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INFO模式下区域经济空间非均衡态量化侧度——重庆市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汪洋 赵万民 郭跃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68,共8页
在地理信息技术体系支持下构建了区域经济空间非均衡态的测算方法体系,以重庆市为例开展了该方法体系的实证研究。区域经济非均衡态表征了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非均质特性,本研究结合遥感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构造了七个区... 在地理信息技术体系支持下构建了区域经济空间非均衡态的测算方法体系,以重庆市为例开展了该方法体系的实证研究。区域经济非均衡态表征了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非均质特性,本研究结合遥感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构造了七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表征指标并生成了相应空间趋势面模型,应用高维空间数据聚类模型对其进行了数据集成分析。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经济发展度与区域经济空间非均衡度的测算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测算了重庆市、重庆市三大经济分区和重庆市全部四十个区、市、县的发展度和非均衡度,得出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其空间分异状况的基本特征。通过本研究表明,重庆市区域经济出现了两大断裂带:其一为东西断裂带,位于垫江、丰都、武隆西边界;其二为都市圈核心区断裂带,位于渝北、北碚、沙坪坝、江津、巴南、江北各区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态 量化侧度 重庆市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市场的非稳态供求特征及非稳态均衡分析
2
作者 王炳雪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62-63,共2页
本文从证券市场的非稳态需求、供给及非稳态供求均衡出发,研究证券市场运动机制,从机理上分析了证券市场的多空市场、价升量增、价跌量减、齐涨共跌和板块联动现象。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均衡 供求 盈利率 运行机制 资金供给量 投资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指标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鹏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26,共5页
将指标互补性和均衡性相联系,可明确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特征,有利于评价者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文章在改进指标互补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梳理了指标互补性和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4种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评价对象... 将指标互补性和均衡性相联系,可明确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特征,有利于评价者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文章在改进指标互补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梳理了指标互补性和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4种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评价对象远离均衡态时,调和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VIKOR为欠额互补,TOPSIS同时出现了欠额互补和超额互补;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对评价对象的排序结果存在影响,与线性加权汇总法相比,TOPSIS对排序结果的影响不大,其余三种评价方法对排序结果的影响较大;调和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VIKOR对指标非均衡态的惩罚机制和惩罚力度不同,导致指标欠额互补程度不同,评价对象的排序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指标互补性 指标均衡 非均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的经济激励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枕戈 庄贵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0,共9页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蕴含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不懈追求和探索。本文在综述碳达峰、碳中和的文明创造激励意义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内涵基础上,阐释了新发展格局驱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经济变革机理,并对碳达峰、碳中和...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蕴含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不懈追求和探索。本文在综述碳达峰、碳中和的文明创造激励意义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内涵基础上,阐释了新发展格局驱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经济变革机理,并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的(非)均衡稳态及影响因素表现进行解析。研究认为,聚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有机统一,需要用好统筹考虑政策目标稳定性与内外政策交互性、精准把握政策时度效和政策体系完善与升级、综合协调政策的创造性执行以及破坏性创造等“双碳”工作推进策略;把“双碳”作为加快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与升级的重要抓手,创新政策选择和协作机制,克服“纳什均衡”低质效非合意稳态带来的生产力损失与要素资源错配;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与试点建设政策机制设计,巩固、充实和拓展有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经济基础、发展空间和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 经济激励 ()均衡 政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我国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会长期下降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4,共7页
自1952年至今,我国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总体下降了60年,期间经历了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从理论上尚未给出一致的充分解释。货币服务的是全部的交易额,即不仅服务每年新增值的交易、资产的交易,还服务了中间产品的... 自1952年至今,我国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总体下降了60年,期间经历了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从理论上尚未给出一致的充分解释。货币服务的是全部的交易额,即不仅服务每年新增值的交易、资产的交易,还服务了中间产品的交易。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相对于总收入的增长,中间产品和参与交易的资产在加快增加。因此,总交易额的增长超过总收入的增长必然导致货币需求量的"超额"增加和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下降。因此,"超额"货币被中间产品和资产交易增加占用了。一个欠发达经济体从开始收敛到进入平衡增长路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释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应该向经济系统的稳态均衡解寻找答案,而应该重点分析收敛过程中的非稳态均衡解及其有关参数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中间产品 均衡 下降 货币供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