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内部存储的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
1
作者 张望 魏茜 聂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主要研究了一类具有内部存储的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首先给出了系统古典解的全局存在性。为了克服模型中比率项奇性带来的困难,借助一类非线性特征值问题建立了单种群模型关于扩散系数的阈值动力学。最后研究了系统的一致持续性,给出... 主要研究了一类具有内部存储的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首先给出了系统古典解的全局存在性。为了克服模型中比率项奇性带来的困难,借助一类非线性特征值问题建立了单种群模型关于扩散系数的阈值动力学。最后研究了系统的一致持续性,给出了系统共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 内部存储 线性特征值问题 共存解 一致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非均匀混合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刚 李希 牛俊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对二甲苯氧化是一个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今根据实验测取的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动力学关系与数据,建立了工业氧化反应器的非均匀混合模型,用以考察气、液相的混合状况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模型采用三区串联加区间返混的结构,区间返... 对二甲苯氧化是一个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今根据实验测取的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动力学关系与数据,建立了工业氧化反应器的非均匀混合模型,用以考察气、液相的混合状况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模型采用三区串联加区间返混的结构,区间返混参数由工业反应器实测轴向温度分布拟合确定。计算表明,釡内液相混合接近全混流,而气相氧浓度存在明显的轴向梯度;溶剂蒸发与液相混合相互竞争造成反应器内有一定的温度梯度;氧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作用使得CO2、CO量增多,燃烧副反应加剧,这其中氧浓度梯度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反应器模型 均匀混合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环管反应器结构对非均匀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铭 訾灿 +5 位作者 杨遥 黄正梁 廖祖维 王靖岱 蒋斌波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1-629,共9页
工业环管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对管内液固两相流动及装置的平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工业聚丙烯环管反应器进行CFD模拟,发现环管反应器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流动现象——弯管处的颗粒偏析和直管处的颗粒带。进而引入非均匀度定量表征非... 工业环管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对管内液固两相流动及装置的平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工业聚丙烯环管反应器进行CFD模拟,发现环管反应器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流动现象——弯管处的颗粒偏析和直管处的颗粒带。进而引入非均匀度定量表征非均匀流动,研究直管段长度和直管段数量对非均匀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直管段数量为2的环管反应器,当直管段高径比超过43时,出口截面上颗粒分布的非均匀度不随高径比增加而变化;对直管段数量为4的环管反应器,直管段高径比越大,出口截面上颗粒分布越均匀;对直管段长度为39 m、高径比为65的环管反应器,直管段数量越多,出口截面上颗粒分布越均匀;与直管段数量相比,直管段长度(高径比)对出口处非均匀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环管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管反应器 反应器结构 均匀流动 计算流体力学 均匀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流动示踪试验及活动性流场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萼 王康 +1 位作者 张仁铎 盛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5,共9页
采用显色和离子示踪方法,研究水流运动和溶质迁移非均匀特性,并分析活动性流场模型(ARM)描述水流运动和溶质迁移的有效性。运用碘-淀粉显色方法观测水流非均匀流动模式,用溴、氯和硝酸根三种离子示踪水流的非均匀运动特性。ARM耦合非均... 采用显色和离子示踪方法,研究水流运动和溶质迁移非均匀特性,并分析活动性流场模型(ARM)描述水流运动和溶质迁移的有效性。运用碘-淀粉显色方法观测水流非均匀流动模式,用溴、氯和硝酸根三种离子示踪水流的非均匀运动特性。ARM耦合非均匀流动所具有的分形特性,该模型本构关系参数反映活动性流场面积比例和土壤水有效饱和度之间的分形关系。与连续性模型相比,ARM模拟土壤水流和溶质迁移结果与测定值更符合。在水平剖面三种离子浓度均表现出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规律,且总体上分布离散程度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ARM有效地描述了非均匀流动下水流运动和溶质迁移所表现出的宏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实验 均匀流动 溶质迁移 活动性流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体模型中曳力及恢复系数对气固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1 位作者 杨富军 冯连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应用双流体模型CFD模拟的方法,从恢复系数和曳力两方面,研究了气固密相流化床中颗粒之间和气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床内非均匀流动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非弹性碰撞和气固间曳力的增大均使气固两相流动的非均匀性增... 应用双流体模型CFD模拟的方法,从恢复系数和曳力两方面,研究了气固密相流化床中颗粒之间和气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床内非均匀流动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非弹性碰撞和气固间曳力的增大均使气固两相流动的非均匀性增大。通过比较二者对非均匀流动结构的影响,发现气固间曳力是形成非均匀流动结构的决定因素。从碰撞耗散、颗粒动能和颗粒势能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作用机理,发现恢复系数和曳力对流动结构的作用主要区别在于对颗粒团聚和床层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双流体模型 均匀流动结构 恢复系数 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大地热流与构造变形关系的定量表述:塑性流动网络和稳定块体的影响
6
作者 王绳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63,共1页
关键词 塑性流动网络 中国大陆 大地热流 构造因素 变形关系 块体 量表 热流分布 动力学模型 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精炼过程中通电升温阶段底吹氩方式的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宁 秦德越 +1 位作者 李宝宽 赵家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在LF(ladle furnace)精炼过程的通电升温阶段多采用双喷嘴等流喷吹的吹氩方式.本文提出一种双喷嘴差流吹氩的底吹方式,以某钢厂135 t钢包为原型设计1∶4非等温水模型实验平台,在总流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底吹比例为1∶1,2∶1和3∶1的温度... 在LF(ladle furnace)精炼过程的通电升温阶段多采用双喷嘴等流喷吹的吹氩方式.本文提出一种双喷嘴差流吹氩的底吹方式,以某钢厂135 t钢包为原型设计1∶4非等温水模型实验平台,在总流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底吹比例为1∶1,2∶1和3∶1的温度均匀化实验,结果表明底吹比例为2∶1时的各监测点无量纲温差最小,均匀化效果最好.建立流动-传热耦合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总流量相等的情况下,底吹比例为1∶1,2∶1和3∶1时流动死区占比分别为14.1%,9.1%和9.8%,温度死区占比分别为6.2%,2.6%和0.3%,2∶1差流底吹方式在活跃流场和促进温度均匀化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流吹氩 底吹分布 温度均匀 等温水模型 流动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土壤水运动信息测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贤 张展羽 王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844,共7页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土壤水运动试验,分别采用活动性流场模型(ARM)与连续性模型对覆盖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进行模拟,用信息量和复杂性测度度量了ARM模型和连续性模型模拟水流运动的效果。大于(或小于)均值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进行了二元符号1...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土壤水运动试验,分别采用活动性流场模型(ARM)与连续性模型对覆盖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进行模拟,用信息量和复杂性测度度量了ARM模型和连续性模型模拟水流运动的效果。大于(或小于)均值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进行了二元符号1(或0)编码,用基质熵和信息传递链测度系统信息含量,用涨落复杂度和有效测度复杂度度量了系统复杂程度。结果表明,信息含量和复杂性测度可用于比较ARM和连续性模型,与连续性模型相比,ARM模拟的水流运动系统信息含量增多,复杂程度增大,与实测值序列的差异较小,相比连续性模型,ARM更为有效地模拟了填埋场覆盖层土壤水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流场模型 信息熵 均匀流动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