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均质指数法识别低效循环油水井 |
杨二龙
闫伟
王健
孙莺萁
李泽宇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2
|
基于非均质指数的窄河道油藏调剖选井方法 |
李云鹏
王凤刚
张锋利
王天慧
刘艳涛
|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3
|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评价及强非均质控藏特征 |
齐洪岩
李小石
王智忠
王爱霞
赵晓东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在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双河油田V_下油组为例 |
李祖兵
颜其彬
罗明高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0
|
|
5
|
综合指数法在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4储层为例 |
冯建伟
戴俊生
杨少春
冀国盛
黄文科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11 |
12
|
|
6
|
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及其应用 |
杨少春
杨兆林
胡红波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8
|
|
7
|
熵权耦合随机理论在含水层非均质综合指数研究中的应用 |
马荣
石建省
刘继朝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8
|
综合指数法在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
冯建伟
戴俊生
杨少春
陈芳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9
|
用非均质性综合指数研究大路沟A区储集层 |
梁力文
旷理雄
敬小军
史德锋
黄文俊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0
|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表征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 |
杨少春
温雅茹
李媛媛
刘金华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1
|
胜坨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
杨柏
杨少春
姜海波
刘岩
邹倩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
2009 |
19
|
|
12
|
窄薄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与剩余油分布——以葡北油田三断块葡Ⅰ油组为例 |
刘卫
林承焰
杨永智
胡祖站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13
|
孤岛油田河流相砂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方法 |
张智春
刘广友
李拥安
程建青
魏新辉
周学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14
|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特征: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为例 |
杨少春
王瑞丽
王改云
高树新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5
|
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 |
杨少春
王瑞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16
|
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
高树新
杨少春
胡红波
郭勇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4 |
6
|
|
17
|
薄互层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分布的影响——以陆9井区K_1h_2~6油藏为例 |
王石
高先志
路建国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8
|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
刘文超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2 |
23
|
|
19
|
基于熵权法的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以珠江口盆地A油田为例 |
涂乙
刘伟新
戴宗
王华
汪莹
熊琪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20
|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牛保伦
任韶然
张玉
邬侠
孙鹏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12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