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同质化通证赋能数字藏书版权保护的优势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曲直 张志强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9,共8页
以数字藏品在出版业的衍生产品——数字藏书为研究对象,对融合出版视阈下非同质化通证技术赋能数字藏书的版权保护优化策略展开研究。通过梳理数字藏书的定义及发展概况,归纳总结其发展现状及症结所在。以非同质化通证技术在数字出版领... 以数字藏品在出版业的衍生产品——数字藏书为研究对象,对融合出版视阈下非同质化通证技术赋能数字藏书的版权保护优化策略展开研究。通过梳理数字藏书的定义及发展概况,归纳总结其发展现状及症结所在。以非同质化通证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优势,论证其在数字藏书领域,尤其是在版权保护方面的持续赋能效用,借以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版权保护实践路径,促使非同质化通证技术在数字藏书版权全流程的深度融合赋能,进而推动出版行业以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迈入非同质化通证的数字藏品版权、数字资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书 同质化 版权保护 版权交易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质化通证(NFT)洗钱犯罪的生成逻辑与侦查路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波 韩梓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2,共11页
非同质化通证(NFT)是以唯一加密货币令牌为表现形式、用于识别特定数字资产的元数据,其借助区块链技术而具有唯一性、不可拆分、不可篡改等特征,在这些特征背后暗藏着洗钱犯罪风险。NFT进入我国以来,受制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监管状况,加... 非同质化通证(NFT)是以唯一加密货币令牌为表现形式、用于识别特定数字资产的元数据,其借助区块链技术而具有唯一性、不可拆分、不可篡改等特征,在这些特征背后暗藏着洗钱犯罪风险。NFT进入我国以来,受制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监管状况,加之理论和实务界对NFT法律属性认知不一致,我国境内NFT借数字藏品名义发展且一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呈现出与国外不同的发展模式。分析我国境内NFT(数字藏品)运行交易机制,其在铸造、发行、交易阶段均存在巨大的洗钱犯罪风险,犯罪分子往往通过自行搭建数藏平台或利用现有数藏平台从事洗钱犯罪活动。为更好防范打击NFT洗钱犯罪,可从分阶段开展网络阵地控制和固定电子证据,着眼于发现、追踪和监控进行资金流查控,深化多部门、跨区域侦查协作和国际警务合作,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侦查提供制度支撑等方面综合着力构建NFT洗钱犯罪侦查路径,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洗钱犯罪 区块链 元宇宙 犯罪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质化通证确权能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于利润分享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华 王雅静 +1 位作者 张威 原振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45,共11页
本文构建了非同质化通证确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模型,通过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非同质化通证确权能否获得高校科研团队认可、化解“利润分享”冲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显示:①NFT确权的认可度普遍高于普通确权,... 本文构建了非同质化通证确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模型,通过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非同质化通证确权能否获得高校科研团队认可、化解“利润分享”冲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显示:①NFT确权的认可度普遍高于普通确权,NFT确权可以调动科研团队内其他成员在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贡献意愿,化解科研团队的“利润分享”冲突;②NFT确权认可度提升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意愿和成果转化行为,产学研合作意愿在NFT确权认可度和成果转化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团队成员身份在NFT确权认可度和产学研合作意愿间起调节作用,成果所有人NFT确权认可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意愿的效用比非成果所有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科技成果确权 利润分享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质化通证的法律规制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华容 王惠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0,共7页
区块链时代,非同质化通证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分割性使其可以被制作为具有唯一标记且限定数量的可追溯电子凭证,迅速在艺术、游戏、电子政务及司法等领域兴起。但其潜藏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权益、危害信息安全、技... 区块链时代,非同质化通证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分割性使其可以被制作为具有唯一标记且限定数量的可追溯电子凭证,迅速在艺术、游戏、电子政务及司法等领域兴起。但其潜藏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权益、危害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不足等风险也逐渐凸显并亟待治理。目前我国尚缺规制非同质化通证的法律规范,通过适用法经济学中的卡-梅框架对非同质化通证进行分析,对类型化后的非同质化通证选择相匹配的规则,可有效实现非同质化通证技术利用与权益保护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卡-梅框架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同质化通证的数据财产属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志刚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非同质化通证(NFT)的财产价值实存性已经得到广泛承认,然而目前对于NFT的私法财产属性存在多种观点,证券、数字货币和虚拟财产等财产归类均展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在数据和信息融合的大前提下,NFT只是权益凭证,考虑到其价值由其所映射... 非同质化通证(NFT)的财产价值实存性已经得到广泛承认,然而目前对于NFT的私法财产属性存在多种观点,证券、数字货币和虚拟财产等财产归类均展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在数据和信息融合的大前提下,NFT只是权益凭证,考虑到其价值由其所映射权益决定,而非来源于NFT本身,所以NFT本质上是一组由数据文件和数据内容构成的数据,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财产权利状态,支持权利人的财产权表达,具备了个人数据的特征。但也要注意到,个人数据概念之于NFT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有必要创设更为广泛的个体数据概念来更好地容纳NFT及其附属权益,并保留其理论上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nft 财产属性 数据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刑衔接视阈下非同质化通证的法益证成与刑事归责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83,共17页
非同质化通证的实践化过程存在刑事风险外溢的可能,既有数字通证监管体系并未于法规范层面提供界定其法律性质的直接依据。民法学领域衍生的“传统权利界定方案”与“新型权利构建方案”虽各存弊端,但也都有启示价值。对此应以民刑衔接... 非同质化通证的实践化过程存在刑事风险外溢的可能,既有数字通证监管体系并未于法规范层面提供界定其法律性质的直接依据。民法学领域衍生的“传统权利界定方案”与“新型权利构建方案”虽各存弊端,但也都有启示价值。对此应以民刑衔接为逻辑指引,承接“权利块”结构的权利多元化、标准化安排,于缓和违法一元论立场上对非同质化通证进行刑事法益内涵的双层确立,其中载体层法益与刑法“占有”保护形成对接关系,映射层法益应结合实践化场景个别化考察。以当前国内非同质化通证的数字艺术品交易为问题聚焦,刑事归责路径应围绕个体参与行为与平台服务行为展开,前者立足于非同质化通证双层法益结构进行判断,后者置于不作为向度契合平台差异进行“内容审查义务”与“安全监管义务”的类型化构建,以此实现非同质化通证刑事归责范围的理性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数字艺术品 权利块 法益类型 作为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交易的法律意涵及其规制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怿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64,共15页
NFT自其诞生伊始就受到了市场与资本的追捧,但与庞大的市场规模不成正比的是NFT交易的治理路径与规则体系。目前,立法与理论依旧无法就如下两个问题达成共识,即NFT“是什么”以及“怎么管”。现阶段较为科学且现实的路径是承认NFT具备... NFT自其诞生伊始就受到了市场与资本的追捧,但与庞大的市场规模不成正比的是NFT交易的治理路径与规则体系。目前,立法与理论依旧无法就如下两个问题达成共识,即NFT“是什么”以及“怎么管”。现阶段较为科学且现实的路径是承认NFT具备多样化法律定性的可能,即同时具备数字财产、数字身份以及去中心化金融产品三类属性的可能,并且,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构建最大化买卖双方权利转移的交易关系。具体到我国,考虑到本土化数字藏品与NFT之间的重叠关系,我们也应在着力发掘技术潜在价值的同时,探讨多样化NFT产品的开发,并在激活市场活力的同时进行交易规则与平台合规预研,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金融、侵权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数字财产 去中心化网络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NFT映射权之构建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治国 王雪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75,共14页
非同质化通证(NFT)有望成为元宇宙与现实世界最有价值的经济流通连接器。NFT在虚拟现实世界的转移并生成对应财产称为映射行为,亟须构建数字法制促进NFT映射合法合规。债权履行、物权变动、知识产权转移、数据可携带权无法规制NFT映射行... 非同质化通证(NFT)有望成为元宇宙与现实世界最有价值的经济流通连接器。NFT在虚拟现实世界的转移并生成对应财产称为映射行为,亟须构建数字法制促进NFT映射合法合规。债权履行、物权变动、知识产权转移、数据可携带权无法规制NFT映射行为,鉴于此,探索信息产权视阈下依照新型网络虚拟财产权说构建“新兴”权利——NFT映射权。映射权构建路径应明确主体、客体、权利内容及权利保护等,任何人均可成为映射权主体;参与映射及映射完成的NFT属于映射权客体;映射权规制元宇宙内NFT区块链间跨链映射、NFT从元宇宙映射到现实世界、实体资产从现实世界映射成元宇宙内NFT,并规范生成、读取、保有、存储、处分、修改、备份NFT财产转移的数据和信息记录等行为;映射权的保护可通过民事、刑事及行政法律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区块链 数字作品 同质化 映射权 信息产权 新型网络虚拟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T的实物上链资产化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亮 李晓风 +3 位作者 赵赫 余斌 周桐 李皙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00-1911,共12页
针对现阶段非同质化通证(NFT)的应用对象仅限于诸如数字收藏品、加密艺术品和游戏道具等数字资产,难以适用于广泛存在的实物资产的问题,提出基于NFT的实物上链资产化方法.该方法借助NFT可对数字资产确权的属性,结合智能合约与自动保管箱... 针对现阶段非同质化通证(NFT)的应用对象仅限于诸如数字收藏品、加密艺术品和游戏道具等数字资产,难以适用于广泛存在的实物资产的问题,提出基于NFT的实物上链资产化方法.该方法借助NFT可对数字资产确权的属性,结合智能合约与自动保管箱,实现链下实物资产与链上虚拟资产的强绑定.该方法中,数字资产在链上(虚拟世界)铸造/流通之前,实体资产必须在链下(物理世界)锁定;实体资产在链下流通之前,数字资产需要在链上销毁.该方式避免了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跨域双花攻击,为实物资产提供了安全可信的价值转移和链上确权方式,为将来实物资产在元宇宙中的流通与交易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同质化(nft) 自动保管箱 智能合约 价值转移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链”新生?--NFT对版权保护的挑战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奕麟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2-85,共4页
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发展为版权保护和资产认证提供崭新路径的同时也埋下了更深层次的隐患。NFT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初期,隐含资产安全性危机和交易陷阱。NFT权属范围定性模糊,其面临的新型盗版侵权风险揭示了现有法律框架需要结构... 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发展为版权保护和资产认证提供崭新路径的同时也埋下了更深层次的隐患。NFT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初期,隐含资产安全性危机和交易陷阱。NFT权属范围定性模糊,其面临的新型盗版侵权风险揭示了现有法律框架需要结构性地调整与完善。文章提出通过立法明确NFT版权保护的基本框架、完善NFT交易平台的监管机制、改进NFT版权保护的技术方案、增强企业的合规与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推动NFT技术为原创作品赋能,促进数字版权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nft) 版权保护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的治理逻辑:风险研判、法律属性、制度因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煌杰 王子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8,共10页
NFT(Non-Fungible-Token,又称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块,具有唯一标记且限定数量的技术特性,主要以“染色币”与“以太坊意见征求稿”为技术原理,这些使得其能够作为检验数字资产真实性和所有权的有效凭证,从而得以广... NFT(Non-Fungible-Token,又称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块,具有唯一标记且限定数量的技术特性,主要以“染色币”与“以太坊意见征求稿”为技术原理,这些使得其能够作为检验数字资产真实性和所有权的有效凭证,从而得以广泛应用于社交平台、交易平台与金融活动、元宇宙等场景。NFT在应用过程中,也极易引发技术与信息风险、交易与金融风险、版权侵权风险。然而,在法律上将NFT定性为货币、民法上的“物”与“债”、虚拟财产都存在较大困难,故可以尝试将其等同于加密数字凭证。基于此,能够在技术与应用层面将NFT进行分割,同时以确定NFT的法律界限作为其治理基础,建立分化应用分类监管结构作为其治理框架,创设技术标准体系作为其治理规则,构建多元共治机制作为其治理保障,进而最大化发挥NFT的科技附加值,促进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区块链 元宇宙 加密数字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金融治理的行业规制与司法引导探索——基于加密资产司法认定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一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8,F0003,共12页
随着区块链经济的政策支持、应用的试点开放,非同质化通证产业在我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非同质化通证属性认定的全球司法判例出发,通过与加密货币在我国过往的司法裁判进行比较论证,未来我国非同质化通证属性的司法认定需结合其... 随着区块链经济的政策支持、应用的试点开放,非同质化通证产业在我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非同质化通证属性认定的全球司法判例出发,通过与加密货币在我国过往的司法裁判进行比较论证,未来我国非同质化通证属性的司法认定需结合其组织要素、平台作用以及投资者行为进行“加密资产”和“证券化”的非完全割裂的区分。同时,从加密货币到非同质化通证的司法案例中观察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的互动脉络,可以发现我国在数字金融治理过程中,金融司法进一步展现出能动效应,通过具体案件的裁判过程对监管规则进行“塑形”,以此保障金融创新与稳定安全的价值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同质化 司法认定 数字金融治理 去中心化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数字藏品的三个关键法律问题与规制建议 被引量:28
13
作者 康娜 陈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9,共17页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仍有一系列法律与规制问题亟待解决。数字藏品包括非同质化通证(NFT)及其指向的底层数字资产。若底层资产为数字艺术品,则是著作权法上的“作品”。由于NFT基于区块链并以智能合...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仍有一系列法律与规制问题亟待解决。数字藏品包括非同质化通证(NFT)及其指向的底层数字资产。若底层资产为数字艺术品,则是著作权法上的“作品”。由于NFT基于区块链并以智能合约进行交易,具有唯一性、可验证性、可追踪性与不可篡改性,故数字藏品应视为物权法上的“物”,而智能合约则为区块链上自动执行的电子合同。为保证数字藏品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建议加强对数字藏品平台的准入与资质监管;逐步放开发行市场,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条件地逐步开放二级市场,同时加强风险监管;以及在法律层面为数字藏品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品 同质化(nft) 区块链 智能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中用户身份型数字人及其版权实践的法律考量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宗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8,共11页
元宇宙中用户身份型数字人对版权法的挑战是系统性和根本性的。用户身份型数字人具有创造交互性、虚实相融性和主客重叠性等特点。相关主体在创造用户身份型数字人的过程中可能侵害他人人格权和版权等合法权利,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制。用... 元宇宙中用户身份型数字人对版权法的挑战是系统性和根本性的。用户身份型数字人具有创造交互性、虚实相融性和主客重叠性等特点。相关主体在创造用户身份型数字人的过程中可能侵害他人人格权和版权等合法权利,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制。用户身份型数字人本身的版权归属可以由元宇宙平台服务协议约定,在约定不明或不合理情形下,要根据其创作完成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用户身份型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经常会从事创作、表演、传播、交易等各种版权实践活动。对这些版权实践活动的法律调整要统筹协调技术、合同与法律的关系,有效规制其对现实世界合法权益的侵害,恰当理解“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适用,审慎判断元宇宙中作品的独创性、类型及权利内容,清楚界定NFT交易方式下的版权许可关系,重点关注元宇宙中作品版权保护的特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用户身份型数字人 版权 服务协议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被引量:27
15
作者 葛伟军 方懿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5,共16页
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的非同质化通证(NFT)以及加密数字藏品是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资产确权方面的最新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应用,使得非同质化通证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物权特征,但与其底层数字藏品之间的关联却很难仅通过技术手段... 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的非同质化通证(NFT)以及加密数字藏品是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资产确权方面的最新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应用,使得非同质化通证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物权特征,但与其底层数字藏品之间的关联却很难仅通过技术手段得以保障。分析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的结果,建议可对以非同质化通证为代表的区块链数字资产进行针对性立法,以保护其上承载的财产性权利;同时,对于非同质化通证与其底层数字藏品可能发生的在技术上、合法性上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疏离,有必要引入部分中心化和实名制的链外机制,如此才能化解加密数字藏品的内生风险,构建稳定的法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同质化 加密数字藏品 艺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中心化身份的开放区块链预言机方案
16
作者 张展鹏 李可欣 阚海斌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89-2503,共15页
区块链预言机将外界数据写入区块链,是区块链获取外界数据的一般方法.调研区块链预言机研究与实践,归纳目的数据确定性和数据聚合方法之间的关系,将区块链预言机分成强投票协议与弱投票协议2种区块链预言机.区块链预言机项目越来越开放... 区块链预言机将外界数据写入区块链,是区块链获取外界数据的一般方法.调研区块链预言机研究与实践,归纳目的数据确定性和数据聚合方法之间的关系,将区块链预言机分成强投票协议与弱投票协议2种区块链预言机.区块链预言机项目越来越开放,开放区块链预言机是可拓展的,应用基于椭圆曲线群的分布式密钥生成算法,实现在链下聚合多点数据,在链上验证聚合结果,节省智能合约开销,适合大型分布式区块链预言机.为解决海外研究中一般依赖虚拟货币抵押对节点身份授信的方法难以应用于国内的问题,应用非同质化通证映射节点身份,支持区块链预言机服务所有者治理节点身份,与全局公钥更新过程结合,使节点加入状态可跟踪.相比同类研究,更贴近分布式系统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预言机 分布式系统 门限签名 秘密分享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