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衡理论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剑虹 熊和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5,158-159,共8页
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学的一个视角,非均衡理论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哲学思想。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也被视作为区域高等教育规划与发展的决策依据之一。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简单地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它受诸如政策环境、区... 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学的一个视角,非均衡理论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哲学思想。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也被视作为区域高等教育规划与发展的决策依据之一。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简单地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它受诸如政策环境、区域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公平的多重因素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需要在考虑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区域本土经验的积累与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保证其持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 区域高等教育 多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理论的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中祥 伍建辉 +2 位作者 况爱武 张生 许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67-4078,共12页
考虑出行异质性对交通流分布的影响,基于非均衡理论将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分为价格调节、数量调节和价格—数量调节三类,建立三种逐日动态随机分配模型,证明了逐日动态随机分配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通过模型仿真,验证了三种... 考虑出行异质性对交通流分布的影响,基于非均衡理论将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分为价格调节、数量调节和价格—数量调节三类,建立三种逐日动态随机分配模型,证明了逐日动态随机分配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通过模型仿真,验证了三种逐日动态随机分配模型经有限次出行调整后,各路径流量均能收敛到稳定状态,价格—数量调节逐日动态随机分配模型能够模拟出行异质性对交通流分布形态与动态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选择行为 随机交通分配 非均衡理论 价格调节 数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理论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荣 姚秋萍 姚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893-20894,20898,共3页
以非均衡理论与生存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重庆、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陕西以及海南等省市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状态。结果表明,1994~2005年,研究区域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但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度Z处于[-0.1,... 以非均衡理论与生存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重庆、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陕西以及海南等省市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状态。结果表明,1994~2005年,研究区域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但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度Z处于[-0.1,0.1]的适度非均衡区域内,市场机制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给 土地政策 非均衡理论 生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理论在云南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苗 武友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4-67,共4页
本文简要阐述国内外主要的非均衡理论 ,分析云南省实行非均衡战略的实践效果 ,认为昆明核心区“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扩散作用。同时指出非均衡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鉴于在新世纪中 ,“增长极”在经... 本文简要阐述国内外主要的非均衡理论 ,分析云南省实行非均衡战略的实践效果 ,认为昆明核心区“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扩散作用。同时指出非均衡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鉴于在新世纪中 ,“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将依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 云南经济 昆明核心区 经济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理论的住宅商品房市场有效供求失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浩 陈立文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4期86-92,共7页
利用1998—2016年河北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均衡理论运用市场聚合条件下的非均衡模型,对河北省住宅商品房市场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和非均衡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6年,非均衡成为河北省住宅商品房市场的一种常态,在... 利用1998—2016年河北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均衡理论运用市场聚合条件下的非均衡模型,对河北省住宅商品房市场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和非均衡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6年,非均衡成为河北省住宅商品房市场的一种常态,在此期间经历了五个非均衡发展阶段。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可通过增加住宅商品房有效供给、抑制过度投机和投资需求、健全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等措施减少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 双曲线聚合方程 住宅房地产市场 有效供求 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理论在宁夏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贝贝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2,共3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的非均衡理论,分析了宁夏实行非均衡战略的实践效果。认为银川—吴忠—石嘴山城市带作为“增长极”对全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扩散作用,同时指出非均衡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鉴于在新世纪中,“增长... 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的非均衡理论,分析了宁夏实行非均衡战略的实践效果。认为银川—吴忠—石嘴山城市带作为“增长极”对全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扩散作用,同时指出非均衡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鉴于在新世纪中,“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将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 银川-吴忠-石嘴山城市带 经济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主流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转轨经济——读袁志刚先生的《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
7
作者 陆铭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2期57-61,共5页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展开研究,并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拉均衡 双轨制经济 中国经济 主流经济学 转轨经济 方法研究 非均衡理论 经济行为人 经济模型 计划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伊继东 冯用军 杨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9,共6页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该理论的有关思路、原理和方法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照范式。本文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确定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增长极和次级区域,提出了云南省高...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该理论的有关思路、原理和方法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照范式。本文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确定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增长极和次级区域,提出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思路。研究结论可为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理论 云南省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增长极 梯度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董正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9-34,共6页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 ,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 ,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 ,但其仍停留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 当代西方非均衡经济理论来源于新古典均衡理论 ,是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否定 ,尽管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更加贴近经济生活 ,但其仍停留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现象描述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未来社会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经济按比例平衡增长的设想。邓小平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 ,更不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教条 ,而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为起点 ,以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其核心是暂时打破均衡 ,促使非均衡逐步向均衡逼近 ,最终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失衡现象 经济增长 邓小平 均衡发展战略 均衡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欣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本文通过梳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现实进行研究,分析了产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导致非均衡的力量,指出金融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产业结构非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降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效益等非均衡效... 本文通过梳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现实进行研究,分析了产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导致非均衡的力量,指出金融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产业结构非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降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效益等非均衡效应,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拉斯均衡 非均衡理论 均衡金融 政府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述杰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2期7-9,共3页
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毛泽东经济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全局观念、实践品格、辩证思维、创新精神、时机意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加... 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毛泽东经济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全局观念、实践品格、辩证思维、创新精神、时机意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经济 均衡发展理论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角度浅析高校发展规划——以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建设远景规划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广昌 张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以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的学科建设远景规划为例,介绍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并简要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该理论在大学发展规划方面的实践及华农学科建设在这方面的具体运用。最后,对该理论在我国高校学... 以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的学科建设远景规划为例,介绍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并简要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该理论在大学发展规划方面的实践及华农学科建设在这方面的具体运用。最后,对该理论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理论 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治理:跨谱系的公共行政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少泉 董礼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0,共7页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创立至今,倡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理论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变更主要归因于“现实需求-理论”须保持一致。构建跨谱系的公共行政理论能够降低主导理论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治理效能、助推公共行政理论本土化进...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创立至今,倡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理论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变更主要归因于“现实需求-理论”须保持一致。构建跨谱系的公共行政理论能够降低主导理论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治理效能、助推公共行政理论本土化进程。在探究主流公共行政理论优缺点、总结中外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种名为“非均衡治理理论”的跨谱系公共行政理论。非均衡治理理论根源于多学科的诸多理论,其内容分属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其是公共行政领域的总理论,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治理理论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中平衡: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框架与推进策略
14
作者 潘辰鸥 樊炳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共10页
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剖析城市群发展战略下极化中平衡的逻辑起点、发展态势、内涵特征、双重目标、机遇挑战,构建“一极两点三驱动”的均等化理论框架,同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要素,阐释极化中平衡的推进障碍及推进策略。... 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剖析城市群发展战略下极化中平衡的逻辑起点、发展态势、内涵特征、双重目标、机遇挑战,构建“一极两点三驱动”的均等化理论框架,同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要素,阐释极化中平衡的推进障碍及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构建以城市群为增长极、以完善区域协调政策、满足流动人口需求为平衡点,以标准、财政和技术驱动的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一极两点三驱动”理论框架,通过差异化的均等化战略、提升城市群均等化供给水平、完善均等化评估监测机制、强化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各要素的互动共生、良性循环,有利于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长期性、系统性推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均等化 极化中平衡 城市群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交通规划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中祥 贺国光 刘豹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1年第1期52-57,共6页
传统交通规划以微观经济学瓦尔拉斯均衡原理作为理论基础 ,交通规划是针对市场均衡点进行展开的 ,不涉及非均衡区域 .实际上 ,均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非均衡 ,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实现 ,即使实现了 ,也是暂时的 ,它不能代表真实的市场... 传统交通规划以微观经济学瓦尔拉斯均衡原理作为理论基础 ,交通规划是针对市场均衡点进行展开的 ,不涉及非均衡区域 .实际上 ,均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非均衡 ,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实现 ,即使实现了 ,也是暂时的 ,它不能代表真实的市场情况 .鉴于运输市场非均衡的普遍存在性 ,本文根据非均衡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非均衡交通规划的思想 .通过对市场调控机制的分析 ,研究了运输市场非均衡的存在性 ;利用变分不等式对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性进行了等价描述 .提出了非均衡交通需求预测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 价格-数量调节原理 交通规划 交通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交通需求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中祥 刘岸 李作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99-105,共7页
交通需求分析是在给定的环境下,预测什么类型人员,有多少将为什么目的而使用一个给定的交通设施,它是城市交通规划中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其原因是城市交通需求系统是一个因素众多而又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大系统。传统微观经济学瓦尔拉... 交通需求分析是在给定的环境下,预测什么类型人员,有多少将为什么目的而使用一个给定的交通设施,它是城市交通规划中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其原因是城市交通需求系统是一个因素众多而又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大系统。传统微观经济学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是交通规划的最根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 预测 非均衡理论 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改革“预期—收益—代价”综合平衡问题探析——基于非均衡治理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少泉 曹冬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非均衡治理理论与组织改革的综合平衡问题相关度最高,运用这一理论对组织改革展开分析,构建“预期—收益—代价”模型,可以发现:当组织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及代价与实际收益及代价之间的比值超出适度范围,对组织运行或组织改革形成明显负... 非均衡治理理论与组织改革的综合平衡问题相关度最高,运用这一理论对组织改革展开分析,构建“预期—收益—代价”模型,可以发现:当组织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及代价与实际收益及代价之间的比值超出适度范围,对组织运行或组织改革形成明显负面影响时,就意味着出现了“预期—收益—代价”综合平衡问题。解决综合平衡问题的途径包括:优化领导者的改革理念,强化组织改革过程中的正确领导;有效整合组织成员的力量;运用先进的技术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因需制宜地实施烈度适中的非均衡政策;有效优化组织结构助力打破组织中的“低水平锁定”状态;基于“非均衡—均衡”动态有效防范或解决“预期—收益—代价”综合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改革 领导者 “预期—收益—代价”综合平衡 均衡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芳琴 于维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30,共6页
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探讨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的非均衡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因素的要求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方法... 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探讨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的非均衡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因素的要求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模型 人力资本 劳动力市场 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人力资本变量的固定价格非均衡模型
19
作者 于维生 王芳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7-42,共6页
文章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嵌入人力资本变量的固定价格非均衡模型,分析了引入该变量后非均衡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及人力资本在不同非均衡区域对经济水平的影响维度,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模型 人力资本 政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发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阮倩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58,共10页
在“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引领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效,同时也衍生出区域间、院校间、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从非均衡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挑战,阐释我国“双一流”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引领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效,同时也衍生出区域间、院校间、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从非均衡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挑战,阐释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路径与模式,并提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形成“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动态平衡、从非均衡发展迈向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均衡发展理论 高质量发展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