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均衡结构——试确立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条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24,共7页
作者认为,按照理论研究的一般逻辑,进行理论分析必须首先确立它的基本假设条件。生产力非均衡结构状态就是我国经济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务件,它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客观基础。
关键词 非均衡结构 中国 经济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加工贸易的非均衡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梅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8-41,共4页
加工贸易是广东进出口第一大贸易方式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正确认识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才更利于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试就广东加... 加工贸易是广东进出口第一大贸易方式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正确认识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才更利于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试就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非均衡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负效应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加工贸易 非均衡结构分析 贸易方式 产业分布 地域结构 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结构非均衡规律与利益均衡规律——兼与张文合同志商榷
3
作者 周肇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结构均衡规律 利益均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乡干部战略性群体:结构与政策效应——基于一项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70-76,共7页
县乡干部的政策行为是理解中国农村治理的重要视角。运用战略性群体这一理论框架,从一项公共政策在地方行政层级推进中,分析县乡干部群体的权力结构与公共政策效应的关系问题。县乡干部由于在群体目标构建和战略行动协调的自主性不同,... 县乡干部的政策行为是理解中国农村治理的重要视角。运用战略性群体这一理论框架,从一项公共政策在地方行政层级推进中,分析县乡干部群体的权力结构与公共政策效应的关系问题。县乡干部由于在群体目标构建和战略行动协调的自主性不同,分化为战略精英与外围战略成员,在群体内部等级之间形成"支配—依附"非均衡权力结构。资源向上依赖、等级权威价值认同、社会流动筛选和等级权威复制等机制共同维系了县乡干部群体的等级秩序。在战略群体外部,企业利用结构化机制与县乡干部代表的地方政府利益联结,消解了政策的公共性,共享了政策收益。面对政企结构化后结成的强势地位,农民作为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其利益诉求被选择性忽略。在农村社会中"政府""资本""民众"之间呈现出非均衡的权力结构。县乡干部群体的权力实践就是在一项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实现,并在现实层面上构成了农村社会治理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乡干部 战略性群体 均衡权力结构 政策效应 支配—依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350-8352,共3页
从全局视野及局部视野综述了新农村建设,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应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非均衡结构 农村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