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及在非均质地层中的调剖效果
被引量:
9
1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4 位作者
周代余
赵冀
李忠鹏
丁名臣
杜鹏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8-663,共6页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弱、在强非均质地层调剖效果差的问题,将氮气和起泡剂溶液(黄原胶/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出一种直径细微、稳定性强的微泡沫体系。通过气泡形态、平均气泡直径、气泡密度等参数对比了普通...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弱、在强非均质地层调剖效果差的问题,将氮气和起泡剂溶液(黄原胶/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出一种直径细微、稳定性强的微泡沫体系。通过气泡形态、平均气泡直径、气泡密度等参数对比了普通微泡沫(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与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差异,并借助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对比了两种微泡沫的调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黄原胶浓度增加,微泡沫液膜的厚度和黏弹性提高,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降低,气泡密度增加,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和气泡密度的变化速率降低,微泡沫稳定性好于普通微泡沫。微泡沫在微观模型低渗区域的波及体积高达90%,远高于普通微泡沫。微泡沫对于级差为10的严重非均质地层具有较好的调剖效果,调剖效果的改善与起泡剂溶液中黄原胶浓度的增加有较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
黄原胶
稳定性
调剖效果
非均质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泡沫驱微观驱油机理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邢晓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泡沫作为驱油介质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机理,分别采用渗透率级差为1∶3的非均质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研究泡沫的微观驱油和液流转向机理,评价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存在混气水驱油、表面活性...
泡沫作为驱油介质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机理,分别采用渗透率级差为1∶3的非均质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研究泡沫的微观驱油和液流转向机理,评价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存在混气水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和泡沫驱油3个显著渗流区。混气水驱油渗流区的形成是由于泡沫的不稳定消泡,气体与泡沫液析出,气体窜进所致。泡沫破灭所析出的泡沫液渗流滞后于气体并乳化原油,形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渗流区。混气水驱油和表面活性剂驱油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得后续注入的泡沫保持稳定,从而起到调驱作用形成泡沫驱油渗透区。非均质微观模型的高渗透条带在水驱、泡沫驱和后续水驱过程中,波及系数由52.4%先升至100%后降至74.3%,后续水驱波及面积减小且突破高渗透条带后,低渗透条带不再见效,说明泡沫驱时的封堵作用在后续水驱时存在有效期,有效期后封堵作用失效。并联填砂管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分流率及驱油效率随着水驱、泡沫驱和后续水驱的变化规律与微观驱替机理分析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非均质微观模型
调驱作用
驱油机理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合物驱与多元驱替微观实验对比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金杰
李亚军
+2 位作者
宫侯健
李润虎
董明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1-405,410,共6页
利用非均质微观刻蚀可视化玻璃模型,模拟油层不同驱替剂(聚合物P体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体系,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体系)的驱油效果,观察不同注入体系引起的油层油滴的变化及运移、再分布动态,研究不同注入体系对剩余油分布...
利用非均质微观刻蚀可视化玻璃模型,模拟油层不同驱替剂(聚合物P体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体系,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体系)的驱油效果,观察不同注入体系引起的油层油滴的变化及运移、再分布动态,研究不同注入体系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根据剩余油分布及微观模型基本参数得到地层油采出程度和采收率,P驱、SP二元驱及ASP三元驱微观驱替的采收率分别为43%、59%和92%。聚合物的调剖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作用、碱引起的超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及形成油膜等现象均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验证并详细解释和分析。综合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替仍将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微观模型
可视化
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泡沫与普通泡沫注入性及调剖能力对比
被引量:
7
4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温庆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6,共5页
针对普通泡沫注入性差、运移性弱的问题,将气体和起泡剂溶液同时注入填砂管发泡器制备出一种气泡微细的微泡沫体系。通过多测压点长填砂管和并联填砂管对比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注入性和调剖能力的差异,并借助微观非均质模型对比研究了微...
针对普通泡沫注入性差、运移性弱的问题,将气体和起泡剂溶液同时注入填砂管发泡器制备出一种气泡微细的微泡沫体系。通过多测压点长填砂管和并联填砂管对比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注入性和调剖能力的差异,并借助微观非均质模型对比研究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的封堵机制及改善微观非均质能力。微观驱替实验表明,由于微泡沫气泡直径小于高渗区域孔喉直径,气泡受孔喉的约束较小,主要通过多个气泡叠加作用在高渗区域孔喉处形成堆积封堵,后续气泡以"直接通过"或"弹性变形"的方式流入低渗区域,少量气泡以"气泡陷入"方式封堵小孔喉,但高渗区域堆积的微泡沫易被冲散,导致其封堵强度较弱,调剖作用有限。与微泡沫相比,普通泡沫的平均气泡直径大于高渗孔喉直径,气泡通过孔喉时的流动阻力较大,封堵能力较强,气泡主要通过"弹性变形"和"液膜分异"作用进入孔喉。相同泡沫注入量条件下,普通泡沫微观调剖效果更好。微泡沫在填砂管沿程产生的压差分布较为均匀,其注入性和深部封堵能力优于普通泡沫,但其封堵高渗通道能力及耐水冲洗能力较弱,调剖能力弱于普通泡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
注入性
调剖能力
非均质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及在非均质地层中的调剖效果
被引量:
9
1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周代余
赵冀
李忠鹏
丁名臣
杜鹏飞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冷家油田开发公司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8-663,共6页
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项目编号IRT12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微泡沫体系的构筑及性能评价”(项目编号15CX06030A)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4E-2107)
文摘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弱、在强非均质地层调剖效果差的问题,将氮气和起泡剂溶液(黄原胶/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出一种直径细微、稳定性强的微泡沫体系。通过气泡形态、平均气泡直径、气泡密度等参数对比了普通微泡沫(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与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差异,并借助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对比了两种微泡沫的调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黄原胶浓度增加,微泡沫液膜的厚度和黏弹性提高,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降低,气泡密度增加,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和气泡密度的变化速率降低,微泡沫稳定性好于普通微泡沫。微泡沫在微观模型低渗区域的波及体积高达90%,远高于普通微泡沫。微泡沫对于级差为10的严重非均质地层具有较好的调剖效果,调剖效果的改善与起泡剂溶液中黄原胶浓度的增加有较好的对应性。
关键词
微泡沫
黄原胶
稳定性
调剖效果
非均质微观模型
Keywords
microfoam
xanthan gum
stability
profile control effect
heterogeneous micro-model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O648.24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泡沫驱微观驱油机理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邢晓璇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基金
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低渗、特低渗、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子课题“普通稠油复合热流体驱油技术研究”(P17003-2)。
文摘
泡沫作为驱油介质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机理,分别采用渗透率级差为1∶3的非均质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研究泡沫的微观驱油和液流转向机理,评价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存在混气水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和泡沫驱油3个显著渗流区。混气水驱油渗流区的形成是由于泡沫的不稳定消泡,气体与泡沫液析出,气体窜进所致。泡沫破灭所析出的泡沫液渗流滞后于气体并乳化原油,形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渗流区。混气水驱油和表面活性剂驱油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得后续注入的泡沫保持稳定,从而起到调驱作用形成泡沫驱油渗透区。非均质微观模型的高渗透条带在水驱、泡沫驱和后续水驱过程中,波及系数由52.4%先升至100%后降至74.3%,后续水驱波及面积减小且突破高渗透条带后,低渗透条带不再见效,说明泡沫驱时的封堵作用在后续水驱时存在有效期,有效期后封堵作用失效。并联填砂管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分流率及驱油效率随着水驱、泡沫驱和后续水驱的变化规律与微观驱替机理分析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的结论。
关键词
泡沫驱
非均质微观模型
调驱作用
驱油机理
驱油效果
Keywords
foam flooding
heterogeneous microscopic model
profile control and oil displacement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分类号
TE357.46+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合物驱与多元驱替微观实验对比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金杰
李亚军
宫侯健
李润虎
董明哲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1-405,41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水三相微观-连续介质三维流动模拟研究"(项目编号51274225)"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1204198)
973项目"中国东部古近系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项目编号2014CB2391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页岩气渗流机理及有效动用条件研究"(项目编号14CX05021A)
文摘
利用非均质微观刻蚀可视化玻璃模型,模拟油层不同驱替剂(聚合物P体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体系,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体系)的驱油效果,观察不同注入体系引起的油层油滴的变化及运移、再分布动态,研究不同注入体系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根据剩余油分布及微观模型基本参数得到地层油采出程度和采收率,P驱、SP二元驱及ASP三元驱微观驱替的采收率分别为43%、59%和92%。聚合物的调剖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作用、碱引起的超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及形成油膜等现象均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验证并详细解释和分析。综合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驱替仍将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非均质微观模型
可视化
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泡沫与普通泡沫注入性及调剖能力对比
被引量:
7
4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温庆志
机构
青岛大地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6,共5页
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项目编号IRT12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微泡沫体系的构筑及性能评价"(项目编号15CX06030A)
文摘
针对普通泡沫注入性差、运移性弱的问题,将气体和起泡剂溶液同时注入填砂管发泡器制备出一种气泡微细的微泡沫体系。通过多测压点长填砂管和并联填砂管对比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注入性和调剖能力的差异,并借助微观非均质模型对比研究了微泡沫和普通泡沫的封堵机制及改善微观非均质能力。微观驱替实验表明,由于微泡沫气泡直径小于高渗区域孔喉直径,气泡受孔喉的约束较小,主要通过多个气泡叠加作用在高渗区域孔喉处形成堆积封堵,后续气泡以"直接通过"或"弹性变形"的方式流入低渗区域,少量气泡以"气泡陷入"方式封堵小孔喉,但高渗区域堆积的微泡沫易被冲散,导致其封堵强度较弱,调剖作用有限。与微泡沫相比,普通泡沫的平均气泡直径大于高渗孔喉直径,气泡通过孔喉时的流动阻力较大,封堵能力较强,气泡主要通过"弹性变形"和"液膜分异"作用进入孔喉。相同泡沫注入量条件下,普通泡沫微观调剖效果更好。微泡沫在填砂管沿程产生的压差分布较为均匀,其注入性和深部封堵能力优于普通泡沫,但其封堵高渗通道能力及耐水冲洗能力较弱,调剖能力弱于普通泡沫。
关键词
微泡沫
注入性
调剖能力
非均质微观模型
Keywords
microfoam
injectivity
profile control capacity
heterogeneous micromodel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稳定性及在非均质地层中的调剖效果
史胜龙
王业飞
周代余
赵冀
李忠鹏
丁名臣
杜鹏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泡沫驱微观驱油机理及驱油效果
邢晓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聚合物驱与多元驱替微观实验对比与机理研究
王金杰
李亚军
宫侯健
李润虎
董明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微泡沫与普通泡沫注入性及调剖能力对比
史胜龙
王业飞
温庆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