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间的中介作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王爽 吴树法 +6 位作者 令垚 谭茜蔚 曹汝岱 曾慧婷 孔丹莉 丁元林 于海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2625-2634,共10页
背景肥胖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关于肥胖通过非脂质代谢途径介导而影响DR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DR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3年8月,基于全基因组关联数据(GWAS),通过孟德尔... 背景肥胖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关于肥胖通过非脂质代谢途径介导而影响DR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DR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3年8月,基于全基因组关联数据(GWAS),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探究非脂质代谢物在肥胖与DR间的中介作用。结果BMI增大(OR=1.78,P=5.3E-12)、腰臀比(WHR)增大(OR=1.91,P=1.3E-10)均与DR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异亮氨酸(OR=0.62,P=0.039)、丙酮酸(OR=0.60,P=0.039)、白蛋白(OR=0.65,P=0.002)、糖蛋白(OR=0.92,P=0.002)、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降低(OR=0.93,P=0.048)均与DR发病风险升高有关。BMI与异亮氨酸(OR=1.21,P=1.0E-08)、糖蛋白(OR=1.33,P=3.2E-14)、丙酮酸(OR=1.08,P=0.03)呈正向因果关联,与白蛋白(OR=0.93,P=0.04)、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OR=0.82,P=2.8E-05)呈负向因果关联;WHR与异亮氨酸(OR=1.34,P=3.4E-08)、糖蛋白(OR=1.26,P=1.2E-04)呈正向因果关联。异亮氨酸(β=-0.16,P=0.019)、糖蛋白(β=-0.05,P=0.029)、丙酮酸(β=-0.07,P=0.027)、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β=0.02,P=0.036)介导BMI与DR间的因果关联,异亮氨酸(β=-0.21,P=7.2E-04)、糖蛋白(β=-0.03,P=0.031)介导WHR与DR间的因果关联。结论肥胖与DR有正向因果关联,其中BMI与DR的关联由异亮氨酸、糖蛋白、丙酮酸、双烯基与双键的比率介导,WHR与DR的关联由异亮氨酸、糖蛋白介导,非脂质代谢产物在肥胖与DR间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肥胖症 代谢组学 脂质代谢物 体质指数 腰臀比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牟林 张殷建 +3 位作者 董志国 吴佳俊 苏晓明 吴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和营清脉饮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RSS)、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治疗后中药组D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NPDR患者的眼底症状,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敏度,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并且能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清脉饮 羟苯磺酸钙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患者的玻璃体液代谢特征
3
作者 黄晓峰 李雨蔓 +6 位作者 郭泰 莫芷欣 池铭偲 刘越 孟倩丽 崔颖 黄中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9-804,共6页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10名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的PDR患者作为试验组(PDR组)和10名新鲜RRD患者作为对照组(RRD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玻璃体液代谢物进行检测,获取代谢谱。应用单维和多维的统计学方法对PDR组与RRD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在PDR组与RRD组患者玻璃体液样本中,共鉴定出165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在21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差异代谢物数量≥5的代谢通路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癌症的中心碳代谢,其中丙酮酸、丝氨酸、D-2-磷酸甘油酸、苏氨酸、磷酸丝氨酸、高丝氨酸在多条代谢通路上均具有差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82、0.85、0.78、0.40以及0.31。结论PDR与RRD患者间存在21条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丙酮酸在多重通路中表现突出,可能是PDR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 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陶春德 冯玉沛 谢卓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miR-15b、CTGF、VEGF、血流动力学指标(PSV、EDV、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BCVA、视网膜电图(明暗适应a波、b波振幅)、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R-15b、PSV、EDV、BCVA、视网膜电图升高(P<0.05),CTGF、VEGF、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眼底病变,调节miR-15b、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络明目汤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晶状体摘除术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乔 聂尚武 王晓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两种不同路径的晶状体摘除方式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Ⅵ期中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PDRⅥ期合并白内障进行联合手术的患者78例(91眼),其中A组40例(46眼)为前入路的Phaco+PPV,B组38例(45眼)为后入路的... 目的:两种不同路径的晶状体摘除方式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Ⅵ期中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PDRⅥ期合并白内障进行联合手术的患者78例(91眼),其中A组40例(46眼)为前入路的Phaco+PPV,B组38例(45眼)为后入路的PPL+PPV。记录术后BCVA、晶状体摘除手术时间及眼部并发症,观察角膜内皮及虹膜新生血管(INV)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有31眼(67.4%)和32眼(71.1%)视力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为82.6%和86.7%;均有7眼INV消退;眼部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A组术中前房出血较多,术后角膜内皮计数明显减少,导致角膜水肿增多。结论:两种联合手术均能达到良好的视网膜复位及视力预后,有效减少INV。B组晶状体摘除时间相对较长,但对眼前节的影响小于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 晶状体切除术 虹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黄菁 王丽波 刘俐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2-2204,2208,共4页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和西药治疗组(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OCT扫描测定脉络膜厚度,采集血清并测定支链氨基酸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OCT扫描:联合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较少、脉络膜厚度较厚,联合治疗组中心凹下以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且距离中心凹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2)血清指标: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血清VEGF、IGF-1、TF、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EDF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能够改善脉络膜循环、抑制视网膜内多种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血管新生 脉络膜 支链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归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敏 罗向霞 +1 位作者 康莉 郭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右归丸加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眼底病变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gE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药物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抑制非增值期病变向增殖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循环及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智华 李科军 +2 位作者 赵晓彬 马清敏 王明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62-2765,2769,共5页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观察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50例。治疗2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组织因子(T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内TF、IGF-1,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PEDF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对照组血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明颗粒能够抑制视网膜内形成新生血管以及改善脉络膜循环,对患者的干眼症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 干眼症 支链氨基酸 细胞因子 脉络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外显子组测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光燃 阿叁 +6 位作者 冯伟 马靖 朱晓蓉 安艳华 路晶凯 张秀清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本研究组拟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法选择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彩色眼底照相及眼科医师检眼镜检查者。50名... 目的本研究组拟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法选择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彩色眼底照相及眼科医师检眼镜检查者。50名糖尿病人病史小于15年患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病例组,50名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患者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应用NimbleGen商业化2.1M外显子序列捕获芯片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外显子组区域的重测序。结果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年龄分别为(60.00±7.89)岁、(55.81±7.75)岁(P=0.007);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3.67±3.87)年、(10.55±4.16)年(P=0.000 1)。2组间体质量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有较高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分别为70.6%、21.6%,P=0.000。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目标区域的平均测序深度42×。发现已知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14 386个,新的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6 444个。结论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测序分析显示,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在大样本研究及实验研究中验证其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基因多态性 外显子组测序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凌丽琴 张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553-255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组48例(羟苯磺酸钙),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灶面积(mm^2)、血管瘤个数及黄斑厚度(μm)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48/48),对照组89.53%(4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的疗效优于西药单独应用益气补肾活血法;羟苯磺酸钙;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补肾活血法 羟苯磺酸钙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关联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积兄 徐碧林 杨明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Lp(a)〕与 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关联关系。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75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和 171例 2型糖尿病组 +〔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NDR) 98例 ,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 (SDR)...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Lp(a)〕与 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关联关系。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75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和 171例 2型糖尿病组 +〔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NDR) 98例 ,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 (SDR) 5 5例 ,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PDR) 18例〕血清Lp(a)浓度。 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Lp(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DR组Lp(a)水平高于NDR组和SDR组 ,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Lp(a)水平与PDR的存在有显著性关联 (OR=1 2 2 ,P <0 0 5 )。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Lp(a)可能为 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2型糖尿病 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正培 陈钦元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硅油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控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陈梅 李宗智 +2 位作者 秦学维 王利民 郑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共有32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8只、阴性对照组8只、MEG3过表达组8只、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血管通透性、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PGE2水平、COX-2/VE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CAT、GSH-PX、SOD降低,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MEG3过表达组相比,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LncRNA MEG3可通过调节COX-2/PGE2/VEGF通路,改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培花 黄思建 +1 位作者 连玉 黄雯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对20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例术后出现短暂的眼压升高,1例发生无菌性眼内炎,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控制。提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 对20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例术后出现短暂的眼压升高,1例发生无菌性眼内炎,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控制。提出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控制血糖、血压,做好特殊体位、术眼护理,预防眼压升高、眼内炎等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割 眼内注射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小玉 接传红 +4 位作者 王建伟 刘自强 邓宇 李媛媛 蔡文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78-1588,共11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NPDR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使用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复杂网络图。结果:共纳入2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NPDR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7),P<0.00001]、中医症候疗效[RR=1.28,95%CI(1.18,1.39),P<0.00001]、视力[MD=0.11,95%CI(0.05,0.17),P=0.0001]、HDL-C[MD=0.14,95%CI(0.03,0.25),P=0.02];减少眼底血管瘤个数[MD=−3.51,95%CI(−5.73,−1.28),P=0.002]、出血斑面积[MD=−0.70,95%CI(−0.95,−0.46),P<0.00001];降低CMT[MD=−35.31,95%CI(−55.47,−15.14),P=0.0006]、FBG[MD=−0.39,95%CI(−0.72,−0.05),P=0.02]、LDL-C[MD=−0.36,95%CI(−0.64,−0.08),P=0.01]、全血高切黏度[MD=−0.43,95%CI(−0.75,−0.12),P=0.006]、血浆黏度[MD=−0.36,95%CI(−0.67,−0.06),P=0.02]和纤维蛋白原[MD=−0.50,95%CI(−0.81,−0.19),P=0.002]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录入的20首方剂共涉及中药70味。枸杞子、三七、丹参、黄芪、生地黄为高频和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常用的药对包括生地黄-三七、生地黄-枸杞子等。结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可以更有效提高NPDR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ETA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胆红素水平与新诊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元桦 李雪妍 +5 位作者 苏蕾 何佳林 耿修文 纪佳君 唐松 赵立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由眼科医生进一步阅片确认病例。最终纳入312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新诊断的NPDR患者与234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进行1:3匹配)。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和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PDR患者的TBIL、DBIL和IBIL浓度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3、0.001、0.006),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无关(P值均>0.05)。在调整了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和收缩压等传统风险因素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此外,在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HbA1c≤7%)或无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中,低水平未结合胆红素者的NPDR风险更高,比值比(OR)95%CI分别为3.44(1.04,11.38)和2.53(1.10,5.82);在血糖控制不良(HbA1c>7%)或有微量白蛋白尿(UACR>30 mg/g)的T2DM患者中,低水平结合胆红素者的NPDR风险更高,OR 95%CI分别为2.05(1.09,3.86)和2.40(1.14,5.02)。【结论】循环胆红素与NPDR的风险呈独立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成为早期预测和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梅贵 罗向霞 康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5-20,共6页
目的评价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2009—2019年以芪明颗粒作为干预措施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法,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单独... 目的评价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2009—2019年以芪明颗粒作为干预措施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法,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单独对达到该文纳入标准的样本进行资料搜集,并对其进行试验方案的优劣评价和对搜集到的可用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试验,共166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3个试验对总有效率进行了描述,Meta分析结果表明,芪明颗粒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79,95%CI(2.94,4.90),Z=10.23(P<0.00001)]。结论芪明颗粒在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上疗效可观,且相比其他药物优势较明显。但该文纳入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中英文文献数量相差较大,且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不多,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随机对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的临床筛查 被引量:15
18
作者 唐淼 李淑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圆度变化以及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视盘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层(RPC)上侧、下侧、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NPDR组患者黄斑区SCP和视盘RPC 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43.68±3.03vs.46.98±3.04、42.79±3.17vs.50.45±2.25、43.21±2.67vs.47.44±2.42、44.21±3.22vs.51.72±5.32、46.43±3.54vs.53.02±2.62、45.97±3.67vs.52.53±2.82、44.63±2.73vs.48.19±3.67、41.73±3.15vs.45.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DR组患者FAZ面积和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大[(0.50±0.06vs.0.43±0.47)mm2、(3.10±0.21vs.2.87±0.22)mm],圆度较对照组明显变小[(0.63±0.05vs.0.67±0.05)%],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OCTA可检测出NPDR的早期视网膜微结构改变,可作为NPDR的辅助筛查,为早期诊治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 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 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韩琳娜 李一梅 谢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2-384,共3页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对NPDR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NPDR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期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邵毅 周琼 +5 位作者 易昀敏 余瑶 裴重刚 吴晓蓉 梅峰 占敏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日3次,饭前0.5h口服,两组均常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g,每日3次,连续服用21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治疗21d后,视力提高38眼,其中A组24眼(75.0%),B组14眼(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眼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2眼(68.8%),B组10眼(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31.3%,总有效率81.3%;B组有效率21.9%,总有效率6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医症候显效率31.3%,总有效率81.3%;B组显效率18.8%,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鬼针草叶可提高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有效改善其眼底病变及减轻中医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叶 视力 中医症候 治疗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