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史培军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 (如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 )的基础上 ,建立了裸露地表条件下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蒸腾计算模型 ,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 (植被...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 (如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 )的基础上 ,建立了裸露地表条件下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蒸腾计算模型 ,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 (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文章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陆面条件 区域蒸散 遥感模型 植被覆盖度 地表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蒸发(散)研究概况 被引量:54
2
作者 马耀明 王介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6-452,共7页
介绍和评述了非均匀陆面上蒸发(散)研究的传统方法、模拟方法和遥感方法,指出遥感方法在估算非均匀陆地表面区域蒸发(散)量时有独到的作用。最后总结了卫星遥感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 非均匀陆面 区域蒸发 模拟法 遥感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信息在矿区非均匀陆面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达志 杜培军 盛业华 《遥感信息》 CSCD 1999年第2期16-18,47,共4页
矿区非均匀陆面演变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突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具有非均匀性、非线性、多态性、动态性、诱发性等特点。本文讨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探讨陆面演变研究对遥感性能的要求,对商品... 矿区非均匀陆面演变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突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具有非均匀性、非线性、多态性、动态性、诱发性等特点。本文讨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探讨陆面演变研究对遥感性能的要求,对商品化的实用卫星遥感信息源做了比较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陆面演变 矿区 生态环境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法”表示的下垫面温湿非均匀对夏季风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曾新民 赵鸣 苏炳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56,共16页
用能较好表示陆面非均匀性且计算高效省时的“结合法”(马赛克法及统计-动力法解析表达型两者的结合),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BATSle方案内考虑下垫面附近各种温度、各种湿度的非均匀性,选用 1991年夏季梅雨期实... 用能较好表示陆面非均匀性且计算高效省时的“结合法”(马赛克法及统计-动力法解析表达型两者的结合),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BATSle方案内考虑下垫面附近各种温度、各种湿度的非均匀性,选用 1991年夏季梅雨期实测资料,进行了模拟试验。与Giorgi针对暖季温度非均匀的单点独立试验结论不同,应用较线性概率密度函数(PDF)计算效率更高的余弦函数型PDF,发现总体上大气对陆面温度非均匀的响应是敏感的;与Giorgi结论类似,气候场对陆面湿度非均匀更为敏感,且其变化较有规律。可见,对夏季风气候的模拟能力可通过适当的温湿非均匀表示来提高。此外,其他结果也显示出单点独立试验的局限性,要反映陆气相互作用,耦合模式试验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均匀 区域气候 数值试验 下垫 夏季风 气相互作用 气候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陆面遥感蒸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云轩 王黎明 +2 位作者 陈圣波 万力 尹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2-817,共6页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基本理论,结合吉林西部实际资料,建立了吉林西部蒸散量估算的遥感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利用上述模型计算得到吉林西部地区的月、年蒸发量。经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绝大部分月份蒸散量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基本理论,结合吉林西部实际资料,建立了吉林西部蒸散量估算的遥感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利用上述模型计算得到吉林西部地区的月、年蒸发量。经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绝大部分月份蒸散量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该模型对任意地表类型及任何月份的蒸散量估算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模型 区域蒸散 非均匀陆面 地表能量平衡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
6
作者 牛国跃 洪钟祥 +1 位作者 孙菽芬 叶卓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3-24,共12页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高度、参考层高度(观测高度和模式第一层高度)、近地层高度、内边界层高度、平衡层高度、粗糙度副层和边界层高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非均匀尺度划分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整体输送公式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陆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能解决办法。同时还对中尺度的非均匀陆面驱动的一类非经典中尺度环流的参数化,即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内蒙古草原实验和青藏高原实验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边界层观测和非均匀陆面参数化方法的几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平均通量 均匀尺度 整体输送方法 中尺度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产流方案的改进及数值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新民 丁彪 宇如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3-611,共9页
用改进的水文模型与详细陆面方案、大气模式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研究了夏季风气候陆面水文、气候特征.针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陆面方案BATS地表产流方案的不足,将更符合观测实际地考虑入渗和降水非均匀性的地表产流方案VXM并入BATS... 用改进的水文模型与详细陆面方案、大气模式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研究了夏季风气候陆面水文、气候特征.针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陆面方案BATS地表产流方案的不足,将更符合观测实际地考虑入渗和降水非均匀性的地表产流方案VXM并入BATS,利用改进后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我国1990、1991和1998年的夏季风气候,并采用我国160站的月降水资料及UNH_GRDC(Universityof New Hampshire,USA_Global Runoff Data Center)月径流资料对1990、1991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地表产流方案的改进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降水的影响不大,但模拟的径流有较大提高且与实测更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过程方案 水文模型 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