性光凝斑在FAF上易与出血混淆,应谨慎诊断。结论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图像清晰,周边部显示好,可以提供直观的视网膜图像;FAF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细微改变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情况。两种模式相辅相成,能为NPDR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 眼底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利焕廉 周金文 左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82-208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诊治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10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52...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诊治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10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52眼,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8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患眼动脉EDV与PSV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患眼动脉EDV与PSV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CMT值分别为198.13±45.32、200.46±31.94μm,而对照组分别为203.14±51.94、202.90±42.95μm,在组内与组间对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促使眼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视网膜激光光凝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郑祥榕 滕娟 +3 位作者 陈小红 王云鹏 郑宏华 陈梅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研究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不同分期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CT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目的:研究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不同分期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CT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深度增强成像的光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在早期DR中脉络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DM患者55例85眼,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19例28眼,轻、中度NPDR组16例27眼,重度NPDR组20例30眼,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受试者24例35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T值的差异。采用SPSS18.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四组中位BCVA(LogMAR)变化:对照组为0. 00,NDR组为0. 10,轻中度NPDR组为0. 15,重度NPDR组为0. 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随着DR病变程度的加重,BCVA越来越差。不同分期NPDR中黄斑区CT变化:对照组、NDR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中心凹下、T1、T3、N1、N3、S1、S3、I1、I3各对应位点CT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 975、3. 365、3. 991、4. 290、6. 208、5. 079、3. 234、2. 907、3. 843,均P<0. 05),不同分期NPDR患眼中,轻中度NPDR黄斑区CT变薄,薄于正常人群,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T却增厚。结论:不同分期NPDR患眼中,轻中度NPDR黄斑区CT变薄,薄于正常人群,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T却增厚。提示DM患者眼底病变中不仅视网膜血管发生病变,脉络膜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CT的变化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推测在DR发生之前可能已有CT的变化,这对DM患者脉络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志玉 史爱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6-779,784,共5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4眼)单纯采用全视网膜...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4眼)单纯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观察组32例(46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记录并计算治疗中的激光能量、光斑数和能量密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CVA均优于治疗前(均为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时BCVA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的对比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中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在激光能量、光斑数和能量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利用较少的激光能量,可在较短时间内加快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PRP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光凝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中心视网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秀香 刘加勇 王艳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中心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科就诊并确诊为NPDR的患者208例(208眼)。根据黄斑及周围视网膜正常厚度参考值将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中心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科就诊并确诊为NPDR的患者208例(208眼)。根据黄斑及周围视网膜正常厚度参考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216.4-<304.5μm)88例(88眼)、中心视网膜变薄组(<216.4μm)56例(56眼)和中心视网膜增厚组(≥304.5μm)64例(64眼)。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采用OCT测量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得患者完整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短动脉(P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分析NPDR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中心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OA、CRA、PCA血流动力学指标PSV、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视网膜增厚组患者OA、CRA、PCA的PSV均小于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PI和RI均大于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视网膜变薄组患者OA、CRA的PSV、PI、RI均小于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均为P<0.05);PCA的PSV大于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PI、RI均小于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均为P<0.05)。中心视网膜增厚组患者OA、CRA、PCA的PSV均小于中心视网膜变薄组,PI和RI大于中心视网膜变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患者眼部OA、CRA、PCA的PSV与中心视网膜厚度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OA、CRA、PCA的PI和RI与中心视网膜厚度均呈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NPDR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与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流动力学 中心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宾蓉 夏仁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4期38-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波长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治重度NPDR患者40例(62眼),A组使用577 nm激光联合康柏西普,B组使用532 nm激光联合康柏西普。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57... 目的:探讨不同波长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治重度NPDR患者40例(62眼),A组使用577 nm激光联合康柏西普,B组使用532 nm激光联合康柏西普。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577 nm激光较532 nm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NPDR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 激光光凝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致视神经萎缩
10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9-79,共1页
医学论坛网报道,《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年3期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邓娟等人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合并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的临床分类及表现进行观察,研究者认为NPDR可发生糖尿病视盘病变(DP)、缺血性视... 医学论坛网报道,《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年3期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邓娟等人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合并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的临床分类及表现进行观察,研究者认为NPDR可发生糖尿病视盘病变(DP)、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神经萎缩3种病变。研究者将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NPDR的224例患者440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视盘形态,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等全身相关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将合并DON的患者作为DON组,其余未合并DO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DON组患者进一步分为糖尿病视盘病变(DP)、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及视神经萎缩等3个亚组。观察DP、AION、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分析各组间平均RNFL厚度及全身相关指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萎缩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无灌注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11
作者 夏得喻 张金燕 +4 位作者 王明方 姜清敏 徐登瑞 石雅文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33例(33眼,单纯PDR组)及NVG患者30例(30眼,PDR合并NVG组)。使用SS-OCTA进行眼底检查,并使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NPA边界。视网膜按照两种方式分区,不同的同心圆分区: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个象限: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统计两组患者各分层、各分区的NPA面积及缺血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SCP层和DCP层不同同心圆和不同象限的NPA和ISI差异,分析NPA的分布特点以及NPA对NVG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DCP层NPA面积、ISI均大于SCP层(均为P<0.001);PDR合并NVG组患者SCP、DCP层的NPA面积、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01)。(2)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PDR合并NVG组患者SCP层、DCP层的NPA面积和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和DCP层中,颞下象限的NPA面积最大(均为P<0.01)。(3)两组患者在SCP层及DCP层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DCP层中不同环形分区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CP层、DCP层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其他区域(均为P<0.05),环区9-12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均为P<0.05),其余环形区域的NPA面积、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ISI与PDR继发NVG的风险均呈负相关(P=0.036、0.038)。D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和ISI增大是PDR继发NVG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其发生风险(P=0.029、0.028)。结论PDR患者DCP层鼻下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增加是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无灌注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12
作者 董楠楠 魏丽清 +2 位作者 陈榆 汪家鹏 林蕾蕾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深层血管丛(DVC)血流密度、浅层血管丛(SVC)血流密度。随访过程中1眼行玻璃体切割,2眼不明原因失访,最终95眼完成1 a随访,失访率3%。根据治疗后1 a时视力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73眼和预后不良组22眼(包括视力残疾9眼和视力回退13眼),比较两组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对PDR患者PRP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DR分期、CRT、CMT、SFCT、DVC血流密度、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wk,1、3 mo FAZ均较治疗前降低,DVC、SVC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均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1 wk,1、3 mo FAZ、DVC、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 wk CRT、CMT、SFCT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3 mo CRT、CMT、SFCT较治疗后1 wk和治疗前均降低,预后不良组治疗后3 mo CRT、CMT、SFCT均较治疗后1 mo升高,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PDR患者治疗后3 mo时CRT、CMT、SFCT单独及联合预测PRP治疗后1 a治疗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1、0.783、0.902,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决策曲线显示PDR患者PRP治疗后3 mo CRT、CMT、SFCT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价值。结论:PDR患者行PRP治疗后1 wk-1 mo期间是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刻,治疗后3 mo时采用OCTA测量CRT、CMT、SFCT能预测治疗1 a期间视力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PRP) 视网膜结构与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与疾病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刘春香 游浩凌 +3 位作者 陶雯璇 杨东雷 王园园 刘素美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信使RNA(mRNA)、微小RNA⁃1271⁃5p(miR⁃1271⁃5p)表达水平与T2DR的发生和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张家...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叉头框蛋白O3a(FOXO3a)信使RNA(mRNA)、微小RNA⁃1271⁃5p(miR⁃1271⁃5p)表达水平与T2DR的发生和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收治的T2DR患者87例为T2DR组,根据T2DR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增生性T2DR(NPDR)组46例和增生性T2DR(PDR)组41例。另纳入9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T2DM组、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T2DM组和T2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对照组、T2DM组、T2DR组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受试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T2DR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对T2DR和PDR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R组糖尿病病程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T2DM组、T2DR组HbA1c、FBG水平、PBMC中FOXO3a 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miR⁃1271⁃5p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PBMC中FOXO3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271⁃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病程和FOXO3a mRNA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T2DR的危险因素,miR⁃1271⁃5p影响T2DM患者发生T2DR的保护因素(P<0.05);T2DM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二者联合预测T2D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0.691、0.954;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miR⁃1271⁃5p、二者联合预测PDR发生的AUC分别为0.884、0.909、0.955;相较于FOXO3a mRNA、miR⁃1271⁃5p各自单独预测的AUC,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P<0.05)。结论T2DR患者PBMC中FOXO3a mRNA表达水平较高,miR⁃1271⁃5p表达水平较低,二者与T2DR的发生和病情进展相关,FOXO3a mRNA和miR⁃1271⁃5p联合对T2DR和PDR的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叉头框蛋白O3a 微小RNA⁃1271⁃5p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新宝 陈佳玉 +7 位作者 魏嘉洪 夏静 杨爱萍 陈春峰 李明芳 冯成 赵永旺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观察组采取个性化PPV,对照组采用传统PPV。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巩膜外加压比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以及玻璃体内再积血(PVH)、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均比对照组低(均为P<0.05)。2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和行巩膜外加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提高(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 d、1周BCVA提高均不明显(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CVA均提高(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以及PVH、DME和NVG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个性化PPV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提高手术效率,快速提升PDR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时间 最佳矫正视力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eptin、Apelin水平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残疾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嘉丽 封月娟 刘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爱帕琳肽(Apelin)水平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残疾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198例(198眼),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将患者分为视力残疾组48例、...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爱帕琳肽(Apelin)水平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残疾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198例(198眼),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将患者分为视力残疾组48例、视力良好组15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术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eptin、Apel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eptin、Apelin水平对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eptin、Apelin水平对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视力良好组比较,视力残疾组年龄大,PDR程度、术前虹膜新生血管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Leptin、Apelin水平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PDR、术前虹膜新生血管、Leptin升高、Apelin升高为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eptin、Apelin联合预测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均<0.05)。结论血清Leptin、Apelin水平升高是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PDR患者PPV后视力残疾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瘦素 爱帕琳肽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中成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
16
作者 朱梦霞 彭思萍 +3 位作者 吴宗壁 刘德亮 张琳琳 徐明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口服中成药联合羟苯磺酸钙(CD)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3月26日中外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口服中成药治疗NPDR的... 目的综合分析口服中成药联合羟苯磺酸钙(CD)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3月26日中外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口服中成药治疗NPDR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Risk of Bias(ROB)1.0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ADDIS 1.16.8及Stata 1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并绘制相关图形。结果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疗效排序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CD>芪明颗粒联合CD>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CD>双丹明目胶囊联合CD>单用CD;中成药联合CD的不良反应均比单独使用CD少。结论口服中成药联合CD治疗NPDR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CD,且安全性更佳,但受到研究质量及数量限制,望日后得到更多高质量研究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羟苯磺酸钙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晖 赵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顺序1组21例(33眼),顺序2组20例(39眼)。顺序1组采用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后进行PRP,顺序2组完成PRP后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BCVA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BCVA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CMT逐渐降低,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CMT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均能有效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先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行PRP治疗的BCVA更低,视力改善更佳,CMT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素颖 徐裕乔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9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相关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发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本病在临床的诊疗、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相关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发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本病在临床的诊疗、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及相关影像学表现,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缩压(SBP)(β=-1.05,OR=0.35,P<0.05),空腹血糖(FPG)(β=-0.50,OR=0.61,P<0.05),餐后2 h血糖(2 hPG)(β=-0.66,OR=0.52,P<0.01),尿酸(UA)(β=-0.01,OR=0.99,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Gr)(β=0.02,OR=1.02,P<0.05),凝血酶时间(TT)(β=1.12,OR=3.07,P<0.05),颈部血管病变(β=2.60,OR=13.41,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β=0.15,OR=1.17,P<0.05),下肢血管病变(β=-3.39,OR=0.03,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PG、2hPG、SBP、UA、MALB/Cr、TT、ALT、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用三参明目膏方治疗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19
作者 钟润芬 庞健丽 +1 位作者 李春秀 谢祥勇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加用自拟三参明目膏方治疗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50例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联合... [目的]观察加用自拟三参明目膏方治疗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50例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联合自拟中药三参明目膏方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内皮素(ET-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T-1、Hcy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数量、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均减少,且治疗组眼底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自拟三参明目膏方治疗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眼底情况,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三参明目膏方 羟苯磺酸钙片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OX-2和RAGE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朱春明 鲍延丽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评估血清环氧合酶-2(COX-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本科室就诊的T2DM发生DR的患者118例118眼为DR组,未发生DR的T2DM患者75例75眼为... 目的:评估血清环氧合酶-2(COX-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本科室就诊的T2DM发生DR的患者118例118眼为DR组,未发生DR的T2DM患者75例75眼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50眼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OX-2、RAGE水平并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COX-2、RAGE诊断T2DM患者发生DR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及T2DM组相比,DR组患者血清COX-2、RAGE水平显著升高,且T2DM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T2DM组患者,DR组患者T2DM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史占比增多(均P<0.05);T2DM病程长、有高血压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COX-2、RAGE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COX-2、RAGE及二者联合诊断T2DM患者发生DR的AUC分别为0.828、0.819、0.907,联合诊断优于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COX-2=3.220,P=0.001;Z二者联合-RAGE=2.734,P=0.006)。结论:T2DM发生DR患者血清COX-2、RAGE水平显著升高,其作为血清学指标诊断T2DM患者发生DR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环氧合酶-2(COX-2)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