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
1
作者 彭晓莉 唐阳明 陈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抗VEG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地黄丸,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情况、视力相关指标情况、疗效、眼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研究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野灰度值低于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MT、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DR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视力,调控眼内炎症因子VEGF、EPO、IGF-1表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地黄丸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间的中介作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王爽 吴树法 +6 位作者 令垚 谭茜蔚 曹汝岱 曾慧婷 孔丹莉 丁元林 于海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2625-2634,共10页
背景肥胖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关于肥胖通过非脂质代谢途径介导而影响DR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DR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3年8月,基于全基因组关联数据(GWAS),通过孟德尔... 背景肥胖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关于肥胖通过非脂质代谢途径介导而影响DR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DR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3年8月,基于全基因组关联数据(GWAS),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DR间的中介作用。结果BMI增大(OR=1.78,P=5.3E-12)、腰臀比(WHR)增大(OR=1.91,P=1.3E-10)均与DR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异亮氨酸(OR=0.62,P=0.039)、丙酮酸(OR=0.60,P=0.039)、白蛋白(OR=0.65,P=0.002)、糖蛋白(OR=0.92,P=0.002)、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降低(OR=0.93,P=0.048)均与DR发病风险升高有关。BMI与异亮氨酸(OR=1.21,P=1.0E-08)、糖蛋白(OR=1.33,P=3.2E-14)、丙酮酸(OR=1.08,P=0.03)呈正向因果关联,与白蛋白(OR=0.93,P=0.04)、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OR=0.82,P=2.8E-05)呈负向因果关联;WHR与异亮氨酸(OR=1.34,P=3.4E-08)、糖蛋白(OR=1.26,P=1.2E-04)呈正向因果关联。异亮氨酸(β=-0.16,P=0.019)、糖蛋白(β=-0.05,P=0.029)、丙酮酸(β=-0.07,P=0.027)、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β=0.02,P=0.036)介导BMI与DR间的因果关联,异亮氨酸(β=-0.21,P=7.2E-04)、糖蛋白(β=-0.03,P=0.031)介导WHR与DR间的因果关联。结论肥胖与DR有正向因果关联,其中BMI与DR的关联由异亮氨酸、糖蛋白、丙酮酸、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介导,WHR与DR的关联由异亮氨酸、糖蛋白介导,非脂质代谢产物在肥胖与DR间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肥胖症 代谢组学 脂质代谢物 体质指数 腰臀比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牟林 张殷建 +3 位作者 董志国 吴佳俊 苏晓明 吴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和营清脉饮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RSS)、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治疗后中药组D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NPDR患者的眼底症状,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敏度,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并且能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清脉饮 羟苯磺酸钙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陶春德 冯玉沛 谢卓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miR-15b、CTGF、VEGF、血流动力学指标(PSV、EDV、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BCVA、视网膜电图(明暗适应a波、b波振幅)、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R-15b、PSV、EDV、BCVA、视网膜电图升高(P<0.05),CTGF、VEGF、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眼底病变,调节miR-15b、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络明目汤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凌丽琴 张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553-255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组48例(羟苯磺酸钙),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灶面积(mm^2)、血管瘤个数及黄斑厚度(μm)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48/48),对照组89.53%(4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的疗效优于西药单独应用益气补肾活血法;羟苯磺酸钙;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补肾活血法 羟苯磺酸钙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叶素明 周凯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的108例(11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的108例(11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白内障57眼),观察组54例(白内障59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超声乳化术,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2周至术后3个月给予血塞通软胶囊。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角膜散光度和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均得到持续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P>0.05),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好,能改善患者视力、平均视野缺损,降低超声乳化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软胶囊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晖 宋蓓文 +1 位作者 杜新华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和增殖膜中CD7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郎敏 袁容娣 +3 位作者 陈春林 霍妍 邹欢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30.34±6.41)μmol/L,P=0.000;(0.84±0.08)vs(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0.318,P=0.230;r=0.341,P=0.197)。结论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CD73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黄菁 王丽波 刘俐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2-2204,2208,共4页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和西药治疗组(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OCT扫描测定脉络膜厚度,采集血清并测定支链氨基酸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OCT扫描:联合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较少、脉络膜厚度较厚,联合治疗组中心凹下以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且距离中心凹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2)血清指标: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血清VEGF、IGF-1、TF、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EDF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能够改善脉络膜循环、抑制视网膜内多种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血管新生 脉络膜 支链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归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敏 罗向霞 +1 位作者 康莉 郭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右归丸加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眼底病变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gE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药物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抑制非增值期病变向增殖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彦来 徐军 刘宁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入选病例根据术前B超及术中眼底所见分为4组:单纯玻璃体积血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组(Ⅰ组)、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Ⅱ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Ⅲ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组(Ⅳ组),对以上4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4.9%;Ⅱ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1.1%;Ⅲ组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41.9%;Ⅳ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72.0%。Ⅰ组与Ⅱ组的视力改善率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529,P=0.467),而Ⅲ组视力改善率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1、0.016)。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在黄斑未受明显累及时手术治疗将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循环及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智华 李科军 +2 位作者 赵晓彬 马清敏 王明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62-2765,2769,共5页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观察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50例。治疗2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组织因子(T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内TF、IGF-1,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PEDF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对照组血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明颗粒能够抑制视网膜内形成新生血管以及改善脉络膜循环,对患者的干眼症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 干眼症 支链氨基酸 细胞因子 脉络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栾洁 李长生 +1 位作者 孙建宁 倪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眼内激光的 2例 3眼中 ,1例双眼术后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 ,3个月后又行玻璃体腔灌洗术 ;1例 1眼注入硅油 ,取油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行眼内激光 8例 12眼 ,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控制。 15眼中 ,视力下降 1眼 ,视力不变 1眼 ,其余 1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例 2眼有视野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激光 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林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周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1 mmH g(1 kP a=7.5 mmH g)。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33眼(27.27%)发生高眼压,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者的发病率为32.63%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者的发病率分别为42.22%和1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Ⅳ期、Ⅴ期、Ⅵ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22.00%、41.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8.67%和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5.21%和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结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DR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新晓 彭晓燕 +2 位作者 孟忻 洪婷婷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的Dickkopf-1(DKK1)蛋白浓度,探讨Wnt信号通路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的Dickkopf-1(DKK1)蛋白浓度,探讨Wnt信号通路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28例PDR患者及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PDR组和对照组、活跃期和静止期PDR组血清中的DKK1蛋白浓度,分别比较组间的DKK1水平差异。结果 PDR组血清DKK1蛋白浓度为96.14~1303.65 pg·mL-1,平均为491.79 pg·mL-1;对照组血清DKK1蛋白浓度为250.36~1520.92 pg·mL-1,平均为882.38 pg·mL-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静止期PDR组血清DKK1蛋白平均浓度为683.35 pg·mL-1,高于活跃期PDR组(275.48 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PDR患者血清中DKK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提示Wnt信号通路可能在PDR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CKKOPF-1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胆逐瘀片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13-214,共2页
观察中药熊胆逐瘀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分为中药治疗组 30例 ,西药对照组 30例。观察指标 :视力、眼底荧光造影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降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粘度 ,改善了视网膜微循环状态 ,视力改善 ... 观察中药熊胆逐瘀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分为中药治疗组 30例 ,西药对照组 30例。观察指标 :视力、眼底荧光造影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降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粘度 ,改善了视网膜微循环状态 ,视力改善 ,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治疗作用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熊胆逐瘀片 中医药治疗 增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重度黄斑水肿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琦 张雯 张学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7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及9例健康人的玻璃体液,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方法得到2-DE图谱,PD Ques... 目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7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及9例健康人的玻璃体液,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方法得到2-DE图谱,PD Quest7.3.1软件对比图谱,获得差异蛋白点。将差异蛋白点取出、酶解后,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对玻璃体差异蛋白质进行初步鉴定,得到肽质量指纹图,采用Mascot和MS-Fit软件进行数据检索,找到差异蛋白。结果: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和正常人玻璃体的蛋白质图谱PDQuest软件比较,蛋白点强度相差2倍以上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共有30个,其中20个蛋白点上调,10个蛋白点下调。选取上调最明显的1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的检索及鉴定,其中4个明显差异的蛋白质即11-视黄醇结合蛋白、18-载脂蛋白D、20-载脂蛋白AIV、28-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论:初步建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的蛋白质2-DE图谱。其蛋白质组发生了改变,本研究发现有四种蛋白质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重度黄斑水肿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卯年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7-58,共2页
报告9例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描述了: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强调除行晶状体摘除外,尚需选择性采用视网膜切开、眼内电凝、条带剪切等措施。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增殖性 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控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陈梅 李宗智 +2 位作者 秦学维 王利民 郑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共有32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8只、阴性对照组8只、MEG3过表达组8只、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血管通透性、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PGE2水平、COX-2/VE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CAT、GSH-PX、SOD降低,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MEG3过表达组相比,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LncRNA MEG3可通过调节COX-2/PGE2/VEGF通路,改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小玉 接传红 +4 位作者 王建伟 刘自强 邓宇 李媛媛 蔡文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78-1588,共11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NPDR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使用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复杂网络图。结果:共纳入2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NPDR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7),P<0.00001]、中医症候疗效[RR=1.28,95%CI(1.18,1.39),P<0.00001]、视力[MD=0.11,95%CI(0.05,0.17),P=0.0001]、HDL-C[MD=0.14,95%CI(0.03,0.25),P=0.02];减少眼底血管瘤个数[MD=−3.51,95%CI(−5.73,−1.28),P=0.002]、出血斑面积[MD=−0.70,95%CI(−0.95,−0.46),P<0.00001];降低CMT[MD=−35.31,95%CI(−55.47,−15.14),P=0.0006]、FBG[MD=−0.39,95%CI(−0.72,−0.05),P=0.02]、LDL-C[MD=−0.36,95%CI(−0.64,−0.08),P=0.01]、全血高切黏度[MD=−0.43,95%CI(−0.75,−0.12),P=0.006]、血浆黏度[MD=−0.36,95%CI(−0.67,−0.06),P=0.02]和纤维蛋白原[MD=−0.50,95%CI(−0.81,−0.19),P=0.002]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录入的20首方剂共涉及中药70味。枸杞子、三七、丹参、黄芪、生地黄为高频和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常用的药对包括生地黄-三七、生地黄-枸杞子等。结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可以更有效提高NPDR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ETA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