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热流密度下太阳能吸热管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崔文智 李洪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0-1042,1067,共4页
对矩形非均匀热流密度分布下太阳能槽式吸热管内流固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吸热管壁温度分布及周向和径向温度梯度。结果表明,太阳能吸热管在非均匀热流作用下其管壁温度分布不均匀,周向温度梯度在受热和非受热交界面附近... 对矩形非均匀热流密度分布下太阳能槽式吸热管内流固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吸热管壁温度分布及周向和径向温度梯度。结果表明,太阳能吸热管在非均匀热流作用下其管壁温度分布不均匀,周向温度梯度在受热和非受热交界面附近有剧烈变化。吸热管热流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壁面温度梯度增大,而管内换热的增强及热流密度的分布特性对温度梯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非均匀热流密度 温度梯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冷却非均匀热流密度芯片的流动换热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申利梅 季俊杰 +3 位作者 罗凡 陈建业 谢军龙 黄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9-1816,共8页
为研究微通道冷却非均匀热流密度芯片的流动换热特性,采用VOF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局部热点对微通道内流型、温度、换热系数及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增大以及流速减小,整体的流型呈现出从泡状流到环状流的变化过程;而... 为研究微通道冷却非均匀热流密度芯片的流动换热特性,采用VOF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局部热点对微通道内流型、温度、换热系数及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增大以及流速减小,整体的流型呈现出从泡状流到环状流的变化过程;而提高热点热流密度并不会显著改变微通道内的整体流型;热点热流密度提升不仅会使该处区域的温度骤升,而且其温度波动也会大幅提高,在500 W/cm2的热点热流密度下壁面温度波动高达250 K;随着整体热流密度提高,换热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热点热流密度会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处换热系数并导致通道后半段的换热系数有所降低。微通道内的两相压降受随流速和整体热流密度综合影响,并随两者提高而增大,而局部热点热流密度提高对微通道内的流动压降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非均匀热流密度 VOF(volume offluid)方法 流动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高热流密度器件射流冲击冷板流动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琪 苗琳 +2 位作者 陈良 董振 张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9,共10页
为解决大功率雷达等设备中存在的局部高热流密度热管理难题,进行了大幅面、非均匀高热流密度散热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对上下两侧发热面进行冷却的嵌入式射流冲击冷板,开展了受限空间射流冲击冷却过程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获得了... 为解决大功率雷达等设备中存在的局部高热流密度热管理难题,进行了大幅面、非均匀高热流密度散热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对上下两侧发热面进行冷却的嵌入式射流冲击冷板,开展了受限空间射流冲击冷却过程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获得了嵌入式射流冲击冷板内部的流动换热特性,并对射流冲击距离、射流孔直径、冷板体积流量等参数对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尺寸为50 mm×72 mm、背景热流密度为1.2 W/cm^(2)、布置有8个3 mm×3.5 mm、125 W/cm^(2)高热流密度芯片的发热面,嵌入式射流冲击冷板的换热系数分布特点可满足局部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且在射流冲击距离为3 mm、射流孔直径为2 mm时,综合考虑换热性能与压降后的冷板性能最佳,在冷板体积流量为5.5 L/min时,芯片最大温升为15.6℃,压降为3.917 kPa。所提嵌入式射流冲击冷板及研究结果可用于局部高热流密度器件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热流密度 受限 射流冷却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光热耦合特性数值模拟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志卫 袁宇 +1 位作者 白章 胡文鑫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6,共5页
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作为重要的绿色节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热力发电和工业生产等领域,能够有效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和CO_(2)排放。然而复杂的光热耦合运行特性直接影响太阳能集热器的能量传递过程,对此,建立了基于导热油传热工质的抛物... 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作为重要的绿色节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热力发电和工业生产等领域,能够有效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和CO_(2)排放。然而复杂的光热耦合运行特性直接影响太阳能集热器的能量传递过程,对此,建立了基于导热油传热工质的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数值分析模型,以研究太阳能辐照强度和集热器倾角跟踪调节等多因素对集热利用效率和光热耦合特性的影响,分析得到集热管内工质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将为优化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运行调控和开展太阳能热利用等相关理论教学及实践创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槽式集热器 非均匀热流密度 光热耦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