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颗粒流理论的层状非均质介质等效渗透系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小茜 曾斌 +2 位作者 王春晖 郑束宁 彭丁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2,共6页
在评价由于渗流引起的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时,由于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其渗透系数难以准确获取。文章根据达西定律,利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水流线与层状非均质介质层面成任意角度的情景进行模拟,分别选择地下水流... 在评价由于渗流引起的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时,由于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其渗透系数难以准确获取。文章根据达西定律,利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水流线与层状非均质介质层面成任意角度的情景进行模拟,分别选择地下水流线斜交、垂直和平行层状非均质介质层面等三种工况,定量计算含水层的等效渗透系数,模拟得到的渗透系数和基于等效渗透理论的计算值基本吻合。结果表明:颗粒流模拟方法在求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等效渗透系数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可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建设中因渗流导致的灾害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渗透系数 颗粒流数值模拟 渗流 层状非均质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孔隙介质中循环驱替对两相渗流及毛细捕获的影响
2
作者 邓汉鑫 武东生 +1 位作者 王晓光 王东坡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4,共10页
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渗流和毛细捕获是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CO_(2))封存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机制。尽管已有研究对两相流驱替模式及其判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循环驱替过程中两相渗流特性和毛细捕获机制的研究仍相对不足。通过孔隙尺度的水-油... 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渗流和毛细捕获是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CO_(2))封存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机制。尽管已有研究对两相流驱替模式及其判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循环驱替过程中两相渗流特性和毛细捕获机制的研究仍相对不足。通过孔隙尺度的水-油两相循环驱替可视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孔隙非均质性和循环驱替次数对两相渗流特性及毛细捕获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循环驱替破坏了非润湿相的连续性,使其分解为难以重新活化的孤立“液滴”,经过4次循环驱替后,毛细捕获效率最高可达40%。随着孔隙介质非均质性的增加,通过绕流机制大量捕获非润湿相,非均质孔隙结构中毛细捕获效率相比均质介质提高了32.5%。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循环驱替过程中4种典型的毛细捕获液滴类型:附着型、桥接型、团状型和簇状型液滴,其中,附着型液滴的数量占比最高,但其捕获体积较小,而簇状型液滴对毛细捕获效率贡献最大。该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循环注入过程中毛细捕获机制的理解,并为提高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两相渗流 循环驱替 毛细捕获 微流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绿色修复的微观尺度机理
3
作者 王晓璞 王晴萱 +3 位作者 李严 龙涛 李航宇 杨永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7,共5页
针对传统实验方法在直接测量多孔介质内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孔隙尺度可视化实验装置,对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的绿色修复过程进行微观尺度研究。探讨了多孔介质渗透率及绿色环保驱替剂对残余油分布和饱和度的影响,实现... 针对传统实验方法在直接测量多孔介质内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孔隙尺度可视化实验装置,对非均质地层石油污染的绿色修复过程进行微观尺度研究。探讨了多孔介质渗透率及绿色环保驱替剂对残余油分布和饱和度的影响,实现了多孔介质内孔隙尺度两相渗流过程的实时监测。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一次性孔隙模型,模拟地下油藏。驱替剂包括生物质绿色溶剂、T-80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孔隙模型中,低渗透区的残余油饱和度比高渗透区高0.700左右;高流速的残余油饱和度较低流速增加了0.130;生物质绿色溶剂表现出最佳修复效果,残余油饱和度为0.079,去离子水次之,T-80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石油污染修复 多孔介质 孔隙尺度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孔隙介质中两相流的光透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乔文静 叶淑君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地下水中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的流动及其曝气修复技术是典型的两相流问题。基于实际地下水含水介质的普遍非均质性,本文应用光透法对非均质孔隙介质中两相流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组砂箱实验,研究气体和重... 地下水中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的流动及其曝气修复技术是典型的两相流问题。基于实际地下水含水介质的普遍非均质性,本文应用光透法对非均质孔隙介质中两相流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组砂箱实验,研究气体和重非水相液体(DNAPL)在非均质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应用了水/气两相和水/NAPL两相饱和度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气体主要由不规则通道向上运动,遇到低渗透性透镜体时在其下方堆积,并开始横向运动,绕过透镜体后继续向上运动,最终在砂箱顶部形成连续气体分布,注气速度越大,气体运移范围越宽;DNAPL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克服毛管压力向下迁移至低渗透性透镜体,DNAPL无法克服该介质的毛管压力,停止垂向入渗,并在其表面堆积,开始横向运移,绕过透镜体后继续向下运动,最终在砂箱底部形成连续DNAPL污染池。均质介质中建立的计算流体饱和度的水/气模型及水/NAPL模型与实验结果较吻合,可用于非均质多孔介质中水/气相和水/NAPL相饱和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水相液体 气体 饱和度 光透法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非均质裂隙介质优先流及其工程意义--以HN地下水封洞库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忠 赵晓 +1 位作者 李渊博 曹孟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61,176,共9页
在地下洞库工程建设中,低渗岩体内发育的节理密集带、断层等空隙中通常形成优先流,从而对洞库涌水量与储品水封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裂隙介质优先流的识别、工程风险评估以及防渗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HN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为例,使... 在地下洞库工程建设中,低渗岩体内发育的节理密集带、断层等空隙中通常形成优先流,从而对洞库涌水量与储品水封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裂隙介质优先流的识别、工程风险评估以及防渗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HN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为例,使用FEFLOW地下水模拟工具的非结构化剖分技术对优先流潜在通道进行了精细的几何刻画,建立了工程场区尺度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并对施工期中优先流防渗处置不同工况下洞库涌水量与储品水封安全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先流是影响洞库围岩中地下水的流场形态以及洞库涌水量的重要因素,断层、节理密集带等不连续面是主洞室涌水主要的充水途径,优先流形成的涌水量占据主洞室总涌水量的60%以上。在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做好优先流通道的防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洞库 优先流 裂隙介质 地下水数值模拟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土柱中溶质迁移的连续时间随机游走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熊云武 黄冠华 黄权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2,共6页
非均质介质中溶质迁移往往出现非费克现象,传统的对流弥散方程(ADE)则难以较好地描述这种现象。采用连续时间的随机游走理论(CTRW)研究1 250 cm长一维非均质土柱中溶质运移问题,探讨CTRW模型中参数及非费克迁移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非均质介质中溶质迁移往往出现非费克现象,传统的对流弥散方程(ADE)则难以较好地描述这种现象。采用连续时间的随机游走理论(CTRW)研究1 250 cm长一维非均质土柱中溶质运移问题,探讨CTRW模型中参数及非费克迁移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β值的大小与介质的非均质特征有关,非均质性越强,β值越小,但β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ADE的弥散系数则具有随尺度增大而增大的现象。对于介质非均质性较强和非费克现象较明显的溶质穿透曲线,尤其是在拖尾部分,与ADE相比,CTRW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介质 连续时间随机游走 费克现象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旅行时校正技术在非均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文胜 刘文革 黄录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4,共2页
塔里木盆地低幅度构造和碳酸盐岩裂缝中普遍存在着速度各向异性。常规正常时差(NMO)校正和含高次项的NMO校正技术都难以消除由于各向异性引起的非双曲线走时,从而影响后续的叠加成像和储集层研究。基于各向异性的高阶旅行时校正技术理... 塔里木盆地低幅度构造和碳酸盐岩裂缝中普遍存在着速度各向异性。常规正常时差(NMO)校正和含高次项的NMO校正技术都难以消除由于各向异性引起的非双曲线走时,从而影响后续的叠加成像和储集层研究。基于各向异性的高阶旅行时校正技术理论相比NMO各向同性的理论假设,更接近于真实地层介质。研究提出了应用高阶旅行时校正技术在各向异性介质中进行速度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求取各向异性参数η的流程。研究实例表明,高阶旅行时校正技术和NMO校正结合应用,能有效地解决各向异性问题,满足低幅度构造精确成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非均质介质 正常时差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非均质多孔介质中随机水流问题的多尺度有限元降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梦杰 贺新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86-95,共10页
为高效求解地下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随机水流问题,通过构造一组独立于随机参数取样的多尺度有限元降基函数和生成一个降阶多尺度模型,发展了一种多尺度有限元降基方法(RMsBM)。并应用矩阵离散的经验插值方法(MDEIM)仿射分解非仿射的随机... 为高效求解地下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随机水流问题,通过构造一组独立于随机参数取样的多尺度有限元降基函数和生成一个降阶多尺度模型,发展了一种多尺度有限元降基方法(RMsBM)。并应用矩阵离散的经验插值方法(MDEIM)仿射分解非仿射的随机参数问题的离散系统以加速降阶模型的在线计算。为评估所提出方法的性能与效率,对随机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饱和水流问题执行了若干数值试验。数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MsBM通过选择合适的粗网格和最优数目的局部多尺度降基函数,可在维持良好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在线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有限元降基方法 矩阵离散经验插值法 多孔介质 随机水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光透法监测流体饱和度的有效性:以非均质孔隙介质中的水/气两相流为例
9
作者 莫龙庭 乔文静 +2 位作者 章艳红 叶淑君 吴吉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2-579,共8页
光透法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非侵入监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室内砂箱多相流实验中,但该方法在局部空间点上结果的可靠性尚缺乏验证。鉴于当前难以采用实验手段直接进行局部监测点取样验证光透法结果,本文以非均质孔隙介质中的水/气两相流为例,... 光透法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非侵入监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室内砂箱多相流实验中,但该方法在局部空间点上结果的可靠性尚缺乏验证。鉴于当前难以采用实验手段直接进行局部监测点取样验证光透法结果,本文以非均质孔隙介质中的水/气两相流为例,基于砂箱实验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以进行论证。研究表明:(1)模拟结果中气体在非均质含水层中的迁移规律、展布形态和饱和度分布总体上再现了光透法的测量结果。(2)数值模拟和光透法得到的6个局部点饱和度数据在各时刻均拟合较好。同时选取12个时刻共5316个监测点的饱和度数据进行分析,其决定系数达0.94,这表明模拟结果从统计角度较好地验证了光透法在局部点监测上的有效性,两者间的差异主要由人工填砂导致的介质"不均匀"引起。(3)气体总量方面,实测排水值、模拟结果与光透法计算结果均拟合较好。因此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地验证了光透法监测流体饱和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透法 数值模拟 有效性验证 饱和度 水/气两相流 孔隙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轻质非水相液体在非均质包气带中迁移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云翔 左锐 +3 位作者 潘明浩 武子一 王金生 黄晨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0-457,463,共9页
利用TOUGH2程序构建室内实验尺度多相流数值模型,基于扰动分析法,对模型中的介质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残余水饱和度(S wr)、残余非水相(NAPL)饱和度(S nr)、进气值参数(α)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中砂夹粗砂层和夹细砂层两种非... 利用TOUGH2程序构建室内实验尺度多相流数值模型,基于扰动分析法,对模型中的介质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残余水饱和度(S wr)、残余非水相(NAPL)饱和度(S nr)、进气值参数(α)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中砂夹粗砂层和夹细砂层两种非均质条件情景,探究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以不同速率泄漏以及地下水位波动时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1)模型参数敏感度呈绝对渗透率>S nr>α>S wr>孔隙度的规律,S nr、α、S wr与LNAPL稳定饱和度呈正线性相关,绝对渗透率与其呈负线性相关。(2)主要由于介质间绝对渗透率的差异,中砂介质中的细砂夹层阻滞、粗砂夹层促进LNAPL迁移,泄漏速率的增大致使细砂夹层阻滞作用更为显著。(3)地下水位波动扩大LNAPL横、纵向污染范围,降低夹层内LNAPL饱和度,水位上升,细砂夹层下界面、粗砂夹层上界面阻滞LNAPL抬升,主要由于介质绝对渗透率的差异,两种非均质情景对地下水位波动的响应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APL 非均质介质 包气带 扰动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径向流模型的非均质孔隙含水层井流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祺文 陈刚 +2 位作者 郑可 施雯 胡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3,共7页
Theis模型、Dupuit模型等经典井流模型分析非均质含水层井流试验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获取的参数不适合表征非均质含水层特性。而GRF模型可以获取含水层流动特性的数据。相比于Theis模型、Dupuit模型,GRF模型更能表征非均质含水层特性。... Theis模型、Dupuit模型等经典井流模型分析非均质含水层井流试验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获取的参数不适合表征非均质含水层特性。而GRF模型可以获取含水层流动特性的数据。相比于Theis模型、Dupuit模型,GRF模型更能表征非均质含水层特性。以黄石东湖新村棋盘洲长江大桥的抽水试验数据为例,采用Theis模型和GRF模型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对比分析不同方法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并计算含水层水流维数和表观压力传导系数(K_(f)/S_(sf))。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层为细砂夹条带状黏土透镜体的非均质含水层,采用GRF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渗透系数为4.09×10^(−3)cm/s;含水层水流维数为1.61,地下水为双线性流动状态,含水层对抽水试验的响应主要受黏土条带控制;观测井和抽水主井的K_(f)/S_(sf)呈非线性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在非均质孔隙含水层中,应用多孔联合非稳定GRF井流试验方法不仅能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并且能丰富对含水层特性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抽水试验 渗透系数 广义径向流模型 水流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时间随机游动理论模拟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娜 任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1-886,共6页
近年来,基于连续时间随机游动(Continuous Time Random Walk,CTRW)理论所建立的模拟非均质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方法已在大量的数值实验、室内实验、野外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为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运移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拟... 近年来,基于连续时间随机游动(Continuous Time Random Walk,CTRW)理论所建立的模拟非均质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方法已在大量的数值实验、室内实验、野外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为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运移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拟方法。简述了提出和发展CTRW的研究背景、基础理论以及与经典的对流-弥散方程等其他模拟方法的关系,综述了该理论在模拟溶质运移中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将其进一步发展应用于模拟反应性溶质运移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运移 多孔介质 连续时间随机游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内气泡熟化特性孔隙尺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志毅 王进卿 +2 位作者 王广鑫 池作和 翁煜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5-1271,共7页
多孔介质内的气泡熟化行为广泛存在于CO_(2)封存等领域,为探究多孔介质内气泡的熟化特性,本文采用空气作为模拟气体,通过可视化实验和数值计算,对双孔隙和四孔隙气泡熟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阐释了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熟化过程的影响规律。... 多孔介质内的气泡熟化行为广泛存在于CO_(2)封存等领域,为探究多孔介质内气泡的熟化特性,本文采用空气作为模拟气体,通过可视化实验和数值计算,对双孔隙和四孔隙气泡熟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阐释了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熟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双孔隙气体饱和度较小情况下,虽然也发生正向熟化,但是孔隙结构的存在使熟化速率明显低于自由流体情况;四孔隙研究显示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气泡熟化过程影响显著,由于孔隙的几何限制,气泡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逆Ostwald熟化,即生长的气泡在充满当前孔隙空间后会停止生长并反向熟化导致尺寸缩小;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由于熟化作用,气泡有传质到大孔隙区域趋势,导致大孔隙区域富集大气泡,存在泄漏风险,从而影响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毛细封存 Ostwald熟化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粗砂透镜体对DNAPL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森戈 杨博天 +1 位作者 杨登波 刘汉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111,共7页
该研究在饱和二维砂箱中开展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物入渗试验,目的是探讨粗砂透镜体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影响。试验过程中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污染物的入渗过程,根据照片绘制出污染物入渗锋面图。试验结果表明:(1)受到局部介质非均质性... 该研究在饱和二维砂箱中开展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物入渗试验,目的是探讨粗砂透镜体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影响。试验过程中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污染物的入渗过程,根据照片绘制出污染物入渗锋面图。试验结果表明:(1)受到局部介质非均质性的影响,DNAPL呈现“指状”入渗现象,污染物入渗过程受到粒径尺寸影响,在粗砂透镜体中存在加快DNAPL入渗的“优势通道”;(2)污染物的入渗速度范围在0.05~0.46 cm/min之间,对比砂箱中DNAPL垂向入渗速度和横向扩散速度可知,其垂向入渗与横向扩散相互影响,垂向入渗受到阻碍后,横向扩散速度相应增大。(3)粗砂透镜体顶部高渗透性的“中砂-粗砂”界面,加快了污染物入渗速度,底部低渗透性的“粗砂-中砂”界面,阻碍了污染物的垂向入渗,两侧“粗砂-中砂”界面阻碍了污染物横向扩散。试验结果提供了直观基础的图像数据,有助于理解饱和粗砂透镜体非均质条件下DNAPL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均质介质 粗砂透镜体 水相液体 迁移过程 图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流可视化多尺度数值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贺新光 聂新艳 +1 位作者 秦建新 夏卫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6-231,共6页
将多尺度有限元法(MsFE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有机集成,开发出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技术的地下水流多尺度数值模拟系统,实现求解区域的多重尺度离散、参数的可视化赋值、稳定/非稳定水流的多尺度数值模拟、粗尺度解的重构以及模拟结... 将多尺度有限元法(MsFE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有机集成,开发出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技术的地下水流多尺度数值模拟系统,实现求解区域的多重尺度离散、参数的可视化赋值、稳定/非稳定水流的多尺度数值模拟、粗尺度解的重构以及模拟结果的多方案显示等功能,使得MsFEM数值模型具有了图形表达能力,模拟结果更以矢量的形式存储,可供进一步决策分析。通过数值实例测试了系统性能,结果表明:以MsFEM为核心研发的集成系统为地下水流多尺度数值模拟提供了高效的可视化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地下水流 多尺度数值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型弥散过程的解析解
16
作者 王子亭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4,共4页
对具有指数型弥散系数的弥散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 ,应用积分变换把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变为变系数的常微分方程 ,应用超几何函数方法和反演技术得到了两类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 利用解析解的表达式和计算结果 。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解析解 指数型弥散过程 三次采油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运移数学模型》简介
17
作者 肖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2期46-,共1页
由美国I·Javandel,C·Doughty和C·F·Tsang合著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手册》(1984)一书最近已由长春地质学院林学钰副教授主持译校完毕,即将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有关数学模型... 由美国I·Javandel,C·Doughty和C·F·Tsang合著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手册》(1984)一书最近已由长春地质学院林学钰副教授主持译校完毕,即将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有关数学模型研究地下水中的溶质运移规律,计算预测地下水污染晕的范围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数学模型 出版发行 译校 总结评述 吉林科技出版社 长春地学院 运移 非均质介质 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冻结法温度应力解答
18
作者 倪国荣 刘庆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55-62,共8页
为强化地下工程软弱地层,宜采用液氮降温冻结法施工,故在深井高地压下“围岩”承受巨大的温度应力和地应力.本文充分考虑冻结壁轴对称非均质特性和弹、塑性屈服条件,导出有关应力、位移公式和井壁厚度设计方法,这对进一步完善地下... 为强化地下工程软弱地层,宜采用液氮降温冻结法施工,故在深井高地压下“围岩”承受巨大的温度应力和地应力.本文充分考虑冻结壁轴对称非均质特性和弹、塑性屈服条件,导出有关应力、位移公式和井壁厚度设计方法,这对进一步完善地下工程设计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温度应力 非均质介质 弹塑性井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超声响应数值模拟及散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志伟 符力耘 +1 位作者 张艳 魏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9-1082,共14页
超高频(几百兆赫兹)超声数值模拟微米至纳米尺度的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及其强非均质性严重挑战数值模拟算法的精度和数值稳定性.本文利用图像阈值分割算法将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主要成分分解为石英类、黏土类、黄铁矿及孔隙四种类型,... 超高频(几百兆赫兹)超声数值模拟微米至纳米尺度的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及其强非均质性严重挑战数值模拟算法的精度和数值稳定性.本文利用图像阈值分割算法将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主要成分分解为石英类、黏土类、黄铁矿及孔隙四种类型,假定液相(油)均匀分布在整个介质模型中,根据岩芯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各类矿物的岩石物理参数,建立了精细的非均质双相介质模型.采用基于Biot双相介质方程的不分裂卷积完全匹配层与高精度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精确模拟超声波在页岩岩芯中传播的散射衰减.通过精确控制匹配层吸收边界数来模拟边界反射量及其对尾波的干涉强度,并与超声实验尾波散射Q值进行比较,估算超声实验中的边界反射量及其对尾波的干涉强度.对不同超声子波主频的数值模拟试验,结合L/a-ka散射态式图分析表明:本文采用的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的非均质强度与600 MHz波长尺度相当,产生的散射衰减达到最大.开展页岩岩芯超声波散射数值模拟研究,据此评估页岩岩芯的非均质性,为页岩储层声学非均质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芯 双相介质建模 孔弹双相介质超声数值模拟 尾波散射分析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